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消息
许宪春:2008年宏观经济形势初步判断
一、关于雪灾影响的初步判断
2008年1月中旬到2月初,中国南方地区先后出现四次大范围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天气。全国有19个省(区、市)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湖南、贵州、江西、广西、湖北、安徽、浙江7省(区)最为严重。这次灾害使电力设施受损,交通运输受阻,农业生产遭受损失,部分灾区工业企业大面积停产,灾区群众生活受到严重影响。
从对国民经济的直接影响来看,初步判断:由于停电及交通受阻,部分受灾地区,如湖南、江西、贵州的工业生产受到较大影响,对全国工业生产影响有限,并且这种影响是短时间的,仅限于1至2月份;由于停电及交通受阻和作业环境的限制,部分受灾地区的投资受到一定影响,对全国投资的影响有限,这种影响也是短时间的,仅限于1至2月份。同时,灾后重建恢复工作,包括基础设施的修复和重建,例如恢复和重建电网,恢复公路路基缺口、修复铁路、民航受损设施,修复城镇供水管网,重建倒塌房屋等等,将增加投资需求。
从对全年国民经济的影响来看,我认为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二是对价格的影响。主要理由是:农作物受灾面积较大,特别是油菜、蔬菜受灾面积占全国秋冬种油菜、蔬菜面积的比重较大,塑料大棚等农业设施损失严重,畜禽受冻致死数量较多,势必对全年的农业生产和食用植物油、蔬菜、肉类价格产生影响。
二、关于全球经济放缓对中国经济影响的初步判断
据联合国最新统计数据,2007年世界经济增长3.7%,回落0.2个百分点。针对美国次级住房抵押贷款危机和金融市场动荡等方面因素的影响,大部分主要国际组织和预测机构预计2008年世界经济增长会进一步放缓。
除亚洲开发银行预测2008年世界经济增长率将上升0.3个百分点外,其余主要国际组织和预测机构都预测2008年世界经济增长率将会回落表1)。联合国和世界银行预测回落0.3个百分点;英国共识公司预测回落0.5个百分点;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以按汇率法计算的主要国家GDP作为权数预测回落0.2个百分点,以世界银行公布的2005年全球PPP数据加权方法预测回落0.8个百分点。显然,英国共识公司预测的回落幅度较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以PPP数据加权方法预测的回落幅度较大。
除了亚洲开发银行外,主要国际组织和预测机构都预测2008年美国经济增长率将会回落。其中,联合国、世界银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和英国共识公司预测回落幅度较小,分别回落0.2、0.3、0.2和0.1个百分点;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摩根士丹利公司预测回落幅度较大,分别回落0.7和1.1个百分点。
表2同时还显示出,主要国际组织和预测机构都看淡2008年欧元区经济的同比增长率。其中,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和英国共识公司预测回落幅度较大,分别回落0.6、1.0、0.7和0.7个百分点;亚洲开发银行预测回落0.2个百分点,回落幅度较小。
从表2中还可以看出,除了亚洲开发银行外,主要国际组织和预测机构都预测2008年日本经济增长率将会回落。其中,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和英国共识公司的预测结果分别回落0.2、0.4、0.3和0.3个百分点;摩根士丹利公司的预测结果下降幅度明显,为1.0个百分点。
根据主要国际组织和预测机构的预测结果,我们有理由认为2008年世界、美国、欧元区和日本经济增长速度都将会放缓。欧元区、美国和日本是中国的主要贸易伙伴,这些经济体经济减速,必然会影响中国的出口。
事实上,因为次贷危机导致美国内需减速,2007年中国对美国出口增幅已经比2006年回落了10.5个百分点。2007年1至4季度,中国出口增速逐季走低,分别为27.8%、27.5%、26.2%和22.3%;与此同时,1至4季度进口增速逐季走高,分别为18.2%、18.3%、20.6%和25.4%。
相应地,2007年的中国贸易顺差增速逐季回落,1至4季度分别为98.8%、75.0%、51.0%和12.6%,呈逐季加大趋势。我们有理由判断,2008年世界、美国、欧元区和日本经济增长速度的进一步放缓,有可能导致中国出口增速进一步放缓,贸易顺差增速进一步回落。同时,世界经济增速减缓有可能降低中国出口行业的投资需求。
反过来看,世界经济增速减缓有利于缓解中国贸易顺差过大,抑制投资过快增长,也有利于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
从上述两个方面的分析来看,我们要做到两个防止和两个充分利用。两个防止是:一要防止出口出现大幅滑坡,对中国经济发展和就业带来不利影响;二要防止出口增速下降的同时,受国际市场需求的诱导,粮食和高耗能产品的出口增速不减或者降幅较小,导致其占出口的比重上升,出口商品结构恶化,影响中国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两个利用是:一是充分利用出口增速减缓的机会,减少贸易顺差,利用国际市场需求不足的机会多进口国内市场稀缺的产品、高技术产品;二是充分利用出口增速减缓的机会调整出口产品结构,减少粮食产品、资源性产品和高耗能产品的出口,通过出口调整国内产业结构,使国内产业结构向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小、技术含量高的方向发展。
三、关于本轮经济增长周期峰值的初步判断
到目前为止,世界上能够连续保持5年以上两位数经济高速增长的国家和地区极少,只有中国、日本和亚洲四小龙中的新加坡、香港地区创造过这样的记录(如表3)。改革开放29年,中国经济年均增长9.8%,但只有两次连续保持5年两位数经济增长,第一次时间是1992年至1996年,年均增长12.4%;目前是第二次连续保持5年两位数经济增长,年均增长10.6%。
相比其他国家和地区,日本只有一次连续保持5年两位数经济增长,时间是1966年至1970年,年平均增长11.1%;新加坡也只有一次连续保持5年以上的两位数经济增长,时间是1966年至1973年,年平均增长12.5%,在第5年达到峰值;香港地区同样只有一次连续保持5年两位数经济增长,时间是1961年至1965年,年平均增长13.0%。
初步判断,2007年有可能是这轮经济高速增长的峰值。主要国际组织和预测机构对2008年中国经济增长率的预测也支持这种观点,例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初步预测,2008年中国经济增长10%;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初步预测增长10.7%;亚洲开发银行初步预测增长10.8%;英国共识公司初步预测增长10.5%。这些预测数据都低于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07年的中国经济增长11.4%的初步核算数据。
四、关于两轮经济周期的比较与启示
(一)经济增长率的比较
自1990年以来,中国经济增长经历了两个周期:1999年以前为第一个周期,1999年以后为第二个周期(如图)。
第一个周期从1990年经济增长的谷底开始,1992年达到顶峰,1999年回到谷底。1990年经济增长处于谷底时,增长率仅为3.8%,是改革开放以来的最低点;1991年,经济增长率就跃升到9.2%,1992年迅速达到这轮经济周期的峰值14.2%,在逐步回落中保持了连续5年的两位数增长,随后逐渐回落到1999年的7.6%。
第二个周期从1999年经济增长的谷底开始,经过2000至2002年的3年时间,逐步过渡到2003至2007年连续5年的两位数的平稳快速增长,到目前为止,这轮经济周期还在进行中。根据前一部分的判断,2007年有可能到了这轮经济增长的峰值,以后将逐步回落。
从上述分析可知,第一轮周期经济增长的波动性较大,经济增长率的谷值与峰值之间相差10多个百分点。第二轮周期经济起步比较平缓,运行比较平稳,到目前为止,经济增长率的谷值与峰值之间相差不到4个百分点,差距较小。
初步判断,如果不出意外,这轮周期的后半期能够平稳回落到新的谷底,谷底的经济增长率不会太低。我对第二轮经济增长的概括和判断是:缓起步,匀加速,慢减速,稳着陆。当然,本轮经济增长周期的后半期还存在许多方面经济运行风险,要尽可能避免经济增长率到达峰值之后回落幅度过大。
(二)价格涨幅的比较
从图1还可以看出,1990年以来,中国价格增长也经历了两个周期:1999年以前为第一个周期,1999年以后为第二个周期。
第一个周期从1990年价格增长的谷底开始,1994年达到顶峰,1999年回到谷底。1990年价格增长处于谷底时,增长率为3.1%,比1989年回落14.9个百分点;1992年,当经济增长率达到峰值14.2%时,价格增长率为6.4%;1993年,当经济增长率从峰值回落0.2个百分点时,价格增长率比上年跃升了8.3个百分点,达到14.7%;1994年,当经济增长率再回落0.9个百分点时,价格增长率比上年再次跃升了9.4个百分点,达到24.1%,形成该轮周期的峰值;1995年,当经济增长率比上年回落2.2个百分点时,价格增长率比上年回落了7.0个百分点,下降到17.1%;1996年,当经济增长率比上年回落2.2个百分点时,价格增长率回落到两位数以下;1999年,当经济增长率到达谷底时,价格增长率下降到-1.4%,落到本轮价格增长周期的谷底。
第二个周期从1999年价格增长的谷底开始,在波动中呈上升的趋势,到2007年达到4.8%,是目前为止本轮周期最高涨幅。
从上述分析可知:第一轮周期价格增长的波动性较大,价格增长率的谷值与峰值之间相差21个百分点;到目前为止,第二轮周期价格增长的波动性较小,价格增长率的谷值与峰值之间相差6.2个百分点。从两轮周期来看,价格增长的波动幅度均大于经济增长的波动幅度,第一轮周期价格增长率的谷值与峰值之间相差21个百分点,经济增长率的谷值与峰值之间相差10.4个百分点;到目前为止,第二轮周期价格增长率的谷值与峰值之间相差6.2个百分点,经济增长率的谷值与峰值之间相差3.8个百分点。
从第一轮价格增长周期来看,价格增长的谷值期与经济增长的谷值期相同,经济增长在1990年处于谷底,价格增长在1990年也处于谷底;经济增长在1999年回到谷底,价格增长在1999年也回到谷底。但是,价格增长的峰值期却与经济增长的峰值期不同,经济增长在1992年到达峰值,价格增长却在1994年到达峰值,价格增长的峰值期比经济增长的峰值期滞后两年。这一点要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在第二轮周期的后半期,要尽可能避免经济增长率在峰值回落之后,价格增长率上涨幅度过大。
五、关于2008年经济展望
从消费的角度看,有若干方面的因素促进需求的增长,具体表现为:
一是2007年城乡居民收入快速增长。2007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上年增长17.2%,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2.2%,比上年加快1.8个百分点,名义和实际增长率分别都超过了2007年的名义和实际经济增长率;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比上年增长15.4%,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9.5%,比上年加快2.1个百分点,是1984年以来增幅最高的一年。居民收入的快速增长,特别是农民收入的较大幅度增长,会拉动2008年消费需求的增长。
二是党的十七大在改善民生方面提出了明确的目标要求,2007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着力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方面作出了部署,包括实施扩大就业发展战略,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水平,提高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水平,加大财政对教育的投入力度,着力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等等,都将促进消费需求的增长。
例如,为了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部署,财政部和民政部在执行原有补助政策的基础上,从2008年1月1日起,按每人每月15元的标准提高城市低保对象补助水平,按每人每月10元的标准提高农村低保对象补助水平,必将拉动消费需求的增长。
三是2008年在北京召开的第29届奥运会将带动居民在住宿、餐饮、文化、体育、娱乐等服务领域的支出,会拉动消费需求的增长。
四是雨雪冰冻灾害增加了政府在救灾方面的支出,会拉动消费需求的增长。
从投资的角度看,既有促进需求增长的因素,也有抑制需求增长的因素。
促进投资需求增长的因素主要有三:一是政府换届,各地发展经济的积极性都比较高,会带动投资需求的增长;二是去年新开工项目增加较多,据统计,2007年城镇500万元以上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84158亿元,增长31.1%,增幅较大,将形成今年的投资需求;三是前面提到的灾后重建恢复工作,包括基础设施的修复和重建,例如恢复和重建电网,恢复公路路基缺口、修复铁路、民航受损设施,修复城镇供水管网,重建倒塌房屋等等,将增加投资需求。
抑制投资需求增长的因素有二:一是从紧的货币政策和相关的土地政策、产业政策、环保政策等将抑制投资需求。二是本文第二部分所阐述的,世界经济增速减缓有可能降低中国出口行业的投资需求。
从出口需求角度看,中国出口增长将会放缓,原因在于:一是本文第二部分所阐述的,美国、欧元区和日本经济增速放缓,有可能导致中国出口增速进一步放缓;二是出口退税政策的调整、人民币升值、劳动力成本提高等增加出口行业成本方面的因素,将抑制出口快速增长。
从以上分析进行初步判断,2008年消费需求增长率有可能保持或者略高于2007年的水平;投资需求增长率有可能略低于2007年的水平;出口需求增长率有可能低于2007年的水平;经济增长率有可能略低于2007年的水平。
综合分析国内外各种因素影响,2008年的中国宏观调控政策需要做到两个避免:一要避免政策性紧缩、美国次贷危机的影响和经济发展自身规律形成的自然减速的叠加,造成经济增长速度回落过快。
二要避免连续5年两位数高速经济增长对价格的滞后影响、雨雪冰冻灾害造成的农产品价格上涨和国际石油价格及粮食价格上涨影响的叠加,造成价格上涨过快。同时要充分利用经济增长速度回落的机会,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做到三个转变,即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和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
当前,投资增长过快、信贷投放过多、外贸顺差过大,仍然是中国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防止价格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通货膨胀仍然是当前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
因此,必须坚决贯彻执行中央关于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的决策部署,及时掌握和分析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发展变化,科学把握宏观调控的节奏、重点和力度,促进国民经济平稳快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