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参考消息

参考消息

 

国民经济核算的新领域——绿色GDP核算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资源环境问题越来越受到政府部门和社会公众的关注。最近,党中央、国务院多次强调要转变发展思路,树立和落实科学的发展观,要重视资源环境问题,其他政府部门的领导也多次提出要加强资源环境核算研究的工作,大力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在去年和今年的召开的全国人大、政协会议上,许多代表指出现行的GDP核算中没有反映出资源耗减和环境污染的代价,应当尽快研究和建立绿色GDP核算体系。因此,加强资源环境核算,研究建立我国以绿色GDP为核心指标的综合经济与资源环境核算制度,提供资源环境核算数据,已成为国民经济核算领域一项十分紧迫和重要的任务。

 

一、资源环境核算及绿色GDP核算研究在国际上的进展

从上个世纪70年代开始,联合国和世界银行等国际组织在绿色GDP核算的研究和推广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19731982年,联合国开始研究环境统计的方法,并编写了《环境统计资料编制纲要》。19831988年,联合国统计署与世界银行环境局、美国环保局合作,正式开展了环境与资源核算的研究工作,初步讨论了资源与环境核算同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关系问题。1989年以后,联合国统计署、环境署与世界银行等国际组织合作,研究界定环境资源核算的概念,并于1994年正式出版了《综合环境与经济核算手册(System of  Integrated Environmental and Eonomic Accounting,简称SEEA 1993),实现了综合经济环境核算的开创性研究工作,提出了经济环境核算的基本框架;若干年之后,随着国际上对综合经济环境核算的研究和实践进展,经过认真总结和修订,《综合环境与经济核算手册(SEEA2000》年版正式手册已在20016月份出版,初步确立了综合经济环境核算的实施步骤;2003年再次修订后的《综合环境与经济核算手册(SEEA 2003》(目前尚在进一步修订中),与前两个版本相比,《SEEA 2003》年版更加强调实践应用成果的总结,对综合环境与经济体系的内容做了进一步的归纳和扩展,加强了对各部分具体核算方法的讨论,已成为当今国际上进行综合经济与环境核算工作的指导性文件。

此外,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欧洲经济委员会等国际组织也在绿色GDP核算方面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比如欧盟统计局编写出版了森林、土地等自然资源核算框架和操作手册。

各国政府也日益重视环境与资源问题,并着手进行有关绿色GDP核算的研究。目前,已经有美国、加拿大、法国、英国、德国、芬兰、挪威、韩国、日本、菲律宾、印度尼西亚、巴西等20多个国家的政府和研究机构开展了大量研究和数据测算。比如,芬兰的木材和林木产品实物流量的核算、法国的水资源核算、挪威的能源核算帐户、澳大利亚的环保支出核算、美国和德国利用投入产出表进行的环境保护支出核算、加拿大的自然资源存量和使用、废弃物产出和环保支出帐户、印度尼西亚森林、石油和土地核算等研究和实践工作都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果。

总之,上世纪70年代以来,一些国际组织和发达国家都在资源环境核算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在对国民经济帐户进行调整的基础上,尝试提出了绿色GDP核算方法。但是,由于资源环境成本估价方法上和资料来源的巨大困难,还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能够完成全面的经济环境核算,计算出一个完整的绿色GDP。因此,目前资源环境核算仍然是一个充满探索、实验的研究领域,没有成为成熟、规范的统计核算工作,尚未形成一套国际社会公认并采纳的绿色GDP核算制度。在各国研究案例中,大都限于特定的经济活动范围(如农业、渔业、能源消耗)或特定的资源环境范围(如森林、水、土地、矿产资源、大气环境),而且更多的是集中在实物量核算方面,一些研究机构和学者测算得到的绿色GDP核算结果,也只是作为参考,并未作为各国官方正式数据使用。一些国际组织的专家建议,资源环境核算应该合理的选择针对性较强的优先领域进行,这样既可以提高资源环境核算的可操作性,又可以服务于具体环境政策、经济发展政策的制定与实施。

 

二、绿色GDP的基本概念与含义

1、           现行GDP核算存在的缺陷

    现行GDP核算只反映了经济运行的过程与结果,未体现经济活动对自然资源的消耗和对环境造成污染的代价,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未考虑自然资源消耗成本。经济活动要开发利用自然资源,GDP只核算了经济活动对自然资源的开发成本,却没有计算自然资源本身的价值,即自然资源耗减成本,造成自然资源无价或低价,其结果高估了当期经济生产活动新创造的价值。二是未考虑环境降级成本。经济活动往往造成环境污染,引起环境质量的下降,亦称环境降级成本。GDP核算一方面没有扣减环境降级成本,即环境污染的代价,另一方面将环境保护支出作为生产活动来反映,从两个方面增加了GDP。结果是污染物排放越多,GDP越大;环境保护支出越多,GDP也越大。高估的GDP将导致对自然资源的过度消耗和对环境的严重污染,导致自然资源与环境状况恶化,人类的生存条件受到威胁,经济发展不可持续。

2、绿色GDP的基本概念与含义

绿色GDP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考虑了自然资源与环境因素之后经济活动的最终成果,它是在现有GDP的基础上计算出来的。或者说,绿色GDP 核算就是将经济活动中所付出的资源耗减成本和环境降级成本从GDP中予以扣除。一般来讲,绿色GDP分为总值与净值:

① 总值:即绿色经济GDP(Green economic GDP缩写 GeGDP),它等于GDP扣减具有中间消耗性质的自然资源耗减成本。

净值:即经资源环境核算调整的国内生产净值(Environmentaly adjusted Net Domestic Product缩写EDP),它等于 GeGDP减去固定资产折旧和具有固定资产折旧性质的资源耗减和环境降级成本。

具有固定资产折旧性质的资源耗减和环境降级成本相当于“资源与环境固定资产”在经济使用过程中被消耗的并转移到资源环境产品中去的价值,不是当期新创造的。所以,可持续发展的国民经济活动的最终成果应当是EDP

3、自然资源的耗减成本与环境降级成本

自然资源耗减成本是指在经济活动中被利用消耗的价值。根据自然资源的特征,有些自然资源具有一次消耗性质,如不可再生的矿产资源、部分可再生的森林资源(用材林)和北方及西部的水资源,这些资源的使用为资源耗减成本,具有中间消耗的性质。有些自然资源具有多次消耗性,如土地资源、部分可再生的森林资源(特用林、防护林等)和南方的水资源,这些资源多次消耗的使用类似于固定资产使用的性质,其资源耗减具有“固定资本折旧”性质。

环境降级成本是指由于经济活动造成环境污染而使环境服务功能质量下降的代价。环境降级成本又分为环境保护支出和环境退化成本,环境保护支出指为保护环境而实际支付的价值,环境退化成本指环境污染损失的价值和为保护环境应该支付的价值。自然环境主要提供生存空间和生态效能,具有长期、多次使用的特征,也类似于固定资产使用特征。这样,由经济活动的污染造成的环境质量下降的代价即环境降级成本,也就具有“固定资产折旧”性质。

在实际核算中,根据估价方法的不同,对资源耗减成本、环境保护支出、环境退化成本又分为实际成本和虚拟成本,实际成本指在经济活动中明确发生、实际支出的资源环境成本,虚拟成本指在经济活动中不能直接体现、需要以间接方式估算的资源环境成本。一般来说,资源耗减成本大部分为虚拟成本,环境保护支出为实际成本,环境退化成本为虚拟成本。

需要注意的是,环境退化成本中环境污染损失的价值和为保护环境应该支付的价值是从不同角度测算环境污染与破坏的代价,二者不能直接相加,否则将会出现重复计算。

测算资源环境成本和环境降级成本是调整原有的GDP即测算绿色GDP的关键所在,也是难点所在。由于资源环境问题是非市场化、非经济活动范围内的,没有明确的市场价格,这就极大地影响了估算资源环境成本的可操作性。目前,国内外都还没有形成一套能够较好解决资源环境成本估价问题的技术方法。

 

三、关于对绿色GDP的几点认识

1、建立以绿色GDP为核心指标的综合经济与环境核算体系是一项长期、艰巨的工作。SEEA  2003》文本中多次指出,建立SEEA是一个雄心勃勃的目标,但在现阶段是难以完全实现的。对于我国来说,此项工作更是处于刚刚起步和尝试阶段,一些条件和基础还不具备,尚有许多问题和困难亟待解决。这主要表现在,一是理论研究储备不足。目前我国对国际研究跟踪不够,缺乏对发达国家关于综合经济与环境核算工作的深入了解,还不能全面、系统地把握和阐述整个SEEA所提供的理论与方法,没有设计出一套科学合理的核算框架体系和方法思路,这对实际数据测算工作必然缺乏有力的理论支持和指导。二是国民经济核算基础和资源环境核算基础薄弱。就GDP核算来说,还存在着服务业核算、不变价核算、季度核算等制度方法不健全、不规范等问题,GDP核算是绿色GDP核算的基础,这一基础的不完善必然制约绿色GDP核算工作的顺利开展。就资源环境核算来说,现开展的核算仅是土地、森林、地下矿产、水四种自然资源的实物量核算,还有许多基础性的工作如:理论方法研究、整体框架体系的设计、核算方案的制定、实施步骤的确立、试点工作等,都在起步阶段,与SEEA的基本要求有着相当大的差距。三是资源与环境估价的方法不成熟。将资源环境纳入国民经济核算体系、进而测算绿色GDP,关键是要解决资源与环境的估价方法问题。虽然目前国际上已有一些关于这方面的研究成果和案例,但仍未形成一个国际公认的统一的估价方法,而我国在此基础上如何总结、选择、运用这些方法,将是十分艰巨、充满探索的工作。

因此,对我国开展绿色GDP核算工作的艰巨性和困难性一定要有清醒的认识,要有长期攻关的思想准备,应该本着科学务实的态度,积极稳妥的推进绿色GDP核算工作的开展与实施。

2建立以绿色GDP为核心指标的综合经济与环境核算体系需要理清资源环境核算与绿色GDP核算关系。一是要明确,资源环境核算是测算绿色GDP的基础和前提,绿色GDP是资源环境核算的最终目标。根据《SEEA 2003》的基本思路与框架,建立以绿色GDP为核心指标的综合经济与环境核算体系主要由四大内容或四个步骤组成:①核算以反映为保护资源环境而付出的实际成本;②编制自然资源流量与存量的实物量核算表,对自然资源进行估价并编制货币型帐户;③编制残余物或污染物排放量的实物量帐户,对所造成的环境损失进行估价;④以前三项核算内容为基础,对传统的经济总量GDP进行调整,即测算出绿色GDP重新评价经济发展成就。显而易见,绿色GDP的核算依赖各种资源环境核算的健立与完善,没有前三项扎实的基础性工作,就无法实现对GDP的调整,即无法测算出科学可靠的绿色GDP。二是要明确,进行资源环境核算并不只是测算绿色GDP这一单项指标。根据《SEEA 2003》的宗旨,进行资源环境核算的目的是为了建立以绿色GDP为核心指标的综合经济与环境核算体系,根本目的是要正确反映和描述资源环境与经济活动之间的关系,并且提供一整套反映这种关系的数据,这些数据是对不同层面、不同角度、不同类型所反映的各种资源环境问题予以量化,清楚地描述了谁消耗了资源、谁在排放污染、谁在进行环境保护活动,这对宏观决策部门来说是最有用、很有针对性的信息。而绿色GDP这一指标由于单一笼统、许多信息被平均化、模糊化,只能反映总体趋势,其使用价值在制定政策方面则有一定的局限性。

因此,开展环境核算不应简化为“绿色GDP”的核算,而应积极推进不同层次、不同领域、不同需求的资源环境核算,多方面反映资源环境与经济活动之间的关系,不能仅仅限于绿色GDP的核算,应该为制定经济发展政策和资源环境政策提供全面、明确、具体、可行的数据依据。

3、建立以绿色GDP为核心指标的综合经济与环境核算体系需要多部门的密切合作。开展绿色GDP核算工作是一个跨部门、跨科学的社会系统工程,涉及到许多资源环境部门(如国土资源部门、水利部门、林业部门、海洋部门、国家环保部门、统计部门等)和科研机构及大专院校,决不是一、两个部门就可以单独完成的工作。近几年来,各有关部门、科研机构及大专院校为适应可持续发展观的时代要求,面对政府部门和社会公众的迫切需要,开展了许多资源环境统计核算理论研究和工作实践,取得了显著成果,积累了宝贵经验,为建立以绿色GDP为核心指标的综合经济与环境核算体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目前,需要尽快地将不同部门分类统计与核算综合统一到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中来,必须加强各有关部门的沟通与交流,实行密切合作,合理分工,充分利用现有的资料和研究成果,避免各自为政、重复和分散工作的现象,这样才能真正达到比较全面、系统地反映资源环境与国民经济活动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的目的,科学地综合评价整个资源环境因素对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和作用。

因此,在建立以绿色GDP为核心指标的综合经济与环境核算体系的工作中,应贯彻多部门与多学科结合、管理人员与科研人员结合、试点工作与普遍性规律结合、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结合的原则,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以保证工作的顺利进行。

4建立以绿色GDP为核心指标的综合经济与环境核算体系不意味着简单否定GDP随着科学发展观的提出,人们已从单纯追求GDP逐渐转变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上来,绿色GDP指标已日益深入人心。但需要指出的是,简单的否定甚至取消GDP指标的倾向也是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提出绿色GDP理念和保持GDP增长是内在统一的,不能把由片面追求GDP所带来的资源耗减、环境污染的现象归因于GDP的核算体系。众所周知,GDP是按市场价格计算的一个国家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它是一个国家宏观经济情况的综合反映,是宏观决策部门了解、把握经济运行状况的工具,也是制定各项政策的重要依据。虽然GDP指标存在一定的缺陷和不足,但在我国整个现代化建设进程中保持GDP的增长则是至关重要、不能含糊的。

因此,在建立以绿色GDP为核心指标的综合经济与环境核算体系的同时,应该用科学的态度全面认识和正确看待GDP,认真修正GDP的不足,把绿色GDPGDP有机的结合起来,全面的评价社会经济发展成就。惟GDP论不符合科学发展观,忽视或否定GDP同样也不符合科学发展观。

 

四、目前资源环境核算工作情况和今后工作计划

近年来,国家统计局十分重视资源环境核算的研究,国民经济核算司就建立以绿色GDP为核心指标的中国环境与经济综合核算体系做了许多基础性工作:

1、在最近出版的《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2002年文本)中新设置了附属帐户——自然资源实物量核算表,制定了核算方案,试编了2000年全国土地、森林、矿产、水资源实物量表;

2、即将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国环境与经济综合核算体系”的课题研究,参加本课题研究的部门有:国土资源部、水利部、国家林业局、国家环保总局、北京大学和人民大学等;

3、与挪威统计局合作,编制了1987、1995、1997年中国能源生产与使用帐户,测算了我国八种大气污染物(二氧化碳CO2、甲烷CH4、氧化亚氮N2O、二氧化硫SO2、氮氧化物NOX、非甲烷挥发性有机化合物NMVOC、颗粒物PM10、铅Pb)的排放量,并利用可计算的一般均衡模型分析并预测未来二十年中国能源使用、大气排放趋势;

4、在黑龙江省、重庆市、海南省分别进行了森林、水、工业污染、环境保护支出等项目的核算试点,并已编写了技术总结和工作总结报告。

5、组织专业人员已将联合国的《综合环境与经济核算手册—2003》(简称SEEA2003,约70万字)年版翻译成中文并出版发表。

6、目前已商定与国家林业局、国家林业科学研究院、北京林业大学合作,开展我国森林资源核算及纳入绿色GDP核算的研究工作。

7、目前已商定与国家环保总局开展污染物实物量核算、环境损失价值量核算以及经环境降级成本调整的GDP核算。

以上这些工作都为今后开展资源环境核算和绿色GDP核算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今后资源环境核算的主要工作有:学习、理解联合国的《综合环境与经济核算手册—2003》的理论与方法,借鉴国外有益经验,研究适合我国国情的综合经济与环境核算的基本框架,认真选择可优先开展的领域,确定核算的主要内容和实施步骤,积极与有关部门合作,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以下工作:

1、继续编制土地、森林、矿产资源、水资源实物量核算表,进一步修改和完善核算方案,对我国以上四种资源的实物量变动情况作出分析。

2、继续编制能源帐户和测算我国八种大气污染物,提出环境政策的建议。

3、与林业部门合作,完成我国森林资源核算及纳入绿色GDP核算的研究工作。

4、与国家环保总局合作,完成污染物实物量核算、环境损失价值量核算以及经环境降级成本调整的GDP核算。

5、与有关部门合作,进行省市试点工作。

6、开展以上四种自然资源的价值量核算方法和建立环保支出帐户的研究工作,逐步将各种资源环境因素纳入国民经济核算体系。

参考资料:

1、   联合国《综合环境与经济核算手册—2003》,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核算司、中国人民大学翻译

2、   高敏雪:《环境统计与环境经济核算》

3、   高敏雪:《绿色GDP的认识误区及其辩析》

 

                                        2004331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