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消息
胡健:首季GDP增速恐难保7.5% 多项经济数据创新低
很多学者认为,结合PMI以及工业增加值等数据,一季度GDP增速滑落至7.5%以下是大概率事件。
中国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曹远征预计,一季度GDP增速为7.4%,比去年同期和上季度均有小幅回落。今年以来,我国经济增长放缓,下行压力较大,经济增长处于换挡期,结构调整处于阵痛期,刺激政策处于消化期,“三期叠加”风险加大。
近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对我国经济状况表示乐观。他称,目前经济运行依然在合理区间以内,就业压力还没有显现出来。新增就业比去年同期还增加了,调查失业率也没有大的波动,CPI更是比预期还要好。
多项经济数据创新低
今日(4月1日),我国将发布3月份PMI数据,业界估计该指数虽仍可能在荣枯线之上,但会降至50.1%的水平。而稍早公布的汇丰中国制造业PMI初值指数再次跳水,不仅跌破机构普遍预期的48.7,还创下8个月来最低。
国家统计局3月13日公布的数据显示,1~2月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为17.9%,环比去年12月减少1.7个百分点;1~2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为8.6%,环比去年12月减少1.1个百分点。
其中,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跌破18%,创下了2002年12月以来的新低;跌破9%的工业增加值增速,也创下了2009年4月份以来的新低。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微博]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从去年四季度以来商品房销售面积大幅放缓、地产开发贷款增速和个人购房贷款余额增速持续下滑的走势来看,今年1~3月房地产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可能仍有下滑压力。
“虽然自去年四季度以来铁路运输、道路运输投资出现了加速反弹的迹象,但包括教育、科技、医疗卫生、体育、文化等在内的社会性基础设施投资增速,已经连续10个月左右处于下跌态势。”连平表示,预计社会性基础设施投资增速的下滑将弱化1~3月全部政府性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的反弹力度。
工业增加值在3月同样不会有大幅提升,齐鲁证券给出的预测是同比增长8.8%。从高频数据看,3月上旬重点电厂耗煤总量同比增速较2月下旬下降,粗钢人均产量旬度同比增速也较去年同期弱。
业内人士指出,4月中旬国家统计局将公布一季度经济增长成绩单,从各项数据判断,首季GDP增速低于7.5%是大概率事件。中金公司最新发布的宏观经济周报更显示,预计3月总需求扩张乏力,维持一季度GDP增速7.3%预测,并且面临下行风险。
多风险掣肘经济增长
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主任祝宝良,在申银万国证券举行的2014年春季宏观策略研讨会上提到,经济增速保7.5%有难度,但是保7%~7.5%的难度不大。未来3~5年中国维持7%~7.5%的经济增速也没有问题。
连平表示,高基数与外需不足导致出口负增长;资金来源受限导致投资增速大幅放缓;收入增长放缓与负财富效应抑制了消费增长;需求不足与产能过剩双重压力使工业增长乏力;融资支持减弱和利率走高对实体经济构成压力等,都成为经济增长的掣肘。
体现在“三驾马车”上,投资下滑最为明显。万博经济研究院院长滕泰表示,今年经济有可能出现类似2008年和2012年的现象,“在投资领域,房地产投资会出现非线性投资增速下滑,加上制造业投资下滑,地方政府基建投资下滑,这三大风险叠加会使中国经济增速放缓。”出口对于经济的支撑作用也在弱化,前两月我国出口同比下降4.3%,其中2月单月出口骤降20.4%,创4年来新低。
瑞银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汪涛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去年的实际汇率大幅上升已导致中国出口的竞争力有所减弱。最直观的论据就是中国外部收支的变化,2013年中国经常账户顺差占GDP比重从2007年10%的峰值下降至2.1%。
他表示,具有传统竞争优势的劳动密集型行业竞争力下降程度较为明显。如近年来中国服装出口在美国市场上的份额下降,而越南和孟加拉等国依靠成本更低的产品增加了份额。
渣打银行一项调研还显示,中国经济增长或许正在放缓,但中国制造业工资仍持续增长。珠三角地区制造业企业客户工资问卷调研结果显示,2014年进城务工人员工资增幅,有望由去年的8.4%上升至9.2%。
“即便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保持平稳,劳动力、资本和公用事业等要素成本持续上涨应仍会推高中国的实际汇率。”汪涛表示,除非能实现比贸易伙伴更强的生产率提升,否则中国在传统出口行业的竞争力可能会被进一步削弱。
业内热议稳增长措施
经济增长预期低迷,大家都在猜想怎样“稳增长”。3月26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辽宁主持召开部分省市经济形势座谈会时表示,目前国内外经济形势依然错综复杂,今年我国经济运行开局总体平稳,经济发展出现一些积极变化,但也要高度重视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矛盾,不能忽视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等困难和风险。
对此,国信证券分析师钟正生表示,“要向深化改革要动力”,“调结构是稳增长的重要支撑”,这都暗示政府能接受当前的经济增速,动用“去年战胜经济下行调整的成功经验”可能为时尚早。
曹远征则认为,未来一段时间宏观政策可能有所调整。政府将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政府需要估算我国经济潜在增长率制定相关政策方案,一旦经济出现超预期下滑,即启动预案予以应对”。
光大证券报告称,本周汇丰PMI和工业企业利润数据是对当前经济增长弱势的再次确认。而李克强总理对稳增长的重申,则是政策已经开始托底的又一个佐证。报告分析,中西部铁路、公路、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保障房建设,特别是棚户区改造是会上提出的稳增长的主要举措。会上还提到要“创新政策性投融资机制”。“这一提法意味着政府会通过新的形式来满足地方政府的融资需求。建立新的政策性银行、发行期限较长的市政债、以及资产证券化是几个可能的方向”。
但很多机构也在提示稳增长“弹药”的储备问题,尤其是财政刺激的效果和力度。海通证券称,目前中国单位GDP吸收的新增就业超过160万人,理论上讲,7%的GDP增速即可解决1000万的就业压力。希望政府能够保持定力,加大改革力度,减少稳增长的财政刺激,让过剩的制造业破产出清,才能真正降低企业的融资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