当前位置 :首页 > 热点专题 > 十一五成就专栏

十一五成就专栏

 

“十一五”时期广东教育事业加快发展

  内容摘要:“十一五”时期,广东的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阶段教育、高等教育呈现加快发展的良好局面。但也有一些指标在全国排名靠后。建议继续加大财政投入,确保教育优先发展。
  
    
  
  关键词: 教育  统计分析


  “十一五”时期,广东教育改革向纵深推进,教育事业呈现良好发展态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程、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工程、职业教育发展壮大工程、高等教育发展水平提升工程和师资队伍建设工程的实施(注1),使广东教育发展面貌焕然一新,进一步夯实了教育大省的地位,为实现从教育大省向教育强省的跨越、打造我国南方教育高地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一、学前教育稳步发展
  “十一五”时期,广东下大力气从多方面采取措施,进一步优化学前教育结构,切实提高学前儿童入园水平,使多项重要指标进入全国前列。到2010年,全省幼儿园11161所,比2005年增加802所;在园幼儿277.2万人,同比增加63.3万人,增长65%,其中,入园幼儿241万人,增加107万人,增长79.8%;幼儿园专任教师13.6万人,增加4.4万人,增长47.8%;教师及园长与幼儿之比为1:18。“十一五”时期,民办学前教育得到积极推进,并成为发展中的主要力量。到2010年,民办幼儿园数达8648所,比2005年增加2520所,年均增长7.1%,在园幼儿数量达168.7万人,同比增加80.3万人,年均增长13.8%,专任教师达10.2万人,增加4.9万人,年均增长13.9%。2010年,民办幼儿园的在园幼儿人数占了全省总数的60.9%。
  广东作为全国人口大省,虽然学前三年应入园儿童基数较大,总数接近350万人,但随着各项措施的加快落实,普及程度显著提高。至“十一五”期末,全省幼儿学前三年教育毛入园率达82.6%,比2005年提高15.9个百分点。2010年,全省每万人口在园幼儿287.6人,比全国平均水平多64.6人,排在全国第3位。
  二、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十一五”时期,广东克服流动人口子女多、地区发展差异较大等问题,大力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成效显著,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主要指标学龄儿童入学率、小学五年保留率、初中毛入学率、初中毕业生升学率等都呈平稳上升态势。到2010年,全省学龄儿童入学率达99.9%,比2005年提高0.2个百分点;小学五年保留率2006年至2009年为100%,2010年为98.2%,比2005年下降1.8个百分点;初中毛入学率达109.6%,比2005年提高9.6个百分点,初中毕业生升学率达94.3%,提高23.6个百分点(见图1)。
  “十一五”期间,广东的流动人口子女总数达到了279万人,约占全国1/3,数量庞大的流动人口子女入学问题对全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提出了重大考验。为有效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各有关地区采取“分类管理,分类服务”、“积分制”等多种方法,积极落实“两为主”政策(注2), 即在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就学中采取以流入地区政府管理为主,以全日制公办中小学为主的政策,从而逐步化解流动人口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难题。到2010年,在广东接受义务教育的非户籍常住人口子女达到313万人,比2005年增加133.1万人,占全省义务教育学生总数的23.3%,

图1  2005年-2010年义务教育均衡化主要指标

比2005年提高11.5个百分点。其中,外省户籍学生有159万人,比2005年增加84.8万人,占非户籍常住人口子女的比重达到50.8%。至“十一五”期末,广东每万人口中的义务教育在校生为1400人,比全国平均水平多260人。
  三、高中阶段教育快速发展
  “十一五”期间,广东通过大力兴办普通高中、全面推进职业教育等手段,使高中阶段教育快速发展,逐步破解了这一长期制约广东教育发展的瓶颈。到2010年,全省高中阶段教育在校生从2005年的253万人增加到2010年的439万人,5年增加186.3万人,年平均增长11.7%;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从2005年的57.5%上升到2010年的86.2%,提高了28.7个百分点,比2000年大幅增长1.2倍,提前一年实现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全省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目标(图2)。每万人口高中阶段教育在校生为412.5人,比全国平均水平多63.5人,在全国的排位从2005年的第20位跃居到第8位。

图2  2005-2010年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

      
  全面推进职业教育是广东破解高中教育发展瓶颈的重要途径。“十一五”期间,广东建立了全国规模最大的职业教育体系,基本形成了布局合理、结构优化、协调发展、充满生机与活力的高中阶段教育体系。一是职业教育规模不断扩大,职业教育发展领先全国。到2010年,全省拥有包含技工学校在内的中等职业学校816所,招生数102.3万人,在校生230万人;高职高专院校76所,在校生64.8万人,中等职业学校的招生数和在校生数两项指标均居全国第一。全省有22所中等职业学校入选首批国家级示范校,数量也位居全国第一;二是高中教育结构不断优化,中等职业教育比重明显上升。2005年-2010年,全省中等职业教育在校生年平均增长17.3%,大大高于普通高中在校生年平均7%的增长速度,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在校生的比例,由2005年的59:41调整为2010年的48:52,中等职业学校在校生规模首次超过普通高中(见图3)。五年间,广东职业技术学校(院)为社会输送了300多万既有学历文凭又有专业技能的实用型人才,每年培训转移就业的农村劳动力超过100万人。

图3  普通高中与中等职业教育在校生对比(万人)

   
  四、高等教育质量显著提高
  “十一五”时期,广东高等教育在“十五”时期取得跨越式发展的基础上,继续扩大教育规模,部分主要指标进入全国领先位置。到2010年,全省普通高校达131所,比2005年增加20所,排全国第三位;普通本专科在校生达142.7万人,比2005年增加55.2万人,排全国第四位;研究生在校生达7.3万人,比2005年增加2.9万人,排全国第8位;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28%,比2005年提高6个百分点;每万人口普通本专科学校在校生达到171人(按户籍人口计算),比2005年增加35人,排全国第15位。
  在高等教育规模继续扩大的同时,广东高等教育水平也有进一步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显著改善。一是高等学校重点学科建设成效明显,到2010年,全省高校有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5个,列全国第13位,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43个,列全国第6位;二是国家级特色专业等项目建设任务超额完成,到2010年,全省高校已建成国家级特色专业38个,排全国第8位;国家精品课程42门,排全国第5位;国家级教学团队14个,排全国第7位;建成博士一级学科点69个,排全国第6位;博士二级学科点83个,排全国第6位;硕士一级学科点138个,排全国第8位,硕士二级学科点395个,排全国第6位。此外全省还建成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6个,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496项,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8个,上述各项指标均居全国前列;三是加速推进粤港澳之间教育交流合作,利用港澳教育资源和先进理念提升广东高等教育质量,其中,澳门大学迁址珠海横琴办学项目如期奠基,广州、深圳、东莞等地正积极引进香港地区大学来粤举办合作办学机构。
  五、发展中有待解决的问题
  有的重要指标全国排名靠后。一是反映教育投入的重要指标如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长期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从2005年至2009年,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全国平均水平由2.82%提高到3.59%,广东从2.15%提高2.29%,与全国平均水平的差距从相差0.67个百分点扩大到1.3个百分点;二是普通初、高中教师学历达标率、普通高校教师高职称比等在全国位次较低。2010年,广东普通高中教师学历达标率、普通初中教师学历达标率分别为94.4%、98.7%,均排全国第18位,与2005年相比没有明显变化;2010年,广东普通高校教师高职称比为37.4%,排全国第20位,与2005年相比,还下降了5位;三是每万人口普通本专科在校生比例在全国排位较后。2010年,广东按常住人口计算的每万人口普通本专科在校生有148人,排全国第22位;四是反映高等教育水平的指标国家级重点学科一级学科和两院院士的数量偏少。2010年,全省国家级重点学科一级学科数量仅有5个,排全国第13位;高等学校中两院院士只有22人,比上年减少4人。教育事业发展中的一些矛盾仍较突出,教育资源分配不够合理,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教育发展水平两极分化现象依然严峻。
  六、新一轮发展应加大财政投入,确保教育优先发展
  在教育事业新一轮的发展中,广东应继续加大财政投入,把教育作为优先发展战略,认真执行省委省政府的决定,在教育经费投入中切实做到“两个提高”、“三个增长”(注3),保证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逐年提高,教育财政拨款增长明显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在加大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的同时,要切实照顾到欠发达地区教育投入的需要,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对欠发达地区教育支持的力度,缩小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教育发展差距。并逐步加大公办幼儿园办学力度,将免费义务教育向学前教育延伸。


  注1:“五大工程”指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程、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工程、职业教育发展壮大工程、高等教育发展水平提升工程、师资队伍建设工程。
  注2 :“两为主”政策指在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就学中采取以流入地区政府管理为主,以全日制公办中小学为主的政策
  注3:“两个提高”指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逐年提高;预算内教育经费占财政支出的比例逐年提高。“三个增长”指教育财政拨款的增长高于财政性经常收入的增长;在校学生人均教育经费逐步增长;学生人均公用经费逐步增长。
  
    
  
  
                                                                           供稿单位:社会和科技统计处
                                                                           撰    稿:刘建民
  
  
  
 


W020110916374758595165.GIF
W020110916374759214548.GIF
W020110916374759216726.GIF
W020110916374759842441.GIF
W020110916374760787997.GIF
W020110916374760939087.GIF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