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热点专题 > 十一五成就专栏

十一五成就专栏

 

“十一五”时期广东交通邮电发展成就斐然


  内容摘要:本文总结了“十一五”时期广东交通邮电业发展成就,指出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相关的建议。
  
    
  
  
  关键词:交通邮电  分析


  “十一五”时期,广东继续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交通邮电网络不断得到巩固和完善,高等级交通线路里程不断延伸,高速铁路从无到有,运输装备水平不断优化,发展方式和结构调整步伐加快,运输邮电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显著提高。
  一、主要成绩
  “十一五”时期,广东十分重视基础设施建设,全省交通邮电业建设投资总额达7133.56亿元,比“十五”时期增长90.1%,五年平均增长13.7%,增速比“十五”时期提高0.3个百分点。2010年广东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和电信业增加值分别达1825.29亿元和980.55亿元,比2005年增长65.7%和70.5%,五年平均增长10.6%和11.3%。回顾五年发展历程,主要有以下特点:
  (一)交通邮电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
  交通线路里程不断延伸,铁路、公路、水路、航空、管道等并驾齐驱的较为完善的综合运输体系业已形成。2010年底,广东运输总里程达201.95万公里,比2005年增长66.4%,五年平均增长10.7%。管道里程、复线铁路和航空线路等新型快捷运输里程增加较快。其中,管道输送里程6034公里,比2005年增长232.8%,五年平均增长27.2%;铁路复线里程1289公里,比2005年增长64.9%,五年平均增长10.5%;航空线路里程180.74万公里,比2005年增长67.2%,五年平均增长10.8%。
  公路等级层次不断提升,路面状况显著改善。2010年末,广东公路通车里程19.01万公里,全省公路密度105.7公里/百平方公里,比2005年提高5.3公里/百平方公里。等级公路比重明显提高,全省等级公路里程17.01万公里,占全部通车里程的89.5%,比2005年提高7.0个百分点。其中,高速公路、一级和二级等高等级公路里程3.40万公里,占全部通车里程的17.9%,比2005年提高1.5个百分点。水泥和沥青路面里程12.38万公里,占全部通车里程的65.1%,比2005年提高21.1个百分点。高速公路通达情况较为突出,2010年底广东拥有高速公路里程4839公里,基本形成了以珠三角核心区为中心向外辐射的高速公路网络,全部地级市实现高速公路相连,与陆路相邻省区均有两条以上高速公路出省通道。
  高速铁路从无到有,铁路建设实现历史性跨越。“十一五”期间,全国加快铁路建设步伐,大力发展高速铁路,广东铁路建设也进入了一个辉煌时期。2010年底,广东铁路营业里程为2297公里,比2005年底增加373公里。其中,武广高铁(广东段)营业里程313公里,已于2009年底开通运营。广珠城际轨道交通也于2010年底通过验收,并于2011年初开通运营,广深高铁正在兴建中,验收通车指日可待。高速铁路建设不仅缓解铁路客运压力,同时也较好的解决了铁路运输线上客货争流突出问题,使铁路货运能力大幅提升。
  邮政通信网络日臻完善。广东邮路长度、农村投递路线总长度不断延伸,快递业务迅猛发展方兴未艾,逐渐取代传统邮政成为新兴邮政业发展模式。通信业务普及化程度稳步提高,移动电话业务发展较快。2010年底,广东长途电话交换机容量达269.11万路端,本地电话交换设备容量达5383.59万门,移动电话交换机容量达14766.90万户,分别比2005年增长30.6%、16.6%和86.3%;全省电话普及率达到123.5部/百人,比2005年增加16.4部/百人;互联网普及率达14.6户/百人,比2005年增加3.7户/百人。农村信息化建设向纵深方向发展,在村村通电话基础上,实现了村村通宽带,所有行政村通光纤,基本实现了“一乡一站、一村一点”的通信服务网络体系,形成“农信通”、“信息田园”、“如意村村通”三大信息服务平台。
  (二)运输装备水平显著提高。
  民用汽车大幅增加,汽车作为代步工具日趋普及化。2010年底,广东民用汽车拥有量783.50万辆,比2005年增加406.21万辆,增长107.7%,年均增长15.7%。私人汽车快速增长,比重大幅上升。2010年底,全省私人汽车628.99万辆,比2005年增加375.46万辆,增长148.1%,年均增长19.9% ;私人汽车占全部民用汽车的比重为80.3%,比2005年提高13.1个分点。每百户城镇居民家庭拥有汽车26.58辆,比2005年提高16.89辆/百户。
  客货营运汽车运输能力持续增长,运力结构更趋合理。首先,营运客车向大型化和高级化迈进。2010年末,广东营业性客运汽车4.22万辆、151.10万客位,平均每辆35.76客位,比2005年提高11.59客位/辆。其中,大型客车2.84万辆、123.44万客位,平均每辆43.48客位,比2005年提高2.63客位/辆。大型客车占全省营运客车的比重为67.2%,比2005年提高28.2个百分点。全省高级客运汽车2.24万辆,占全部营运客车的52.9%,比2005年提高18.5个百分点。其次,货运汽车趋向重型化和专业化。2010年末,广东营运货车86.05万辆、337.34万吨位,平均每辆3.92吨,比2005年提高1.00吨/辆。其中,普通载货汽车79.43万辆、250.69万吨位,平均每辆3.16吨,比2005年提高0.69吨/辆;厢式货车、集装箱汽车和罐车等专用载货汽车6.62万辆,占营运货车的7.7%,比2005年提高4.1个百分点。
  民用运输船舶趋向大型化和标准化。2010年末,广东民用机动运输船舶为8793艘,平均净载重吨位和平均功率分别为1297.29吨/艘和478.27万千瓦/艘,比2005年增加843.21吨/艘和217.74千瓦/艘。集装箱运输船舶935艘,平均箱位76.89TEU/艘,比2005年增加31.12TEU/艘;油船389艘,平均净载重吨位1363.90吨/艘,比2005年增加693.80吨/艘。远洋运输能力进一步加强,全省拥有远洋运输船舶1085艘,比2005年增加110艘;净载重量370.12万吨,占全省的32.4%,比2005年增加67.40万吨。
  (三)运输结构发生积极变化。
  “十一五”时期,广东客货运输量快速增长,各种运输方式之间的竞争更趋剧烈化,分工更明确,运输格局更趋合理。2010年,广东实现旅客运输量46.70亿人,旅客周转量3342.23亿人公里,分别比2005年增长45.8%和75.6%,年均增长7.8%和11.9%,比“十五”时期提高2.6和0.2个百分点;实现货运量20.50亿吨,货物周转量5933.88亿吨公里,比2005年增长81.5%和47.2%,年均增长12.7%和8.0%,比“十五”时期提高6.8和0.7个百分点。
  旅客运输分工更加明确。公路客运由于点对点运输、不需要中转、便捷舒适等特点,尤其是短途运输的普遍性得到较好发挥,公路客运量在全部旅客运输中占有绝对地位,所占份额持续上升。2010年,全省公路实现客运量44.22亿人,比2005年增长48.9%,年均增长8.3%,增速比“十五”时期提高3.3个百分点;占全部客运量的比重高达94.7%,比2005年提高8.4个百分点。航空在长途客运中的地位渐趋稳固,航空旅客周转量占全部的比重逐年提高。2010年,航空旅客周转量为1141.07亿人公里, 比2005年增长92.1%,年均增长13.9%;占全部旅客周转量的比重为34.1%,五年间提高5.1个百分点。铁路运输在连续六次大提速的同时,注重发展高铁运输,力争在速度上与航空和公路竞高低谋发展,铁路客运量占全省客运量的比重在2008年后持续提高。2010年,铁路实现客运量1.50亿人,占全部的比重为3.2%,比2008年提高0.4个百分点。
  货物运输物尽其用,充分发挥各种运输方式的优越性。铁路运输发挥着大动脉和主干道的重要作用,承担着中长距离和重点物资运输任务,但在各种运输方式中比重有所下降。2010年,广东实现铁路货运量1.22亿吨,货物周转量329.49亿吨公里,占全部的比重均为6.3%,比2005年分别下降5.9个和5.6个百分点。随着跨省公路干线通道打通和路网情况改善,公路货运发展较快,市场份额明显提高。2010年,广东实现公路货运量14.24亿吨,货物周转量1753.40亿吨公里,比2005年增长108.6%和135.6%,年均增长15.8%和18.7%,增速比“十五”期提高8.9个和8.1个百分点。公路货运量和货物周转量占全部的比重分别为69.4%和29.5%,比“十五”期提高6.1个和13.0个百分点。水路凭借运输载重大和天然便利运输等优势条件,在远洋和近海运输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水路货物周转量在全部运输中占有绝对地位,近两年水路货物运输有复兴迹象,货运量和货物周转量增长较快,市场份额有所回升。2010年,全省水路实现货运量4.31亿吨,比上年增长17.7%,占全部货运量的比重为21.0%,比2005年提高1.3个百分点;水路货物周转量3642.22亿吨公里,比上年增长24.0%,占全部的比重为61.4%,虽然比2005年下降12.3个百分点,但比上年提高1.9个百分点。管道运输作为一种新型环保特种运输方式,近年来发展较快,市场份额稳步提高。2010年,广东实现管道货运量7267万吨,货物周转量175.79亿吨公里,比2005年增长74.9%和274.7%,年均增长11.8%和30.2%,增速比“十五”期提高5.6个和28.5个百分点。管道货运量和货物周转量占全部的比重分别为3.5%和3.0%,比“十五”期提高0.6个和1.8个百分点。
  (四)邮电业务快速增长。
  全省邮电业务总量持续快速增长。2010年,广东实现邮电业务总量4832.94亿元(按2000年不变价计算,不含民营快递。下同),比2005年增长127.8%,年均增长17.9%。其中,通信业务总量4714.37亿元,比2005年增长128.6%,年均增长18.0%;邮政业业务量118.57亿元,比2005年增长98.2%,年均增长14.7%。民营快递业务发展迅速,2010年,全省民营快递业务总量258.69亿元,是全省国家邮政业务总量的2.2倍。
  电话用户市场规模进一步扩大,移动电话对固话的替代效应加深。2010年末,全省电话总用户12879.23万户,其中,移动电话用户9710.09万户,固定电话用户3169.14万户,移动电话用户是固定电话用户的3.1倍。五年来,全省新增电话用户3030.09万户,其中新增移动电话用户3303.48万户,固定电话则减少273.39万户。3G电话用户从无到有发展迅速, 成为近年来新增电话用户市场主流。2010年末,全省3G电话用户数621.76万户,年内新增402.40万户,占当年新增电话用户的82.4%。
  互联网宽带用户和移动互联网用户发展强劲。2010年底,全省互联网总用户数达1523.22万户,比2005年增加516.86万户,增长51.4%。其中互联网宽带用户1450.04万户,比2005年增长2.5倍。移动互联网用户队伍越来越庞大,期末用户数达6918.70万户,其中,无线上网卡用户133.60万户,手机上网用户6785.10万户。
  通信服务水平不断提高,服务产品不断丰富。电信综合资费水平不断下降,据通信行业管理部门测算,“十一五”期间,全省电信综合资费水平年均约下降8.9%,通信优惠套餐层出不穷,通信产品越来越丰富多姿,个性化服务色彩越来越浓厚,深受大众青睐。
  (五)区域发展协调性得到明显改善。
  东西两翼和山区公路建设步伐加快。2010年末,东、西两翼和山区公路通车里程分别为2.01、4.46和6.97万公里,分别比2005年增长6.9%、4.3%和10.1%,增速都快于珠三角地区(4.1%);公路密度分别为129.4、136.7和90.7公里/百平方公里,比2005年提高8.3个、5.7个和8.4个百分点,提高幅度均高于珠三角地区(4.0个百分点)。二级以上公路、水泥沥青公路占全部公路的比重有较大幅度提高,其中,二级以上公路通车里程占全部通车里程的比重分别为19.5%、9.9%和13.5%,比2005年提高2.1个、2.0个和10.4个百分点,提高幅度高于珠三角地区的0.4个百分点;水泥沥青公路里程占全部通车里程的比重分别为70.8%、45.9%和66.5%,比2005年提高23.0个、21.8个和22.9个百分点,提高幅度高于珠三角地区的11.2个百分点。
  东西两翼和山区邮电业务发展步伐加快。2010年,东西两翼和山区实现邮电业务总量370.35亿元、254.79亿元和258.35亿元,“十一五”期年均增长18.9%、22.3%和20.5%,增速比珠三角地区分别快1.5个、4.9个和3.1个百分点;移动电话用户分别为902.80万户、645.55万户和704.10万户,“十一五”期年均增9.7%、11.0%和7.3%,东西两翼增速比珠三角地区快1.1个和2.5个百分点。
  (六)主要总量指标规模在全国举足轻重。
  旅客运输量占比大幅上升。“十一五”时期,广东旅客出行规模持续扩大, 2010年广东旅客运输量46.70亿人,占全国比重由2005年的8.7%上升为14.2%;旅客周转量3342.23亿人公里,占全国比重由2005年的11.7%上升到12.0%。
    港口集装箱吞吐量占全国将近三分之一。广东是沿海大省,海岸线较长,港口业较发达。“十一五”时期,广东港口码头泊位向大型化、专业化方向发展,吞吐能力增强,货物吞吐量从2009年起开始突破10亿吨大关,实现了历史性跨越。2010年底,广东港口码头泊位3082个,其中万吨级泊位245个。货物吞吐量12.23亿吨,占全国的15.1%;集装箱吞吐量4360.14万标准箱,占全国的29.9%。深圳港和广州港同时跻身世界十大港口行列。
  邮电业务总量稳居全国首位。“十一五”时期,广东邮电业持续快速发展,特别是移动电话和民营快递业务发展突出。2010年广东邮电业务总量占全国的14.7%,稳居全国各省市之首。广东电话总用户规模较大,占全国的比重达11.2%,其中移动电话用户占全国的11.3%,固定电话用户占全国的10.9%。
  二、值得关注的问题
  “十一五”期间,广东交通邮电业发展成就斐然,对社会和经济发展支撑保障作用明显增强,但发展中也存在以下问题。
  (一)部分业务量指标发展势头滞缓,占全国比重下降。
  货物运输占全国比重走低,增速较慢。2010年,广东货运量和货物周转量占全国比重分别为6.4%和4.2%,与2005年比较,占比分别下降0.8个和0.7个百分点。与江鲁浙三省比较,广东货运量年均增速落后于山东(高于江苏和浙江),货物周转量年均增速排在江鲁浙三省之后。
  邮电业务总量和港口生产增长水平滞缓。2006-2010年,广东邮电业务总量年平均增长17.9%,增幅比“十五”时期下降10.7个百分点,比全国平均水平低3.8个百分点。广东邮电业务总量占全国比重由2005年的17.6%下降为14.7%,五年下降2.9个百分点。五年来,广东港口货物吞吐量年均增长11.5%,集装箱吞吐量年均增长10.5%,分别比“十五”时期下降6.0个和14.3个百分点,年均增长水平低于全国4.0个和3.5个百分点。
  (二)民营邮电经营企业非理性竞争日益加剧。近年来,互联网发展迅速,经营电信增值业务企业众多,2010年底已超过6000家,经营企业之间竞争越来越剧烈,加上企业素质参差不齐,恶性竞争时有发生。如腾讯与360的“3Q”之争、手机电话经常收到的欺骗信息,互联网不良信息泛滥、快递邮件货不对板等,充分暴露出当前针对互联网的体制环境建设滞后、监管缺失和监管不到位等诸多问题。
  “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未来5年,广东交通邮电要抓住机遇,统筹兼顾,协调发展,继续大力推进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继续深化和转变交通运输发展方式,进一步优化结构,提高交通通信服务质量和保障能力,促进广东交通邮电又好又快发展。加强综合运输邮电体系网络与对外通道建设,进一步提高农村公路建设等级和标准,着力打造覆盖面广、方便快捷的城乡公交客运网络和邮电通信网络,实现城乡交通一体化和数字一体化,珠江三角洲地区基本形成网络完善、布局合理、运行高效、与港澳及环珠江三角洲地区紧密相连的一体化综合运输体系,成为亚太地区最开放、最便捷、最高效、最安全的客流和物流中心。
  
  
  
                                                    供稿单位:服务业处
                                                    撰    稿:李新娇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