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参考消息

参考消息

 

中科院发布预测报告称中国经济进入新的上升周期

 

    中国科学院预测科学研究中心在经过近一年的试运行之后,正式挂牌成立。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科学院院长路甬祥院士等领导、专家学者、有关部委的代表近120人参加了成立大会。在成立大会上,预测科学研究中心发布了7个预测报告,内容涉及进出口贸易、国际原油价格、物价、经济景气、中国经济的崛起对中国食物和能源安全及世界经济的影响、区域能源需求、能源价格波动对经济影响等方面。

    “2006年中国进出口形势分析与预测”报告中指出由于美元利率和汇率波动以及国际资本流向变化等因素引起的国际投资和贸易环境的变化,我国利用外资的数量将可能受到影响,进而影响到出口。此外,贸易摩擦将可能进一步加剧和增多,在一定程度上将减缓我国出口的增长速度,但外贸出口仍将继续保持快速稳定增长势头。进口增长速度将明显上升,但由于国际市场商品的价格波动,进口总额的增长幅度存在着较大变数。预计2006年我国出口总额将接近9000亿美元,同比增长约18%;进口总额将超过7900亿美元,同比增长超过20%;进出口总额约16950亿美元,同比增长约20.5%;全年贸易差额大约1038亿美元。

    “2006年国际原油价格走势预测”报告中预测:在世界局势较为平稳的情况下,未来一年内的国际油价将会继续维持在一个相对较高的价位,并且在局部表现出强烈的上涨势头。3月份开始寒冷季节逐渐结束,油价会轻微回落至60美元/桶以下,但随着伊朗核危机的持续,直至5月份油价都将保持在60美元/桶以上。8月份美国的夏季用油高峰和年底冬季取暖用油的需求会带来油价的新高,但若无突发事件影响,油价应不会超过68美元/桶。

    但是,在地缘冲突进一步升级的情况下,世界石油市场将会受到剧烈影响,加上投机者对冲突后果的预期,导致油价迅速高企,在冲突最激烈的时期附近达到最高峰,接近76美元/桶。随着冲突逐渐平息,油价开始回落,但由于受冲突余波影响,仍将偏离正常价位,达到65美元/桶左右,在用油淡季可能降至60美元/桶。

    “2006年中国物价走势分析与预测”报告指出,2006年我国物价上涨与下跌因素相互并存,始终制约着物价走势。尽管目前各类物价指数增幅总体上均呈下降趋势,但物价上涨因素多于物价下跌因素,根据综合分析和计量模型预测结果判断,我们认为2006年我国消费类物价将温和增长,生产类物价稳步回升,但都处于正常范围,不会出现大的通胀和紧缩。预计2006年下半年CPI整体高于上半年,全年CPI为1.97%;生产资料出厂价格、原料购进价格、重工业产品价格也呈前低后高的状态,全年分别上涨7.9%、9.5%、11.5%。

    “2006年中国宏观经济景气形势分析与预测”报告中指出2005年我国的先行合成指数和一致合成指数呈上升趋势;先行扩散指数和一致扩散指数都高于50;综合警情指数也在绿灯正常区间内呈上升趋势;表明在经历了2004年的下降期后,我国经济已经进入了新一轮景气周期的上升期。

    报告使用多种预测模型从不同角度对2006年经济景气进行定量预测,先行合成指数、先行扩散指数、一致合成指数预测、综合警情指数预测、经济增长拐点预测等均表明,2006年经济增速在上半年略微放缓之后,到下半年将有所上升,经济已经处于拐点后上扬态势,全年经济运行处于上升阶段,上半年出现拐点的可能性不大。

    “中国经济崛起对中国食物和能源安全及世界经济影响的预测”报告中指出,虽然中国经济增长速度会有所下降,但未来20年经济还将保持快速的增长;中国经济增长不会对本国的粮食和食物安全带来威胁,但中国农业的持续发展需要国家在农业科技不断创新的基础上,积极稳步地调整本国的农业生产结构;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也不会对世界食物安全带来威胁,相反它将提高世界的粮食和食物的总供给量,中国在油料作物、糖、棉花和玉米等农产品上进口的增加将为其它国家扩大生产和出口提供机遇;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将进一步促进对能源、矿产品和林产品等资源型产品的需求增加,虽然进口的依赖性提高会影响中国未来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但中国进口占世界能源贸易的比例并不大,如果国家能继续推进资源节约型技术创新和产业结构调整,能源等资源型产品进口还能显著地减少;中国经济的崛起对其他国家发展既是机遇又是挑战,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将促进世界经济的增长,大部分国家也将从中国的经济发展中受益,对那些经济结构和中国互补型的国家,他们将会从中国增长的进口中受益,对那些和中国有相似出口结构并且产品竞争的国家而言,他们需要调整本国的经济结构,以把握中国经济的发展所提供的市场机遇。

    “2010-2020年中国区域能源需求预测”报告中,将中国划分为东北、京津、北部沿海、东部沿海、南部沿海、中部、西北和西南8大经济区域。预测2010年各区域的能源需求为:东北区域3.44-3.65亿吨标准煤,京津区域0.78-0.83亿吨标准煤,北部沿海区域2.83-3.06亿吨标准煤,东部沿海区域2.48-2.64亿吨标准煤,南部沿海区域1.19-1.27亿吨标准煤,中部区域5.34-5.84亿吨标准煤,西北区域2.32-2.49亿吨标准煤,西南区域2.06-2.24亿吨标准煤。预测2020年各区域的能源需求为:东北区域4.06-5.54亿吨标准煤,京津区域1.10-1.52亿吨标准煤,北部沿海区域3.76-5.16亿吨标准煤,东部沿海区域3.42-4.70亿吨标准煤,南部沿海区域1.56-2.15亿吨标准煤,中部区域6.24-8.50亿吨标准煤,西北区域2.88-3.88亿吨标准煤,西南区域2.44-3.30亿吨标准煤。区域能源供需矛盾仍然相当突出。

    “国际油价波动对我国经济的影响预测”报告中利用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模拟分析了国际原油价格不同程度的上涨对我国宏观经济(GDP、总投资、消费、进出口等)的影响,并结合原油开采部门、石化、交通运输部门的生产技术进步和交通运输部门消费支出比例的变化对我国抵抗油价风险的作用进行了模拟分析;发现国际原油价格上涨会对我国实际GDP、投资、消费等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部门的生产技术进步对抵抗油价风险有一定的作用。而交通运输部门消费支出占总消费支出比例的变化对抵抗油价风险作用不大,从福利的角度来说,油价上涨对农村居民更加不利。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