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消息
谢伏瞻:互联网在中国统计工作中的应用
——在“利用互联网开展数据收集和散发”研讨会上的演讲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局长 谢伏瞻
(2007年7月25日)
主席、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好!
20世纪90年代以来,信息技术不断创新,信息产业持续发展,信息网络广泛普及,信息化成为推动全球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也为统计事业的发展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下面我将介绍中国在利用互联网提高统计能力和工作水平方面的一些探索和实践。
一、中国统计利用互联网的主要实践
中国政府高度重视现代信息技术在统计工作的应用。《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规定,国家有计划地加强统计信息处理、传输技术和数据库体系的现代化建设。1984年国务院颁布的《关于加强统计工作的决定》指出,中国要实现工业、农业、科学技术和国防现代化,必须实现统计工作的现代化。在中国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倡导下,现代信息技术在中国统计工作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1982年,中国人口普查开始大规模应用电子计算机处理数据。1990年中国县级以上统计部门基本配齐微机,实现了点对点远程数据通讯。20世纪90年代初,国家统计局制定了统计数据库建设规划,并逐步建立了有关统计数据库。这些都为中国统计部门应用互联网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0世纪90年代中期,互联网开始进入中国并得到迅猛扩展。国家统计局通过加强网络技术和数据库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在统计工作中的应用,逐步推进在计算机网络环境下完成统计设计和统计数据的采集、传输、加工、储存、发布等活动。重点开发了三个基于网络环境下的统计信息应用系统。
一是用于统计数据采集的联网直报系统。联网直报是指企业等调查对象通过互联网直接向国家统计局报送有关统计资料。中国的联网直报系统始建于1999年。最初被纳入直报系统的企业只有5000家大型工业企业和3000家重点房地产开发企业。如今,联网直报的范围已扩展为2.6万家大中型工业企业、5000家重点房地产开发企业、5000家重点批发零售企业和200家大型企业集团等。一些省、市还建立了覆盖本地区规模以上企业的网上报送系统,实现了本地区规模以上企业全部通过互联网直接向本省、市政府统计机构报送统计资料。
二是统计系统内部信息网。1997年国家统计局开始实施统计信息工程建设。1999年,基本完成了全国64个节点的骨干广域网建设和省级及重点城市的局域网建设,正式开通中国统计信息网、统计系统内部信息网和办公自动化系统。目前,全国31个省(区、市)统计局、300个市(地、州、盟)统计局、1380个县(市、区、旗)统计局已以专线方式接入国家统计信息网主干网,初步实现了统计系统内部数据传输、处理和发布的网络化。
三是用于统计数据发布的网络服务平台。1998年统计部门就开始建立面向社会公众的统计信息网站。截至目前,国家统计局、31个省(区、市)统计局、大部分地市统计局和部分县级统计局都利用自己的网站发布统计数据。中国中央政府的有关部门,也通过本部门网站发布统计数据。网络已成为中国统计数据传播的主要途径。
二、互联网对中国统计工作的影响
互联网不是单纯的传媒工具,而是一场革命。它已经并将继续深刻影响和改变中国统计工作。
一是使统计数据的上报方式发生变革。长期以来,中国的统计数据搜集一直沿用逐级向上报送数据的方式。即企业等调查对象完成国家统计调查项目的报表填报任务后,交给乡镇统计机构(乡镇统计员)或市、县统计局,再由其逐级上报、逐级汇总至省级统计局,最后才报送至国家统计局。采用联网直报系统后,企业通过互联网登陆国家统计局联网直报系统,在线完成本企业有关国家统计调查项目的报表填报任务后直接发送国家统计局,各级统计机构按照授权可以同步获取本行政区域内企业填报的原始数据。由于不需要逐级上报,一方面大大提高了统计数据的时效性,另一方面也有效防止了对数据的人为干扰。
二是使基层统计机构的职能发生变化。长期以来,乡镇统计机构(乡镇统计员)或县级统计局等基层统计机构的基本职能是向企业等调查对象收发和催报统计报表、对企业填报的数据进行审核和录入。实行联网直报以后,使基层统计机构从报表收集、数据录入等大量繁杂劳动中解放出来,同时直报系统所具有的自动催报系统和逻辑审核功能也大大减少了催报和审核的工作量,从而使基层统计机构和基层统计人员能够有更多的精力去分析研究统计数据本身的质量问题,提高统计数据的开发应用水平。
三是强化了统计部门与社会公众的双向互动关系。调查对象的积极配合,是获得真实统计数据的前提。联网直报系统的实施,使调查对象能够方便快捷地从国家统计局网站获得准确的制度解释,如有什么问题也可以通过互联网获得及时的解答。同时,国家统计局还定期通过联网直报系统,向参与直报的调查对象反馈他们所需要的信息,实现了调查者和被调查者之间的互惠互利,使调查对象从单纯的数据提供者变成了既提供数据又获取服务的主体。互联网还实现了统计机构与统计服务对象之间的双向互动。统计机构可以根据网站上各种统计信息的点击分布情况,及时了解社会公众对各种统计信息的需求情况。同时,社会公众也可以将对统计的需求和改进统计工作的建议及时通过网络提供给政府统计机构,实现了统计信息由过去的单向传播、服务对象被动接受向双向传播、服务对象主动获取的转变。
四是促进了统计信息的社会化。政府统计部门掌握的统计信息只有广泛传播才能变为全社会的财富。相对于报刊、广播和电视等传统媒体,网站可以及时地、低成本地提供巨量的信息。统计网站的建立,使统计机构能够在保守秘密的前提下,将所拥有的统计数据尽可能多、尽可能快地放在网站上,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供社会公众查阅。各级政府统计网站的开通,大大提高了统计数据传播的数量和覆盖面,可以使社会公众在第一时间内得到更多更好的统计信息。
三、未来互联网在中国统计工作中的应用
利用互联网采集和发布统计数据具有方便快捷的优势,但是也存在着很多制约因素。最主要的制约因素是互联网所采集和发布数据的对象只能是可以接入互联网的组织和个人,互联网的普及程度直接决定着数据采集和发布的广泛性。中国的网络规模位居世界第一,互联网用户和宽带接入用户位居世界第二,但相对于中国的单位总量和人口总量而言,中国的互联网还很不普及,还有很多单位、公民包括统计调查人员无法享受互联网带来的便利。在中国的广大农村地区尤其如此。中国政府已把普及互联网作为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的重要目标,这将为中国统计利用互联网采集和发布数据提供新的发展机遇。中国统计部门将紧随国家互联网普及进程,积极采用现代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通信技术和数据库技术,努力实现统计设计与数据采集、传输、处理、管理、发布的网络化,全面提高统计的信息化水平。
一是扩大联网直报范围。通过建立企业电子统计台帐和电子报表,建立面向基层企业采集数据的信息系统,实现全部规模以上企业都能够通过网络直接向国家统计局报送统计资料。改革普查和住户调查数据采集方式,积极研究推行普查基层电子报表和住户电子记帐帐簿,并向国家统计局联网直报。丰富联网直报系统的功能,提高联网直报的互动性。
二是完善国家统计信息网主干网。通过建立国家原始数据库、基本单位名录库和元数据库系统,构建纵联省市县统计机构、横联中央各部门的统计信息网络,使国家统计局能够掌管全部国家普查和调查的各种原始数据,并能够顺畅获取地方统计调查项目的原始数据和有关部门的统计资料及行政记录。
三是积极推进统计信息社会化。进一步办好政府统计网站,规范网站指标,丰富网站信息,完善网站功能,扩大网站影响。建设面向宏观决策和公共服务,以元数据库、基本单位名录库、相关综合数据库和主题数据库等强大的统计数据库系统为依托,高速广域网、互联网为支撑的网络服务平台,为政府和社会公众提供更加及时、便捷、完整的统计信息服务。
各位嘉宾,女士们、先生们:
互联网是传播信息的最好工具和媒体,统计工作的直接产品是统计数据、是信息。这就决定了统计工作可以与互联网完美地结合,这也表明,统计工作能充分享受到互联网发展带来的好处。我们正处于一个互联网飞速发展的时代,政府统计工作面临着许多挑战和机遇,我们要抓住机遇,通过技术创新,广泛应用互联网,积极推动基于网络环境的统计工作变革。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