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参考消息

参考消息

 

世界经济面临前所未有考验

 

     [摘要]全球经济层面的不利因素不止通胀一个。在全球通胀压力不断上升的同时,美国次贷危机的影响没有消退,衰退的阴影仍在加重。全球经济放缓严重影响了日本经济发展,欧元区推行的以实现经济持续增长为目标的经济政策正在显现效果预计2008年中国经济增长将明显放缓。世界经济正面临前所未有的考验。

  (中经评论·北京)美国7月份消费者物价指数(CPI)较上年同期上升5.6%,创下1991年1月以来的最高水平。一些新兴国家的通胀率也达到相当高的水平,有的甚至大大超出预警范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多次表示,通胀已成为全球经济的主要威胁。
  
  美国经济难免衰退
  
  2008年,美国房产市场持续恶化,随之而来的次级抵押市场的崩溃,最终引发了遍及全球金融市场的信贷紧缩。主要国家央行纷纷采取一系列措施缓解金融压力,但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根植于全球金融体系及全球经济中的深层次问题。
  
  次贷危机由美国扩散到全球已经有一年之久。由于房屋市场持续低迷、信贷危机加深,各种各样的宏观经济指标已经暗示美国经济将走向衰退:就业率下降、消费者信心指数已经降至10年来的最低水平,家庭支出增长急剧放缓,企业设备支出也在放缓。此外,美国现有房屋存量很大,房屋交易活动继续萎缩,民用房屋投资率下跌近30%。所有这些都有力表明,猛烈收缩的房屋交易活动要到2009年才能趋于稳定。在此背景下,2008年美国GDP预计将下降0.2%,2009年只会略有好转。
  
  瑞银集团8月19日在一份声明中说:“大幅降息和退税政策使得美国经济迄今尚能避免衰退。但瑞银财富管理部门的经济学家预计,下半年财政刺激计划将逐渐失效,因此美国经济将不可避免地面临衰退前景。”
  
  日本经济增速可能降到5年来最低
  
  作为全球第二大出口国,日本对外经济依赖程度较高,全球经济放缓严重影响了日本经济发展,尤其是日本最大贸易伙伴美国的经济状况,更是对日本影响甚深。8月13日,日本政府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第二季度日本经济按年率计算仅增长0.5%,明显低于分析家们原先预期的1%。
  
  此外,在次贷危机背景下,从日本外迁到美国的企业遭受重大损失,无法对国内产业进行利润回补,使日本本来已有的产业空心化更加恶化。另外,日本楼市也不容乐观。
  
  美联储在过去半年之中多次大幅降息,进一步推高了日元对美元汇率。据日本经济新闻社估计,如果美元对日元比价跌至1比95,日本经济增长率将下降0.4个百分点。摩根斯坦利在年初发表的一份报告中下调了对日本2008年经济增长率的预期,从原来的1.9%下调至0.9%。报告说,如果明年国际油价继续上涨,日本实际经济增长率可能放慢至零。
  
  欧盟经济政策显现效果
  
  欧洲央行7月将基准利率调高了25个基点,至4.25%。欧洲央行承认,这种做法将为欧洲经济带来更大的压力。虽然数次议息会议前,市场总是传出央行将要降息以刺激经济增长的预测,但事实上,欧洲央行不得不将这一利好政策无限期地向后拖延。
  
  数据显示,8月份欧元区的通胀率以年率计算为3.8%,比7月份的4%下降了0.2个百分点,也低于经济分析人士此前预测的3.9%。专家认为,在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欧元区通胀率下降对于消费者和企业来说都是好消息,同时也有利于欧洲央行下调利率以刺激经济增长。欧盟统计局8月14日公布的初步数据显示,今年第二季度,欧元区经济比前一季度下降0.2%,这是自1995年开始相关统计以来欧元区经济首次环比出现负增长。
  
  欧盟委员会认为,欧元区经济蒸蒸日上固然与本轮经济周期正处于上升阶段有关,但同时也表明,欧元区实施的结构性改革以及所推行的以实现经济持续增长为目标的经济政策正在显现效果。
  
  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放缓
  
  在所有发展中经济体中,中国经济增长强劲依然最为突出。不过,由于出口减速,以及其他抑制因素,如货币政策收紧、人民币升值和劳动成本增加,预计2008年中国经济增长也将明显放缓。考虑到其出口的绝对规模、与其他新兴国家的地区内贸易不断攀升以及其内部消费持续增长等情况,中国是发展中国家抵御美国经济下滑的关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计,今年美国经济增速将比2006年下降一半,而中国GDP增速同期内将从11.1%降至9%,仍属强劲水平。
  
  由于原材料商品涨价导致石油价格大幅飙升增加了进口成本,印度和巴基斯坦的贸易赤字都在快速增大,这有可能抑制该地区经济增长。预计,2008年南亚地区经济增长也将出现明显放缓。
  
  巴西、墨西哥与美国以及欧洲和中国等其他主要贸易伙伴的关联紧密,主要受往来账户的影响,预计2008年拉美和加勒比地区经济增长将明显放缓。在一定程度上由于美元疲软,汇款(特别是到墨西哥和中美洲的汇款)开始下降。由于外部需求放缓,预计该地区今年净出口会停滞不前,基本与去年持平。
 

( 中国经济时报, 中央财经大学经济学院, 王琛)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