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热点专题 > 十一五成就专栏

十一五成就专栏

 

“十一五”广东能源开发利用走上新台阶

  内容摘要:本文描述了“十一五”时期广东能源开发利用的主要成就,指出了当前能源产业存在的主要问题,对未来广东能源形势做出了展望。
    
  关键词:能源  成就


  广东是全国的经济大省,同时也是全国的能耗大省,能源综合利用水平一直位居全国前列,但也存在一次能源匮乏,能源供应形势紧张,能源消耗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日益加大等不容忽视的问题。“十一五”期间,广东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能源开发和利用,大力加强能源基础设施建设,充分利用省内外和国外能源资源,能源产量迅速增长,安全供应能力显著增强,能源供需矛盾趋于缓和;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得到长足发展,能源结构进一步优化;强化节能减排责任考核制度,节能降耗措施得到有效落实,能源开发利用取得显著成效。
  一、“十一五”能源开发利用成就
  (一)能源基础设施建设成绩显著。
  “十一五”时期,广东不断加大能源开发投入力度,电力、成品油、天然气等主要能源品种的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长足发展。
  电网规模位居全国前列。广东电网覆盖了全省所有城乡,连接云南、贵州、广西、海南和港澳地区,电力外购、外售渠道畅通。2010年,全省220千伏及以上输电线路长度达到26001万公里,变电容量2.18亿千伏安,分别是“十五”末的1.7倍和2.08倍,变电容量居全国第一位。35kV及以上电网线路总长67772公里,位居全国第四位。
  成品油管线贯穿珠三角和大西南地区。目前,全长1143公里珠三角成品油管网西起湛江,东至惠州的大亚湾,覆盖阳江、江门、肇庆、佛山、中山、珠海、广州、东莞等11个城市,设计年输量为1200万吨。珠三角成品油管道在茂名与西南成品油管网连接,形成一条近3000公里的黄金输油大动脉。中石化炼油厂的油品通过这条大动脉在广东、广西、贵州、云南、海南五省区内形成统一的成品油调配网络,降低了广东成品油市场受天气和码头等因素的影响,有效提高成品油供应的抗风险能力,增强对广东市场的供应能力。
  天然气管线覆盖珠三角大部分地区。广东从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规划国内第一个进口LNG项目,2006年分别建成投产了深圳大鹏和南海LNG项目。其中,大鹏项目是国家试点工程,项目设计年处理LNG能力370万吨,一期工程输气管线的总长度为380多公里。主干线起自深圳大鹏LNG接收站终端,沿深圳坪山、东莞、广州,终至广州南沙岛。进口LNG中的65%供应电厂用户,35%供应广州、深圳、东莞、佛山和香港等地的城市燃气用户;南海LNG项目接收海上气田天然气,通过海底管线,从珠海市横琴岛登陆,设计供气能力为16亿立方米/年,拥有117公里的输气管线,供应珠海燃气及配套电厂。
  (二)能源供应能力大幅度提高。
  “十一五”期间,为了确保经济快速、稳定发展,确保人民生活用能稳定供应,广东采取多渠道提高能源供给能力,能源供应量逐年增加。
  电力供应能力大幅度提高。2010年,全省电力装机容量达7113万千瓦,比2005年净增2305万千瓦,增长47.9%。其中,火电增长50.3%,水电增长39.4%,核电增长33.3%,风电增长6.4倍。随着发电设备能力的提高,发电量迅速增长。2010年发电量3146.29亿千瓦时,比2005年增长38.1%。其中水电、核电和风电分别增长28.9%、9.5%和5.5倍。2010年,广东外购电量1055.60亿千瓦时。其中,购买西电东送电量1027.70亿千瓦时,占广东全社会用电量的25.3%,比2005年提高15.6个百分点。西电东送已经成为广东电力供应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广东解决能源约束问题、调整电源结构、平抑电价、保护环境发挥了重要作用。
  成品油加工能力提高。2010年,广东炼油能力达4550万吨/年,比2005年增加近2000万吨/年。其中,2010年主要成品油(含汽油、煤油、柴油和燃料油)产量达2667.04万吨,比2005年增长62%。
  天然气利用初具规模。自2006年引进澳大利亚天然气开始,广东天然气进口量逐年增加。2010年,广东天然气消费量达95.71亿立方米,而2005年仅有2.49亿立方米。天然气消费量增加,省内天然气开采量大幅度增加是一个重要因素。2010年天然气产量78.36亿立方米,比2005年增长75.1%。
  能源进口和外省购进量逐年增加。煤炭、原油、成品油和天然气是广东进口量最大的能源品种。目前,广东煤炭资源全部需要由省外调入或进口,随着煤炭资源需求增加,国家取消煤炭进口政策限制后,煤炭进口量大增。2005年,广东煤炭进口量711.92万吨,占煤炭消费量的7.2%;到2010年,煤炭进口量达4795.17万吨(约占全国的三分之一),占煤炭消费量的30.2%。印度尼西亚、越南和澳大利亚是广东煤炭进口的三大来源地。
  (三)能源结构发生可喜变化。
   “十一五”期间,广东将非化石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摆在优先发展位置,能源消费结构不断优化。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煤、油、气、其他能源(水能、核能、风能、太阳能和生物质能等)的比重分别从2005年的52.8%、26.1%、0.3%、20.8%调整为2010年的46.5%、28.1%、5.1%、20.3%,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总量约18.7%,比全国平均比重高出9.1个百分点。清洁能源比重比2005年提高约4.2个百分点。
  “十一五”期间,广东清洁能源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和发展。2010年,广东风电装机容量达62.2万千瓦,比2005年增长6.5倍;水电总装机容量达810.04万千瓦,比2005年增长22.1%;核电装机容量达503.4万千瓦,比2005年增长33.2%。天然气消费量由2005年的2.49亿立方米上升为2010年的95.71亿立方米,增长37.4倍。2010年,水电、风电和核电等发电量611.71亿千瓦时,比2005年增长19%,年均增长3.54%。五年来,广东一次电发电量达2700万千瓦时,替代原煤1.1亿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2.2亿吨。
  广东在重视水电、风电、沼气等开发技术较为成熟的可再生能源品种发展的同时,积极推进太阳能利用、生物质能利用等试点,关注海浪能发电研究,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呈现良好发展局面。全省已建成沼气池40.48万个,年产沼气1.82亿立方米。其中,2010年新增沼气池1.95万个。光伏产业已经悄然起步,至2009年底太阳能光伏发电装机0.2万千瓦,光热利用面积300万平方米,分别占全国1.3%和2.4%;太阳能产业产值占全国的7%。以广州实施“太阳能屋顶”计划为代表,省内多个地级以上市正在大力推进太阳能利用。此外,海浪能发电、地热能发电、燃料乙醇等可再生能源利用试验研究正在积极推进。
  (四)能源装备和技术应用水平大幅提高。
   “十一五”期间,广东建成了一批高参数、大容量、环保型超超临界发电机组和一批高效清洁的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发电机组,我国首台采用中国改进型压水堆核电技术CPR1000核电机组建成投产,开工建设采用第三代压水堆技术(EPR)的台山核电项目;世界首条±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云南至广州)建成投入使用;节能发电调度技术水平不断提高,智能电网技术逐步得到推广应用。
  与此同时,广东加大淘汰落后产能工作力度,淘汰落后水泥产能5782万吨,比国家下达广东的任务3200万吨多2582万吨;全省关停落后小钢铁产能1275万吨,超额完成国家下达广东的任务27.5%;关停落后小火电1209万千瓦,超额完成国家下达广东淘汰任务34.3%。到2010年底,省内单机30万千瓦及以上机组容量4680万千瓦,占省内总装机容量近70%,比2005年提高约30个百分点。
  在各项有效措施得到落实下,广东主要耗能行业技术水平明显提高,主要行业单位产品能耗优于全国。全省火电发电标准煤耗从2005年的333克/千瓦时下降到2010年的306克/千瓦时,下降8.1%。单位水泥综合能耗由2006年的109.93吨标准煤/吨下降到2010年的88.26吨标准煤/吨。单位油气产量综合能耗35.73千克标准煤/吨,比全国低56.45千克标准煤/吨;单位乙烯生产综合能耗828.12千克标准煤/吨,比全国低57.59千克标准煤/吨;每重量箱平板玻璃综合能耗12.06千克标准煤/重量箱,比全国低2.66千克标准煤/重量箱。
  (五)“十一五”节能降耗成绩显著。
  “十一五”期间,广东单位GDP能耗从0.794吨标准煤/万元下降到0.664吨标准煤/万元,累计下降16.4%,其中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30.3%,单位GDP电耗下降15.9%。六大高耗能行业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超过26%,主要耗能产品单位产品能耗下降幅度约在6%-30%之间。节约能源4291.16万吨标准煤,其中千家重点耗能企业累计节能超过1000万吨,超额完成国家下达广东单位GDP能耗下降16%的目标任务,为全国节能降耗做出了重要贡献。到2010年,广东单位GDP能耗仅为全国水平的65%,仅次于北京市,位居全国第二低位。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0.753吨标准煤/万元,为全国最低值。单位GDP电耗1002.36千瓦时/万元,处于全国领先地位。

“十一五”广东单位GDP能耗和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
                                                        单位:吨标准煤/万元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能源对外依存度高。
  2010年,广东能源消费总量约占全国的8.3%。但是,由于广东省内一次能源极为匮乏,全年需要从外省调入和进口的能源约为2.4亿吨标准煤,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的90%,其中:外购原煤1.59亿吨,原油3196万吨,电力856.78亿千瓦时,占消费量比重分别为100%、72%和21%。广东能源对外依存度很高,且运输里程较长,生产性消耗比重大,在面对能源价格波动和自然灾害发生时,地区经济运行受到的冲击和损失比其他地区更大。虽然没有爆发过大规模的能源供应危机,但珠三角等地区不时出现的油荒现象充分反映了广东能源经济的脆弱性。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广东能源战略储备滞后,对能源供应安全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二)能源供应经济成本高。
  2010年广东原煤、原油和外购电力等三项外来能源的直接成本约2700亿元,接近全省GDP的6%。从最终消费的角度看,2010年,广东全社会用电量达4060.13亿千瓦时,位居全国第一,广东电力终端价格高于全国的15%以上,广东一年需要支付的电力成本超过2800亿元。电力消费占广东省终端能源消费的比重不到50%,综合考虑一次能源的调入和能源加工转换过程的损失后,全省能源总成本占GDP的比重会超过12%,超过2010年东莞全市的GDP,与整个佛山市相当。保障全省能源供应的支出不菲。
  (三)欠发达地区节能降耗压力大。
  广东区域经济发展极不平衡,截至“十一五”期末,全省仍有13个地级市的人均GDP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是广东“十一五”和未来“十二五”经济发展的主要任务之一,其中重点是加快欠发达地区的发展。加快经济发展,工业化进程加快和城市化进程加快,难免会带来能源消费总量的增加和地区能源消耗强度的增大。“十二五”期间国家要求广东单位GDP能耗下降18%,在当前单位GDP能耗水平较低的情况下广东的节能空间非常有限,完成此目标任务困难非常大,尤其是欠发达地区。
  三、“十二五”能源发展展望
  “十二五”时期,广东能源需求仍将保持较快的增长速度,能源供给压力进一步加大,对外依存度进一步提高,节能减排和环保压力越来越大,结构调整的成本越来越大,能源供应安全和结构调整压力越来越重。广东将进一步提高能源生产和供应能力,确保能源供应安全,进一步优化调整能源结构,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改善能源利用对环境的污染状况,形成比较完整的能源产业链,基本建立安全、经济、清洁、多元化的能源供应体系。
  (一)能源供应能力进一步加强。
  “十二五”期间,能源建设将会保持较大的投资力度,得到优先和超前发展,供应能力进一步提高。广东将建设原油储备库1000万立方米和天然气应急调峰和储气设施20万立方米。到2015年,省内电力装机容量将达到1亿千瓦,炼油能力达1亿吨左右,天然气供应能力约400亿立方米/年。但由于广东正处在工业化和城镇化加快发展的时期,今后一段时期能源需求将保持较快速度增长。同时广东一次能源资源匮乏,受运力紧张、价格波动和自然灾害等因素影响较大,保障能源供应安全的压力依然存在。
  (二)能源消费结构进一步改善。
  “十二五”期间,广东将加快发展清洁能源、优质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新能源产业将成为广东未来经济发展的热点,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在能源消费中的比重将会进一步提高。水电会有进一步发展,风电建设速度加快,太阳能开发利用进一步推进,生物质能(沼气、秸秆)的开发利用得到重视并加快发展。到2015年,清洁能源比重将上升为40%左右,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的比重达20%。“十二五”期间,新增风电装机容量约200万千瓦,新增生物质发电50万千瓦。2015年,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将比2005年下降35%。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将加快发展,能源利用可望走上绿色环保和可持续发展之路。但由于广东处于能源供应链末端,运输成本大,受能源资源开发成本上升、新能源开发成本较高等因素影响,能源价格总体呈上升趋势,能源结构调整仍面临成本上升的压力。
  (三)能源利用效率进一步提高。
  随着节能工作相关政策措施的进一步加强和落实,以及能源技术装备的提高,广东能源利用率将进一步提高,能源单耗水平进一步降低。能源加工转换效率水平进一步提高,电网供电效率提高,重点行业和重点领域更加节能增效,减少能源利用损失。
  到2015年,电力、石化、钢铁、有色、造纸、水泥、平板玻璃和陶瓷等行业主要产品单位能耗将达到国内先进水平。高效节能设备、产品普及率大幅提升,一级能效的家用电器、办公设备在市场占有率达到70%,风机、水泵、变压器等设备能效准入将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附件:“十一五”能源主要指标


  
                                                                 供稿单位:能源统计处
                                                                 撰    稿:杨  凡  黄平光
                                                                           丁  蓉  吴宏斌

 

附件:


“十一五”能源主要指标

     

单位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0年比2005年增长%

2006-2010年平均每年增长%

一次能源生产总量

万吨标准煤

4758.79

4466.25

4293.58

4678.14

4391.84

4858.07

2.1

0.4

原煤

%

7.2

 

 

 

 

 

 

 

原油

%

44.1

42.79

42.0

42.0

43.8

37.85

 

 

发电量

%

36.2

42.63

41.8

41.0

38.5

40.70

 

 

天然气

%

12.5

14.58

16.2

17.0

17.7

21.45

 

 

能源消费总量

万吨标准煤

17920.98

19970.91

22217.11

23476.17

24653.69

26908.02

50.1

8.5

煤炭

万吨

9852.65

10947.99

12430.05

13298.16

13647.26

15983.62

62.2

10.2

原油

万吨

2388.37

2805.71

2940.10

3046.21

3709.44

4455.31

86.5

13.3

成品油

万吨

3766.65

3870.11

3763.52

3483.58

3612.22

3603.99

-4.3

-0.9

天然气

亿立方米

2.49

14.46

45.69

53.58

77.53

95.71

3743.8

107.5

液化石油气

万吨

611.81

542.97

605.71

637.23

652.85

584.85

-4.4

-0.9

用电量

亿千瓦小时

2794.61

3004.03

3394.05

3506.78

3609.64

4060.13

45.3

7.8

工业

亿千瓦小时

1787.24

1880.66

2181.67

2190.62

2252.35

2607.24

45.9

7.8

终端消费量

万吨标准煤

17255.84

19254.03

21427.31

22671.76

23943.39

26344.85

52.7

8.8

第一产业

万吨标准煤

458.07

439.52

430.88

438.37

408.66

818.02

78.6

12.3

第二产业

万吨标准煤

11246.12

12848.78

14334.52

15123.85

15857.89

17483.24

55.5

9.2

工业

万吨标准煤

11060.98

12649.35

14108.88

14892.36

15622.79

16838.33

52.2

8.8

第三产业

万吨标准煤

3466.34

3719.89

4123.40

4350.59

4721.68

5211.26

50.3

8.5

生活消费

万吨标准煤

2085.32

2245.84

2538.51

2758.94

2955.16

2832.32

35.8

6.3

单位GDP能耗

吨标准煤/万元

0.794

0.771

0.747

0.715

0.684

0.664

 

 

单位GDP电耗

千瓦小时/万元

1185.2

1160.0

1156.9

1067.5

1002.09

1002.36

 

 

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

吨标准煤/万元

1.08

1.04

0.98

0.869

0.809

0.753

 

 

能源生产弹性系数

 

 

 

 

1.24

 

0.85

 

 

电力生产弹性系数

 

0.54

0.58

0.61

 

 

1.62

 

 

能源消费弹性系数

 

1.22

0.77

0.74

0.52

0.71

0.72

 

 

电力消费弹性系数

 

0.87

0.85

0.88

1.66

1.01

1.00

 

 

 


W020110916375771871207.GIF
W020110916375773591236.GIF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