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统计资料 > 统计分析

统计分析

 

2008年对外经济发展情况分析

  
  内容摘要:受金融危机蔓延等不利因素影响,2008年广东外经贸增速明显放缓。展望2009年,机遇与挑战并存,因势利导、顺势而为,力促外经贸平稳发展是广东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重要保障。
  
  关键词:外经贸情况 问题  展望


  2008年,广东对外经济克服金融危机蔓延、人民币升值以及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等因素影响,全省外贸进出口规模保持继续扩大、利用外资实现稳步增长,对外经济合作保持良好发展势头。
  一、进出口成绩来之不易
  2008年,广东外贸进出口克服重重困难,取得了较好成绩。全省外贸进出口总额6832.61亿美元,继续保持全国第一地位,增长7.8%。其中出口4040.97亿美元,增长9.4%;进口2791.64亿美元,增长5.4%。
  (一)进出口增幅逐月回落。2008年上半年广东进出口各月保持较为平稳的增长,下半年受金融风波影响,增幅逐月回落,11月、12月转为负增长,全年增速比上年回落12.4个百分点。出口方面,上半年受出口退税下调、加工贸易政策调整等政策因素影响,继续延续上年增速减缓态势,下半年国家尽管提高了部分产品的出口退税率,但仍然未能阻止出口急剧下降,11、12月出现了负增长。全年增长 9.4%,比上年回落12.8个百分点;进口方面,前七个月增幅略比出口高,八月起增幅比出口低,全年增长5.4%,比上年回落12.1个百分点。
  贸易顺差增幅回落。全年实现贸易顺差1249.3亿美元,比上年增加204.9亿美元,增长19.6%,增幅回落16.6个百分点。


     
  从全国范围看,广东出口总额保持领先地位,但增速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和沿海主要省市。出口增速比全国低7.8个百分点,比上海、山东和浙江分别低0.4个、6.7个和3.1个百分点。占全国出口总额的比重从上年的30.3%下降到28.3%。

2008年主要省市出口总额、增速及占全国比重

 

总额          (亿美元)

增速         %

占全国比重   %

全国

14285.46

17.2

100

广东

4040.97

9.4

28.3

上海

1692.05

17.6

11.8

江苏

2380.36

16.9

16.7

山东

930.75

23.9

6.5

浙江

1542.94

20.3

10.8

  
  (二)加工贸易出口增长快于进口。2008年全省加工贸易出口增长大幅回落,进口转为负增长。全年加工贸易出口2612.6亿美元,增长6.1%,增速比上年大幅回落12个百分点,出口占出口总额比重为64.7%,比上年下降2.1个百分点。其中来料加工出口增长9.2%,增幅回落 13个百分点;进料加工出口增长5.3%,增幅回落11.7个百分点。全年加工贸易进口1557.8亿美元,比上年下降0.9%。其中来料加工进口376.6亿美元,增长 2.5%;进料加工进口1181.2亿美元,下降1.9%。
  (三)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出口保持增长,服装出口增速大幅回落。2008年机电产品出口2835.6亿美元,增长12%,占全省出口总额的70.2%,但增速比上年回落12.3个百分点,其中11月、12月全省机电出口转为负增长,分别比上年同月下降10%和11.9%;高新技术产品出口(与机电产品有交叉,下同)1486.2亿美元,增长11.5%,增速高于全省外贸出口总增速,占出口总值的36.8%。服装及衣着附件出口253.5亿美元,比上年下降25.3%,其中5月、6月降幅分别达38.2%和53.7%。全年出口总额超100亿美元的大宗商品类别还有:自动数据处理设备及其部件出口407.7亿美元,下降0.8%;电话机出口169.9亿美元,增长40.3%;鞋类出口112.9亿美元,增长17.9%;家具及其零件出口102.4亿美元,增长14.2%。
  (四)对新兴市场出口保持较快增长,对香港、美国出口增幅明显回落。2008年对非洲、拉丁美洲及东盟等新兴市场出口保持较快增长,全年对非洲出口增长23.3%、对拉丁美洲出口增长21.3%、对东盟出口增长20.3%。对香港出口1338.5亿美元,增长3.0%,增幅回落18.2个百分点;对美国出口772.4亿美元,增长4.5%,增幅回落4.6个百分点,其中,12月对香港、美国出口为负增长,比上年同期分别下降14.6%和10.3%。对欧盟出口643.6亿美元,增长18.1%;对日本出口192.1亿美元,增长11.3%;对韩国出口90.9亿美元,增长52.2 %。
  (五)深圳、东莞出口增速大幅回落。2008年珠三角地区出口总额3871.2亿美元,增长9.3%。其中,深圳出口1797.1亿美元,增长6.6%,增幅回落17.3个百分点;东莞出口655.4亿美元,增长8.9%,增幅回落18.1个百分点。粤北山区五市出口额45亿美元,增长21%,增幅比全省高11.6个百分点;粤东四市出口额92.4亿美元、粤西三市出口额32.6亿美元,分别比上年增长8.5%和11.7%。
  (六)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进口保持增长,资源性产品、农产品进口大幅增加。全年机电产品进口1739.6亿美元,增长4.1%;高新技术产品(与机电产品有交叉)进口1243.1亿美元,增长2.6%。资源性产品、农产品进口额大幅增加,锰矿砂及其精矿进口增长2.08倍、铬矿砂及其精矿进口增长1.88倍、成品油进口增长65.9%、农产品进口增长32.3%。
  二、全年利用外资稳步发展
  2008年,广东进一步加大产业转型升级进程,积极化解土地、资金、环保等要素制约矛盾,全省实际利用外资保持两位数增长。全年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191.67亿美元,增长11.9%;新签外商直接投资项目6999个,合同外资金额286.40亿美元,分别下降26.4%和15.6%。
   (一)前十个月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平稳较快发展,后两月急速回落。与上年同月相比,去年前十个月单月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均实现两位数增长,6月份创近五年单月实际吸收外资总量最高,达25.64亿美元,比上年同月增长17.4%,1-10月全省累计实际利用外资增长18.9%;11、12月实际利用外资大幅下滑,同比分别下降22.0%和38.8%,12月实际吸收外资仅5.53亿美元,为2005年以来单月吸收外资最少。

  1979-2008年,全省累计批准外商直接投资项目14.47万个,合同外资金额3521.19亿美元,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突破两千亿美元,达2136.58亿美元。至2008年底,外商投资企业工商登记6.81万户。
  (二)独资企业仍为外商投资的主要形式。2008年新批外商独资企业6477个,下降25.1%;合同外资金额231.31亿美元,占全省合同外资金额80.8%,比上年减少3.9个百分点,下降18.0%;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151.79亿美元,占全省的79.2%,比上年减少2.9个百分点,增长8.0%,增幅低于合资企业、合作企业和外商投资股份制企业。中外合资企业合同外资金额37.55亿美元,下降6.3%;实际利用外资29.37亿美元,增长24.3%。中外合作企业合同外资金额13.14亿美元,增长8.2%;实际利用外资7.87亿美元,增长64.6%。外商投资股份制合同外资金额4.40亿美元,下降12.0%;实际利用外资2.64亿美元,增长13.2%。
  (三)外商投资大项目减少,但项目平均规模扩大。去年全年新设或增资投资总额1000万美元以上的大项目854个,比上年减少275个,投资总额360.83亿美元,下降21.7%,合同外资金额194.34亿美元,下降17.9%,占全省合同外资总额的67.9%。其中投资总额超亿美元项目27个,合同外资金额32.54亿美元,下降25.0%。全年项目平均规模突破四百万美元,达409万美元,比上年增加52万美元。
  截至2008年底,世界500强企业在广东投资新设和增资项目116个,其中新设企业26家。投资总额增加29.78亿美元,合同外资增加12.60亿美元。
  (四)第一、二产业吸收外资稳步发展,第三产业实际利用外资比重继续提高。2008年第一产业新批外商直接投资项目211个,下降37.2%;合同外资金额3.99亿美元,下降17.4%;实际利用外资2.08 亿美元,增长13.9%。第二产业新签外商直接投资项目2542个,下降40.5%;合同外资金额156.83亿美元,下降10.2%,其中制造业项目平均规模达611万美元,比上年同期增加213万美元,增长53.5%;实际利用外资118.30 亿美元,增长10.5%,其中制造业113.80亿美元,增长8.9%,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2.55亿美元,增长162.9%,建筑业1.79亿美元,增长27.0%。
  第三产业利用外资稳步推进。一是第三产业实际利用外资比重提高,去年第三产业实际利用外资71.29 亿美元,占全省实际利用外资总额的37.2%,比上年同期提高0.8个百分点,增长14.4%;增速为各行业最高。二是外资结构趋于优化,商贸流通和公共服务业快速发展,批发和零售业新批项目1766个,占全省新批项目的五分之一,合同外资金额26.83亿美元,增长3.2%,实际利用外资11.32亿美元,增长67.5% , 批发和零售业成为服务业利用外资仅次于房地产业的第二大产业;租赁和商务服务、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实际利用外资增长较快,分别达56.7%、169.3%、274.9%和124.3%。三是房地产业利用外资比重下降,房地产业全年新批项目87个,下降67.4%,合同外资金额45.60亿美元,下降38.2%,实际利用外资33.16亿美元,下降5.6%,占全省实际利用外资的比重由2007年的20.5%,下降到2008年的17.3%。
  (五)珠江三角洲、粤东利用外资增势良好,粤西、粤北山区合同外资下降幅度较大。2008年珠江三角洲新签外商直接投资项目6159个,下降27.1%;合同外资金额244.78亿美元,下降18.2%,其中惠州、肇庆略增;实际吸收外资169.21亿美元,增长11.4%,除中山外,其余各市均实现两位数增长。粤东新签外商直接投资项目188个,下降27.7%,合同外资金额10.39亿美元,下降0.9%,其中汕尾、潮州、揭阳保持增长;实际利用外资6.33亿美元,增长19.4%,比全省平均增幅高7.5个百分点。粤西新签外商直接投资项目增加,但项目规模偏小,全年新签外商直接投资项目178个,增长21.1%;合同外资金额6.32亿美元,下降35.6%;实际吸收外资3.75亿美元,增长13.0%。粤北山区三大指标分别为452个、15.27亿美元和12.16亿美元,分别下降30.9%、22.4%、增长13.0%。
  (六)外资来源保持多元化,发达国家和地区投资增势良好。全年共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广东投资。来自港澳地区的合同外资金额243.86亿美元,占全省总量的85.1%,实际利用外资108.76亿美元,占全省总量的56.7%。实际投资广东前十位的国家和地区依次为香港、英属维尔京群岛、萨摩亚、开曼群岛、日本、新加坡、台湾、澳门、美国和巴巴多斯。
  2008年,来自美国、新加坡、韩国、德国、意大利、西班牙等发达国家的实际利用外资增长较好,分别为28.5%、34.8%、18.1%、36.8%、86.4%和133.0%。
  三、对外经济合作稳步推进
  近几年,广东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业务发展越来越快,“走出去”呈现平稳快速增长的态势,对外合作领域日趋广阔,发展中国家成为对外经济合作的主要市场。
  (一)对外投资规模不断扩大。全年境外协议投资额21.8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7.8%,其中经核准新设境外企业和机构218家,同比增加49家。截至2008年底,全省在九十多个国家和地区设立非金融企业2022家,协议金额94亿美元。
  (二)对外承包工程保持快速增长。2008年全省承包工程完成营业额68.60亿美元,增长25.6%,年末在外人员886人;签订合同331宗,下降56.3%,合同金额84.44亿美元,增长41.2%。业务主要集中在亚洲和非洲,完成营业额分别占总营业额的40.6%和25.6%,其次欧洲16.7%,拉丁美洲13.7%,大洋洲2.7%。
  (三)对外劳务合作业务减少。2008年全省签订劳务合作合同4.03万宗,合同金额6.82亿美元,分别下降37.4%和15.6%;完成营业额5.84亿美元,下降7.2%;年末在外各类劳务人员3.37万人,比上年末减少0.59万人。
  四、存在问题
  2008年,广东对外经济在困难条件下保持平稳增长,为全省平稳较快的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支撑,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必须引起有关方面重视。
  (一)进出口增速可能继续回落。2009年将面临比2008年更加复杂严峻的世界经济形势,广东主要贸易伙伴欧、美、日经济难以在短期内复苏,对这些国家和地区的出口可能出现负增长。同时原材料价格的回落也将导致2009年广东商品出口价格下降,2008年广东外贸出口增长9.4%,出口价格指数为107.7%,扣除价格因素后,广东外贸出口实际增长1.6%。国际原油价格大幅回落已超过7成,由于原油价格的回落将带动一系列下游产品价格的回落,2009年广东出口价格指数预计将很难出现大的增长,其对广东外贸出口额增长的影响显而易见。
  (二)加工贸易进口持续下降将影响2009年广东外贸出口。在广东加工贸易出口增幅不断下滑的情况下,加工贸易进口增幅也同样呈现回落的局面, 2008年8月、9月广东加工贸易进口增速降为3.2%和2.8%,10月、11月、12月则分别比去年同期下降0.7%、21.9%和29.7%,全年出现负增长,同比下降0.9%,比加工贸易出口增速低7个百分点。由于加工贸易出口需要一定的加工装配时间,2008年下半年广东加工贸易进口增幅的回落必将影响2009年的加工贸易出口。近年广东加工贸易出口占广东外贸出口额的60%以上,加工贸易出口形势严峻必将使得2009年广东出口总体增幅受到抑制。
  (三)实际利用外资后劲不足。2008年新签合同外资金额286.40亿美元,下降15.6%,前十个月合同外资金额增长速度均低于实际利用外资增速,除1、3、4、10月略有增长外,其余月份均为负增长。合同外资存量的下降,将制约未来一段时间全省实际利用外资发展。同时,西翼和北部山区合同外资分别下降35.6%、22.4%,而珠江三角洲吸收外资仍占全省总量的85%,一定程度上影响全省的产业转移和升级。
  (四)与沿海主要省市相比,广东利用外资规模与速度均有一定差距。2008年,广东实际利用外资191.67亿美元,居全国第二,比江苏少59.33亿美元,距离进一步拉大;增长11.9%,低于江苏(14.7%)、上海(27.3%)等省市的增长速度以及全国平均增长速度23.6%;2008年广东项目平均合同外资金额为409万美元,低于江苏1197万美元、浙江959万美元、山东665万美元、上海457万美元,以及全国768万美元。
  (五)“走出去”企业在地区分布、规模结构上有待进一步改善。随着“走出去”的蓬勃发展,广东境外投资企业已遍及世界各洲,但总的看,企业跨国经营的地区主要集中在亚洲和非洲;规模、产业多为中小型加工、制造业,对高新技术产业的投资偏少。
  五、2009年形势判断及建议
  随着国际金融危机向实体经济的蔓延,世界经济难以在短期内复苏,对我国对外经济发展将形成较强约束,2009年外贸进出口和吸收外资的下滑趋势还将持续一段时间。而国外订单的减少将影响加工贸易进口需求,加上国际大宗原材料价格的大幅下降,国内经济增长的回落,进口下跌的幅度在短期内也将高于出口。预计2009年广东外贸进出口、实际利用外资上半年仍处于下滑态势,下半年如果国际经济止跌回稳才可能好转。为尽量减少金融危机对广东外经贸的影响,我们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继续出台鼓励出口的政策措施。为防止出口尤其是加工贸易出口的快速下滑,政府应继续出台相关政策,如提高出口退税率、加大信贷扶持力度、稳定人民币汇率、帮助企业渡过难关。据统计,2008年12月国家再次提高部分商品出口退税率以后,部分劳动密集型商品出口实现小幅加快增长,如鞋类12月同比增长21.8%,略快于11月0.3个百分点。
  (二)调整产业结构、加快产业升级、优化出口结构。在此次金融危机中,加工贸易出口大幅萎缩,对广东劳动密集型企业的冲击最大,因此,企业必须提高产品的技术和质量,加大结构调整力度,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提高产品附加值,同时政府也要积极对企业进行引导,如对部分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给予政策倾斜,近年来,广东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为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的增长提供了强大的支持,以计算机与通信技术为例,2008年全省出口达到1261.13亿美元,占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总额的84.9%,同比增长11.9%,这对优化广东出口商品结构、推动出口增长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注重利用外资质量,积极引导外资投向。首先稳定和办好现有外商投资企业,鼓励企业提高技术,提高自主创新,创立自主品牌;其次结合广东产业结构调整,加大招商力度,重点引进高端现代服务业,有针对性地积极承接欧美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产业转移,促进广东形成现代产业体系;第三引导产业省内梯度转移,珠江三角洲要加快劳动密级型企业有序转移,山区和东西两翼要进一步改善投资环境,降低投资经营成本,吸引外商投资企业落户,从而促进全省产业优化升级。
  
  
  
  
  
                                                   供稿单位:贸易外经处
                                                            撰 稿 人:王国伟、洪秀霞、谢洪芳


W020090506528519927154.GIF
W020090506528520080764.GIF
W020090506528522581272.GIF
W020090506528522747644.GIF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