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统计资料 > 统计分析

统计分析

 

广东省活力型中小工业企业发展研究报告

  广东省中小型工业企业数量众多。中小企业以其规模小、竞争和创新意识强、经营灵活,可以在适合自己经营的领域进退自如,在创造就业机会、活跃经济、增加出口、提高技术创新能力以及改善市场结构、完善市场机制、增加经济和社会运行稳定性等方面,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但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中小企业往往在资金和信息的取得、市场影响力和技术创新能力等方面处于劣势,而且还经常受到来自外界的排挤。中小企业这种特殊的地位,形成国家保护和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客观需要。从经济管理的角度出发,选择部分优势企业作为扶持对象,才能以有限的力量发挥最大的效益。本文设计出一套指标体系,采用定量评价方法,优选出活力型中小工业企业,并对其现状和困难进行分析,由此提出一些看法,以推动我省中小企业的发展。
  一、活力型中小企业评价方法与标准
  所谓活力型中小企业,是指在同行业内竞争性较强,盈利能力较好、增殖能力较强的中小企业。企业在同行业中若竞争力不强,很快就会被淘汰,也就没有什么活力可言。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企业以利润最大化为最终目标,没有盈利,就没有长久的发展后劲;没有增殖能力,不能滚动发展。
根据这一概念,我们设计了两条评价标准:一是企业的行业活力系数,二是企业的销售利润率。
  1、企业的行业活力系数计算公式为:
  C=0.3×[(1+d1j)÷(1+D1j)]+0.2×[(1+d2j)÷(1+D2j)]+0.25×[(1+d3j)÷(1+D3j)]+0.25×(d4j÷D4j) 
  其中,C表示行业活力系数,j表示行业,D1、d1表示全行业及企业销售收入增长率,D2、d2表示全行业及企业总资产增长率,D3、d3表示全行业及企业所有者权益增长率,D4、d4表示全行业及企业劳动生产率。每个因式前的常数(0.3、0.2、0.25、0.25)是根据每个指标的重要程度而分别赋予的权重。若企业的各项指标都处于该行业的平均水平,则活力系数为1,活力系数愈大,企业活力愈强。
  2、企业销售利润率计算公式为:
  企业销售利润率=利润总额÷产品销售收入×100%
  我们将符合以下两个标准的企业确定为活力型企业:一是企业的行业活力系数大于1;二是企业销售利润率大于该行业平均销售利润率水平。
2001年广东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的中小型企业19669个。以此作为评估样本,通过年度关联和数据规范化处理,实际取得评估企业13674个。其中,同时符合上述两个条件的有2950个,占评估企业数的21.6%。
  二、活力型中小企业的特点
  (一)活力型企业是中小工业企业发展的主要推动力
  活力型企业在中小企业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在参评企业中,活力型企业只占21.6%,从业人员占18.9%,但其资产、收入、所有者权益及利润等指标的比重都在30%以上。活力型中小企业的总资产达到1910.39亿元,占30.5%;产品销售收入为1956.25亿元,占31.8%;所有者权益989.25亿元,占38.8%;利润172.98亿元,超过参评企业的全部利润总额。与全部中小工业企业相对照,也有类似的结论。
表1:

 2001年广东活力型中小工业企业主要指标情况

    

活力型企业

活力型企业占

参评企业的比重(%)

活力型企业占全部中小企业的比重(%)

企业数(个)

2950

21.6

15.0

总资产(亿元)

1910.39

30.5

24.1

销售收入(亿元)

1956.25

31.8

24.3

所有者权益(亿元)

989.25

38.8

30.6

利润总额(亿元)

172.98

113.5

94.2

从业人员(人)

694945

18.9

14.7

注:本表统计范围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

  活力型企业是中小企业增长的主要拉动极。2001年,全部参评中小企业实现产品销售收入6149.21亿元,增长4.7%。活力型中小企业实现产品销售收入1956.25亿元,增长22.2%,增长速度是中小企业平均增速的四倍多。由于活力型企业的增长,拉动中小企业销售收入增长6个百分点。
  (二)企业的活力程度与规模成正比
  中小企业的规模不同,其所表现出来的活力程度也有差别。总体上,企业规模越大,其活力型企业的比重相对较高。收入在1000万元以下的活力型企业的比重最低,占12.9%。随着收入档次的升高,活力型企业的比重逐步提高。在1亿元以上的中小企业中,35.5%的企业较有活力。这表明,企业规模偏小,实力较弱,产品方向不稳定,知名度低,抗击市场风险的能力较差,活力普遍不强,死亡率也高。而企业规模达到一定程度后,实力增强,规模效应开始显现,管理也相对规范,活力也就较强。
表2:

 按销售收入分组的活力型中小企业分布情况

销售收入规模

中小企业数

(个)

活力型中小企业数

(个)

活力型企业比重

%)

1000万元以下

3715

478

12.9

1000—3000万元

5275

1139

21.6

3000—5000万元

1892

440

23.3

5000—7000万元

897

285

31.8

7000—10000万元

736

197

26.8

1亿元以上

1159

411

35.5


  (三)活力型企业的行业集中度各异,竞争压力不同
  我省活力型企业行业集中度较高的行业主要是一些具有垄断性质、资源开采类以及机械类行业。全省活力型中小企业的行业集中度(即活力型企业产品销售收入占该行业全部中小企业销售收入的比重)平均为31.8%,但各行业的集中度差异较大。集中度最高是67.8%,最低是21.7%。集中度前十位的行业依次是:煤气生产和供应业(67.8%)、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57.5%)、化学纤维制造业(51.7%)、电力、蒸汽、热水的生产和供应业(51.3%)、烟草加工业(48.9%)、饮料制造业(48.5%)、木材及竹材采运业(47.1%)、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45.6%)、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44.8%)、煤炭采选业(43.8%)。这些行业进入门槛一般较高,企业进入难度大,竞争者相对较少,部分活力较强的企业往往可以左右行业的发展。
表3:

 活力型中小企业行业集中度

行 业 名 称

活力型

企业数

(个)

产品销售

  

(万元)

行业产品

销售收入

(万元)

 

集中度

%)

煤气生产和供应业

11

58203

85834

67.8

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

68

449340

781284

57.5

化学纤维制造业

24

87913

170059

51.7

电力蒸汽热水的生产和供应业

53

2258747

4406982

51.3

烟草加工业

2

141554

289622

48.9

饮料制造业

17

282042

581523

48.5

木材及竹材采运业

6

5602

11881

47.1

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

103

776372

1701004

45.6

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

42

325369

726390

44.8

煤炭采选业

4

8342

19034

43.8

黑色金属矿采选业

7

5831

13451

43.3

非金属矿物制品业

270

1179381

2877272

41.0

纺织业

191

1096672

2937707

37.3

自来水的生产和供应业

33

142487

405399

35.1

食品制造业

49

274818

785411

35.0

有色金属矿采选业

6

18734

55471

33.8

专用设备制造业

60

227678

680309

33.5

家具制造业

70

283406

858515

33.0

印刷业、记录媒介的复制

40

299568

942062

31.8

普通机械制造业

69

309466

973595

31.8

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

36

392356

1242163

31.6

塑料制品业

190

966484

3222343

30.0

皮革、毛皮、羽绒及其制品业

185

701255

2353558

29.8

木材加工及竹藤棕草制品业

58

201060

675344

29.8

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

111

765535

2646041

28.9

非金属矿采选业

40

98120

343237

28.6

造纸及纸制品业

123

432089

1510690

28.6

金属制品业

176

1106435

4059761

27.3

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

191

2731767

10010917

27.3

石油加工及炼焦业

15

117352

447438

26.2

服装及其他纤维制品制造业

295

999720

3870078

25.8

其他制造业

104

420036

1665270

25.2

医药制造业

13

164925

661782

24.9

食品加工业

54

422179

1710637

24.7

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

142

1356885

5708359

23.8

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

62

375070

1695112

22.1

橡胶制品业

30

79705

366609

21.7


  (四)活力型企业的地区分布突破珠三角企业活力较强的发展格局
  从企业数看,2950个活力型企业主要分布在广州、深圳、佛山、东莞、肇庆、珠海、江门、中山、茂名、惠州和汕头等地。这11个地区集中了2707个活力型企业,占91.7%,其中珠三角地区占了大部分。
  但从活力型企业的相对比重看,部分经济相对落后地区的活力型企业的比重也较高,活力相对强度(即该地区活力型企业占全省活力型企业的比重与该地区中小企业占全省中小企业的比重之比)较强。活力型企业相对强度排在前面的地区是广州、茂名、阳江、肇庆、珠海和云浮等市,其相对强度都在1以上,其中广州最高,达到1.5(见下图)。这说明不管是经济发达地区,还是经济相对欠发达地区,都有一批具有活力的企业在支撑和推动当地经济的发展。

图1:

 各地区活力型企业相对强度图



  (五)活力型企业具有较高的盈利能力
  2950个活力型企业的销售利润率为8.84%,比中小型企业的2.48%高6.36个百分点。分行业看,盈利能力较强的活力型企业主要分布在医药制造业、自来水生产和供应业、印刷记录媒介的复制、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电力和普通机械制造业等行业内。这些行业的活力型企业数不多,但都具有很强的市场竞争力或在市场中处于垄断地位,获利较多。这些企业的利润率大大高于该行业的利润率,具有明显的增殖优势。

表4:

 中小型工业企业分行业销售利润率情况

     

活力型企业

销售利润率

%)

行业销售

利 润 率

%)

活力型企业与

全行业利润率

差距(百分点)

 医药制造业

26.1

7.9

18.2

 自来水的生产和供应业

22.7

6.8

15.9

 煤炭采选业

1.6

-10.3

11.9

 印刷业、记录媒介的复制

14.7

4.3

10.4

 橡胶制品业

11.8

2.2

9.6

 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

13.1

4.0

9.1

 普通机械制造业

12.2

3.3

8.9

 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

11.4

2.6

8.8

 黑色金属矿采选业

3.7

-4.9

8.6

 有色金属矿采选业

11.9

3.4

8.5

 石油加工及炼焦业

2.8

-5.7

8.5

 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

11.1

3.4

7.7

 金属制品业

10.5

3.0

7.5

 木材及竹材采运业

6.0

-1.3

7.3

 电力蒸汽热水的生产和供应业

12.6

5.3

7.3

 食品制造业

9.4

2.2

7.2

 专用设备制造业

10.0

2.9

7.1

 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

8.8

2.2

6.6

 饮料制造业

10.5

4.3

6.2

 塑料制品业

8.6

2.5

6.1

 化学纤维制造业

2.1

-3.7

5.8

 非金属矿物制品业

6.7

0.9

5.8

 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

7.4

1.6

5.8

 木材加工及竹藤棕草制品业

6.3

0.7

5.6

 非金属矿采选业

8.8

3.5

5.3

 食品加工业

6.9

1.6

5.3

 造纸及纸制品业

6.2

1.4

4.8

 家具制造业

6.7

2.1

4.6

 其他制造业

6.5

2.0

4.5

 纺织业

5.5

1.1

4.4

 皮革、毛皮、羽绒及其制品业

5.1

1.5

3.6

 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

5.9

2.3

3.6

 服装及其他纤维制品制造业

4.7

1.3

3.4

 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

4.8

2.2

2.6

 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

2.3

-0.3

2.6

 煤气生产和供应业

0.8

-1.8

2.6

 烟草加工业

4.6

2.9

1.7


  三、活力型中小企业存在问题
  (一)从静态看,活力型企业的发展不均衡
  1、活力型企业的比重偏小。按照本文确定活力型企业所用的方法,理论上的活力型企业应占50%。但目前我省活力型企业只占中小企业的21.6%,比重偏小。在13674家中小企业中,活力系数在1以上的有6496个,占47.5%。但若加进销售利润率条件,则比重降到21.6%,说明多数企业的总体活力不足。
  2、活力型企业的分布不均衡,活力不够强。对2950个活力企业的分析表明,企业的活力系数主要集中在较低层次上。活力系数在1-1.41以内的占企业数的50%,在1-2.79以内的占90%。整个分布呈偏态分布(见下图)。
图2:



  上图显示,活力型企业主要集中在活力系数较低的区间,随着企业活力系数的提高,活力企业减少。
  (二)从动态看,活力型企业的发展不稳定
  1、企业的产生和消亡速度快。在2950个活力型中小企业中,开业时间超过10年的只占26.0%,大部分企业的发展历史在10年以内。其中,1993~1995年开业的企业数量最多。1993年开业的企业有357个,占12.1%;1994年开业的企业有286个,占9.7%;1995年开业的企业有320个,占10.8%。
表5: 

活力型中小企业开业时间构成

开业年份

企业数(个)

企业数比重(%)

企业数累计比重(%)

1980

8

0.3

4.2

1981

16

0.5

4.7

1982

13

0.4

5.2

1983

19

0.6

5.8

1984

40

1.4

7.2

1985

49

1.7

8.8

1986

46

1.6

10.4

1987

49

1.7

12.0

1988

77

2.6

14.6

1989

70

2.4

17.0

1990

126

4.3

21.3

1991

139

4.7

26.0

1992

278

9.4

35.4

1993

357

12.1

47.5

1994

286

9.7

57.2

1995

320

10.8

68.1

1996

205

6.9

75.0

1997

210

7.1

82.1

1998

256

8.7

90.8

1999

172

5.8

96.6

2000

81

2.7

99.4

2001

18

0.6

100.0

合计

2950

100.0

100.0

  2、活力型企业的经营状况变化也快。我们对2001年的2950家活力型中小企业从1998年的数据进行关联,取得1423个企业数据。对1423个企业进行分析,发现活力型中小企业的发展并不稳定。2001年产品销售收入比1998年增加的有1052个,占74%,但也有371个企业的收入减少。销售收入年均增长在15%以上的只有620个企业,不到企业数的一半。说明这些活力型企业在四年间的发展并不都是一帆风顺,波动比较大。
  以上观察表明,我省的活力型中小企业在保持工业经济的可持续增长方面尚有不足。其中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其自身发展方面的原因,也有体制和政策上的问题。而这些问题有赖于从多个方面、采取综合性的措施去解决。
  四、扶持活力型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取向
  在鼓励大企业做强做大的同时,扶持中小企业的发展,已成为政府在下一阶段经济管理工作方面达成的共识。扶持活力型中小企业的发展,则是推动中小企业发展的重点。
  各国的企业发展历史经验揭示,促进经济发展的根本在于建立一个宽松的制度环境。长期以来,我国中小企业的政治地位和经济地位无法同国有大企业相比,得不到优惠的资源分配待遇。与“三资”企业“超国民待遇”比较国内的中小企业发展缺乏一个公平的竞争环境。因此,实行统一的国民待遇,创造一个宽松、公平的竞争环境是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第一要务。
宽松公平的竞争环境,源于经济的自由化、市场化,完全的竞争有利于资源的合理配置,同时“市场失灵”又要求政府介入加以“纠正”,以维持竞争的环境。因此建议政府在政策取向上,做好如下几点:
  1、完善法制环境。完善的法制环境是创造宽松、公平竞争的必要条件。法制完善,企业的合法权益才能得到有效的保护。发生经济和知识产权纠纷时,也会得到及时合理解决。目前我国有关经济方面的法律法规不少,但弹性较大,可操作性与公平竞争环境的要求有一定的距离。在加入WTO与国际接轨之际,完善法制环境十分迫切。
  2、创造宽松的市场准入条件。活力型企业可以说是中小型工业企业中发展得较好的一部分企业。但我省活力型中小企业数量不足,发展不稳定,特别是它的产生和消亡速度都较快。因此,弥补消亡,鼓励新生,有必要降低市场门槛,为企业的创立创造宽松的市场准入环境。建议做好如下两点:①消除歧视,实行统一的国民待遇,打破所有制界限。国有经济能从事的行业,集体私营及其他也应能进入(注:除少数法律明文规定的除外);②简化企业开办手续,创造出有利于促进中小企业创业的条件。目前企业的开办手续繁杂,要经多个职能部门的审批等手续。与一些沿海地区及内地中心城市比较起来,我省开办企业的手续并不方便。应改变这种状况,与国际接轨。
  3、完善市场服务体系。政府为企业提供多种多样的服务,如信息服务、中介服务、咨询服务、经营指导服务等,其中着力点应是信息服务。中小型企业由于资源的缺陷,对市场信息的了解远不如大型企业,这很容易导致由于信息不完全而产生“扭曲”的竞争。政府在这方面可弥补不足,在现有的政府架构下,不需要设置新的职能部门,只需将现有政府的不同职能部门所掌握的信息向社会定期或不定期地发布,或设立信息咨询热线供企业查询等,让企业尽可能多地了解市场,以便更好地利用市场配置资源,以及开发市场。
  4、促进各地均衡发展。珠三角经过多年的发展,正面临着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问题。结构的优化调整,势必迫使部分中小企业从珠三角退出,迁往其他地区。因为这部分企业在珠三角地区可能不再具活力,但一旦退出珠三角,迁往偏远地区,就会降低成本,为生产盈利腾出空间,再现活力。政府在这场结构优化调整过程中,不仅要推进珠三角的产业结构的升级,而且要引导退出企业流向粤北或东西两翼。合理的引导,有利于全省中小型工业的发展趋于平衡,以及提高中小型企业的活力水平。
  5、鼓励开拓创新。创新是中小型企业发展壮大的根本。在美国一半以上的创新由中小型企业实行,现代技术的不断发展使一些技术产业的构造十分复杂,使得任何一个企业都难以独立完成产品生产的全过程,因此必须要分工协作地发展。对中小型企业而言,若想成为分工协作中的一员,必须在众多的竞争对手中脱颖而出,这要求中小企业不断进行开拓创新,才能求得自身的发展。而广东省的中小型工业企业在技术创新方面仍较欠缺,其新产品产值占总产值的比重为3.8%,比全国低1.5个百分点。如何激励企业创新显得尤为重要,首先政府应积极建立中小企业与大专院校和科研机构的联系桥梁,使其共同合作开发项目。促进科工贸合作,加快新技术、新产品的市场转化能力。可通过定期开办讲座和咨询等各种形式,提升中小企业的创新能力。其次,政府还应积极鼓励中小型企业购买专利技术,缩短技术开发周期,减少技术投入,同时大力推进中小型企业以技术方式入股,吸收新技术,以最小的投入取得最好的收益。第三,通过创新机制吸引人才。中小型企业就自身实力而言,要在薪金待遇等方面来招揽人才,相对缺乏吸引力。但在发展潜力方面大于大企业,中小型企业只要经营得当,可以迅速成长,高速发展。因此可促进企业通过技术参股入股的方式,吸纳优秀人才。
  6、扩大融资渠道。建立广东省中小企业风险投资基金,它是一种以长期股权投资方式投资于某一产业,特别是尚处于创业阶段的新兴产业,以追求因企业成长而获得长期收益为目标的一种投资基金。此类基金最直接的受益者是从事高新技术产业的新兴小企业,其功能之一在于将成千上万份分散的中小额风险投资资金集聚起来,形成一定规模的风险投资基金。虽然风险投资的成功率不高,但一旦获得成功,则投资收益很高。对于有发展潜力的中小型企业,应积极给予贴息贷款,鼓励其发展。针对中小企业资金紧缺,而银行资金又苦于难找出路的状况,有必要建立起国有银行及中小型企业间的沟通渠道,加强相互之间的了解,一方面有利于银行资金寻找好的项目,另一方面又利于活力企业得到必要的发展资金。
  7、给予财政补贴或税收优惠。设立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积极鼓励中小企业投资,凡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技术改造项目的国产设备投资按40%的比例抵免企业所得税;为照顾中小企业税负能力,对年利润10万元以下企业,按比例减征所得税。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创办中小企业的,可按国家规定享受减免税收优惠政策。
  8、进一步开拓市场。我省活力型中小企业比重低,活力不强,并非企业的生产能力不足,而是受市场因素的制约。中小型企业实力较弱,市场的开拓,除了自身的努力外,政府的扶持作用也不可少。多年来在全国各地举办的各类广货展销会、洽谈会,为企业的产品寻找市场,起到了很好的作用。由政府牵头协调,在省内不少地区都开设了大型的“专业批发市场”,如广州的家电市场、东莞虎门的成衣市场、南海的布匹市场等,也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可以考虑采用政府牵头、企业参与的方式,将省内大型“专业批发市场”的方法移植省外,在省外兴建大型的“广货专业市场”,为广大的中小企业提供稳定的市场推广地。同时,有条件的中小企业,也要抓住加入WTO的机遇,走出国门参与国际市场竞争,进一步开拓国际市场。

附表1:

 活力系数最大300个中小型工业企业名单

企 业 名 称

活力

系数

企 业 名 称

活力

系数

廉江市青平镇炼钢有限责任公司

42.12

珠海市香洲区盈安家私木器厂

6.43

东莞凤岗安定塑胶电器制品厂

35.77

广州七喜资讯产业有限公司

6.35

广州迪施有限公司

18.44

东莞清溪松岗钲冠鞋厂

6.31

增城市石滩开达扎钢厂

18.28

广州长弘饰品有限公司

6.22

深圳新世纪饮水科技有限公司

16.84

广州市第四针织厂

6.20

增城市石滩横城水泥厂

15.06

深圳新龙亚麻纺织漂染有限公司

6.19

丽港鞋业(深圳)有限公司

14.56

台山市公益镇美华电器配件厂

6.17

封开县白垢炼铁厂

14.29

珠海天年生物工程科技有限公司

6.09

广东展鹏股份有限公司

13.57

南海NO.1实业有限公司

6.07

广州灵山业成金属材料加工厂

12.49

广州丰江微电子有限公司

6.06

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刷厂

12.33

怀集县永固镇总良厘竹加工厂

6.06

三水市美家悦日用品有限公司

11.86

广州市从化城区铸钢厂

6.05

珠海万富制衣有限公司

11.12

南海市美泰精密压铸有限公司

6.04

大冷王运输制冷有限公司

11.02

东莞电力工业局

5.95

开平市金鸡制衣厂

10.72

金钱饲料(中国)有限公司

5.92

惠阳市电子工业有限公司

10.30

顺德市大良镇府又企业管理办公室

5.91

新会日新不锈钢材料有限公司

10.02

珠海东信和平智能卡股份有限公

5.89

广州东亮陶瓷有限公司

9.78

蛇口佳利时装有限公司

5.87

东莞高步建宏眼镜制品厂

9.29

揭东县主味食品有限公司

5.80

新会市双水富源轧钢厂

9.26

围底镇陶瓷厂

5.79

高要市小湘镇香粉加工厂

8.82

中山市柏仙多格制衣贸易有限公司

5.78

珠海勇大制衣有限公司

8.81

广州贯胜鞋业有限公司

5.73

高要市小湘镇顺兴工艺厂

8.78

四会达富印染厂有限公司

5.70

广州市北洋皮革制品有限公司

8.45

汉平电子(深圳)有限公司

5.65

东莞篁村新科磁电制品厂

8.33

广宁县赤坑花山木片厂

5.64

珠海市泰丰制衣厂

8.11

靳羽西化妆品(深圳)有限公司

5.63

新会市鸿丰婴儿用品厂

7.98

化州市同庆镇先景轧钢厂

5.58

翔利高精密制造有限公司

7.92

南海市和顺陶瓷厂

5.57

东莞附城佰庆鞋业制造厂

7.69

艾默生富塞电气(深圳)有限公司

5.50

超霸电器(深圳)有限公司

7.68

东莞道窖兴隆造纸厂

5.49

珠海市香洲区唐家针织制衣厂

7.44

梅州市威华中纤板制造有限公司

5.47

花都市千奕光学有限公司

7.36

吴川市轻工设备厂

5.46

花都市利华镇横潭拉丝厂

7.22

珠海和盛特材股份有限公司

5.42

南海市恒耀混凝土有限公司

7.16

南海市奇槎华光电器厂

5.39

广州市富田实业发展有限公司

6.82

广东(蛇口)华美钢铁有限公司

5.34

林德保鲜设备(广州)有限公司

6.77

深圳春源钢铁工业有限公司

5.34

李锦记(新会)食品有限公司

6.71

化州市同庆南天轧钢厂

5.27

东莞基杰五金制品有限公司

6.66

化州市同庆生利轧钢厂

5.24

珠海格力电工有限公司

6.55

广州双菱钢铁工业有限公司

5.20

中山住电新材料有限公司

6.55

广州市骏兴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5.17



活力系数最大300个中小型工业企业名单(续一)

企 业 名 称

活力

系数

企 业 名 称

活力

系数

嘉实多(深圳)有限公司

5.16

开平市金鸡镇桥头木厂

4.34

东莞凤岗毅力电子有限公司

5.12

罗定市金鸡镇真皮厂

4.30

汕头市新艺实业总公司

5.08

化州市同庆镇永利轧钢厂

4.30

深圳鹏基龙轻钢结构有限公司

5.08

广州钢管厂有限公司

4.27

海博通电子制造有限公司

5.07

南海市金舵陶瓷有限公司

4.27

中山市兴马食品有限公司

5.06

河源市东源县柳城锰钢厂

4.27

新会江裕信息产业有限公司

5.06

化州市同庆镇汇鑫轧钢厂

4.26

珠海市香洲森韦皮具厂

5.04

清远怡昌皮革有限公司

4.25

中山市信成机动车零件制造厂

5.02

深圳市梓兴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4.24

广州市天河区羊城磨料磨具厂

5.01

增城华栋调味品有限公司

4.24

派潭镇江北水泥厂

5.01

珠海经济特区电力开发集团公司

4.21

四会市江谷镇华锋木器厂

5.00

广州番禺基宏实业有限公司

4.21

大埔县嘉信钢铁铸造公司

4.99

深圳南华印染有限公司

4.17

广州百顺塑胶制品厂

4.93

深圳市龙岗区四方埔东宝五金厂

4.16

中山宏基讯息有限公司

4.93

深圳浩宁达电能仪表制品有限公司

4.15

广州市番禺顺兴金属加工厂

4.93

广州市番禺区维毓五金制品厂

4.15

番禺市北流村华辉金属厂

4.92

四会市威整镇华南铜材厂

4.11

深圳尤尼吉尔通信有限公司

4.89

化州市长益羽绒制品有限公司

4.10

贝格工业中华制漆有限公司

4.85

化州市同庆镇宏源轧钢厂

4.10

广州市旭升制衣有限公司

4.84

广州市花都区永联洗衣厂

4.06

新会市双水镇永兴钢铁厂

4.80

新会市司前镇石桥永联餐具厂

4.06

东莞杜邦电子材料有限公司

4.78

广州市久岱实业有限公司

4.05

东芝复印机(深圳)有限公司

4.77

东莞市万鹰水泥总厂

4.04

金茂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4.72

鹤山市俊富毛纺布有限公司

4.03

增城市石滩业达造纸

4.67

番禺启利达电子有限公司

3.99

番禺区放马兴业金属制品厂

4.62

广州中南金属制品工程有限公司

3.96

汕头市升平区永隆化纤塑料厂

4.60

广东潮丰企业(集团)有限公司

3.96

广州三发钢带有限公司

4.51

化州市同庆镇排塘轧钢厂

3.96

化州市同庆镇利华轧钢厂

4.50

化州市龙华轧钢厂

3.94

东荣电子(惠州)有限公司

4.48

新会穗丰不锈钢制品有限公司

3.93

番禺区潭洲镇顺昌金属制品厂

4.46

中山市南华轧钢厂

3.89

化州市同庆镇新兴钢铁厂

4.45

番禺自强塑胶五金制品厂

3.87

化州市同庆镇胜利轧钢厂

4.45

东莞横沥隔坑瑞星鞋厂

3.87

佛山华盛昌陶瓷有限公司

4.43

狮岭雷鹏皮袋厂

3.86

深圳南顺油脂有限公司

4.42

新兴县新港城不锈钢制品有限公司

3.80

番禺区潭洲镇鼎盛五金厂

4.41

南海市恒发高级地砖厂

3.79

东莞新科影音制品厂

4.41

惠州市斑马裕泰针织服饰有限公司

3.79

连平县连花钢铁厂

4.40

阳江市阳东喜之郎实业有限公司

3.75

阿克苏诺贝尔油墨有限公司

4.39

广州恒运企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3.74

阳江市盛达工业有限公司

4.35

湛江华成渔业用品有限公司

3.74

活力系数最大300个中小型工业企业名单(续二)

企 业 名 称

活力

系数

企 业 名 称

活力

系数

南方超薄浮法玻璃有限公司

3.72

狮岭蒙娜丽莎皮袋厂

3.25

珠海市金叶工业有限公司

3.69

增城金太源塑胶有限公司

3.24

花都区永联制衣有限公司

3.66

广州市花都区利达工艺厂

3.24

江门市海棉制品厂

3.63

花都市荣威制衣厂

3.23

深圳富丽彩化工有限公司

3.60

坪地四方埔雅各丝花厂

3.23

广州海乐斯球业制造有限公司

3.59

茂名市光明服装厂

3.22

广州龙望制衣洗漂有限公司

3.58

深圳赤晓组合房屋有限公司

3.21

郁南县高科化工企业集团公司

3.56

增城市沙埔镇龙源水泥厂

3.21

回龙镇宝龙制革有限公司

3.55

珠海市前山迪信安保器材制品厂

3.20

珠海市唐家南艺精品厂

3.53

花都区采乐时装有限公司

3.19

五华县机电排灌管理总站

3.52

丽碧复合塑料(深圳)有限公司

3.19

花都市迪宝皮具厂

3.51

高州市健金宝实业有限公司

3.19

茂名市茂南新坡蜡烛厂

3.50

乳源县大潭河小水电有限公司

3.18

湛江市金岭糖业有限公司

3.50

南海市九江镇南方保温器皿厂

3.17

骏马纺织制品有限公司

3.47

励精塑料制品深圳有限公司

3.17

花都市金角皮袋厂

3.47

深圳又昭塑料实业有限公司

3.17

深圳招商供电有限公司

3.44

安美特(广州)化学有限公司

3.15

汕头富嘉制衣有限公司

3.43

花都区花东镇象山和兴砖厂

3.14

佛冈县佳特金属有限公司

3.42

深圳浙丝时装有限公司

3.14

中山市平三花式捻纱厂

3.40

汕头市金园区东风包装印刷厂

3.13

澄海市德爵工艺制造有限公司

3.39

顺德市德建塑料管道制造有限公司

3.12

珠海经济特区香洲君雅时装厂

3.38

江门市新江煤气有限公司

3.12

封开平凤镇木器综合厂

3.38

广东登峰香料化工厂

3.11

通广北电有限公司

3.37

深圳海星箱包有限公司

3.11

广州市东山区宏达通信设备厂

3.35

光炬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3.11

东莞市自来水股份有限公司

3.35

南海市现代国际企业集团

3.10

宝利皮草(博罗)有限公司

3.34

广州市耀展眼镜有限公司

3.10

深圳中兴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3.34

高要市蛟塘镇纸品厂

3.09

中山市上丰包装工具有限公司

3.32

开平市龙胜复兴橡胶制品有限公司

3.08

花都市信成皮具厂

3.32

珠海经济特区彩珠实业总公司

3.07

曲江县晨星冶金化工厂

3.30

狮岭龙劲化纤有限公司

3.07

顺德市合胜有色金属制造公司

3.29

江门市输送机械厂

3.06

南海市新兴金属制品有限公司

3.29

中山市通讯器材厂

3.06

南海市新联发陶瓷有限公司

3.28

广州市番禺区钟村三雄电器厂

3.06

广东国宏电力有限公司

3.28

超永铝合金车料(深圳)有限公司

3.04

广州富豪制衣有限公司

3.28

罗定市苹塘镇龙吉石场

3.04

义德玻璃发展有限公司

3.26

广东京粤电脑技术研究开发中心

3.03

增城市石滩鸿达水泥厂

3.26

恒隆皮造厂

3.03

中山市天骄稀土材料公司

3.25

南海市平洲联兴线路器材厂

3.03

伟特电机(深圳)有限公司

3.25

深圳市龙岗区中心国兴电子厂

3.03

 

活力系数最大300个中小型工业企业名单(续三)

企 业 名 称

活力

系数

企 业 名 称

活力

系数

讯强电子(惠州)有限公司 3.02 顺德市新业水泥制品有限公司 2.89
四会市龙湾工艺制品厂 3.02 派莱福(广州)塑管有限公司 2.89
嘉士伯啤酒(广东)有限公司 3.01 广州迪雅思食品有限公司 2.89
高要市白诸镇东松食品厂 3.01 怀集县林业局七坑林场 2.88
新会市杜阮永鸿五金拉丝厂 3.01 新会市大鳌镇安生轧钢厂 2.87
新会市杜阮华昌干果厂 3.01 广州蚬华实业有限公司 2.87
阳西县德昌制帽有限公司 3.00 爱家强化木地深圳有限公司 2.87
高要市水南镇洲村石场 3.00 增城市石滩长江水泥厂 2.87
广州三樱制管有限公司 2.99 广东中宝食品容器有限公司 2.86
花都区翡翠玉器加工厂 2.99 佛山石湾鹰牌华联陶瓷有限公司 2.86
罗定市七和水电站 2.99 深圳太太药业 2.85
广州艺爱丝纤维有限公司 2.98 南海市创利有色金属制品有限公司 2.85
得理电子(深圳)有限公司 2.98 湛江粤华水产饲料有限公司 2.85
信义汽车玻璃有限公司 2.98 湛江恒兴特种饲料有限公司 2.85
BPW(梅州)车轴有限公司 2.96 天河区农大饲料畜牧有限公司 2.84
顺德兆业经编织造有限公司 2.95 东莞市高安水泥厂 2.84
南海乔沃皮件制衣有限公司 2.94 汕头市金味食品工业有限公司 2.83
彰茂兴五金(深圳)有限公司 2.94 深圳市远东注塑有限公司 2.82
广东省仁化县长坑林场 2.94 三水市佛山欧神诺陶瓷有限公司 2.82
广州从化市龙角水泥厂 2.93 珠海经济特区巨恒时装有限公司 2.81
珠海铭祥汽车工业有限公司 2.93 中山市威禾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2.81
嘉泰陶瓷(广州)有限公司 2.93 广州市达声威龙电器有限公司 2.81
花都市创达玻璃制品有限公司 2.93 花都市恒威皮袋厂 2.81
佛山市永恒电器有限公司 2.92 化州市同庆镇海利集团有限公司 2.80
震雄精密模具有限公司 2.92 深圳劲嘉彩印有限公司 2.80
从化希顺圣诞装饰制品公司 2.91 四会市经贸和兴鞋业有限公司 2.79
广州市花都区有生制衣公司 2.91 康力电子制造有限公司 2.79
广州华洋皮革制品有限公司 2.90 中山大城塑料制品有限公司 2.79
番禺伟利达制衣厂 2.90 广东亿达洲家用电器有限公司 2.78
增城市新塘镇伟利纸品厂 2.90 精致化工石粉厂 2.78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