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成果
关于加快推进粤东西北地区城镇化发展的思考
关于加快推进粤东西北地区城镇化发展的思考
冯文鹏
城镇化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近30多年来,粤东西北地区城镇化建设取得了长足进步,但仍然落后于全省和全国平均水平,与珠三角地区相比差距更大。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要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并将城乡发展一体化作为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面对新形势新机遇,粤东西北地区如何立足自身实际,因地制宜,不断提升城镇化水平,这是值得分析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就此试谈个人的一些粗浅看法。
一、当前粤东西北地区城镇化发展特点
(一)城镇化率不断上升,正处在中期发展阶段
近几年来,随着广东“双转移”战略的逐步推进,粤东西北地区城镇化发展步伐有所加快。2014年粤东西北地区城镇化率为49.3%,比2010年上升2.4个百分点。按照城镇化率低于30%为初始阶段,城镇化率在30%~70%为中期阶段,城镇化率超过70%为后期阶段的划分标准评判,当前粤东西北地区正处在城镇化发展中期阶段。2014年全省城镇化率为68%,珠江三角洲地区城镇化高达84%,意味着广东已进入城镇化中后期发展阶段,珠三角地区正处在成熟发展阶段。可见,尽管粤东西北城镇化水平步伐加快,但还是远远落后于全省和全国平均水平,也没有完成粤东西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纲要(2011—2015年)确定的任务目标。
(二)区域发展不平衡,中心镇区人口规模偏小
2014年,粤东、粤西、粤北地区城镇化率分别为59.6%、41.0%和46.4%,粤西和粤北城镇化率较低为落后。粤东四市中,汕头城镇化率为69.8%,潮州为63.4%,汕尾为54.7%,揭阳为50.5%,汕头与揭阳相差19个百分点;粤西三市中,阳江城镇化率为49.1%,湛江和茂名39.8%和39%。粤北五市中,韶关城镇化率为53.8%,清远为48.3%,梅州为46.9%,河源为41.3%,云浮为39.5%,韶关与云浮相差14.3个百分点。粤东西北12个地级市中,除汕头市外,其它11个市城镇化率均低于全省平均水平。此外,中心镇区人口规模偏小,大多数镇镇区人口只有几千人,山区镇只有1、2千人,甚至不足千人。镇区人口不足5万的比例高达70%,建成区面积在5平方公里以下的比例高达60%。中心城区和镇区作为一个地方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主要聚散地,城镇化发展水平过低且差距过大,难于发挥中心城区的聚集和扩散作用。
(三)经济发展较为滞后,主导产业带着作用不强
2014年,粤东西北地区实现生产总值15470.76亿元,占全省的22.8%;人均GDP为31288元,不到全省的一半;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占全省的19.9%,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全省的18.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占全省的27.5%,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占全省的11.8%,城乡居民储蓄存款占全省的21.3%。粤东西北地区国土面积占全省近七成,常住人口约占全省的四成多,主要经济指标只占全省两成左右。显然,粤东西北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与国土面积及人口数量不甚相称。
2014年粤东西北主要经济指标占全省比重
|
|
|
|
|
|
|
指 标 |
东翼 |
西翼 |
山区 |
粤东西北 |
全省 |
粤东西北占全省比重(%) |
土地面积 (平方公里) |
15475 |
32644 |
76751 |
124869.57 |
179623.6 |
69.5 |
年末常住人口 (万人) |
1728.61 |
1576.09 |
1655.91 |
4960.61 |
10724.00 |
46.3 |
#城镇人口 |
1029.38 |
646.72 |
767.81 |
2443.91 |
7292.32 |
33.5 |
年末户籍总人口(万人) |
1868.61 |
1880.81 |
1929.54 |
5678.96 |
8886.88 |
63.9 |
年末就业人员(万人) |
759.46 |
750.10 |
828.42 |
2337.98 |
6183.23 |
37.8 |
#城镇单位就业人员 |
140.67 |
121.01 |
145.52 |
407.20 |
1973.28 |
20.6 |
地区生产总值 (亿元) |
5064.17 |
5776.57 |
4630.02 |
15470.76 |
67809.85 |
22.8 |
第一产业 |
419.63 |
986.54 |
718.69 |
2124.86 |
3166.82 |
67.1 |
第二产业 |
2800.94 |
2430.17 |
1930.07 |
7161.18 |
31419.75 |
22.8 |
第三产业 |
1843.60 |
2359.86 |
1981.26 |
6184.72 |
33223.28 |
18.6 |
人均地区生产总值 (元) |
29393 |
36770 |
28047 |
31288 |
63469 |
49.3 |
固定资产投资额 (亿元) |
2910.51 |
2533.33 |
2941.98 |
8385.82 |
25928.09 |
32.3 |
房地产开发投资(亿元) |
328.06 |
367.07 |
649.78 |
1344.91 |
7638.45 |
17.6 |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亿元) |
2781.03 |
2787.90 |
2246.43 |
7815.36 |
28471.15 |
27.5 |
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亿元) |
288.15 |
277.76 |
383.27 |
949.18 |
8065.08 |
11.8 |
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支出(亿元) |
632.11 |
666.37 |
1024.94 |
2323.42 |
9152.64 |
25.39 |
(四)城乡建设模式相对粗放,综合管理水平有待进一步加强
当前,粤东西北地区城镇化水平相对滞后,除受自然资源禀赋情况不同影响外,也与城乡建设模式相对粗放有关。主要表现在部分城镇缺乏长远而统一的规划,随意圈占、盲目开放土地资源,导致土地利用效率低,甚至长期闲置;部分城镇产业结构失衡,低端产业占用大量土地资源,公共服务设施用地比重偏低;部分城镇建设扩张与人口集聚、产业集聚不相协调,部分城镇建设扩张速度快于产业集聚和人口集聚速度,特别是依赖以房地产投资为主的固定资产投资的问题较为突出等。再是,城镇建设管理水平较低,存在着基础建设、公共设施在低水平上重复建设,造成资源的极大浪费。如,某段城镇街区道路,昨天供水部门刚挖开接通水道,今天供电部门再来挖开接电缆,后天煤气公司也来凑热闹,表面上看是规划出现了问题,实则是管理不到位问题。这不仅浪费资源,也弄得当地居民苦不堪言。
二、加快推进粤东西北城镇化发展的思考
(一)认真学习借鉴国内外城镇化发展成功经验和吸取失败教训,精心谋划好十三五规划
加快推进城镇化发展步伐,搞好科学规划是关键的第一步。2015年是粤东西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纲要(2011—2015年)收官之年和《推动粤东西北地区地级市中心城区扩容提质工作方案》施行的第二年,要认真分析研究《纲要》和《方案》执行情况,总结成功经验,查找梳理存在问题,学习借鉴国内外城镇化发展经验,吸取失败教训,按照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的总体新思路,围绕《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内容,结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出的城镇化要求,精心谋划好十三五粤东西北城镇化规划。要充分考虑当地自然人文特点及其与周边地区发展关系,坚持以人为本和可持续发展原则,因地制宜,努力谋划出作用不一,特色各异的城镇化道路。要根据城镇化发展的核心到边缘发展理论,突出重点,努力选准选好粤东、粤西、粤北各区域中心城区和中心镇,通过核心区集聚和辐射带动周边城区镇区发展,防止和避免出现一刀切现象。要着眼城乡发展一体化大局,统筹谋划城乡发展规划、城乡基础设施、城乡公共服务等城乡一体化总体发展格局,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
(二)做大做强区域中心城区镇区,凸显增长极作用
区域中心城镇区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增长极。扩大各区域中心城区镇区规模,对于解决各区域中心城镇区缺位或失位的问题,加强各区域中心城区镇区与省内外经济圈、经济带的联系与对接,承接发达地区的产业溢出转移,带动区域经济的发展,增强城市的竞争力和对周边地区的辐射带动能力具有重要意义。目前,粤东、粤西、粤北各地区中心城区和重点镇建设带动作用乏力,要根据《推动粤东西北地区地级市中心城区扩容提质工作方案》要求,进一步突出中心城区和重点镇建设重点,要协调集聚发展与组团布局,提升中心城区的承载力、竞争力和辐射带动力。加快建设各市中心城区镇区间高等级公路,推进城市公共交通、供电、供水、供气等市政基础设施管网化建设,完善教育、医疗、文化、体育等公共服务设施,加强社会综合治理,推动管理精细化、智能化。要坚持发展中小城镇为主,大中小同步发展的方针,不断推进新的小城镇建设步伐。要实施新的中心城区规划,拓展城区空间,提高城区辐射力;要依托中小城市,建设一批产业相对集中、基础设施配套、公共服务完善的小城镇。
(三)坚持产业发展带动,增强城镇发展活力
城镇化和产业发展互为促进作用。产业发展壮大是城镇化发展的基础,城镇化提高也必然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要根据振兴粤东西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战略要求,充分利用当地及周边资源,着力发展地方特色经济。一是要将各产业重新梳理排列,根据它们的拉动贡献大小,结合市场发展方向,慎审选定作为本地优势特色支柱产业,并全力将它做大做强,以此有力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二是密切关注当前产业结构调整动向,结合本地实际,主动承接相关产业转移成果,弥补本地产业发展的不足。三是深入加强市场调查研究,努力寻找新的消费需求,大力改革创新,大胆发展新兴产业。同时,要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方针,加大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争取通过城镇化增强农村发展活力,逐步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城乡共同繁荣发展。
(四)加强全面综合管理,提高城镇运营效率
一个城镇,无论其规模大小,无不涉及到交通道路、供水供电供气、就业生活、社会治安、环境卫生、教育医疗社会保障、文体娱乐等众多复杂问题。要遵循城市发展客观规律,科学统筹各方面的资源和力量,实行集约性科学经营管理,构建城市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环境相互协调有序的城市有机系统。构建城镇绿色生态屏障和绿地体系,高度重视社区宜居建设,完善社区公共服务设施,开展环境卫生整治,改善居住环境,健全服务体系,保障居住安全,丰富文化生活,为居民营造一个和谐稳定的居住环境。加快推动智慧城市建设,构建智慧城市空间信息平台等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加快传感器技术、地理空间信息技术、卫星定位与导航技术、新一代信息网络技术在城市公用设施、道路交通、市容环境、园林绿化、房屋土地等领域中的应用,加强物联网、传感网、云计算、大数据等信息技术在城镇运行管理和服务中的应用,从而提高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和运行效率,为市民提供一个便捷舒适的出行和办事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