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参考消息

参考消息

 

李德水:也谈“如何看待中国科技产品出口?”


——读报有感
李德水

(2005年12月31日)

    2005年12月19日《参考消息》报上刊登了《如何看待中国科技产品出口》一文,转引西班牙《先锋报》披露的经合组织(OECD)在近期发布的一份报告中称“中国是世界最大科技出口国,中国2004年IT行业出口增长46%,已经超过美国,中国的这项出口达到1800亿美元,而美国只有1490亿美元”。对此,尚需作深入分析。
       

    一、关于统计标准和口径
    目前,我国高新技术产品的分类标准有三种版本:一是科技部、原外经贸部、财政部、税务总局、海关总署于2000年制定的《中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目录》;二是科技部、财政部、税务总局于2000年制定的《中国高新技术产品目录》;三是国家统计局于2002年制定的《中国高技术产业统计分类目录》。三个版本各有各的用途。但是,近几年我国海关总署提供的高技术产品进出口数据却是依据美国商务部制定的《高技术产品进出口统计目录》,从海关进出口登记中提取的。因此,我国海关报出的数字与美国的统计数具有可比性。
    但据我国海关统计,2004年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总额为1654亿美元,其中电子信息产品即IT行业产品为1601亿美元。初步查实,经合组织统计的1800亿美元可能出自我国信息产业部去年12月发布的1-11月份电子信息产品出口数(只有该部每月发布此项指标,且数额大体吻合)。而信息产业部公布的2004年全年电子信息产品出口额则为2075亿美元。据了解,信息产业部使用的出口目录在海关目录的基础上扩大了一些范围,因此数额较大,与美国的口径不可比。但是,即便按海关的数字,2004年我国IT行业产品出口额也比美国的1490亿美元多111亿美元,首次超过美国;也比欧盟15国总和1390亿美元多211亿美元,也是首次超过欧盟15国总和,居世界首位。
   

    二、远不能说中国是世界最大科技出口国
    2004年我国确实生产和出口了大量科技产品,但决不能由此得出中国是世界最大科技出口国的结论。因为产品只是科技的载体,而生产这些产品的技术绝大部分不是中国自己的。正如科技产品的使用者一样,拥有了产品不等于拥有了技术。我国芯片80%以上专利、数控机床和纺织机械制造70%以上专利、汽车制造90%以上专利、光纤制造100%的专利都是从外国引进的。在许多中外合资企业,外商实际只投入30%资本,加上技术入股等就能占有50%的股份,并通过对每一批产品都要收取专利费等却可以获得企业实际利润的70%。秦皇岛港货场上的大塔吊和堆取料机是中日合资企业生产的。按设备重量,中方占90%;因为核心技术是日方的,按价值量则是日方占90%。我国IT产品生产规模确实很大,仅东莞市生产的鼠标就占全世界生产量的50%-60%。但据有关资料报道,珠三角地区生产出口的科技产品中,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只占3%左右。经合组织的这份统计报告也指出:“中国IT产品制造在芯片和电子元器件上严重依赖进口,去年电子元器件的贸易逆差就上升到近620亿美元”。2004年我国对外贸易总额虽已跃居世界第三位,而加工贸易出口和外商投资企业出口分别占到55.3%和57.1%的份额,且科技产品的生产和出口又主要集中在加工贸易和外商投资企业。不仅关键技术大多掌握在外商手中,或者主要依靠引进,而且产品销售和服务网络也主要为外商所控制,故利润的大头在别人那里,我们只是承担中间加工的任务,收取少量的加工费。中国真正成了“世界工厂”,而工业污染也留在了这里。这也是我国加工业规模虽然很大,消耗能源和原材料很多,而工业增加值和全部新增社会财富却不算多的一个重要原因。所以,不仅不能说中国是世界最大的科技出口国,相反地,中国其实是世界最大的科技进口国。
   

    三、国际产业分工的新格局
    上个世纪90年代初,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发达国家倡导的世界经济一体化,是为其跨国公司更多地利用世界资源和占领国际市场而设计的。在改革开放政策的指引下,中国顺应和平、发展、合作的国际潮流,主动加入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进程。我国改革开放政策和世界经济一体化政策相结合,中国大量廉价劳动力特别是1亿多农民工和国际资本、先进技术及管理相结合,并进入国际生产和贸易体系之后,不仅改变了中国经济,也对世界经济发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由此明显提高了世界经济增长的潜力,引起要素市场和商品市场相对价格发生改变,并产生了以下四大效应:一是大量价廉物美的中国商品像潮水般涌向世界,产生了积极的供给效应;二是使跨国公司的资本回报率大幅上升,产生了巨大的财富效应;三是对全球通胀产生了有效的抑制效应;四是有助于维持美国的国际收支平衡。
    从近几年我国对东南亚国家、我国台湾省、日本、韩国等都有着大量的贸易逆差,而对美国和欧盟却实现了巨额顺差,可以看出我国正处于这样一种国际产业分工的新格局之中:一些跨国公司把在东南亚生产的元器件送到中国大陆加工组装,然后向美欧出口;把在台湾省生产的核心元器件送到祖国大陆配套组装,也向美欧出口;日韩两国也把大量核心元器件送到中国加工组装,再向美欧出口。这几根产业链条十分清晰地展示在我们面前。之所以这样做,无非是要利用我国廉价的劳动力、资源和环境,获取最大的利润。当然,其中也有相当一部分产品是在中国市场消化的。在国际产业分工的新格局中,西方跨国公司的地位和作用举足轻重,并获得了巨大的利益。当今的世界经济确实已经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新局面。这是与二次世界大战之前和“冷战”时期国际政治经济关系的根本区别,也是中国与美日欧之间政治经济关系同十年前相比发生的最深刻的变化。现在全世界都在关注中国,也不允许中国经济出问题。如果中国经济出现大的波动,亚洲经济乃至世界经济都会受到冲击。反之,如果谁要故意遏制中国、搞垮中国经济,他自己也会蒙受严重损害,谁也不能独善其身。这种格局至少在20年内不太容易改变。这为我国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战略机遇期。
   

    四、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
    当前,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是国际社会普遍认同的突出问题。其实质是南北差距越来越大。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第一,经常项目贸易不平衡。东西方之间经常项目贸易失衡,特别是亚洲国家和美欧尤其是美国经常项目贸易失衡的情况比较严重。
    第二,发展中国家过分依赖美国的市场,美国过分依赖外国的产品。美国加工业大量向外转移,服务业也搞外包,经常项目逆差逐年迅速扩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预测,2005年将达7590亿美元,占全球经常项目逆差总额的70%以上。
    第三,发达国家资本项目出现大量赢余,巨额国际游资找不到出路。近年来,出现了一些发展中国家成为资本输出国,而一些发达国家却成为资本接受国的奇怪现象。前几个月,进入国际石油期货市场炒作的各种投机资本竟高达8万亿美元。如果引导不好,这是一个极具破坏性的力量。
    第四,科技研发活动高度集中在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联合国贸发会议报告称,2002-2004年,全球研发外国直接投资(FDI)项目中,90%以上由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发起,其中美国占总数的近50%,其次是欧盟和日本;以研发为主要业务的外国子公司中,近70%设在美国、欧洲和日本。美国的外国直接投资附带了许多技术诀窍,极大地增强了它的收益能力和对东道国的影响力。这就可以解释,为什么美国已连续27年出现经常账户贸易赤字,累计超过5万亿美元而国际收支平衡还过得去?最近,英国《金融时报》文章指出,“暗物质”(dark matter)在填补美国赤字。这“暗物质”有多种来源,而附带了许多技术诀窍的对外直接投资和出口专利两项所获的巨额回报则是最大的来源。作者认为美国的“暗物质”是一种稳定的资产,约占美国GDP的40%。由此不难理解,美国对保护知识产权会比“命根子”看得还重。
   

    五、值得关注的几个结论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目前世界经济已形成了物质产品由发展中国家特别是中国流向发达国家,技术专利则由发达国家大量流入发展中国家,资金或财富又以各种方式大量从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的这样一个新局面。进而可以得出以下三个结论:
    一是根本谈不上中国是世界最大科技出口国。西班牙《先锋报》发表的这篇文章题目就叫“科技领先与纸老虎”,作者其实是看得很透彻的。经合组织报告说“中国是世界最大科技出口国”是不符合事实的。我们实在是枉担了虚名。
    二是中国对美国和欧盟贸易的巨额顺差是亚洲许多国家和地区的综合结果,其中不少原本就是由美欧跨国公司在华企业生产的产品引起,不是中国一家造成的。近两年,中国取代美国成为日本的第一贸易伙伴,实际上是分担了日本对美国的顺差,减缓了美日贸易的矛盾,而中国只是“过路财神”。应该说,近几年在亚洲各经济体与美欧的贸易摩擦中我国被推上了第一线,承担了巨大的国际责任,也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对此,大家都心中有数。日本企业从与中国的合作中获利颇丰,并对拉动日本经济回升发挥了十分积极的作用。可见,中日之间在“政治冷”的大背景下,却能保持“经济热”的强劲态势是自有其缘故的。
    三是国际贸易不能单看海关统计数字。国际贸易包括实物商品贸易和服务贸易以及技术、专利的贸易等。而海关统计一般只有实物的商品贸易。在现代社会,服务贸易和技术专利的贸易额迅猛增长,且许多是通过互联网等先进手段进行交易的,根本没有国界之分,一般也无法进行统计。例如,在旧金山研究所设计的服装图样,用互联网传到江苏的加工厂生产,成衣又摆在美国各大商店的货架上,出口额都算是中国的,而利润的分配却完全是另外一种情景。同时,美欧公司在中国市场的销售并没有算作美欧的出口,关联方贸易和中间产品交易的双重记录都使双边贸易差额出现失真。这种以生产所在地而不是以产品所有权来划分国际贸易的传统统计体系,严重扭曲了国家间商业活动的真实面貌。所以,如果单以海关统计数字论贸易的高下、顺差的大小实在是很片面的。如前所述,美国商品贸易虽然有巨额赤字,但其服务贸易特别是专利贸易和以技术对外的直接投资项目所获的回报却有着大量的赢余、数额相当丰厚。这本来是美国长期以来发展战略调整的预期目标,而美国却为什么总是对那些“有形”的逆差叫得很凶,而对“无形”的巨额顺差和在华投资企业的丰厚收益避而不谈呢?也许是想趁世人尚未完全看清这个“庐山真面目”之时还要从其他方面谋取更大的利益。
    中国在国际产业分工的总体格局中有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我们应当十分地珍惜这个机遇和改革开放带来的新局面。目前,虽说我们还主要承担着“加工者”的角色,但这是一个必然的历史发展过程,无可指责、更无须自惭。最重要的是,不可满足于现状而不思进取。从这次全国经济普查汇总的数字看,我国企业科技活动经费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重仅为0.56%,而经合组织国家的这个比例都在8%以上,差距确实太大。我们中国人悟性极高,又能刻苦钻研,已经引进了这么多国际先进技术可供借鉴、消化和创新,又有“世界工厂”这个优越的实践条件;以“神六”为标志,我国在高新科技的各个领域都有了不少出色的创新,而且发展的势头很猛,只要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我国不仅可以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加工业大国,同时也一定能成为科技创新的大国和强国。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