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历人口普查不枉韶光
众所周知,新中国成立后已成功地进行过 6 次全国人口普查。然而,这些具有现代意义的人口普查却历经从无序进行到建立制度、从单项到多项、从不定期到实施周期性普查以及立法规范的发展过程。机缘巧合,笔者自1982年第三次全国人口普查开始有幸地参与了5次普查工作,见证改革开放蓬勃发展的同时,也见证了广东人口总量从5929.96万人(含海南)增至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10432.05万人的发展历程,从一名人口普查“白丁”洗礼成为组织实施全省人口普查工作的参与者。
初出茅庐
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是改革开放初期第一次全国性普查。带着高考失落的沮丧加入到正在开展得如火如荼的人口普查工作行列。起初对被分配的工作不以为然,眼见别人做的都是具有开创性意义的普查工作,自己却守着一箱箱普查试点得来的资料,还要协助校对各类文件或分析材料,工作时间基本消解在琐碎、无趣之中,有时甚至觉得省人口普查办公室一片忙乱,给人“乱哄哄”的感觉……
随着第三次全国人口普查开创多个“第一次”及后来广东人口普查工作得到更多的褒奖,渐渐对所从事的工作有了认知,尤其是身边不乏一帮恢复高考后首批毕业分配工作的精英,或者参加过“对越自卫还击战”的退伍军人同事的传帮带,加之人口调查统计前辈们的言传身教,使自己体认了身份,调整了心态,同时也找到了安守己位的本分。进一步认识到小事小节同样也是为这项庞大的社会系统工程添砖加瓦。正是当初的校对和资料整理工作,直接接触到各种题材、各类文章、各个版面,人口普查理论业务知识应有尽有;让一个初为调查统计工作的入门者打下了认真、严谨和合作的烙印。而这些一开始便能习得的品性,在及后的人口普查工作乃至一辈子受用不尽。
遇见的人
亲历5次人口普查工作,遇见了众多的良师益友,让自己在本分和敬业上大受裨益。当中有两人影响尤深,一位是游允中,另一位是张卫民;前者可谓由始至终着力推动中国人口普查科学发展,而后者曾是人口普查组织实施主要领军人之一,其大局观和前瞻性的思维令人折服。在他们身上都有着平易近人,敬业爱业的共同发光点。尤其是游先生从联合国机构退休后,怀着对祖国深厚的爱,在北京大学人口研究所担任兼职教授,教书育人,诲人不倦;晚年时仍关注我国人口发展战略设计和人口政策完善,发表多篇重要科研成果,为推动中国人口科学发展作出贡献。游先生生前对人口普查的执着追求,尤为关注广东人口普查工作却鲜有人知。曾先后在第三、四次全国人口普查期间,以联合国统计官员身份考察广东。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首次将居住在中国内地(大陆)的港澳台居民和外籍人员纳入为普查对象,作为国家专家组顾问的他,不但对拟定普查项目坦诚己见,还亲临专项试点现场共同探讨调查指标设置的可行性;待人口普查正式入户登记时,更是主动接受居住地的调查登记。游先生崇高品德和卓越风范将永留后学心中。
迎接挑战
时至今天,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短表入户登记有条不紊进行。就个人而言,这是所参与过5次人口普查中最具挑战的一回,适应数据采集手段改变和调查环境时代变化,在规定时间内动员组织近60万人员参与更是创广东人口普查之最,再加上普查各阶段工作均在疫情防控常态化条件下开展。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率先垂范参加人口普查登记并发表重要讲话,激发广大普查人员做好人口普查工作的紧迫感责任感使命感,并将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上来。广东作为全国经济大省、人口大省,势所必然全力以赴,迎难而上,有决心打赢人口普查入户登记这场攻坚战,将一如既往地贡献出广东人口普查工作的力量。
感谢人口普查,感谢人口普查遇见的人和事。致敬每代普查人,让我们看到国家不同时期的社会发展与变化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