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育科研 > 统计科研 > 科研成果

科研成果

 

关于加快推进粤东西北地区城镇化发展的思考

关于加快推进粤东西北地区城镇化发展的思考

               冯文鹏

城镇化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近30多年来,粤东西北地区城镇化建设取得了长足进步,但仍然落后于全省和全国平均水平,与珠三角地区相比差距更大。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要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并将城乡发展一体化作为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面对新形势新机遇,粤东西北地区如何立足自身实际,因地制宜,不断提升城镇化水平,这是值得分析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就此试谈个人的一些粗浅看法。

一、当前粤东西北地区城镇化发展特点

(一)城镇化率不断上升,正处在中期发展阶段

近几年来,随着广东“双转移”战略的逐步推进,粤东西北地区城镇化发展步伐有所加快。2014年粤东西北地区城镇化率为49.3%,比2010年上升2.4个百分点。按照城镇化率低于30%为初始阶段,城镇化率在30%70%为中期阶段,城镇化率超过70%为后期阶段的划分标准评判,当前粤东西北地区正处在城镇化发展中期阶段。2014年全省城镇化率为68%,珠江三角洲地区城镇化高达84%,意味着广东已进入城镇化中后期发展阶段,珠三角地区正处在成熟发展阶段。可见,尽管粤东西北城镇化水平步伐加快,但还是远远落后于全省和全国平均水平,也没有完成粤东西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纲要(20112015年)确定的任务目标。

(二)区域发展不平衡,中心镇区人口规模偏小

2014年,粤东、粤西、粤北地区城镇化率分别为59.6%41.0%46.4%,粤西和粤北城镇化率较低为落后。粤东四市中,汕头城镇化率为69.8%,潮州为63.4%,汕尾为54.7%,揭阳为50.5%,汕头与揭阳相差19个百分点;粤西三市中,阳江城镇化率为49.1%,湛江和茂名39.8%39%。粤北五市中,韶关城镇化率为53.8%,清远为48.3%,梅州为46.9%,河源为41.3%,云浮为39.5%,韶关与云浮相差14.3个百分点。粤东西北12个地级市中,除汕头市外,其它11个市城镇化率均低于全省平均水平。此外,中心镇区人口规模偏小,大多数镇镇区人口只有几千人,山区镇只有12千人,甚至不足千人。镇区人口不足5万的比例高达70%,建成区面积在5平方公里以下的比例高达60%。中心城区和镇区作为一个地方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主要聚散地,城镇化发展水平过低且差距过大,难于发挥中心城区的聚集和扩散作用。

(三)经济发展较为滞后,主导产业带着作用不强

2014年,粤东西北地区实现生产总值15470.76亿元,占全省的22.8%;人均GDP31288元,不到全省的一半;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占全省的19.9%,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全省的18.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占全省的27.5%,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占全省的11.8%,城乡居民储蓄存款占全省的21.3%。粤东西北地区国土面积占全省近七成,常住人口约占全省的四成多,主要经济指标只占全省两成左右。显然,粤东西北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与国土面积及人口数量不甚相称。 

           2014年粤东西北主要经济指标占全省比重

 

 

 

 

 

 

 

   

东翼

西翼

山区

粤东西北

全省

粤东西北占全省比重(%

土地面积  (平方公里)

15475

32644

76751

124869.57

179623.6

69.5

年末常住人口  (万人)

1728.61

1576.09

1655.91

4960.61

10724.00

46.3

 #城镇人口              

1029.38

646.72

767.81

2443.91

7292.32

33.5

年末户籍总人口(万人)

1868.61

1880.81

1929.54

5678.96

8886.88

63.9

年末就业人员(万人)

759.46

750.10

828.42

2337.98

6183.23

37.8

 #城镇单位就业人员       

140.67

121.01

145.52

407.20

1973.28

20.6

地区生产总值  (亿元)

5064.17

5776.57

4630.02

15470.76

67809.85

22.8

  第一产业

419.63

986.54

718.69

2124.86

3166.82

67.1

  第二产业 

2800.94

2430.17

1930.07

7161.18

31419.75

22.8

  第三产业

1843.60

2359.86

1981.26

6184.72

33223.28

18.6

人均地区生产总值 ()

29393

36770

28047

31288

63469

49.3

固定资产投资额 (亿元)

2910.51

2533.33

2941.98

8385.82

25928.09

32.3

   房地产开发投资(亿元)

328.06

367.07

649.78

1344.91

7638.45

17.6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亿元)

2781.03

2787.90

2246.43

7815.36

28471.15

27.5

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亿元)

288.15

277.76

383.27

949.18

8065.08

11.8

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支出(亿元)

632.11

666.37

1024.94

2323.42

9152.64

25.39

 

  (四)城乡建设模式相对粗放,综合管理水平有待进一步加强

当前,粤东西北地区城镇化水平相对滞后,除受自然资源禀赋情况不同影响外,也与城乡建设模式相对粗放有关。主要表现在部分城镇缺乏长远而统一的规划,随意圈占、盲目开放土地资源,导致土地利用效率低,甚至长期闲置;部分城镇产业结构失衡,低端产业占用大量土地资源,公共服务设施用地比重偏低;部分城镇建设扩张与人口集聚、产业集聚不相协调,部分城镇建设扩张速度快于产业集聚和人口集聚速度,特别是依赖以房地产投资为主的固定资产投资的问题较为突出等。再是,城镇建设管理水平较低,存在着基础建设、公共设施在低水平上重复建设,造成资源的极大浪费。如,某段城镇街区道路,昨天供水部门刚挖开接通水道,今天供电部门再来挖开接电缆,后天煤气公司也来凑热闹,表面上看是规划出现了问题,实则是管理不到位问题。这不仅浪费资源,也弄得当地居民苦不堪言。

二、加快推进粤东西北城镇化发展的思考

(一)认真学习借鉴国内外城镇化发展成功经验和吸取失败教训,精心谋划好十三五规划

加快推进城镇化发展步伐,搞好科学规划是关键的第一步。2015年是粤东西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纲要(20112015年)收官之年和《推动粤东西北地区地级市中心城区扩容提质工作方案》施行的第二年,要认真分析研究《纲要》和《方案》执行情况,总结成功经验,查找梳理存在问题,学习借鉴国内外城镇化发展经验,吸取失败教训,按照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的总体新思路,围绕《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内容,结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出的城镇化要求,精心谋划好十三五粤东西北城镇化规划。要充分考虑当地自然人文特点及其与周边地区发展关系,坚持以人为本和可持续发展原则,因地制宜,努力谋划出作用不一,特色各异的城镇化道路。要根据城镇化发展的核心到边缘发展理论,突出重点,努力选准选好粤东、粤西、粤北各区域中心城区和中心镇,通过核心区集聚和辐射带动周边城区镇区发展,防止和避免出现一刀切现象。要着眼城乡发展一体化大局,统筹谋划城乡发展规划、城乡基础设施、城乡公共服务等城乡一体化总体发展格局,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

(二)做大做强区域中心城区镇区,凸显增长极作用

区域中心城镇区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增长极。扩大各区域中心城区镇区规模,对于解决各区域中心城镇区缺位或失位的问题,加强各区域中心城区镇区与省内外经济圈、经济带的联系与对接,承接发达地区的产业溢出转移,带动区域经济的发展,增强城市的竞争力和对周边地区的辐射带动能力具有重要意义。目前,粤东、粤西、粤北各地区中心城区和重点镇建设带动作用乏力,要根据《推动粤东西北地区地级市中心城区扩容提质工作方案》要求,进一步突出中心城区和重点镇建设重点,要协调集聚发展与组团布局,提升中心城区的承载力、竞争力和辐射带动力。加快建设各市中心城区镇区间高等级公路,推进城市公共交通、供电、供水、供气等市政基础设施管网化建设,完善教育、医疗、文化、体育等公共服务设施,加强社会综合治理,推动管理精细化、智能化。要坚持发展中小城镇为主,大中小同步发展的方针,不断推进新的小城镇建设步伐。要实施新的中心城区规划,拓展城区空间,提高城区辐射力;要依托中小城市,建设一批产业相对集中、基础设施配套、公共服务完善的小城镇。

(三)坚持产业发展带动,增强城镇发展活力

城镇化和产业发展互为促进作用。产业发展壮大是城镇化发展的基础,城镇化提高也必然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要根据振兴粤东西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战略要求,充分利用当地及周边资源,着力发展地方特色经济。一是要将各产业重新梳理排列,根据它们的拉动贡献大小,结合市场发展方向,慎审选定作为本地优势特色支柱产业,并全力将它做大做强,以此有力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二是密切关注当前产业结构调整动向,结合本地实际,主动承接相关产业转移成果,弥补本地产业发展的不足。三是深入加强市场调查研究,努力寻找新的消费需求,大力改革创新,大胆发展新兴产业。同时,要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方针,加大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争取通过城镇化增强农村发展活力,逐步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城乡共同繁荣发展。

(四)加强全面综合管理,提高城镇运营效率

一个城镇,无论其规模大小,无不涉及到交通道路、供水供电供气、就业生活、社会治安、环境卫生、教育医疗社会保障、文体娱乐等众多复杂问题。要遵循城市发展客观规律,科学统筹各方面的资源和力量,实行集约性科学经营管理,构建城市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环境相互协调有序的城市有机系统。构建城镇绿色生态屏障和绿地体系,高度重视社区宜居建设,完善社区公共服务设施,开展环境卫生整治,改善居住环境,健全服务体系,保障居住安全,丰富文化生活,为居民营造一个和谐稳定的居住环境。加快推动智慧城市建设,构建智慧城市空间信息平台等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加快传感器技术、地理空间信息技术、卫星定位与导航技术、新一代信息网络技术在城市公用设施、道路交通、市容环境、园林绿化、房屋土地等领域中的应用,加强物联网、传感网、云计算、大数据等信息技术在城镇运行管理和服务中的应用,从而提高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和运行效率,为市民提供一个便捷舒适的出行和办事环境。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