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消息
“绿色GDP”核算模式构架的探索
GDP作为重要的国民经济核算指标,被誉为20世纪的重大发明。但是,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速,人类生存环境问题日益突出,促使人们的环境意识不断增强,对GDP缺陷的认识也日渐深刻,并越来越迫切地要求用“绿色GDP”指标替代传统的GDP指标,以衡量一个国家和区域的环境与经济的实质进步状况。
由于对“绿色GDP”所负职能的理解不同,国内外己提出多种概念和核算模式。最为广义的“绿色GDP”就是在现行GDP的基础上,扣除经济(GDP)增长导致的环境污染、资源滥用等外部不经济因素,加上地下经济活动、自给性服务及闲暇活动等外部经济因素之后的国民福利总值。较为普遍的观点是考虑了环境影响的各种GDP(或与GDP有关)的改进方案。各国往往采用不同的“绿色GDP”核算模式,甚至一国采用多种“绿色GDP”核算模式进行试编、测算。由于各国国情不同,资源、环境的状况不同,核算资料的完整程度有别,即使采用同一种“绿色GDP”核算模式进行测算,其统计范围、核算方法也不尽相同,测算结果难以直接比较。本文试图在分析国内外“绿色GDP”核算模式的研究情况的基础上,对核算模式的构架进行探索,以便我国“绿色GDP”核算工作系统、规范地顺序渐进。
综观国内外的“绿色GDP”核算模式研究情况,总括地说,主要提出了以下几种:
1、ISEW(Index of Sustainable Economic Welfare)世界银行的持续经济福利指标及在此基础上发展的GPI(Genuine Progress Indicator)真实进步指标 。
2、NW(National Wealth)世界银行的国民财富和GS(Genuine Saving)真实储蓄率指标。
3、 SEEA(System of Integrated Environmental and Economic Accounting)联合国综合环境与经济核算体系,以及以联合国的SEEA为指南,被许多国家修改后而产生的适合本国国情的SEEA。
4、SERIEE(European System for the Collection of Economic Information on the Environment)欧洲环境的经济信息收集体系。
5、NAMEA (National Accounting Matrix including Environmental Accounts)包括环境账户的国民核算矩阵和SAMEA(Social Accounting Matrix including Environmental Accounts)包括环境账户的社会核算矩阵。
6、欧洲环境压力指数项目。
7、ENRAP(Environmental and Natural Resources Accounting Project)环境和自然资源账计划等核算模式,并依据各种核算模式进行“绿色GDP”的试编与测算。
分析上述各种“绿色GDP”的测算模式,主要有以下不同:ENRAP较具经济理论基础,编算范围完整,己涵盖SEEA等其他各种测算模式的编制架构,较具前景及发展性。但是,由于该体系涵盖面宽,涉及内容复杂,存在较多悬而未决的问题,因此,有待深入研究;ISEW与GPI以人本位,计算的切入角度较独特,考虑了社会因素所造成的成本损失,如财富分配不公、失业率、犯罪率对社会带来的危害;更加明晰地区分经济活动中的成本与效益,如医疗支出等社会成本,不能算作对经济的贡献。但该体系存在系统性误差,信度及效度受质疑,且项目涵盖各国不同特色,因此难以国际比较;NW与GS为评价一个国家或地区财富与发展水平的动态变化提供了更加有力的判据,便于预算改善环境所需的经费,但以国际价格与标准折现率估算国民财富,无法正确反映各国环境品质情况,在编算范围上未考虑金融性资产及所得分配问题;SEEA为传统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延伸,其统计具一致性,且其卫星账户与总量指标相协调,既具综合性又不乏具体鲜明性;该体系也是唯一获得国际权威性机构认可的绿色国民核算体系,编制方法已为20多个国家或地区所采用,其统计易于国际间比较,但是,必须认识到的是:SEEA未能完全符合学理上的周延性,但在编算范围上,没有考虑社会因素所造成的成本损失,对于环境所提供的服务只计算具有市场价值的部份,也没有考虑自给性服务等,且一些计量方法在理论上遭质疑,由于各国的国情及统计能力的制约,各国并非全部依照SEEA架构编制完整的账表,进行“绿色GDP”测算,而是选择对其经济较有影响力的资源、环境主题进行试偏,依各国国情及资料情况加以调整;SERIEE的核心重点在于收集产业、住户和政府在环保方面的实际支出,其环保支出账较SEEA详细许多,但仅计算环保支出,不计算各种污染损害;欧洲环境压力指数项目更好地从整体上阐述可持续性,有助于环境政策的制定,也便于预算改善环境所需的经费,但无助于总量指标的计算,因此不能提供综合信息;NAMEA发展为SAMEA有助于国家环境计划;便于政策制定者评估可持续状况是否改善,但与环境有关部分仅计算实物账,无货币化结果,因此不能提供综合信息。
以上各种“绿色GDP”核算模式都不同程度地存在数据资料的缺乏,且编算范围越宽泛数据资料缺乏越严重。
分析各种核算模式的内涵、外延、特点及相互之间的内在联系,不难发现各种“绿色GDP”核算模式各有优点与不足,它们的适应条件也有差异。因此,本文认为“绿色GDP”测算模式不能仅局限于针对一种职能就对应地建立一种测算模式,而应注重各种核算模式的内在联系的研究。实际上构建“绿色GDP”核算模式是个系统工程,应在深究经济理论和核算理论的基础上,设定核算的终极目标,使测算模式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之上,再根据经济社会的发展进程及社会经济制度、统计能力等实际情况,建立与之相应的各阶段的“绿色GDP”核算模式,各阶段的核算模式演化应是不断扩大外延、充实内涵,朝着终极目标推进的过程。
基于以上的分析与考虑,本文认为,建立我国“绿色GDP”测算模式的思路应以建立ENRAP核算体系为终极目标,从实际出发,以SNA体系为基础,重要的资源、环境要素项目的折耗核算为切入点,吸取各种核算体系的精髓,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绿色国民核算体系的试编与“绿色GDP”的测算工作,逐步积累经验,不断改进测算方法,不断充实测算结果,使指标逐步逼近真实的国民经济发展水平,以便更科学地评价经济发展态势。具体地说,“绿色GDP”测算模式应该分短、中、长期三阶段推进:
第一阶段,采用联合国SEEA构架,以联合国的SEEA为指南,借鉴国内外的试偏与测算经验,根据国情及资料情况,选择一些对国民经济影响最有代表性的环境与资源要素项目,建立附属的“卫星账户”,并保持其“卫星账户”与国民经济账户(SNA)相配套,以便顺利地进行“绿色GDP”测算并为我国环境管理及资源善用提供尽可能详实的资料,以利于政策制定者运用相关资料制订切实、具体、可行的资源、环境管理政策;同时依据ENRAP构架的要求,着手搜集并建立资料库,为中长期依照SEEA架构编制完整的账表及最终编制的ENRAP体系的账表准备。
第二阶段,在依照SEEA架构编制完整的账表的基础上,进行“绿色GDP”测算,在更好地为环境管理提供资料的同时,整理出具有国内资源、环境管理需求意义的指标,为制订生态补偿政策提供依据;同时充实ENRAP体系所需要的基础资料。
第三阶段,针对ENRAP的构架,尝试以环境经济理论编制完整的账表,测算“绿色GDP”,获得能真实地衡量经济发展水平的“绿色GDP”指标。
根据上述测算模式的思路,各阶段“绿色GDP”测算模式的编算范围的演变构画如右上图所示。
该图揭示了各种不同核算范围的“绿色GDP”的测算模式之间的内在联系,也描述了短、中、长期三阶段测算模式的推进关系。解读该图,即,作“绿色GDP”的测算时,第一阶段应测算图中“黑斜体”框中项目的部分内容,具体包含资源、环境要素项目的多寡视现有资料、统计技术水平及项目在现实中的重要程度而定;随着研究的深入、资料的不断充实、统计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及事态的发展,逐步扩大自然资源消耗、环境品质折耗的核算内容,朝着测算的第二阶段迈进,以建立完整的SEEA账表体系,与此同时建立图一其他各框中项目所需的基础测算资料,并进行各种测算方法的研究,最终获得ENRAP体系下的“绿色GDP”测算指标。
目前,政府面临的现实而紧迫的任务是进行第一阶段的“绿色GDP”测算。借鉴国内外的经验,分析我国现有基础资料情况,第一阶段的测算应以联合国SEEA构架为基础,主要计算自然资源消耗、环境品质折耗对GDP的影响。自然资源消耗估算、环境品质折耗估算的项目应作具体规定,并将项目划分成重点项目与一般项目,对各项目,尤其是重点项目的核算要求作具体规定,并分别以账表的形式加以确定;自然资源消耗、环境品质折耗的估算方法也应相对统一;在开展绿色GDP核算过程中,需与农林、水利、矿产、土地、环保等部门相互配合的,具体出台相应的配合措施,使“绿色GDP”核算工作规范有序,“绿色GDP”测算结果可以汇总、比较、现实可用。
参考文献:
1.《统计研究》 2003.1 国民福利核算的理论构造 杨缅昆
2.《统计研究》 2001.2 绿色国民核算方法简评 朱启贵
3.《统计研究》 2000.6 国民经济核算中绿色GDP测算探讨 廖明球
(作者单位:浙江工业大学经贸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