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参考消息

参考消息

 

中国统计:挑战、应对与未来发展

 

——在联合国统计委员会第36届会议上的发言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局长 李德水

(2005年3月3日)

    编者按 在联合国统计委员会第36届会议上,中国国家统计局局长李德水应联合国统计司的邀请,作了“中国统计:挑战、应对与未来发展”的主题发言。李德水局长的发言,坦诚地提出了中国统计面临的严峻挑战,系统介绍了中国国家统计局为应对挑战而采取的积极措施,全面描述了中国统计的发展蓝图,得到了各国统计界同行和国际统计机构的广泛赞扬和高度评价。本报今天发表李德水局长的发言全文,以飨读者。

主席、各位嘉宾,女士们、先生们:
    下午好!
    非常感谢联合国统计司邀请我参加此次会议并作发言,同时也深感荣幸有机会与各国政府统计负责人共同交流和研讨有关官方统计问题。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进一步加强,各国经济社会都处在深刻变化之中,官方统计工作面临着各种挑战。下面我想介绍一下中国统计面临的挑战、应对措施和发展思路。
    一、严峻的挑战
当前,中国正处在体制转轨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新阶段。中国政府确立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和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新的形势对官方统计工作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中国统计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一是经济体制的转轨和社会结构的转型以及经济的快速发展,对统计工作形成了巨大的多重需求压力。一方面是传统计划经济时期的某些统计调查内容和指标暂时还有一定的需求;另一方面是新建立的市场经济体制对统计信息的需求急剧增加,需要统计准确反映国情国力状况,全面记载和描述经济社会的转轨转型状况,及时报告和监测经济社会的运行过程,广泛采集和分析社会舆情,揭示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主要矛盾和问题。社会各界对统计数据的需求急剧增加,广大社会公众也更加密切关注并自觉地使用政府发布的统计信息;不仅关注统计信息的准确性和全面性,也要求统计信息的时效性。由于中国经济已经和世界经济紧密联系在一起,国际社会对中国统计信息也更加关注,需求不断增加。
    二是由于统计工作环境的变化,统计工作的难度增大。中国经济社会正处于巨大的变革之中。经济主体日趋多元化,投资方式、就业方式、收入分配方式、消费方式日益多样化,经济结构和经济联系日益复杂化,地区间、城乡间、各个社会阶层间的差异更加明显,统计调查对象数量成倍增加,变动相当频繁。被调查者更加注重保护个人隐私和商业秘密,对统计的支持和合作程度有所下降。中国的区域性统计数据,客观上还起着衡量各级政府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政绩的作用,统计数据容易受到地方的干扰。所有这些,都使组织统计调查的难度越来越大。
    三是由于国际社会对中国经济发展越来越关注,往往对中国的统计数字产生一些猜测和质疑。26年来,中国经济年均增长速度达9.4%,发展很快,确实引起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统计界的同行们有共同的规则,从来不评论中国的官方统计数字。但总有其他那么一些人喜欢拿中国的官方统计数字做文章。一会儿抛出“中国威胁论”,一会儿又说中国统计数字是虚假的,抛出所谓的“中国崩溃论”,甚至直接责难中国统计部门。如何消除国际社会对中国统计数据的猜疑,提高统计工作的透明度,维护官方统计的尊严,也是中国统计部门面临的重大挑战。
    二、积极的应对
    中国统计部门近年来采取了许多措施,积极应对挑战,较好地满足了各方面对统计数据的需求。
    一是改进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提高国家和地区核算数据的质量。目前正在实施以联合国1993年版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为蓝本的《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2002)》,基本实现了与国际通行核算标准和规则的接轨。改进了GDP核算和数据发布制度,实施了GDP按初步核算、初步核实、最终核实三个步骤进行核算和发布的制度;建立了地区GDP数据联审制度,各省区市的GDP数据经联审后,作为法定数据由国家统计局授权发布;建立了国民经济核算专家咨询小组,按季度听取专家对GDP数据的意见,提高统计工作的透明度。我可以负责任地说,中国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国民经济核算数据是可信的,是可以比较准确地反映中国经济的总体水平和发展趋势的。
    二是建立了比较科学的统计调查方法体系,以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实施了国家普查制度改革,将工业普查、第三产业普查和基本单位普查合并,同时将建筑业纳入普查范围,总称为经济普查。经济普查每10年进行2次。目前正在实施的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动员了1000多万普查人员,预计将花费30多亿元人民币,规模浩大,进展顺利。昨天联合国统计司张司长和我商量,拟于今年7月26-29日在北京召开经济普查国际研讨会。我期待着联合国统计司邀请的客人到北京交流经济普查的经验。另外,我们在人口、城乡住户、农产量、价格、小型工商企业等统计调查领域广泛开展了抽样调查。组织实施了价格指数缩减法计算工农业发展速度,废除了实施50年的不变价格法。建立了5000家大型工业企业和3000家房地产开发企业联网直报制度,统计信息的时效性不断提高。
    三是完善统计指标体系和统计标准,及时反映新的经济社会现象。建立了劳动力调查制度,正在着手建立健全文化产业统计、环境综合统计、高技术产业统计等方面的指标体系和制度。建立了国家统计快速应急制度,能有效地反映和提供有关突发性经济事件和重大自然灾害的信息。制定了基本上与联合国《全部经济活动的国际标准产业分类》接轨的新的国家标准《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制定和发布了《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和《主要工业产品产、销、存目录》。
    中国建立的是集中统一的统计系统,实行统一领导、分级负责的统计管理体制。国家统计局负责组织领导和协调全国统计工作。初步形成了以《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为主体,统计行政法规相配套,地方统计法规和部门统计规章作补充的统计法律体系;初步建成了国家统计信息自动化系统,国家统计信息网络和各省区市及部分县的统计信息网络已正常运行,国家和省级统计局基本上实现了无纸化办公;开展了大量的统计知识培训,提高了统计人员的业务素质。我还要特别提到的是,长期以来,联合国统计司等有关机构、世界银行、IMF、OECD等国际机构对中国统计的改革发展一直非常关注,并给予了许多宝贵的支持和帮助。加拿大、德国、法国、意大利、挪威、美国、日本、韩国等国政府还出资赞助他们的统计部门与中国国家统计局开展课题研究和技术合作。澳大利亚、英国、俄罗斯、南非、埃及、越南、泰国等许许多多的国家统计部门都与中国国家统计局有着广泛深入的交流。这一切,对推动中国统计尽快与国际通用规则接轨发挥了重要作用。我借此机会谨向大家表示衷心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总体上看,中国政府统计体系在改革中不断发展,比较好地满足了政府和其他各方面对统计的需求。中国统计一定能够跟上世界统计发展的步伐,谋求与国际统计事业共同进步。
    三、谋求新发展
    中国统计的发展目标是:适应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借鉴国际先进统计工作经验,改革体制,完善机制,加强法制,建立既符合中国国情、又与国际通行规则基本接轨的现代统计体系,切实提高统计数据的准确性、科学性、及时性和统计工作的权威性,为政府、社会各界和国际社会提供优质高效的统计服务。
    为实现上述目标,中国未来一段时期统计改革和发展的重点是:
    (一)完善统一领导、分级负责的政府统计体系,建立适合中国国情,并与国际一般规则接轨的科学、可靠、高效的统计体制
    一是增强国家统计局的直接调查能力。改革国家统计局直属的农村、城市和企业等三支调查队的管理体制,整合力量,提高国家统计局的直接调查能力和对各地突发性事件等方面重大信息的反应能力,为准确及时地采集宏观统计数据提供制度和机制保障。改革后,在各省级地区设立国家统计局调查总队,在各地级市和部分县设立国家统计局调查队。调查队总人数达1.9万多,可以充分运用抽样调查的方法获取更多的统计信息。
    二是加强对地方各级统计局的管理。
    三是加强政府综合统计机构对部门统计的指导与协调。
    四是加强对民间统计的引导和监管能力。
    (二)建立适应中国实际情况,符合国际统计标准和一般规则,便于进行国际比较的现代统计调查体系和核算体系
    一是建立以必要的周期性普查为基础,以经常性的抽样调查为主体,同时辅之以重点调查、科学估算等多种方法综合运用的统计调查方法体系作为改革的目标模式,改进和完善各项普查制度,加强经常性调查与普查的衔接,加大抽样调查的实施范围,精简全面统计报表,积极采用行政记录收集统计数据。
    二是健全统计指标体系。大力精简计划经济时期形成的统计指标,增加反映科技进步、人的全面发展、可持续发展和循环经济等方面的统计内容,完善社会事业、环境、资源统计,加强服务业统计,研究建立投资预警和监测指标体系。
    三是建立统一、规范的统计标准体系。根据国际标准规范中国统计指标的涵义和计算方法,全面实现用GDDS的标准组织统计调查和公布统计数据,加快中国统计标准向国际标准的靠拢,进一步提高中国统计信息的透明度和国际可比性。
    四是完善国民经济核算制度。全面实施《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2002)》,整合规范现行各项国民经济核算制度,逐步实现联合国1993年核算体系所提出的要求,建立统一、完善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
    (三)充分利用电子计算机、网络通讯及数据库等现代信息技术改造统计工作,全面实现统计设计与数据采集、传输、处理、管理、发布的网络化和高效化
    一是实施统计信息扩建工程。强化国家统计信息系统的基础设施能力、数据采集能力和数据共享能力。
    二是建立国家宏观经济数据库。通过建立涵盖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科技教育、环境资源等方面的宏观经济数据库,提高为中央政府宏观经济决策和社会各方面管理服务的水平。
    三是加强企业统计信息化基础建设。进一步扩大企业网上直报的范围,引导建立和推广企业电子统计台账,建立面向基层企业采集数据的信息系统,确保企业数据源头的惟一性和真实性,减轻企业统计工作负担。
    四是积极推广高新技术在统计领域的应用。大力推广遥感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在统计工作领域的应用,利用POP机等现代工具采集基层数据。
    (四)建立完善的统计执法监督机制
    一是健全统计法律制度。积极建议中国全国人大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普查法》。研究制定其他有关法规。借鉴国际统计工作先进经验,将联合国统计委员会通过的《官方统计的基本原则》的基本精神和有关规定比较充分地体现到中国的统计法律制度中。
    二是大力开展统计普法教育,增强全民统计法律意识。
    三是提高统计执法水平。坚决依法查处那些利用职权非法干预统计数据、利用虚假数据骗取政治地位和荣誉、谋取经济利益的行为。
    四是加强社会监督。充分利用各种新闻媒体,宣传统计知识,发布统计信息,并及时曝光各种统计违法案件。
    (五)建立一支熟悉统计业务、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创新意识的统计队伍
    一是加快培养高素质统计专业人才。
    二是发展统计教育事业。加强统计人员的岗位培训。
    三是努力推动统计科学研究工作。
    (六)提高统计服务水平,建立面向宏观管理、面向社会公众、面向国际社会的全方位开放式统计服务体系
    一是建立强有力的国家统计数据质量管理体系,确保国家统计数据的准确性、科学性和及时性。
    二是提高统计监测和分析水平。研究建立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体系。密切监测国民经济运行状况,及时反映经济发展趋势和存在的问题,紧密跟踪社会经济发展情况,及时揭示各种可能出现的倾向性问题,并研究提出有关政策建议,为政府决策服务。
    三是积极推进统计信息社会化。办好中国统计信息网,建好中国统计资料馆,建立面向社会的统计资料文献服务系统。
    主席,女士们、先生们,中国统计事业面临的挑战非常严峻,改革和发展任务十分艰巨,我们要走的路还很长,需要得到各有关国际组织和各国同行的大力帮助和支持,我们也有信心把中国的统计工作做得更好。统计是世界通用语言,国际统计事业是我们共同的事业。我衷心希望进一步加强我们之间的合作,互相交流,互相借鉴,努力推动国际统计事业的不断发展,更好地发挥统计在增进各国间的沟通了解,在描述、诠释和推动世界文明进步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谢谢!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