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参考消息

参考消息

 

2009年中国经济发展的政策选择

 

    [摘要] 尽管我国经济发展有着良好基本面,但在2009年要通过“扩内需”、“调结构”来实现“保增长”的预期目标,任务仍很艰巨。具体应采取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稳步推进金融改革;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重视挖掘经济发展潜力;完善外贸政策,稳定企业发展;采取综合措施,防范金融风险;促进居民消费持续稳定发展和固定资产投资稳定增长;积极稳妥推进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防止资产价格大幅波动,维护股市和房市健康发展。

  (中经评论·北京)2008年我国经济面临严峻考验,在这一年,重大自然灾害之多,造成的损失之大,都是历史罕见的。年初遭遇低温雨雪冰冻,接着是特大地震等自然灾害,给国家经济和人民生命财产造成巨大损失,给我国的经济运行带来困难,加上国际经济环境恶化和世界金融危机等因素的作用,2008年的中国经济复杂而艰难。面对2009年,我们的首要问题之一就是冷静认清形势,对2009年的经济发展政策做出正确选择。
  我国经济仍然具有强劲发展的良好基本面。这表现在多方面,主要是经济发展的内在动力--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长期上升态势;持续增长、更新换代的居民消费需求和相应的市场潜力;居民的高储蓄及旺盛的投资需求形成对发展的支持;改革造就的体制优势和机制创新继续发挥威力而且不断深化;开放的中国在世界经济格局的地位不断提升,“中国因素”对世界经济发展的作用日益增强等。
  2008年上半年,我国的宏观调控政策主要是针对避免经济过热和通货膨胀而进行的,并根据形势的变化进行微调。从总体上看,是有利于经济发展基本面发挥作用的。2008年年初的低温雨雪冰冻造成贵州、湖南、江西等地的经济损失,汶川特大地震造成四川、甘肃、陕西等受灾地区的基础设施、农业和工业等损失严重。据有关专家初步估算,年初雪灾和特大地震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分别为1516亿元和8451亿元,尤其是给灾区人民财产存量造成严重损失和巨大伤害。但重大灾害未改变我国宏观经济基本面。这是因为灾害对局部地区的损失较大,而这些地区占全国经济的比重小。从对汶川特大地震的分析看,灾害经济总量占全国的比重较小,四川省生产总值约占全国4%,其中地震重灾区13个县只占全国GDP的0.34%。从经济发展角度看,对全国经济总量影响有限。’四川受灾害影响的工业生产占全国总量的2%,对全国工业增长速度的影响很小,农业生产对当地有一定影响,但地震地区不是主要生猪产地,对全国生猪供应影响很小。由于灾后补救措施及时有力,油菜产量等有效挽回,减少了损失。在出口方面,由于占全国出口比重小,对全国出口影响也有限。至于消费,主要靠全国支援,从短期和长期需求看,会对全国消费品生产有所拉动,灾后重建不仅近期需要大量投资,国务院已原则批准上万亿的三年灾后重建计划,届时对我国的GDP增长可能有所贡献。
  总体看,2008年我国已发生的重大自然灾害,对国民经济总体影响小,不会对我国经济基本面产生根本影响,我国经济发展仍然具有强劲发展的良好基本面。但是,随着美国金融危机对世界经济影响的加重,中国经济2009年面临诸多困难,应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
  
  一、采取宽松的货币政策,稳步推进金融改革
  
  2008年的宏观调控政策在“两防”上取得一定成效,但也出现一些值得关注的问题。如,经济下降速度不适当的快,会给我国经济发展带来许多不可忽视的新问题。因此,选择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促进经济稳定增长。
  我国经济是开放的经济,与世界经济密切相关。权威机构对世界经济展望后都指出,世界经济正处于一个艰难的关键时期,许多发达国家需求萎缩,而一些发展中国家通货膨胀加剧。有关机构分析称,石油价格攀升至历史高位,这主要是由有限的剩余产能和缺乏弹性的需求引起的,而粮食价格则是由恶劣的气候条件,加之高涨的需求(包括生物燃料)导致的。据国际能源署统计,2005~2007年全球石油供应增速比需求增速平均低0.4个百分点。OECD和FAO联合公布的《2008-2017年农业展望》也指出,全球2008年世界经济增长减速,2009年才有可能温和复苏。国际石油和粮食价格攀升,全球通胀趋高,次贷引发的金融危机等因素严重抑制消费和投资增长,蚕食了经济增长的动力,成为经济持续增长的威胁。从全球金融危机情况看,世界经济艰难期可能相当长。这些因素对我国经济发展有重要影响,需认真对待。
  2009年,我国的首要目标是保持经济的适度增长,防范经济增长面临的过快下行风险。在采取适度宽松货币政策的同时,要稳步推进金融改革。在扩大银行信贷的情况下,应积极发展直接融资,拓宽融资渠道,鼓励金融创新,缓解企业资金偏紧特别是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困境。银行信贷规模扩大以后,也会增加金融风险。随着货币政策的调整,金融部门要相应完善监管措施,保证信贷资金使用符合国家的投资政策和消费政策导向,防范和化解信贷资金投放的风险。规范债券市场,进一步扩大公司债券发行规模,加快发展非银行金融业务。
  
  二、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重视挖掘经济发展潜力
  
  在我国要“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情况下,选择积极的财政政策是适宜的。积极的财政政策主要是指在对通常建设项目的财政投资上要加大力度。同时,对财政支出结构安排做统筹考虑。要充分发挥积极的财政政策对我国经济发展和居民消费需求的作用,这在某些方面要有积极政策,而且要重视前瞻性和灵活性。这是对我国宏观政策提出的更高要求。
  建议减税,适时推出对居民的减税政策,加大对低收入群体的财政补贴力度,从财政角度,保障居民的购买力,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抵消物价上涨的影响。对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实施减税政策。鼓励企业通过技术创新降低成本或进行产业转型,对此要保证有足够的抵扣,以缓解企业成本不断上升的压力,帮助企业渡过难关。
  无论是抗灾,还是灾后重建,尽管资金来源是多渠道的,但政府支出起主导作用,这要求对财政管理体制进行进一步改革。财政收入在现实经济条件下,应统筹考虑,以面对可能出现的企业生产成本上升而利润下降的情况。
  
  三、完善外贸政策,稳定企业发展
  
  当前,我国外贸面临的主要问题:一是各种内外因素综合作用,形成出口增幅回落。二是有些出口企业出现利润下降的情况。三是部分劳动密集型行业竞争力下降。四是不少企业停产或破产,经营信心受挫。2008年前几个月,我国外贸出口回落有所增加,外贸顺差下降,在珠三角和长三角部分以外向型经济为主的地区,有出口增幅回落更快的情况。这与世界经济增长减速特别是美国经济下滑有关。此外,原材料价格上涨、劳动力成本上升、出口退税调整、节能环保标准提高、人民币升值等多种因素叠加,影响我国出口产品的竞争力,使我国外贸环境恶化。受到国内外经济环境趋紧和政策调整的影响,出口企业经营压力增加,许多企业为保住市场份额,仍在努力维持生产,但不少劳动密集型出口企业已处于亏损状态,有些地区的中小企业无法承受这种冲击,更出现停产式倒闭,企业普遍面临压力。在这种情况下,有些企业却成功转型,产品、技术和效益都上了新台阶,这些经验值得重视和推广。
  从外贸政策看,2007年以来,国内外经济形势复杂多变,政策调整滞后使企业面临很大压力,短期内难以承受,使2008年外贸顺差下滑的可能性增加。因此要加快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着力优化进出口结构,加快实现从规模速度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要积极防范和应对世界经济可能出现的各种风险,保持出口政策基本稳定,重视出口和进口的持续发展,将稳定出口作为对外经济工作的重点,防范出口大幅回落的风险。要根据国内外环境的变化,适时采取调控措施,按结构性要求进行扶持。特别是大力推进外贸改革,从贯彻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完善税收和退税政策以及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等方面,安排外贸综合配套改革措施,将我国对外贸易水平提升到新高度。
  
  四、采取综合措施,防范金融风险
  
  要保持经济稳定发展,防范金融风险至关重要。热钱大量进出所带来的金融潜在风险值得重视。对热钱流入的规模,有些民间研究机构给出不同的测算结果。尽管国家有关部门尚未发布关于热钱的公开官方统计数据,但从近年来大量新增外汇储备的规模看,存在部分没有真实贸易和投资的不明资金,它是热钱流入的表现。热钱突破资本管制进出我国的事实反映金融潜在风险的存在。热钱聚焦中国的原因是中外利差、人民币升值以及中国股市、房市等资产价值快速上升带来的利润诱惑。大量热钱进出是中国股市、房市等大幅起落的原因之一,威胁经济和社会的稳定。我国有关部门已对热钱问题高度关注,并采取措施加强跨境资本流动管理,这非常必要。2009年要进一步加强海关、银行、外汇管理局等单位的统筹安排,采取联合行动,持续治理。
  2005年7月21日汇改以来,人民币对美元实现了大幅度升值。截至2008年7月21日,央行数据显示,银行间外汇市场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为1美元对6.827元人民币。以此计算3年来人民币升值约21%。这不仅对外贸市场产生各种不良影响,而且由于人民币单边升值造成对汇率的炒作机会。要改革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控制人民币汇率变动节奏,改变人民币汇率单边升值预期,增加人民币汇率双边变动。
  
  五、促进居民消费持续稳定发展和固定资产投资稳定增长
  
  从总体上看,近年来居民消费对经济拉动的比重提高,这是好现象。2009年居民消费稳定增长的势头要继续,这是促进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重要基础。值得关注的是新一轮消费增长因素中,汽车消费因油价上涨而受到影响,房屋消费受各种因素综合作用消费不振,这可能成为影响未来消费的重要因素。
  2008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回落。上半年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增长扣除价格因素,回落7.8个百分点。近期国家已采取积极措施,将在近两年扩大投资规模4万亿元。在2009年经济运行中,要对投资结构和当前及未来我国经济发展的情况做深入分析,协调当前发展和未来发展、协调投资产业和地区结构、协调对外贸易的当前和未来影响。因此,要对固定资产投资重大项目跟踪研究,完善具体政策和措施,提高投资效益。
  
  六、积极稳妥地推进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
  
  2008年我国原材料价格上涨值得关注。从市场表现的态势看,价格还有上升空间,同时存在一些问题。因此,加快推进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在更大程度上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是实现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重要内容,也是完善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方面。加快推进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也是建设节约型社会、贯彻科学发展观的需要。
  有关机构提出推进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的基本原则和工作要点。主要有三个原则:一是市场取向,政府调控。二是统筹兼顾,配套推进。三是总体设计,分步实施。同时着重抓好以下五方面工作:全面推进水价改革;积极推进电价改革;完善石油、天然气定价机制;全面实现煤炭价格市场化;完善土地价格形成机制。
  我国资源性产品价格存在不少问题及诸多不合理因素,改革有相当难度。它既有价格管理体制不完善的问题,更有资源行业体制改革、企业改革不到位,以及相关政策措施不配套等问题。这不是单纯的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而是与我国整体改革进程相关的问题。因此,推进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要与我国总体改革方案密切结合,在总体改革进程中,同时解决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问题。
  
  七、防止资产价格大幅波动,维护股市和房市健康发展
  
  我国股市过去2年多来的表现,可以用大起大落来形容。从2005年6月6日的998点,到本轮行情启动以来的最高点6124点,上证指数完成5100多点的历史性跨越仅用2年时间。而从这一历史高位跌落至2500点以下,则只有lO个月左右。这与我国资本市场基础性制度建设依然薄弱、市场机制不健全、体制性因素突出有关。要做到资本市场持续稳定、健康发展还有许多挑战。
  2008年,我国房地产市场发生一些新变化,房价涨幅开始趋缓,销售量明显萎缩,房地产市场开始进入高位调整期。还有专家认为,房地产业已出现“滞胀”。房价连续几年快速增长,在积累一定风险的同时也形成向下调整的压力。房价增长有理性与非理性两部分,房价过快上涨,透支了房地产业的未来效益,超过了购房者的承受能力,动摇了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基础。2004年以来,国家对房地产市场持续调控有一定效果,但也存在不尽如人意的地方。
  对股市和房市这样影响面很大的问题,不是简要的论述就能说清楚的,它既是复杂而艰难的课题,又是发展和改革交织在一起的课题,需专门研究。为使资本市场稳健运行,需继续强化资本市场基础性制度建设,着力解决影响市场稳定运行的体制性、机制性问题,加强和改善市场监管,依法严惩违法犯罪行为,关注国际金融市场波动对我国资本市场稳定运行的影响,防范金融风险,构筑有利于推进资本市场稳定发展的政策环境。房地产市场发展既关系房地产行业本身,又关系商业银行巨额贷款,涉及上下游相关行业和数亿居民的切身利益与社会稳定大局。我们要进一步关注下一步房价市场走势,适时出台新的调整措施,切实抓好廉租房建设,要逐步做到人人有房住,而不是户户都买房。
  进入下半年以来,我国的经济发展在贯彻“两防”上取得成效的同时,出现经济增长回调过快的可能,表现在出口对经济增长贡献率明显下降,国内需求可能出现下滑风险,有些企业预期不乐观等情况。经济增长过快减缓的负面作用开始显现,这引起党中央国务院的关注。尤其是进入第四季度以后,国际经济形势发生很大变化,党中央、国务院很快推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应对国内外经济形势的新变化,政策效应已开始显现。
  中国经济“机遇前所未有,挑战也前所未有”。当前我国经济既复杂又艰难,正处在一个重要关口。不久前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了我国2009年经济工作的大政方针,“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将成为2009年全国经济工作的主旋律,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和积极的财政政策形成我国2009年宏观调控的特色是适宜的选择。由于2009年国内外经济形势还有可能发生新变化,加之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变发展方式需要较长时间,难度很大,所以,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所作的全面部署,还需要深入进行,调整研究,把各项政策措施具体化,并落到实处。
  党中央提出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这是关系国家发展改革的大事。实现科学发展观既是发展要求,又是进一步推动全面改革的需要。这才是我国持续发展战略的本质要求,对我国经济发展有重要意义。
 

( 经济纵横,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 李泊溪)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