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参考消息

参考消息

 

林毅夫:和谐发展釜底抽薪之策

 

  按照比较优势来发展经济,是解决高速增长中各种不协调问题、实现和谐发展的最根本方法。

  中国经济增长的速度是非常快的,但是,中国的发展确实存在着一些不和谐因素。这主要表现为收入差距和城乡差距拉大、社会事业发展滞后、环境压力加剧等等。在这种状况之下,注重和谐发展是很有针对性的。

  要实现和谐发展,我认为应当采取釜底抽薪之策,即我们应当真正理解造成这些不和谐的深层原因所在,再有的放矢地加以解决。

  当前,中国不和谐现象的最根本原因,在于穷人在经济增长过程中仍然较穷,或者说收入增加较慢。因为农民穷,所以城乡收入差距大;因为穷,有人付不起医疗费用、无力养老,才使得社会事业落后;因为穷,污染环境、危害健康的行业也有人愿意去就业。如果人们普遍能够走向致富之路,这些问题应该都会逐一消失或至少得到缓解。

  除了因老、因病或因其他天灾人祸而失掉工作能力的人,穷人最主要的特征是他们只有劳动力可以作为获取财富的来源。因此,要让穷人富起来,最重要的是让穷人有工作,能够充分就业并赚取工资收入;而且,随着经济的发展,要让穷人的工资收入能够以比富人收入增长更快的速度提高。

  怎样才能让穷人充分就业?最关键的是必须按照中国的比较优势来发展经济,即充分利用中国当前劳动力多且相对便宜的优势,去发展劳动力相对密集的产业,或者在资本密集型产业中劳动力密集的区段。这样,就可以创造非常多的就业机会,让更多具有劳动力的穷人加入到正式的就业市场。而且,符合比较优势的产业在国内和国际市场上具有最大的竞争力,能够赚取最大的剩余,实现最大的资本积累。随着经济的发展,资本就会逐渐从相对稀缺变成相对丰富,劳动力则从相对丰富变成相对稀缺,工资水平会随之不断提高,穷人所拥有的资产价值也会越来越高。在这种情况下,收入差距、城乡差距、社会事业问题、环境压力问题都会得到解决或者改善。

  当然,有证据表明,中国正在出现由劳动力无限供给向短缺转变的迹象。但同时,中国还有大量农村劳动力尚未真正进入到现代化的制造业市场,城市中也存在大量待业失业人群。因此,要尽快走出这一转折,最重要的仍然是利用比较优势,发展劳动力密集型产业。

  如果我们不遵循比较优势,去不切实际地发展资本、技术非常密集的产业,创造的就业机会很少,大量只凭劳动力赚取收入的穷人就无法分享经济发展的果实。而且,不符合比较优势的企业在开放竞争的市场中是没有自生能力的,只有靠国家的保护、补贴才能生存。这会加剧收入不均的问题,也减少政府可以用来发展社会事业的资金。同时,投资于那些不具自生能力企业的人,还会利用各种寻租手段向政府官员索取更多的保护和补贴,出现“坏的市场经济”和“裙带资本主义”的各种问题。

  所以,违背中国当前的比较优势,试图加快发展一些发达国家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以赶实现赶超,这样的愿望是良好的,但却会事与愿违,出现各种矛盾,最后欲速不达,导致危机频仍发生。中国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要避免出现“拉美化”问题,这是必须吸取的教训。总之,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按照比较优势来发展经济,是解决高速增长中各种不协调问题、实现和谐发展的最根本方法。那么,怎样才能让经济按照比较优势发展呢?

  对于企业家来说,按照比较优势发展,就是要在做出产业、产品、技术选择时,充分利用当前国民经济中相对丰富的要素,少用相对稀缺的要素。但是,企业家关心的是产品和要素的价格,而非各种要素的相对稀缺性。因此,让企业遵循比较优势的关键,在于一个灵活的、能够充分反映要素禀赋特征的价格体系——某个要素相对丰富,它的价格就便宜;某个要素相对稀缺,它的价格就昂贵。这样的价格体系只有在一个完善的、充分竞争的市场中才能形成。因此,这就要求中国必须建立起完善的市场经济体系。

  在一个按照比较优势发展的经济中,政府不需要以干预市场资源配置的方式来保护、补贴某些行业的发展,企业失掉了向政府寻租的必要性和可能性,这样企业才会专心致志于管理、技术、产品质量水平的提高,以获取更多的利润。

  同时,只有在这样的市场经济中,政府才能集中力量来发展具有外部性的、市场提供不了的公共产品,发展卫生、教育事业,保护环境,建立社会保障体系,照顾经济中一部分丧失或临时丧失工作能力的人。这样建立起来的市场经济,才会是可以避免陷入“裙带资本主义”的“好的市场经济”,才能真正实现社会的和谐发展。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