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分析
近十年时期以来广东职工工资水平差异分析
职工平均工资是反映人民生活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近十年,广东城镇以上单位职工年平均工资从1995年的8250元,增加到2003年的18979元,增加10729元,年均递增11.0%。全省不同行业、不同地区的职工工资以及增长速度,均存在明显的差异,且有逐年扩大的趋势。
一、各行业职工的工资差异及其变化特征
1、行业之间工资差距逐年扩大
1995年,全省最高工资行业职工的年平均工资为11422元,最低工资行业职工的平均工资为4956元,高低极差6466元。其后逐年扩大,到2003年高低极差达33737元,是1995年的5.2倍,平均每年扩大22.9%(见表1及图1)。
表1:
广东职工平均工资及差异状况
单位:元
|
1995年 |
1996年 |
1997年 |
1998年 |
1999年 |
2000年 |
2001年 |
2002年 |
2003年 |
全省平均 |
8250 |
9127 |
9698 |
10233 |
11309 |
12799 |
14620 |
16769 |
18979 |
最高工资行业 |
11422 |
12854 |
13779 |
15447 |
17659 |
20113 |
24397 |
29601 |
42077 |
最低工资行业 |
4956 |
5424 |
5615 |
5441 |
5561 |
6019 |
6674 |
7151 |
8340 |
高低极差 |
6466 |
7430 |
8164 |
10006 |
12098 |
14094 |
17723 |
22450 |
33737 |
从图1可见,高低工资行业之间职工工资的差额曲线,与最高工资行业的曲线几乎同步上升。1995-1997年,由于社会平均工资相对较低,差额曲线上升速度相对较慢。1998年开始,高工资行业职工平均工资的大幅上升,而低工资行业职工平均工资上升缓慢,使得高低工资行业的差额迅速拉大,差额曲线随着高工资行业职工工资曲线近乎同步上扬。
其次,从各行业职工工资的差异度看,也可以得出相同的结论。1995年各行业职工平均工资差异度为3.3,2003年变大为4.0。从历年各行业职工平均工资差异度构成的曲线看,其中1998年差异度最高达4.1,1999年回落到3.6,其余年份基本上呈直线上升状态,说明全省各行业职工工资水平的差异总体上随着经济的发展而日渐扩大(见图2)。
2、各行业职工工资增长速度呈现高者更高的趋势
从横向看,2003年职工平均工资最高的行业是“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年平均工资为35232元;其次是“金融、保险业”,年平均工资为32396元;居第三、第四的是“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通信业”和“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年平均工资分别为27665元和27558元。职工平均工资最低的行业是“农、林、牧、渔业”,年平均工资只有8340元,与最高的“科学研究、技术服务”相比,只有该行业年平均工资的23.7%。
从纵向看,各行业职工工资的增长速度也有较大差异。2003年与1995年相比,行业职工年平均工资增长最快的是“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增长2.4倍,平均每年递增16.5%;增长速度居第二位的是“金融、保险业”, 增长2.0倍,平均每年递增14.5%;增长速度居第三位的是“国家机关、政党机关和社会团体”, 增长1.9倍,平均每年递增14.5%。
职工年平均工资和增长速度“双低”的四个行业分别是“农、林、牧、渔业”、“地质勘查业、水利管理业”、“采掘业”和“批发和零售贸易、餐饮业”,2003年与1995年对比,四个行业增长速度分别为68.3%、41.7%、77.3%和73.2%,平均每年递增速度分别是6.7%、4.4%、7.4%和7.1%(见表2)。
表2:
“九五”时期以来各行业职工平均工资增长情况
计量单位:元、%
行 业 |
1995年 |
2003年 |
差额 |
增幅 |
年均递增 |
(一)农、林、牧、渔业 |
4956 |
8340 |
3384 |
68.28 |
6.7 |
(二)采掘业 |
6502 |
11530 |
5028 |
77.33 |
7.4 |
(三)制造业 |
7913 |
15096 |
7183 |
90.77 |
8.4 |
(四)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 |
10905 |
27558 |
16653 |
152.71 |
12.3 |
(五)建筑业 |
8110 |
13961 |
5851 |
72.15 |
7.0 |
(六)地质勘查业、水利管理业 |
7700 |
10907 |
3207 |
41.65 |
4.4 |
(七)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通信业 |
10755 |
27665 |
16910 |
157.23 |
12.5 |
(八)批发和零售贸易、餐饮业 |
6815 |
11800 |
4985 |
73.15 |
7.1 |
(九)金融、保险业 |
10941 |
32396 |
21455 |
196.10 |
14.5 |
(十)房地产业 |
11422 |
20897 |
9475 |
82.95 |
7.8 |
(十一)社会服务业 |
9942 |
18124 |
8182 |
82.30 |
7.8 |
(十二)卫生、体育和社会福利业 |
8864 |
24869 |
16005 |
180.56 |
13.8 |
(十三)教育、文化艺术和广播电影电视业 |
8510 |
20766 |
12256 |
144.02 |
11.8 |
(十四)科学研究和综合技术服务业 |
10385 |
35232 |
24847 |
239.26 |
16.5 |
(十五)国家机关、政党机关和社会团体 |
8586 |
25307 |
16721 |
194.75 |
14.5 |
可见,行业之间职工年平均工资增长速度与其工资额的变化趋势具有高度的同一性,呈现了高者更高的增长趋势。若采用各年平均工资排前三位行业和平均工资排后三位行业的职工工资计算环比增长速度,仍然具有较高的同一性(见图3)。
从上图可以清楚的看到:“九五”时期以来,三个较高工资行业的职工年工资增长速度,一直高于三个较低工资行业的职工年工资增长速度。前者年递增率为14.2%,后者年递增率是5.0%,前者比后者高出9.2个百分点。显然,“九五”时期以来,广东职工年平均工资增长速度呈现出高者更高的发展趋势。
二、较高、较低工资行业的发展特征
较高、较低工资行业的分布变化不大,前者基本集中在技术含量高的新兴行业或垄断行业,后者则一直是传统的劳动密集型行业。
1、较高工资行业基本情况
“九五”时期以来,职工平均工资排前3位的主要行业是“金融、保险业”、“科学研究和综合技术服务业”、“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通信业”。这些行业的主要特点是:具有技术含量高的新兴行业,或者是垄断度较高的行业,尤其是其中的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其职工的年平均工资上升最快,到2003年高达42077元。而“房地产业”在1997年前曾挤身于前三位,主要是因为上世纪90年代初掀起的房地产投资高潮,房地产业的利润及效益也跟着上涨;但在全国进行宏观调控之后,该行业也随之降温,经济效益逐渐下滑,从1998年后退出了职工年平均工资前三位的行列(见表3)。
表3:
广东历年高工资行业分布情况
|
第1位 |
第2位 |
第3位 |
1995年 |
房地产业 |
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通信业 |
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 |
1996年 |
金融、保险业 |
通运输、仓储及邮电通信业 |
房地产业 |
1997年 |
金融、保险业 |
房地产业 |
通运输、仓储及邮电通信业 |
1998年 |
金融、保险业 |
科学研究和综合技术服务业 |
通运输、仓储及邮电通信业 |
1999年 |
金融、保险业 |
科学研究和综合技术服务业 |
通运输、仓储及邮电通信业 |
2000年 |
科学研究和综合技术服务业 |
金融、保险业 |
通运输、仓储及邮电通信业 |
2001年 |
科学研究和综合技术服务业 |
金融、保险业 |
通运输、仓储及邮电通信业 |
2002年 |
科学研究和综合技术服务业 |
金融、保险业 |
通运输、仓储及邮电通信业 |
2003年 |
科学研究和综合技术服务业 |
金融、保险业 |
通运输、仓储及邮电通信业 |
2、较低工资的行业基本情况
“九五”时期以来,较低工资的四个行业基本未变,它们分别是:1、地质勘查业、水利管理业;2、农、林、牧、渔业;3、采掘业;4、批发和零售贸易、餐饮业。这四个行业均属于传统的劳动密集型行业。特别是我省的煤炭采掘业,这些年中多数处于停产半停产状况,其职工工资水平一直处于全省较低行列。
此外,在私营企业和个体经济较发达的广东,国有和城镇集体经济的“批发和零售贸易、餐饮业”也属低工资的行业,这类企业由于经营成本、经营灵活性等方面均不如私营个体经济、特别是外商企业,他们不但经济效益比较差,而且还要负担大批的离退休职工,面对职工的下岗、转岗等问题,因而其竞争压力较大,职工的平均工资也相对较低。
三、地区之间职工平均工资差异
“九五”时期以来,各市职工年平均工资的变化,呈现出平均工资和增长速度的在较发达市均较高和在欠发达市均较低的现象,而且高低差额逐年扩大。
从各市职工平均工资及增长速度看,2003年职工年平均工资最高的深圳市,达30413元,比1995年增长1.5倍,年递增12.0%;其次是广州市,达28237元,比1995年增长1.7倍,年递增13.4%;居第三位的东莞市为22492元,比1995年增长1.3倍,年递增11.1%。而职工年平均工资最低3个市分别是潮州、揭阳和阳江市,2003年职工年平均工资均在万元以下,分别只有7914元、8459元和9657元,与1995年相比分别增长45.4%、 85.8%和50.5%,年递增为4.8%、 8.1%和5.3%。
从各市职工平均工资差额看,2003年最高工资地市与最低工资地市的差额为22499元,高低相差幅度达2.8倍。比1995年的差额7723元,扩大了1.9倍。从各市职工年平均工资差异度看,从1995年至2003年几乎呈直线上升(见图4)。
从上可见,工资较高的地级市职工年平均工资增长速度明显快于低工资地级市的增长速度,工资较高的地级市主要是深圳、广州、东莞、中山、珠海和佛山等经济较发达的珠江三角州地区;而较低工资的主要是潮州、揭阳、阳江、汕尾、湛江、梅州、河源等经济相对落后的山区地市。这说明“九五”时期以来,全省各市职工平均工资的高低排位基本稳定,且高低排位与经济发展水平密切相关(见表4)。
表4:
各地级市职工平均工资增长情况
|
市 别 |
1995年 |
2003年 |
2003年工资 |
增幅% |
年递增% |
合 计 |
8250 |
18979 |
|
130.05 |
10.98 | |
广 州 |
10317 |
28237 |
2 |
173.69 |
13.41 | |
深 圳 |
12276 |
30413 |
1 |
147.74 |
12.01 | |
珠 海 |
10764 |
19108 |
5 |
77.52 |
7.44 | |
汕 头 |
6977 |
11959 |
13 |
71.41 |
6.97 | |
韶 关 |
6213 |
13142 |
8 |
111.52 |
9.82 | |
河 源 |
4678 |
10957 |
15 |
134.22 |
11.23 | |
梅 州 |
5289 |
10626 |
16 |
100.91 |
9.11 | |
惠 州 |
6730 |
12903 |
9 |
91.72 |
8.48 | |
汕 尾 |
5297 |
10180 |
18 |
92.18 |
8.51 | |
东 莞 |
9682 |
22492 |
3 |
132.31 |
11.11 | |
中 山 |
9637 |
20976 |
4 |
117.66 |
10.21 | |
江 门 |
7508 |
12295 |
11 |
63.76 |
6.36 | |
佛 山 |
9609 |
17407 |
6 |
81.15 |
7.71 | |
阳 江 |
6415 |
9657 |
19 |
50.54 |
5.25 | |
湛 江 |
6378 |
10407 |
17 |
63.17 |
6.31 | |
茂 名 |
6402 |
12059 |
12 |
88.36 |
8.24 | |
肇 庆 |
6370 |
12711 |
10 |
99.54 |
9.02 | |
清 远 |
5700 |
13704 |
7 |
140.42 |
11.59 | |
潮 州 |
5442 |
7914 |
21 |
45.42 |
4.79 | |
揭 阳 |
4553 |
8459 |
20 |
85.79 |
8.05 | |
云 浮 |
5869 |
11521 |
14 |
96.30 |
8.80 |
四、对缩小行业和地区间工资收入差距的思考
在广东人均GDP超过2000美元的今天,行业间、地区间职工工资收入差异程度不断扩大的发展趋势,不仅可能会在相当部分低工资收入人群引发出社会不稳定因素,也不利于全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因此,在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原则的基础上,要注意防止收入差距过分扩大,采取适当措施加以调控。
1、完善市场经济机制,逐步打破行业垄断
要按照加入WTO的要求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尽快打破行业垄断,使垄断利润趋向社会平均化。同时要正视现实,加强对垄断行业职工工资的有效监管,用市场经济和法律手段适度调节这些行业职工工资的增长速度。
2、充分发挥税收杠杆作用,调节国民收入差距
目前高薪地区及行业的高薪人群年薪收入高达30万以上,而低薪地区及低薪行业中的职工年薪不足万元,差距巨大。因此,必须更好地发挥税收杠杆作用,在个人所得税方面适当向低薪人群倾斜,提高征税的起点。同时,要加大对高薪收入的征缴力度,以降低高、低收入人群劳动报酬的差距。
3、积极鼓励和引导先富帮落后,加快对传统行业和企业的改革,努力提高其收入水平
政府要采取有力措施,鼓励和引导先富企业和地区在资金和技术方面对落后企业和地区予以扶持,以提高落后企业和地区的劳动生产率,带动落后企业和地区发展。要进一步加快对传统国有企业和城镇集体企业的改制,调整优化其布局和结构,以增强它们在市场经济中的竞争能力。积极引导和推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为传统国有、城镇集体单位的下岗职工、富余劳动力提供就业岗位和基本生活保障,进一步减轻这此企业的负担,多管齐下共同提高传统行业和企业的经济效益,进而加快提高其收入水平,逐步缩小全省各行业间和各地区间的职工工资收入的差距,使改革开放的丰硕成果惠及最广大的人民群众。
注1:极差是指在各行业(或各地区)中,最高工资行业(地区)与最低工资行业(地区)之间的工资差额,用以反映某一时期内各行业(或各地区)职工平均工资的差异状态。
注2:差异度(标准差)是指各行业(或各地区)职工平均工资与全省职工平均工资相比较的平均差异程度,用以反映某一时期内各行业(或者地区)间职工平均工资的差异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