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形势新闻发布会

 

经济普查数据显示广东生产总值稳居全国首位

 

为了全面掌握我国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的发展规模、结构和效益情况,国务院决定于2004年开展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普查标准时点为2004年12月31日,普查时期资料为2004年度。这次经济普查是建国56年以来的第一次,普查范围涉及除第一产业外的所有国民经济部门,调查覆盖面占我省经济总量的90%以上。
我省严格按照国务院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的统一部署和《全国经济普查条例》规定开展经济普查工作。先后完成机构组建、方案设计、普查试点,宣传发动、业务培训,清查摸底,普查登记,数据录入、审核、汇总和上报等工作。普查结果经过数据质量抽查验证,调查误差控制在国家允许范围之内,并通过了国家的认定和验收。
通过这次经济普查,取得了丰富的普查成果,进一步摸清了我省第二、第三产业的发展规模、结构和效益等情况,尤其是查清了一直以来缺乏统计数据支撑的服务业发展状况,为完善GDP核算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制定“十一五”规划提供科学依据。同时,通过普查逐步建立健全基本单位名录库和普查数据库系统,将为政府宏观管理和社会各界提供更多更便捷的信息服务。普查达到了预期目的,取得了圆满成功。
根据普查资料,国家统计局制定了《经济普查年度GDP核算方案》,采用了与国际更加接轨的核算原则和方法,建立了经济普查年度(2004年)GDP下算一级制度。2005年10月下旬国家统计局组织全国各省(区、市)在北京召开了为期10天的经济普查年度地区GDP统一核算会议,初步核算了各省(区、市)的GDP。日前,根据国务院第111次、112次常务会议和国务院领导同志指示精神,国家统计局常务会议研究审定了经济普查年度(2004年)各省(区、市)GDP数据。
国家统计局核算审定的我省2004年生产总值为18864.62亿元,比快报16039.46亿元增加2825.16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219.84亿元,减少25.58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9280.73亿元,增加390.44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8364.05亿元,增加2460.30亿元。三大产业的比重由快报的7.8∶55.4∶36.8变动为6.5∶49.2∶44.3。

 我省生产总值比快报数增加的主要原因有以下三条:
一是核算范围扩大、核算内容增加使我省生产总值增加1228亿元。新核算方案的范围包含的内容进一步向国际接轨,如实物报酬、家政和家教服务、居民住房出租收入、保险业佣金、银行当年提取的准备金、关税、铁路建设基金收入等项目按原核算方案地区是不进行计算的,这次核算有些作为新增加的内容,有些由国家分摊算入各地GDP。比如关税,由于我省进出口总额2004年占全国的31.5%,按此比例分得397亿元,这是我省经济实力的体现。

二是服务业核算从间接计算变为直接计算,使我省生产总值增加950亿元。改革开放后,各种行业发展很快,特别是新型服务业大量涌现,个体、私营经营户遍布全省各地。由于其中大部分行业没有主管部门,缺乏统计手段,按原核算方案这些行业增加值大多用税收、经费支出、从业人员、工资收入等间接资料进行推算,而这些资料由于受各种利益关系制约与实际数值有一定的差距,加之有些行业免税、有些行业为非盈利性的,造成推算方法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数据比实际要少。这次经济普查提供了较为详尽的核算基础资料,核算较之以前准确。如用经济普查资料核算的居民服务业等个体经济增加值为271.60亿元,比用营业税推算的42.44亿元多出229.16亿元。又如学校、医院等公共服务行业,一直沿用财政拨付的行政经费支出推算增加值,通过经济普查有关财务数据直接计算增加了105亿元。

三是工作力度加强,漏统现象得到改善,使我省生产总值增加647亿元。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这次经济普查,人力、物力得到了较好的保证,统计部门下大力气摸清基本单位情况,加强了基层单位的财务状况核实把关工作。通过普查,掌握了大量常规年份因为基层统计力量不足,工作条件不到位而无法取得的资料,使核算数据比以前完备。此外,经济普查提供了产业活动单位的详细情况,国民经济核算能将第一、第二产业附营的服务业划分出来,更加符合国际惯例,也是我省第三产业增加值比快报数据增加较多的原因之一。
按普查数据核算,广东GDP比快报增加2825.16亿元,增量居全国第一位,增幅为17.6%居第二位。GDP总量稳居全国各省区市首位。
通过经济普查,摸清了广东第二、三产业的基本情况,据此核算的GDP数据更加客观真实地反映了广东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社会发展所取得的成果,进一步验证了我省排头兵的位置,为政府制订“十一五”规划提供了科学的数据依据。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