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热点专题 > 十一五成就专栏

十一五成就专栏

 

“十一五”时期广东体育事业蓬勃发展

  内容摘要:本文从群众体育、竞技体育和体育市场三个层面,通过展示全民健身运动、大型体育赛事和体育产业等方面发展的成果,反映了“十一五”时期广东体育事业蓬勃发展的成就。
  
    
  关键词:体育事业   分析


   “十一五”时期,广东在群众体育、竞技体育和体育产业三方面均取得显著成就。先后获得党中央、国务院授予的“北京奥运会、残奥会先进集体”荣誉称号,国家体育总局颁发的“2008年奥运会重大贡献奖”、“第十六届亚运会贡献奖”,连续五年获国家“体育突出贡献奖”,实现了广东体育“十一五”规划的目标。
  一、全民健身计划全面实施,群众体育运动开创新局面
  “十一五”时期,广东通过实施全民健身计划,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加快体育强省建设进程,群众体育运动不断增强。
  (一)新的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建成使用,体育场地设施不断增多。
  “十一五”时期,广东继续将体育运动设施建设纳入各级政府的城乡建设总体规划,不断加大对体育事业的投入,群众体育运动场地和设施建设得到了明显改善。五年间,省本级体彩公益金资助各地新建和维修改造的全民健身场地设施264项。2009、2010年共投入4200万元省级体育彩票基金扶持和建成3617个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确保全省100%行政村建有公共体育场地设施。2010年底,全省农民体育健身工程顺利完成。大批全民健身场地和设施的建成和使用,满足了人们对体育设施环境需求,有效缓解了群众健身场地设施不足的矛盾,深受广大人民群众欢迎。
  (二)基层体育网络逐步健全。
  全省各级政府有计划地建立了特色鲜明、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全民健身活动网络,大力发展地方体协、人群体协、项目体协、行业体协和其他群众体育组织。“十一五”期末,全民健身体育组织基本覆盖全省城乡,省、市、县(区)、镇(街道)、村(社区)五级的体育组织架构初步形成。全省县级以上各级行政区域不仅建立了完整的体育行政管理机构,而且还建立了省、市、县三级体育总会。群众体育指导中心分布广泛,健身指导站、文体活动站、青少年俱乐部建设进一步加强。
  为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身需求,全省积极举办一级、二级、三级社会体育指导培训班,编辑出版《广东省社会体育指导员辅助教材》,对上万名来自各地社区、乡镇、协会、企事业单位的体育骨干进行培训。经过五年的努力,社会体育指导人员由2005年的9896人增长为2010年的31594人,增长了2.19倍。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不断扩大,群众健身指导不足的状况得到明显改善。
  (三)以“迎接亚运会,创造新生活”为主题,成功举办了广东省第二届体育大会和“体育节”等系列活动。
  2009年,广东举办的体育大会为全省性的群众体育活动综合性比赛,项目设置以非奥运项目为主,既和全国第四届体育大会的项目设置相对接,又结合了广东群众体育的项目特点,设有健身秧歌、健美操、乒乓球、羽毛球、篮球、地掷球、攀岩、拔河、台球、保龄球、高尔夫球、无线电测向、定向、健身气功、门球、速度轮滑、花样轮滑、龙舟、舞龙舞狮、体育舞蹈、毽球等21个大项,192个小项;共设金牌197枚。广东省第二届体育大会的成功举办为广东参赛2010年全国体育大会取得优异成绩奠定了基础。
  2010年,广东还成功举办了第4届少数民族运动会、第4届职工运动会、广东老年人运动会、全省首届万村农民篮球赛、广东省行业体协比赛等大型群众体育赛事。随着大型群体运动会的举行,大大提高了人民群众体育运动的热情,提升了群体运动的竞技水平。
  (四)群众体育屡创佳绩。
  全国体育大会是推动全民健身计划实施,提高非奥运会项目竞技水平的综合性体育盛会,与全国体育运动会、全国城市运动会齐名,并称为全国三大体育盛会。在2006年第三届全国体育大会上,广东体育健儿共获得135枚,其中金牌56枚、银牌40枚、铜牌39枚。在2010年第四届全国体育大运会上,广东创下参加历届全国体育大会的最好成绩:打破一项全国纪录,获得奖牌141枚,其中金牌68枚,银牌38枚,铜牌35枚,金牌数和奖牌数均列各代表团首位。连续4届蝉联全国体育大会金牌、奖牌和总分三项第一,同时获得代表团体育道德风尚奖。
  “十一五”时期,广东还参加了第一届全国智力运动会、广东参加第十届全国中学生运动会、广东参加第一届全国老年人体育健身大会等全国各项大型群众运动会,取得优异成绩。
  (五)全民健身活动形式多样、丰富多彩。
  2009年8月8日全国第一个“全民健身日”,广东省体育局、广东省体育总会向全省人民发出《全民健身倡议书》,省委书记汪洋亲自主持“2009年广东省、广州市全民健身活动日”活动启动仪式。“广州市第五届体育节暨全民健身日嘉年华活动”活动中1000多名选手参加体育舞蹈比赛,同时还有气排球比赛、跆拳道精英争霸赛等;体育馆外游廊上,省、市全民健身活动成果展览和体育彩票宣传展览,吸引众多游人驻足参观;馆外东、南广场上,大型国民体质监测车为群众作体质检测,多位知名学者、专家解答群众提出有关体育健身、营养、保健等方面的问题;广场上还有舞龙舞狮、健身腰鼓、太极扇舞、毽球、轮滑、车模等的精彩表演和比赛;1.6公里健身跑的道路两旁,成为群众健身体育活动展示的舞台。
  随后,各地积极响应号召,全民健身活动蓬勃开展。全省各市均开展了大型团体表演、万人太极拳展演、国际渡海节、万人健步行、大体育场馆免费开放、群众龙舟大赛、健身气功、太极拳、健身腰鼓、登山等花样繁多的群体活动。“全民健身日”当天全省各地有近500万群众参与各项群众体育活动。
  2010年,广东省各地、各行业体协组织策划第11届“体育节”各项活动。“体育节”期间,全省举行全民健身活动1400多项次,参与群众超过4000万次,掀起空前的全民健身热潮,并涌现一批在增强人民体质、活跃群众文体生活方面取得显著成绩的先进单位。这项活动中,全省有18个县级单位获得国家体育总局授予的“全民健身活动优秀组织奖”;30个单位荣获国家体育总局授予的“全民健身活动先进单位”。
  (六)人民群众的体育健身意识不断增强。
  2010年,广东举办县(区)以上全民健身活动9477次,比2005年增长20.91%。根据国家开展第三次国民体质监测的要求,在全省21个地市组织开展各类人群的国民体质监测工作,共测试6万多个样本。
  二、竞技体育硕果累累,成功承办大型赛事
  (一)体育人才队伍建设呈现新气象,科技进步促进运动水平提高。
  “十一五”时期,全省拥有各级业余体校174所、传统校1426所,在训总人数达8万人。有28所各级各类体育运动学校被认定为国家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居全国前列。广东在运动员科学选材、科学训练、机能评定、消除疲劳、运动创伤防治、运动测试仪器与计算机开发、青少儿体质调查等方面进行大量体育科研研究,取得显著的成果。先后荣获国家级科学进步二等奖3次,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3次,二等奖8次,三等奖5次。
  (二)奥运会、亚运会、全运会比赛硕果累累。
  “十一五”时期,广东共有184人次获得世界冠军,39人次打破世界纪录,位居全国前列。在北京奥运会上,广东共获得6个项目7人次7枚金牌,4个项目6人次6枚银牌,3个项目4人次4枚铜牌,取得历史性新突破。在第16届亚运会上,广东共有93人次获41枚金牌、182人次获79枚奖牌,金牌数、奖牌数全面超越往届,位居全国第一。在第十一届全运会上,共获得45枚金牌、45.5枚银牌、39.5枚铜牌,总分和奖牌总数位居各省区市代表团第二。
  (三)国内各项比赛成绩优秀。
  2010年,广东足球夺得中甲联赛冠军;中国水上运动会,广东以30金28银27铜的战绩名列第一;广东宏远男篮以4比1的总比分成功卫冕CBA总冠军,实现广东7年内6度夺冠;在国际龙舟俱乐部锦标赛中夺得4金1银的好成绩。
  (四)成功举办和申办国内外体育盛会。
  2010年,广东省成功举办了第16届广州亚洲运动会和亚洲残疾人运动会。广州亚运会设42项比赛项目,是亚运会历史上比赛项目最多的一届。广州亚运会的水平之高、规格之高、影响之大在广东体育赛事上史无前例,广东也因此获得了国际体育界的高度评价。广东省还成功承办了2008年奥运会科学大会、第49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世界激流回旋世界杯赛、“汤尤杯”羽毛球赛、世界杯女子乒乓球赛等世界大型比赛和全国跳水冠军赛、广东省第12、13届运动会等大型比赛。五年共承办国内外大赛242项次。
  在成功举办一系列国内外体育盛会的同时,广东还赢得了2011年第26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的承办权,这标志着广东省体育事业从国内兴旺发展逐步迈向国际合作发展,并进入为国际体育事业发展做贡献的崭新历程。
  三、体育产业健康发展,体育市场不断完善
  (一)体育产业经营迈上新台阶。
  广东省体育产业投资主体不仅形成了国家、社会共同投资的模式,而且还构建了内资、外资共同投入的多元投资体系。目前,全省体育休闲服务业、体育竞赛表演业加快发展,体育用品业层次和市场份额逐步提升,广东各类体育企业8000多家,其中体育用品企业占全国的三分之一。
  (二)体育彩票发行量大,筹集基金作用巨大。
  “十一五”时期,体育彩票总销量年年有新突破,五年共销售222.96亿元,比“十五”期间总量增加109.27亿元,位居全国前列。广东省体育彩票筹集的公益金无论在全民健身方面的公益体育场馆设施建设和全民健身工程,还是在关心青少年的身体健康和培养竞技体育专业人才方面等体育事业的各个领域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体育彩票的公益形象已为社会广泛接受。不仅如此,体彩对竞技体育的发展也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三)体育用品博览会场次、规模全国第一。
  “十一五”时期,广东成功举办五届“粤港澳暨中国(广东)国际体育用品博览会”。“粤港澳暨中国(广东)国际体育用品博览会”已成为国内外体育用品制造商进入亚运市场的最佳舞台。目前,广东“体博会”已脱离品牌展示、订货交易、项目洽谈的展会模式,逐步形成以体育用品贸易为核心、兼顾营销体育赛事资源、推广文化产业的世界性体育科技盛会。广东以健身服务业、竞赛表演业、体育用品、体育彩票业为主体的体育产业格局初步形成。体育产业增加值占全省GDP的比重逐步扩大,成为国民经济新亮点。
  (四)政策法规逐步完善,体育市场稳步发展。
  2006年12月1日,经广东省人大通过并颁布《广东省高危险性体育项目经营活动管理规定》,这是广东省出台的第一部体育市场管理法规,是广东省体育行政部门进行体育规范化管理,履行体育市场管理职能的重要依据,标志着广东体育市场管理开始走向法制化、规范化的轨道。
  “十一五”时期,广东体育事业的蓬勃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但仍然存在一些不足,如还需要继续完善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加强群众体育和全民体育健身运动;体育产业占经济总量的比重不够高,体育的人均消费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较大,需要以体育产业为依托促进体育强省建设,以相应的政策法规为体育产业发展营造良好环境,再造广东体育辉煌。
  
  
  
                                                                  供稿单位:社会和科技统计处
                                                                  撰    稿:陈培红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