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理情况查询
昵称:
Tony
留言日期:
2022-01-22
主题:
广州2021年税收同比2019年增速只有3.9%,为何GDP增速远远远超过税收增速?
内容:
广州2021年税收为4820亿,2019年为4639亿,增速仅仅只有3.9%,在全国大中城市之中处于垫底位置,然而GDP增速却远远超过了税收增速,GDP增速已经严重偏离轨道。同比上海北京深圳三个城市,税收规模都远远大于广州,人家增速都远超广州,税收规模比广州略低的苏州杭州,增速也远远超过广州,我真想不通,广东统计局是如何统计的GDP,真的是比上不足,比下也不有余。我想问问,广州的GDP是大风刮来的么,还是注水得来的?统计局是不是说上海北京深圳苏州杭州这些城市和广州不具有可比性?那么我举一个和广州比较类似的城市,四川省会成都市,同样是人口大省的省会,同样是需要扶持省内众多贫困城市的省会,同样是集全省资源于一身的省会,为什么人家的税收增速不像广州这么低?为什么广州的GDP增速和税收增速倒挂如此严重?
查询结果
受理时间:
2022-01-24
答复时间:
2022-01-27
答复单位:
广东省统计局
答复内容:

你好,现就税收与GDP关系答复如下,供参考。

        以收入法计算的GDP包含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固定资产折旧和营业盈余四项构成部分,生产税净额是构成增加值的其中一项,因此税收增长与GDP增长并非必然同步。

一、广州市税收增长与GDP增长未完全同步的原因

(一)广州市生产税净额占GDP比重并不高,对GDP影响不显著。根据2019年年报数据,广州市生产税净额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3.3%,远低于劳动者报酬、营业盈余等其他增加值构成项目,生产税净额增长与地区生产总值增长不一定同步。

(二)税收与产业结构密切联系,产业结构的差异会引起税收收入的差异。国民经济中不同行业的征收税种、税率不一样,税负有差异。比如卫生、教育行业的税负相对较低,而工业税负相对较高。广州非营利性服务业(如教育、水利、卫生、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等行业)占比大、增长快(2011-2020年,广州非营利性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0.5%,高于地区生产总值增速2.5个百分点),对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较大,但由于这些行业税负较低,因而对全市税收增长的贡献相对较小。同时,近年来广州工业占比逐年下降,特别是2015年以来,广州工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从30.2%逐步下降至2020年的22.9%。税负较大的行业占比走低,对税收增长的影响较大,导致税收增长与GDP增长不同步。

(三)部分税种对税收影响较大,但不纳入GDP核算。比如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是在分配环节征收的税,不是生产税,不纳入GDP核算。再比如土地出让活动并没有创造新的货物和服务,由此产生的土地增值税,同样不纳入GDP核算。这些税收快速增长或下降,并不会引起GDP同步增长或下降。近年来,广州房地产业平稳发展,随着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叠加效应逐步显现,2020年广州土地增值税下降30.4%。

(四)减税降费政策一定程度上影响税收,但有利于刺激GDP增长。近年来,广州多措并举落实国家减税降费政策,为企业纾困减负。减税降费政策影响税收增长,但起到提振经济,促进GDP增长的作用。

二、广州经济增长的主要支撑点

作为国家中心城市、综合性门户城市,广州经济发展稳定,从最新发布的2021年全年数据看,广州经济支撑情况如下:

(一)重点行业发挥拉动作用。2021年,占GDP比重均超过10%的工业、批发和零售业、房地产业三大行业合计占比接近一半,增速均高于全市平均增速,对全市GDP增长的贡献率合计近6成。占比较大的信息软件服务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对全市GDP贡献稳定,分别比前三季度提高0.5个百分点、0.4个百分点。

(二)广州主要经济指标与部分城市对比。2021年,广州经济总量占全国、全省的比重同比双提升。GDP总量占全国、全省的比重分别为2.47%和22.7%,分别比2020年同期提高0.01个和0.1个百分点。2021年,广州GDP同比增速(8.1%),高于全省的8.0%、深圳的6.7%,与全国(8.1%)、上海(8.1%)持平,低于北京和杭州的8.5%、重庆的8.3%。2021年,广州GDP两年平均增速为5.4%,高于全国和全省的5.1%、上海的4.8%、北京的4.7%、深圳的4.9%,低于重庆的6.1%、杭州的6.2%。

(三)新动能支撑作用强。2021年,新动能发挥支撑作用,内生动力加快集聚,“3+5”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比超三成。先进制造业占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近六成;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8.8%,两年平均增长15.6%。高技术服务业、高端专业服务业增长势头较好,两年平均分别增长14.0%和13.2%。

三、人口红利及消费市场的持续恢复,使广州经济呈现出更强的韧性

根据广州市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广州市人口发展呈现四个特征:常住人口规模扩大,显示强大的城市吸引力。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全市常住人口1867.66万人,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1270.08万人相比,十年共增加597.58万人,增长47.05%,年平均增长率为3.93%,比2000-2010年的年平均增速2.48%加快1.45个百分点,年均增速高于全国的0.53%和全省的1.91%。人口老龄化显现,但仍处于人口红利黄金期。全市1867.66万常住人口中,0-14岁人口占比达13.87%,比2010年提高2.4个百分点,少儿人口占比提升。广州市常住人口平均年龄为35.4岁,低于全国的38.8岁,总体人口平均年龄正值“当打之年”。人口素质不断提升,人才红利潜力明显。与2010年相比,全市常住人口中每10万人中拥有大学受教育程度的人口数大幅上升,由19228人上升为27277人,高于全国的15467人、全省的15699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突破85%,继续保持稳定增长趋势。广州市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86.19%,相较于2010年“六人普”时的83.78%提升了2.41个百分点,已经超过发达国家城镇化率水平(80%)。

2021年,广州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122.56亿元,首次迈上万亿元大关,同比增长9.8%。其中,限额以上汽车消费有所回暖,零售额同比增长11.8%,两年同期平均增长3.9%;限额以上金银珠宝类、体育娱乐用品类等品质类零售额增长迅猛,同比分别增长24.9%和54.9%,两年平均分别增长18.8%和29.4%;化妆品类和通信器材类在高基数基础上仍保持增长,同比分别增长4.8%和5.1%,两年平均分别增长8.1%和9.0%;中西药品类零售额同比增长23.9%,两年平均增长31.8%。这一切与广州常住人口和流动人口规模的持续扩大密不可分。

综上所述,地区生产总值与税收收入并无明显正比函数关系,广州市地区生产总值的核算严格按照国家统一核算制度进行,发布的数据也经过省统计局的审核。感谢你多次对统计工作的关注和所提意见。

满意度:
我要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