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消息
关于我国GDP核算进一步改革的若干思考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经济成份和决策主体越来越多元化,经济结构和影响经济发展的因素越来越复杂,党和各级政府越来越需要准确、客观地了解和把握国民经济运行状况,以便制定正确的经济政策,引导国民经济持续、协调、健康发展。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和住户的经济决策自主权、经济实力和风险意识不断增强,越来越需要掌握国民经济运行情况的详细信息,以便做出正确的生产、经营和投资决策,使收益达到最大化。
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和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国际社会越来越关注中国国民经济运行情况。
因此,GDP作为反映中国国民经济运行状况的重要工具,得到了国内与国外、政府与公众、学者与官员广泛而深入的关注。这一切对中国GDP核算工作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和严肃的挑战。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上个世纪90年代初以来,我国GDP核算工作获得了迅速的发展。但仍存在许多不完善的方面,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宏观经济管理、社会公众和国际社会的需要相比,与国际标准相比,与发达国家国民经济核算水平相比,还存在很大差距,近几年国家统计局开展了一系列改革工作。本文对这些改革进行回顾,对GDP核算的进一步改革进行探讨。
一、近几年我国GDP核算改革的回顾
近几年,国家统计局对我国GDP核算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主要内容包括:GDP核算和数据发布制度的改革;规范地区人均GDP的计算方法;规范地区GDP的中文译名;改进地区GDP核算工作;制定经济普查年度GDP核算方案等。
(一)GDP核算和数据发布制度的改革
自从1985年建立核算制度以来,我国GDP核算得到不断改进和完善,数据的准确性不断提高。但是,2003年以前,我国没有建立起规范的GDP核算程序、数据修订制度和数据发布制度,成为国内外有关方面质疑我国GDP核算数据的重要理由。2003年以来,国家统计局对我国GDP核算和数据发布制度进行了改革和规范。
1、我国GDP核算和数据发布制度改革的主要内容
2003年11月,国家统计局决定对我国GDP核算和数据发布制度进行改革,2004年11月和2005年2月对数据发布制度做了进一步规范。(国家统计局,2003;国务院办公厅,2004;国家统计局,2005a)这项改革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规范了年度GDP核算和数据发布制度
改革方案规定,年度GDP核算按初步核算、初步核实和最终核实三个步骤进行:初步核算数在12个月份的进度统计资料的基础上计算,在次年1月20日左右发布,并在次年2月和5月出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公报》和《中国统计摘要》上使用;初步核实数在统计年报资料的基础上计算,于次年9月在《中国统计年鉴》上发布;最终核实数在统计年报、部门会计、财政决算资料的基础上计算,于隔年5月和9月在《中国统计摘要》和《中国统计年鉴》上发布。
(2)规范了季度GDP核算和数据发布制度
改革方案规定,季度GDP核算也按初步核算、初步核实和最终核实三个步骤进行:初步核算数在主要进度统计资料的基础上计算,于季后20日左右发布;初步核实数在所能获得的更加全面的资料基础上计算,于季后45天左右发布;最终核实数根据年度GDP最终核实数来确定,并对外公布。
(3)规范了GDP历史数据修订制度
改革方案规定,除上述核算程序之外,在开展经济领域普查,发现对GDP数据有较大影响的新的基础资料,或计算方法及分类标准发生变化时,也对GDP历史数据进行修订和发布。
此外,改革方案还规定,在发布GDP数据时,要同时发布相关重要数据,必要时还应公布计算方法。
2、我国GDP核算和数据发布制度改革的意义
(1)明确了GDP的核算步骤和资料来源,实现了GDP核算程序的规范化
这项改革明确规定了年度和季度GDP核算步骤,并且明确规定了每个步骤所采用的基础资料。这些规定规范了年度和季度GDP核算程序和资料来源,从而能够避免GDP核算程序和资料来源的随意性。
(2)明确了对GDP数据进行修订的原则和步骤,提高了我国GDP核算的科学化和国际化水平
由于不同时期,获得的资料的完整程度和准确程度不同,依据这些资料计算出来的GDP数据的质量也不同。一般来说,时间越长,获得的资料的完整程度和准确程度越高,依据这些资料计算出来的GDP数据的质量越好;时间越短,获得的资料的完整程度和准确程度越低,依据这些资料计算出来的GDP数据的质量越差。但是,一个时期,比如一年结束之后,宏观经济分析和决策部门,社会公众以及国际社会都希望及时了解过去一年的国民经济运行情况如何,因此统计部门不可能等到资料全部收集全了之后再计算GDP数据,必须依据所能获得的尚不完整的基础资料,附之以必要的推算,计算出GDP初步数据,以满足各方面的需求。因此,当获得比较健全的基础资料时,就需要对GDP的初步数据进行修订,从而使GDP数据更加接进实际,为宏观经济分析和决策部门、社会公众以及国际社会判断经济发展情况提供更加准确的信息。所以,对数据进行修订,是GDP核算的客观要求。
除了资料来源的变化之外,GDP核算所涉及的概念、分类和计算方法也有可能发生变化,这些变化也有可能影响到GDP的规模、结构、增长率数据的准确性和可比性,所以也需要对GDP数据进行修订。
因此,对GDP数据进行定期修订是国际上通行的做法。例如,美国对季度GDP数据进行两次修订。它一般在季后15天计算出季度GDP初步数,在季后45天进行第一次修订,在季后75天进行第二次修订。美国的年度GDP数据要进行三次修订。此外,美国还利用每5年一次的经济普查资料对年度GDP数据进行全面修订。
加拿大对季度GDP数据进行两次修订。它一般在季后60天计算出季度GDP初步数,在获得比较全面的资料后对初步数进行第一次修订。加拿大季度GDP核算以年度投入产出表为基准,待年度投入产出表编制出来后(一般滞后4年),对季度GDP数据进行最终修订,形成季度GDP最终数据。加拿大的年度GDP数据要修订4次,在每年第一季度对前4年的GDP数据进行修订,逐年形成最终数据。加拿大在开展普查、计算方法发生变化或调整基期时,要对GDP历史数据进行修订。
德国的季度GDP数据要进行8次修订,年度GDP数据要经过3次修订。
过去,我国对季度GDP数据没有进行修订,对年度数据也往往只修订绝对量,对增长率很少进行修订。这次GDP核算和数据发布制度改革除了明确规定在资料来源、计算方法和分类标准发生变化时,要对GDP历史数据进行修订外,它所规定的年度和季度的初步核实和最终核实,也都是对GDP数据进行修订,这是国家统计局第一次以正式文件的形式明确规定对GDP数据进行修订,这是提高我国GDP核算的科学化和国际化水平的重要举措。
(3)明确规定了GDP数据的发布时间和发布方式,提高了用户获得GDP数据的公平性和便利性
这项改革明确规定了年度和季度GDP数据的发布时间和发布方式,因而所有希望获得GDP数据的用户都知道他们能够在什么时候和以什么方式获得年度和季度GDP数据。这一方面体现了用户在获得GDP数据方面的公平性,没有人享有事先得到GDP数据的特殊待遇,也没有人受到歧视。另一方面给用户带来了便利,体现了国家统计局为用户着想,为社会服务的理念。
(4)加强了对GDP数据的解释,提高了GDP核算的透明度和数据的可信度
这项改革明确规定,在发布GDP数据时,同时发布相关重要数据,必要时公布计算方法,这实际上是加强对GDP数据的解释,让用户了解GDP核算的资料来源和计算方法,了解GDP数据背后的含义,了解GDP数据与相关重要指标数据之间的联系,增加GDP核算的透明度和数据的可信度。
这项改革措施也包含另一层含义,即统计部门自觉地把GDP核算置于广大用户的监督之下,表明统计部门有决心不断完善GDP核算的资料来源和计算方法,不断提高GDP的核算水平和数据质量,使之更加准确地反映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
这项改革是我国GDP核算工作的重大进步,在国内外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二)规范地区人均GDP的计算方法
地区人均GDP是反映地区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它是一定时期内某地区GDP与该地区同期人口平均数的比值。根据国际标准,其中的人口平均数应当是平均常住人口数。我国的GDP核算制度也做了同样的规定。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在实际工作中,各地区在计算人均GDP时,使用的人口数的口径不尽相同。一些地区采用常住人口,一些地区则采用户籍人口。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地区间人口流动日趋频繁,地区的户籍人口与常住人口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特别像北京、上海、深圳等大城市,两者间的差距更大。采用户籍人口计算人均GDP难以客观地反映实际情况。人口大量流出的地区,人均GDP往往被低估;人口大量流入的地区,人均GDP往往被高估,影响到地区人均GDP数据的科学性和可比性。
为了客观地计算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均GDP,保证不同地区数据之间的可比性,国家统计局明确要求,各省区市在计算人均GDP时统一采用人口统计中的常住人口数,并对历史数据做同口径调整。对于过去采用户籍人口数计算人均GDP的地区,作为过渡性措施,在两年内同时计算两种口径的人均GDP,但在发布数据时要注明采用的是什么口径。两年后不再按户籍人口数计算人均GDP。(国家统计局,2004)
(三)规范地区GDP的中文译名
自从1985年在国家和省两级建立核算制度起,我国一直把国家和地区GDP统称为国内生产总值,国内外一些学者对此提出质疑。为了实现中文表述的准确性和规范化,国家统计局于2004年初决定,把地区GDP的中文名称改为“地区生产总值”,特定地区的GDP用行政区的名字作定语,如广东省GDP称为广东省生产总值,各地GDP称为各地生产总值。(国家统计局,2004)
(四)改进地区GDP核算工作
自从建立核算制度以来,地区GDP作为反映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已经成为判断地区经济形势、制定地区经济发展计划和战略目标的重要参考依据。但是,我国地区GDP汇总数据与国家数据之间一直存在差距。在经济发展比较快的时候,两者间的差距往往拉得更大些。特别是在2004年,各省区市GDP汇总数据与国家数据之间的差距,无论是增长率还是绝对量都达到了历史最高水平。
我国GDP核算采取分级核算的制度,国家统计局计算全国GDP数据,各地区统计局计算本地区GDP数据。在这种制度下,地区GDP汇总数据与国家数据之间出现差距是不可避免的,但是差距太大就不正常了。这种情况引起人们对GDP数据准确性的质疑,影响到对地区甚至对全国经济形势的判断,并且可能影响到宏观调控政策的制定。国家统计局对此十分重视,采取了一系列改革措施。
1、统一核定地区重点专业统计数据
为了提高地区GDP核算所需要的重点专业统计数据质量,缩小重点专业统计地区数据与国家数据之间的差距,国家统计局做出了统一核定各地区重点专业统计数据的规定,包括统一核定各地区农林牧渔业统计范围、产品产量、总产值、价格缩减指数和增加值率;各地区工业统计范围、工业总产值、增加值率、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工业统计同期数、工业发展速度的修正系数;各地区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统计范围、投资总额及增长速度、建筑安装工程投资、资质等级建筑业增加值率;各地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统计范围、零售总额及增长速度,等等。(国家统计局,2005a)
2、进一步规范地区GDP核算方法
为了提高地区GDP数据质量,缩小地区GDP汇总数据与国家数据之间的差距,国家统计局在《季度国内生产总值核算方案》(核算司,1999)的基础上,对地区各行业增加值核算方法做出了若干补充规定,进一步规范了地区GDP核算方法。例如,各地区在利用专业统计数据计算各行业增加值时,必须严格采用国家统计局统一核定的数据;在利用相关指标增长率确定某些行业增加值增长率时,对所使用的比例系数做出了明确的规定,避免地区在选择比例系数方面的随意性,等等。(国家统计局,2005b)
3、建立了地区GDP数据联审制度
从2004年上半年开始,每季季后,国家统计局都组织国家和地区GDP核算人员及其他有关专业人员,对地区GDP数据进行联审,审查地区GDP核算中存在的问题,对有关数据进行必要的修订,严把数据质量关。
4、改革了地区GDP数据发布制度
国家统计局改革了地区GDP数据的发布制度,从2005年1季度开始,各省区市的GDP数据不再由各地统计局自行发布,而是经过联审后由国家统计局统一对外发布,年度数据在年后20日左右发布,季度数据在季后20日左右发布。(国务院办公厅,2004;国家统计局,2005a)
(五)制定经济普查年度GDP核算方案
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是中国历史上涉及经济活动范围最广的一次普查,调查范围包括除农林牧渔业以外的所有行业,即包括工业、建筑业,以及除农林牧渔服务业之外的所有服务行业。这次普查将为我国GDP核算提供比较完整的资料来源。为了提高经济普查年度GDP
核算的科学性和规范性,从而提高GDP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使之比较客观地反映我国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为宏观经济分析和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为了保证地区与国家之间、地区与地区之间GDP数据的可比性,为了提高经济普查年度GDP核算的透明度,便于GDP数据的用户理解、监督和正确地使用GDP数据,国家统计局制定了《经济普查年度GDP核算方案》(国家统计局,2005c)。《方案》确定了经济普查年度GDP核算的产业部门分类和支出项目分类,针对经济普查提供的详细资料设计了具体的计算方法,包括各产业部门生产法和收入法增加值的计算方法,以及支出法GDP各构成项目的计算方法,调整了以往年度GDP核算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所产生的一些不合理的处理方法。它是普查年度GDP核算的操作指南,同时它也为利用普查资料对GDP历史数据进行修订,以及为今后年度的GDP核算奠定一个好的方法基础。
二、我国GDP核算进一步改革的若干思考
(一)制定GDP历史数据修订方案
根据《经济普查年度GDP核算方案》计算出经济普查年度GDP数据之后,为了保证GDP历史数据的可比性,借鉴其他国家的做法,国家统计局将对GDP历史数据进行修订。为了保证GDP历史数据修订方法的科学性和规范性,保证地区与国家、地区与地区GDP历史数据的可比性,提高GDP历史数据修订的透明度,国家统计局正在准备制定修订方案。这一方案将以《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方案》(经普领导小组办公室,2004)、《经济普查年度GDP核算方案》和《中国国内生产总值核算手册》(核算司,2001)为基础,深入研究普查资料与常规性统计调查资料之间的差距情况,研究经济普查年度与常规年度GDP计算方法以及某些特殊处理方法的变化情况,确定GDP历史数据的修订时期,修订范围,产业部门分类和支出项目分类,确定GDP历史数据的具体修订方法。它是我国GDP历史数据修订工作的具体操作指南。
(二)对GDP历史数据进行系统修订
《GDP历史数据修订方案》制定出来之后,国家统计局将对我国GDP历史数据进行一次全面系统的修订。这是我国第二次对GDP历史数据进行大规模修订。第一次是在1995年进行的。那次修订是以第一次第三产业普查资料为基础,修订的时间范围是1978——1993年16个年度,修订所涉及的经济活动范围是第三产业各个行业,GDP数据修订幅度最大的年度是1993年,与修订前的年度数据相比,GDP上调了10%。其次是1992年,GDP数据上调了9.3%。(许宪春,2002)
GDP历史数据修订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工作。它既涉及到全国的GDP数据,也涉及到各地区的GDP数据;既涉及到GDP生产核算的各产业部门增加值数据,也涉及到GDP使用核算的各构成项目数据;既涉及到年度GDP数据,也涉及到季度GDP数据;既涉及到短期的GDP历史数据,也涉及到长期GDP历史数据,因为某些特殊问题处理方法的变化,如金融媒介服务处理方法的调整,进口税处理方法的调整等,将影响到所有时期的GDP数据。国家统计局将以《GDP历史数据修订方案》为依据,对我国GDP历史数据进行一次认真细致的修订,并对修订后的数据进行反复核对,保证GDP历史数据能够客观地反映全国和各地区的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为宏观经济分析和管理提供更加准确的数据。在对地区GDP历史数据进行修订的过程中,还要加强指导和监督,要避免人为因素的干扰。
(三)改革和修订常规年度统计调查制度
从GDP核算的需要角度来说,我国的常规性统计调查制度还存在许多不足,这主要表现以下若干方面:一是常规性服务业统计制度不健全,主要包括两个方面:1、许多服务业企业和个体经营户没有建立起常规性的统计调查制度,特别是私营企业和个体经营户从事的物业管理、计算机服务、租赁服务、信息咨询、会计师服务、律师服务等新兴服务行业,其常规性资料来源基本上处于空白状态;2、有关管理部门的服务业统计一般仅限于本系统,范围过窄,而且重实物量统计,轻价值量统计,满足不了GDP核算的需要。二是常规性建筑业统计制度不健全,主要表现在目前还没有建立资质等级以下建筑业企业和个体经营户的经常性调查制度。三是常规性固定资产投资统计制度不健全,主要表现在城镇50万元以下固定资产投资没有建立起统计制度,计算机软件支出没有列入固定资产投资统计范围。四是价格指数统计制度不健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服务业生产者价格指数存在缺口,2、尚未建立服务业进出口价格指数,3、有的价格指数采用的是定基价格指数,有的价格指数采用的是链式价格指数,具有不可比性,等等。
因此从满足GDP核算需要出发,要对常规性统计调查制度进行改革和修订,包括建立健全服务业企业和个体经营户的常规性调查制度,特别是尽快建立起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城市公共交通业的常规性统计调查制度;建立健全有关管理部门的服务业常规性统计调查制度,特别是完善价值量统计调查制度;建立资质等级以下建筑业企业和个体经营户的常规性抽样调查制度;建立规模以下固定资产投资和计算机软件支出的常规性抽样调查制度;建立健全价格指数统计制度,等等。
(四)修订和完善常规年度的GDP核算方法
为了规范我国GDP核算的资料来源和计算方法,国家统计局在不断总结年度和季度GDP核算经验的基础上,先后制定了《中国年度国内生产总值计算方法》(核算司,1997a)、《中国季度国内生产总值计算方法》(核算司,1997b)、《季度国内生产总值核算方案》(核算司,1999)、《中国国内生产总值核算手册》。经济普查之后,国家统计局将制定出非普查时期的年度和季度GDP核算手册,规范常规年度和季度的GDP核算范围、产业部门和支出项目分类、资料来源和计算方法。新的手册要吸收《经济普查年度GDP核算方案》的改革内容,在核算范围、特殊问题的处理方法方面要与上述方案相一致,在产业部门分类和支出项目分类方面要与上述方案相衔接,在资料来源方面,要充分采用经济普查之后我国专业统计和部门统计改革之后所能提供的更加全面和系统的资料,在计算方法方面,要针对专业统计和部门统计改革之后资料来源的变化情况,制定出新的具体的方法。
(五)逐步建立地区GDP下算一级的制度
我国GDP核算所采取的分级核算制度,存在很大的缺陷。首先,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跨地区经营的企业越来越多,尽管统计制度规定不允许重复统计,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在异地开办的子公司所在地区统计了它的生产经营活动的同时,公司总部所在地区一般并不愿意剔除这些子公司的生产经营活动,导致地区GDP的重复计算。其次,采用这种核算制度,地区GDP核算容易受到人为因素的干扰。近些年来,地区GDP数据与国家数据之间的差距呈扩大的趋势,有多方面的原因,但以上两个方面的因素起着重要作用。
为了提高地区GDP数据的准确性和权威性,实现地区GDP数据与国家数据之间的衔接,国家统计局决定在条件成熟时,地区GDP核算实行下算一级的制度,即国家统计局直接计算省、自治区、直辖市的GDP数据,省一级统计局直接计算地市的GDP数据,地市一级统计局直接计算县区GDP数据。县一级统计局不再计算GDP数据。
第一次经济普查为全国和地区GDP核算提供了比较全面和完整的资料来源,也为地区GDP核算下算一级提供了一次很好的机会。我们可以利用这次普查提供的统一的资料做一次实验,为以后实施下算一级的核算制度摸索经验,并奠定一个好的数据基础。经济普查之后,尽快健全常规性统计调查制度,在此基础上正式实施地区GDP下算一级的制度。
参考文献:
1、国家统计局:关于我国GDP核算和数据发布制度的改革,国家统计局文件,国统字(2003)70号(国家统计局,2003)。
2、国家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关于改进和规范地区GDP核算的通知,国家统计局文件,国统字(2004)4号(国家统计局,2004)。
3、国家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关于进一步改进地区GDP核算工作的规定(试行),国家统计局文件,国统字(2005)14号(国家统计局,2005a)。
4、国家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关于地区季度GDP核算的若干补充规定(修订稿),国家统计局文件,国统字(2005)20号(国家统计局,2005b)。
5、国家统计局:《经济普查年度GDP核算方案》,2005年制定(国家统计局,2005c)。
6、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核算司:《中国年度国内生产总值计算方法》,中国统计出版社1997年5月出版。(核算司,1997a)
7、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核算司:《中国季度国内生产总值计算方法》,中国统计出版社1997年5月出版。(核算司,1997b)
8、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核算司:《季度国内生产总值核算方案》,内部资料,1999年制定(核算司,1999)。
9、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核算司:《中国国内生产总值核算手册》,内部资料,2001年5月制定(核算司,2001)。
10、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国务院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2004年9月制定:《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方案》(经普领导小组办公室,2004)。
11、国务院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统计局关于改进地区GDP核算工作的意见的通知,国务院办公厅文件,国办发(2004)82号(国务院办公厅,2004)。
12、许宪春:中国国内生产总值核算,《经济学季刊》第2卷第1期,2002年10月(许宪春,2002)。
(核算司 许宪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