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形势新闻发布会
应对危机初见成效 经济运行回升向好--解读2009年广东经济运行态势
新闻稿
2009年,面对国际金融危机严峻形势,广东省委、省政府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的一揽子计划和政策措施,大力推进“三促进一保持”,做好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等重大工作,取得显著成绩。经济运行回升向好,结构调整取得初步成效,经济效益好转,民生得到较大改善。
一、经济增长前低后高,回升向好态势明确
经国家统计局核定:2009年,广东地区生产总值39081.5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9.5%;三次产业增加值为2006.02亿元、19270.48亿元和17805.09亿元,分别增长4.9%、8.7%和11.0%。广东经济回升步伐超出预期,快于全国。GDP同比增长速度从一季度的5.8%,低于上年同期4.7个百分点,低于全国0.3个百分点;到二季度增长7.1%,与全国持平;三季度增长8.6%,提前一个季度完成全年经济增长目标;再到全年增速超过年初经济增长目标1个百分点,高出全国0.8个百分点,与上年差距缩小到0.6个百分点。GDP同比增速逐季加快,第四季度当季增幅为2008年一季度以来最高水平。从2008年底到2009年,经济增长曲线走出一个“V”字型。但受国际金融危机和世界经济衰退的影响,广东全年增速尚未恢复到正常水平,低于改革开放以来平均增速4.1个百分点,低于“十五”时期平均增速3.8个百分点。
广东提前一年实现“十一五”经济增长和人均增长目标。2009年,广东人均地区生产总值40748元(折合5965美元),同比增长8.4%,GDP和人均GDP的增幅差距从上年的1.4个百分点缩小到1.1个百分点。按2005年价测算,GDP和人均GDP分别比“十一五”经济增长目标高出2455.94亿元、2906元。根据《广东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总体构想》有关指标,2009年人均GDP(按2000年价计算)比2000年增长1.6倍,超过原定的全面小康目标1947元。
二、经济结构调整力度加大,转型升级初见成效
(一)产业转型升级加快。
2009年,三次产业的比重由上年同期的5.4∶50.3∶44.3调整为5.1:49.3:45.6;其中:第一、二产业减少0.3个和1.0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比重上升1.3个百分点。从三次产业贡献率看,由于外部需求大幅萎缩,导致工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率同比下降,服务业成为经济增长的主动力,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2001年以来的最高水平,2009年三次产业贡献率从上年的1.9: 58.0:40.1转变为2.5:48.4:49.1。但随着二季度工业生产的回升,第二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力度不断恢复,第三产业贡献率比年初相应回落。
农林牧渔业发展平稳。2009年,全省农作物总播种面积6714.06万亩,增长1.6%;经国家局核定:粮食总产量1314.50万吨,增长5.7%。园林水果保持较快增长,全年全省园林水果实有面积和产量分别为1609.91万亩、1054.75万吨,同比增长2.0%和7.2%。畜牧业和渔业发展平稳。经国家局核定:全年肉猪出栏同比增长3.8%,水产品产量增长2.9%。
工业生产回升较快,内部结构有所优化。2009年,广东完成工业增加值17946.34亿元,增长8.3%,比一季度提高7.3个百分点;其中完成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6148.58亿元,增长8.9%。装备制造业加快成长,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业企业实现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同比提高1.4个百分点;其中:汽车制造业和船舶制造业快速增长19.5%和29.0%。高技术制造业增长平稳,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同比提高0.6个百分点。传统产业生产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增加值增幅高于规模以上工业4.5个百分点。
(二)国内需求稳步扩大,经济增长模式倚重消费和投资。
2009年,广东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3353.15亿元,增长19.5%。投资侧重于第三产业和基础设施,三次产业投资结构从上年同期的1:35.2:63.8转变为1:33.3:65.7。基础设施完成投资增长52.6%,占整体投资比重同比提高7.3个百分点,拉动整体投资增长13.8个百分点。民间投资走出低谷,同比增长15.9%,比一季度大幅提高16.0个百分点,其中制造业中的民间投资占制造业投资比重由上年43.3%提高到49.9%。
2009年,广东累计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4891.76亿元,同比增长16.3%。消费需求扩大有效吸收和消化部分生产能力,全年工业品完成内销产值同比增长12.8%,对工业销售产值增长贡献率为173.5%。“家电下乡”、“以旧换新”政策成效明显。据初步统计,全省累计销售家电下乡商品销售金额达110588万元,财政补贴11434万元;以旧换新销售金额139827万元,财政补贴10577万元。批发零售业增势良好,住宿餐饮业日趋活跃,分别增长15.9%和18.4%。基本生活类商品稳定增长,消费升级类商品保持强势,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零售额累计增长30.6%,汽车类增长44.0%。商品房销售火爆带动建筑及装潢材料类、家具类零售额分别增长40.0%和28.4%。
2009年,广东进出口贸易总额为6111.18亿美元,同比下降10.8%。其中,出口3589.56亿美元,下降11.5%;进口2521.62亿美元,下降9.7%;进、出口降幅分别比一季度收窄19.7个和6.9个百分点。一般贸易进口自6月起持续第7个月实现增长。私营企业出口同比仅微降0.7%,表现优于整体,私营企业进口连续第7个月实现增长。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占全省出口总额比重为38.8%,同比提高2.0个百分点。新兴市场开拓取得一定成效,对东盟出口逆市上扬,全年增长8.2%。
(三)区域城乡发展趋于协调,农村建设成效明显。
在“双转移”和市场机制的作用下,2009年四大区域经济增速均比一季度回升。珠三角和粤北山区比一季度增幅回升3.4个、4.0个百分点,东翼和西翼回升2.9个、3.7个百分点。粤东地区发展加快,经济总量占全省比重达到7.0%,比2008年提高0.3个百分点。
粤东西北地区农村劳动力向城镇和珠三角地区转移。2009年本省劳动力新增就业人员同比上升2.6%;新增外省劳动力同比下降35.8%;东西北区域新增就业人数同比上升4.8%;珠三角城镇新增就业同比下降21.4%。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成效明显。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高速增长,投资和消费增幅呈现高于城镇的好势头。2009年农村投资增幅高于城镇投资6.3个百分点,其中农村基础设施投资增长91.7%。在“家电下乡”政策带动下,农村消费潜力逐步挖掘,农村市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幅高于城市市场0.7个百分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97.5%,同比提高2.1个百分点。
三、经济环境好转,经济效益回升
信贷投放持续高位运行。2009年,金融机构(含外资)本外币存、贷款余额分别增长24.2%和31.9%。从6月份开始,金融机构(含外资)本外币贷款余额累计增长速度均在30%以上,全年金融机构(含外资)本外币贷款余额是2008年的1.31倍;其中中长期贷款增长37.5%,有力地支持了广东一批大项目建设。
利用外资不断回升。1-11月,全省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188.10亿美元,占全国24.1%,同比增长1.1%。世界500强企业在广东新设投资和增资项目71个,投资总额增加23.90亿美元。农林牧渔业、批发零售业、租赁商务服务、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利用外资分别增长28.8%、71.2%、20.6%和124.5%。
财政收入先抑后扬。2009年,来源于广东的财政总收入9052.26亿元,同比增长6.9%;地方一般预算收入3649.19亿元,增长10.3%。从月度增幅看,呈低开高走态势,8月份以来,来源于广东的财政总收入、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当月同比增速在24%和20%以上。
工业企业效益得到较大改善。1-11月份,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同比增长27.7%,同比大幅提高40.8个百分点。在37个工业大类中,25个行业利润同比增长。亏损企业亏损额下降,1-11月,亏损企业亏损额下降30.0%。
居民收入实际增幅加快,2009年广东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平均加权16206.05元,同比增长9.1%。劳动者报酬收入增幅有所提高,城镇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增长10.3%。12月末,全省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达32136.32亿元,增长14.0%。
四、社会投入加大,民生建设成效显著
公共财政进一步加大对民生投入力度,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稳步推进。社保、医疗卫生、住房保障等公共财政支出增长快于政府总支出的增长。2009年,全省财政一般预算支出完成4305.37亿元,增长14.6%,对医疗卫生、农林水事务和交通运输等方面的支出占财政总支出比重分别比上年提高0.6个、1.2个和2.3个百分点。
社会就业呈趋稳向好态势。初步预计,2009年末全社会从业人员比上年末增加126万人,增长2.3%;城镇单位从业人员比上年末增加37万人,增长3.7%。全年实现城镇新增就业172.30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2.6%,比上年下降0.04个百分点。
当前,广东经济回升向好,经济结构不断转型升级,经济增长方式正在发生新的变化,但当前国际和国内形势不确定的因素依然较多,全省经济运行还存在一些突出的矛盾和问题,随着进出口和工业的企稳回升,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可能会出现一些波动与反复。广东要站在新的起点上,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从而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