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参考消息

参考消息

 

论我国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



  (一)一个国家的发展道路是漫长的,但紧要处往往只有几步。

    我们国家的改革发展正处在一个关键时期,这是党中央作出的科学判断。

 改革开放开创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到2003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突破1000美元,按国际公认标准,我国已走出了低收入国家的行列。这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一座伟大的丰碑,为更加有力地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创造了新的起点。

 (二)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同志提出了著名的"三步走"战略:从1980年起,用10年时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翻一番,解决温饱;再用10年时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一番,达到小康;再经过50年的奋斗,使我国赶上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经过党的十四大、十五大,"三步走"战略进一步丰富,形成了"两个100年"的目标:到建党100年时,国民经济更加发展,各项制度更加完善;到建国100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

 党的十六大提出,对我国来说,本世纪头20年,是一个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要全面建设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到全面小康社会建成之时,人均GDP达到3000美元。

 关键时期,就是人均GDP从1000美元到3000美元的特定时期,就是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就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的发展阶段。

 "三步走"、"两个100年"、"重要战略机遇期",这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空的历史坐标,是凝聚和激励全国各族人民奋勇前进的嘹亮号角,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壮美蓝图。

 (三)关键时期的人们,从不同角度思考着"关键时期"。

 经济学家认为,人均GDP达到1000美元是一个重要标志,意味着经济发展跃上一个新的台阶,迎来一个重要关口。在这一时期,以吃穿用为主体的基本生活消费阶段已成历史,以住房、教育、文化、旅游等为主要内容的享受生活消费阶段正在开始;服务业进入快速发展的轨道,经济结构加速调整;数以亿计的农民离开土地,寻找新的发展空间;经济市场化程度进一步提高,深化改革触及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体制创新进入攻坚阶段;经济全球化和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使世界经济联系空前紧密,综合国力竞争空前激烈,我国开放型经济不断发展,对外依存度不断提高;在连续20多年高速增长的基础上,再保持长时期的较快增长,在世界上少有先例。

 社会学家认为,在这一时期,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快速推进,引起城乡关系调整,社会流动性增强,世界上最大的二元经济体正在转型;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需求和社会利益关系更趋多样化,统筹兼顾各方面利益难度加大;人民群众的民主法制意识不断增强,政治参与的积极性不断提高,对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提出了新的要求;人们受各种思想观念影响的渠道明显增多、程度明显加深,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差异性明显增强,思想意识呈现多样、多元、多变的特征;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渴望和追求推动着经济社会进步,而物欲的贪婪也腐蚀着一些人的灵魂,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法律体系和道德体系亟待完善。

 历史学家认为,这一时期对我国的发展至关重要。抓住机遇,就能实现跨越式发展,成为时代的弄潮儿;丧失机遇,就会不进则退,成为时代的落伍者。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中华民族曾长期处于世界的领先地位,但到了18世纪,当西方主要国家先后进入工业社会时,清王朝统治下的中国仍沉醉在"康乾盛世"的落日余辉中,埋下了1840年之后上百年被人欺侮、任人宰割的祸根。新中国成立,中国人民站了起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抓住历史机遇,实行改革开放,集中精力进行经济建设,中国人民富了起来、强了起来,迎来了民族复兴的曙光。

 国际问题专家认为,当一个国家人均GDP跨入1000美元的门槛后,可能出现两种前途、两个结果:有的跃起腾飞,有的盘桓不前。只有应对得当,才能加快发展。东亚一些国家和地区在这一时期较好地处理了各方面的关系,实现了持续多年的快速增长;而拉美一些国家在紧要处举措失当,陷入动荡和停滞,掉进了"拉美陷阱"。

 (四)尽管人们思考的角度各有不同,分析的方法各有特色,得出的认识各有侧重,但在一些基本问题上,可以达到这样的共识:

 第一,这是保持快速发展难度加大的时期。随着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劳动力成本低等比较优势开始减少,技术和结构升级的压力日益增加,经济转型和结构优化的任务更为紧迫。

 第二,这是深化改革阻力增大的时期。改革越是向前推进,触及的矛盾就越深,涉及的利益就越复杂,碰到的阻力也就越大。而这一切都绕不开、躲不过。我们面对的是一场改革的攻坚战。

 第三,这是扩大开放风险更大的时期。在对外开放范围更大、领域更广、层次更高的新形势下搞建设、谋发展,既要"引进来"又要"走出去",既要积极敞开国门又要维护自身安全,既要吸收借鉴一切先进的东西又要抵制抛弃一切腐朽的东西。国内竞争国际化,国际竞争国内化,我们面对的是一场全球范围的大竞争。

 第四,这是资源环境制约趋紧的时期。资源消耗大幅增加,环境压力持续增大。既要加快发展、改善生活,又要节约资源、保护环境。这是一个无可回避的尖锐难题。

 第五,这是维护稳定任务艰巨的时期。社会生活深刻变革,社会矛盾相互交织,社会问题大量出现。这要求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更加重视维护社会稳定。

 第六,这是考验民族总体素质的时期。温饱问题的解决,总体小康的实现,可以激励我们致富思源、富而思进,攀登新的高峰;也可能会使一部分人在摆脱了生存压力后满足现状,不思进取。新的跨越取决于民族素质新的提升。

 大机遇、大变革,千载难逢;大挑战、大跨越,千山万水。关键时期,是现代化建设承上启下、推动社会全面进步的时期,是既有巨大发展潜力和动力又有各种困难和风险的时期,是既有难得机遇又有严峻挑战的时期。一言以蔽之,关键时期:一个"黄金发展期",一个"矛盾凸显期"。

 (五)"神居胸臆,而志气统其关键。"存在决定意识,物质决定精神,是从归根结底的意义上说的,是从整个社会发展的历史过程说的。但在客观物质条件已经具备的前提下,对于成就一项事业来说,精神的力量往往具有决定性意义。"狭路相逢勇者胜","境由心造,事在人为"。度过关键时期,必须有坚定的信心、昂扬的志气。既不能只见困难和挑战而悲观泄气,也不能只见成绩和机遇而盲目乐观。

 (六)应当认识到,矛盾总是客观存在的,旧的矛盾解决了,新的矛盾还会产生;事物内部的矛盾运动是事物发展变化的动力,人类社会就是在不断解决矛盾中前进的。关键时期好比跑步的"极点时刻",它的到来标志着发展到了一定水平,也预示着更高水平的发展。

 以信息科学和生命科学为代表的现代科技日新月异,为生产力和社会的发展开辟了新的广阔前景,为我们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发挥后发优势,争取实现社会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提供了现实可能;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国际生产要素重组和产业转移速度加快,为我们提供了有利的国际条件;多年改革开放形成的综合国力,为我们提供了雄厚的物质基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为我们提供了良好的体制保障。

 事物总有两面性。全面看,有两面;两面看,就全面。机遇和挑战、利和弊都是相对的,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物无不变,变无不通",就看应对是否得当,工作是否得力。关键时期的一些矛盾和问题,换个角度看,也是潜力和优势所在。城乡差距大是发展的"拦路虎",但坚持统筹城乡发展,加快城镇化和工业化,中国这个世界上最大的二元经济体在转型过程中必将释放出巨大的需求,成为拉动经济持续较快增长的"火车头"。人口众多,既是就业、资源和环境的"大压力",也可成为长期保持旺盛国内需求和劳动力成本优势的"大源泉";通过不断提高人的素质,还可以是人才资源的"大宝库"。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我们面临的经济风险显著增加,但坚持以我为主,趋利避害,就能在经济全球化的舞台上演出威武雄壮的活剧。

 (七)还应当认识到,关键时期大有希望、大有作为,但这并不意味着前面就是浪静波平、顺风顺水的航程。

 我们面对的困难比其他国家多得多。我国是人口大国,一个很小的问题,乘以13亿,就会变成一个大问题;一个很大的总量,除以13亿,就会变成一个小数目。按人均计算,我国又是资源小国,耕地和大多数矿产资源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1/2,淡水不到1/4,森林不到1/7。

 我们承担的任务比其他国家重得多。我国还没有完成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的转变。许多国家的城市化和工业化是同步的,而我国的城市化远远滞后于工业化。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是前无古人的伟大创举,但建立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还需不懈努力。

 世界在不断发展变化。我们在发展,人家也在发展。慢步走,差距会越拉越大;快步走,才有希望赶上去。这就是竞争的激烈性,这就是挑战的严峻性。

 (八)沧海横流,人间正道。历史的辩证法教会了中国共产党人:应该变的,必须改变,不变则衰;不该变的,决不能变,变则自我瓦解。

 回顾改革发展的历程,我们所以能从容应对一系列关系我国主权和安全的国际突发事件,战胜"九八洪灾"、"亚洲金融危机"、"非典型肺炎"等政治、经济领域和自然界出现的各种困难和风险,经受住一次又一次严峻考验,"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船",靠的是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

 展望关键时期的改革发展,我们将面对更多的急流险滩,应对更多的风险挑战。要让"中国号"巨轮劈波斩浪,高歌向前,更要靠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

 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指针,是我们的主心骨;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动摇不得。

 (九)发展的关键时期,第一位的是发展。实现更快更好的发展,必须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

 发展的实践呼唤着发展的理论,发展的实践也孕育着发展的理论。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是我们党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从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着眼于丰富发展内涵、创新发展观念、开拓发展思路、破解发展难题而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这是我们党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共产党执政规律认识的升华,为我们度过关键时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

 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统筹城乡发展,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城乡互动;统筹区域发展,东部率先、中部崛起、西部开发、东北振兴;统筹经济社会发展,使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比翼齐飞;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用好两个市场、两种资源。

 以科学发展观指导发展,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推动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实现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共同进步,我们就必定能够掌握发展的主动权,步入发展的新境界,收获发展的新果实。

 (十)稳定压倒一切。"利莫大于治,害莫大于乱"。关键时期,必须倍加顾全大局,倍加珍视团结,倍加维护稳定。

 社会发展是一个有机的整体。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个体与整体、局部与全局的联系更加紧密,经济社会关系更加复杂,影响稳定的因素更加多样,任何一个局部出问题都有可能影响整体、影响全局。在现代化建设的棋盘上,改革、发展、稳定好比三着紧密关联的战略性棋子,关键时期要特别注意下好稳定这着棋。

 稳定是人心所向,是人民群众根本利益所系。稳定,最大的受益者是人民群众;不稳定,最终的受害者也是人民群众。为了群众维护稳定,依靠群众维护稳定,人民群众是维护稳定的根本力量。最大多数人的利益最紧要。维护稳定,正确处理经济社会发展中一系列重大关系,尤其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这就需要牢记"群众利益无小事",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牵挂群众安危,倾听群众呼声,关心群众疾苦,为人民群众诚心诚意办实事、尽心竭力解难事、坚持不懈做好事。

 (十一)创造性的事业靠创新推动。在一定意义上说,改革发展的本质在于创新,改革发展的过程就是创新的过程。将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对接起来,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创造;在一个十几亿人口的大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也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创造。

 关键时期与知识经济携手而来,与信息革命并肩前行,新矛盾、新问题不断涌现,这是各种矛盾的密集期,也必然是前所未有的创新密集期,需要在全社会培育创新意识,倡导创新精神,完善创新机制,营造创新氛围,用新的思维、新的方法、新的手段解决新的课题。

 创新的基础是学习,创新的主体是人才。要加强学习、善于学习,学以增智,学以致用,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要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树立科学人才观,全面贯彻人才强国战略,化人口大国为人才强国,化人口压力为人才优势。在学习中武装,在实践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应当在关键时期成为社会风尚。

 (十二)关键时期,不仅是发展先进生产力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是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当今世界,文化与经济和政治相互交融,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不断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这是我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任务,也是凝聚民族力量、度过关键时期的强大动力。

 关键时期不是一两年,而是二十年。"童年的情形,就是将来的命运"。今天的青少年,明天的建设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要靠今天的未成年人去继承,中华民族的美好未来要靠今天的未成年人去创造。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是民心工程、希望工程、基础工程,是从现在起就要抓紧抓好抓实的战略工程。

 (十三)"其作始也简,其将毕也必巨"。事物的发展往往就是这样复杂,"万事开头难"是一种现象;开始简单,发展起来、将要完成的时候必定艰巨,也带有规律性。关键时期是铸造辉煌的阶段,更是备尝艰辛的过程,尤其需要艰苦奋斗、求真务实。

 我们党靠艰苦奋斗起家,度过关键时期也要靠艰苦奋斗。艰苦奋斗是我们的政治本色。忧劳兴国,逸豫亡身。奋斗就会有艰辛,艰辛孕育新的发展。关键时期,我们没有任何理由陶醉于已有的成绩而稍有懈怠,没有任何理由固步自封而止步不前,没有任何理由满足现状而不思进取。

 我们党靠求真务实壮大,度过关键时期也要靠求真务实。求真务实是我们党思想路线的核心内容。求真务实,就是求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之真,务坚持长期艰苦奋斗之实;求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之真,务抓好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之实;求人民群众的历史地位和作用之真,务发展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之实;求共产党执政规律之真,务全面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之实。

 艰苦奋斗、求真务实是一种品格,一种能力,一种境界。艰苦奋斗、求真务实,就要坚持树立办实事、务实效、求实绩的政绩观;就要坚持"两个务必",安不忘危,处盛虑衰,始终保持浩然正气、昂扬锐气、蓬勃朝气;就要坚持为民、务实、清廉,把工作的着力点真正放到研究解决改革发展稳定中的重大问题上,放到研究解决群众生产生活中的紧迫问题上,放到研究解决党的建设中的突出问题上。

 (十四)关键时期抓关键,关键在党。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党的建设的关键时期。

 我们党刚刚度过83岁生日,执政已有55年,领导改革开放也已26年。关键时期,是对我们党执政能力的一场新的考试,是对全党智慧和力量的一次很实际很具体的检验。党肩负着人民的重托,人民寄希望于我们党。

 走进新的考场,面对新的试卷,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号召全党,要充分认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大意义,坚持以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为重点,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这深刻表明了我们党把握历史、驾驭全局、开辟未来的深邃眼光和战略素质。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推进党领导的伟大事业和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联结点。以提高执政能力为重点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以党的建设推进关键时期的改革发展,这是一个紧密联系、相互促进的历史进程。

 (十五)上一个千年,人类最伟大的思想家马克思曾经说过,最先朝气蓬勃投入新生活的人们,他们的命运是令人羡慕的。

 小康社会,多少梦想,多少憧憬,多少英雄豪杰为之奋斗,多少仁人志士为之献身。如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已经开启。历史选择了我们,我们正在创造新的历史。把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共同创造幸福生活和美好未来,这是历史的幸运,更是历史的责任。站在关键时期的起点上,我们每个人都应当认真想一想:在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和平发展的新的进军中,是否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做出了应有的努力,尽到了该尽的责任?

 (十六)抚今追昔,20多年前,谁能想到我们的生活能有今天这样的幸福美好,我们的祖国能有今天这样的繁荣富强。我们已经走出了一条光明大道,沿着这条大道继续奋进,我们的生活一定会更加幸福美好,我们的祖国一定会更加繁荣富强。携起手,肩并肩,同心干,再干一个20年!

  《人民日报》 2004年07月12日 第一版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