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消息
70%以上支出用于民生 “真金白银”回应民生关切
民为邦本,本固邦宁。翻开今年的“国家账本”,民生依然是关键词,教育、就业、医疗等事关民生的诸多项目,在账本中的比重更高了。
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各级政府坚持过紧日子,严控一般性支出,中央部门带头压减支出,盘活存量资金和闲置资产,腾出的资金千方百计惠企裕民,全国财政支出70%以上用于民生。
“国家账本”事关国家“钱袋子”和民生福祉。日前,财政部部长刘昆在“权威部门话开局”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表示,虽然2023年财政收支矛盾依然突出,但不会在民生支出上退步,将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继续加大民生投入力度,尽全力为群众谋好事、办实事,努力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
财政取之于民、用之于民,新发展格局之下,今年预算报告里的民生领域具体有哪些支出安排?
就业层面,落实落细就业优先政策。中央财政就业补助资金安排668亿元、增加50亿元,支持各地落实就业创业扶持政策。完善减负稳岗扩就业政策举措,把促进青年特别是高校毕业生就业摆在更加突出位置,帮助农民工、脱贫人口、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就业创业。强化对灵活就业人员和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权益保障。继续支持大规模实施职业技能培训,缓解结构性就业矛盾。
教育层面,推动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坚持加大投入力度和优化支出结构并举,支持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增加义务教育经费投入,加快补齐短板弱项,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支持学前教育发展资金安排250亿元、增加20亿元,扩大普惠性教育资源供给。改善普通高中学校办学条件补助资金安排100亿元、增加30亿元,支持改善县域普通高中基本办学条件等。
医疗层面,支持提高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人均财政补助标准提高30元,达到每人每年640元,并同步提高个人缴费标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人均财政补助标准提高5元,达到每人每年89元,重点支持地方强化对老龄人口、儿童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养老层面,将深入实施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适当提高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落实中央与地方支出责任,确保基本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积极推动个人养老金发展,推进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建设;困难群众救助补助资金安排1567亿元,兜住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底线。
住房层面,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支持完善以公租房、保障性租赁住房和共有产权住房为主体的住房保障体系,有效扩大保障性租赁住房供给,探索长租房市场建设,加快解决新市民、青年人等住房问题。落实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长效机制,扎实推进保交楼、保民生、保稳定工作,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发展。
值得关注的是,2023年,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规模再扩大,推动财力下沉不断“加力”。数据显示,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安排100625亿元、增长3.6%。近年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增幅均高于中央本级支出增幅,在财力性转移支付以及上年留抵退税补助等方面对地方倾力支持。完善直达资金机制,将惠企利民的各项资金纳入直达机制,规模超4.1万亿元,使得基层落实各项民生政策更加有力有效。
“大账”有力度,“细账”更有温度。
“今年的预算报告全面真实反映2022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科学合理安排2023年财政预算,聚焦党中央决策部署,增强国家重大战略任务财力保障,是一份有政治高度、有发展力度、有民生温度的报告。”全国人大代表,云南省财政厅党组书记、厅长王椿元表示。
“预算报告的每一项政策、每一个数字,都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重大决策部署动向,也回应了举国上下民心所向。”全国人大代表,浙江省财政厅党组书记、厅长尹学群表示,今年的预算报告通篇彰显了财政在国家治理中的基础和重要支柱作用。
保利发展有关负责人表示,2023年,保利发展控股坚定执行“房住不炒、租购并举”政策,在建好商品房的同时,努力探索新发展模式,参与长租房市场和保障性住房建设。同时顺应城市发展规律,与地方政府和企业开展人才公寓合作,致力于解决重点城市新市民和青年人的住房问题,以百姓安居为己任,携手打造中国住房新生态。
全国人大代表,贵州省财政厅党组书记、厅长石化清也表示,预算报告通篇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持续用力,以“真金白银”的投入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