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统计资料 > 统计分析

统计分析

 

广东汽车消费情况简析

  内容摘要:近年来,随着人均收入的提高和汽车价格的下降,汽车成为消费热点。本文对广东汽车消费情况进行分析,并对进一步促进汽车消费提出政策建议。

  主题词:汽车 消费   分析


  一、基本情况
    (一)广东汽车消费已步入快车道。
  进入21世纪以来,广东汽车拥有量快速发展。广东民用汽车和私人汽车的拥有量占全国比重稳定在10%左右,尤其是私人汽车发展更快(见表1),从2000年至2008年,每百户城镇居民的汽车拥有量平均增长速度达35.7%。据统计,2008年广东民用汽车保有量达到575.01万辆,比上年末增长13.5%;其中私人汽车436.22万辆,增长17.1%。民用轿车保有量达到285.74万辆,增长26.4%;其中私人轿车251.57万辆,增长22.8%。私人轿车占民用轿车的比重88.0%。

1             广东省民用汽车拥有量与全国比较

单位:万辆

 

 

广 

同比增长

广东占全国比重(%

2000

1608.91

172.91

20.2

10.7

2001

1802.04

191.92

11.0

10.7

2002

2053.17

230.89

20.3

11.2

2003

2382.93

257.96

11.7

10.8

2004

2693.71

305.40

18.4

11.3

2005

3159.66

372.96

22.1

11.8

2006

3697.35

430.49

15.4

11.6

2007

4358.36

506.72

17.7

11.6

2008

6467.00

575.01

13.5

8.9

据国家统计局广东调查总队调查数据,2008年末,每百户拥有汽车达到19.6辆,最高收入组比上年略有降低,为55.39辆。中等收入组每百户汽车拥有量达到14.58辆。与2000年相比,每百户汽车拥有量多17.9辆,最高收入组每百户多50.28辆。
  广东汽车消费加速增长。从2000年到2008年,广东省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的汽车类零售额年均增长幅度高达29.4%。其中,2008年886.08亿元,虽然受到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但仍增长19.0%(见表2)。

  

2       广东省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的汽车类零售额

 

年份

零售额(亿元)

同比增加(亿元)

同比增长(%

2000

112.71

 

 

2001

152.15

39.44

35.0

2002

218.21

66.06

43.4

2003

294.28

76.07

34.9

2004

410.33

116.05

39.4

2005

478.29

67.96

16.6

2006

589.61

111.32

23.3

2007

744.76

155.15

26.3

2008

886.08

141.32

19.0


    (二)地区间汽车消费差别较大。
  由于珠三角经济和交通环境较为发达,居民可支配收入较高,消费结构正处于由“住”需求向“行”的过渡阶段,因此民用汽车尤其是私人小轿车主要集中该地区(见表3)。2008年,民用汽车拥有量超过10万辆的有广州、深圳等11个市;其中:轿车超过8万辆和私人汽车拥有量超过10万辆的有广州、深圳等9个市;私人轿车拥有量超过6万辆的有广州、深圳、佛山和东莞9个市。东、西、北地区的汽车消费相对较慢。
 
 

 

3           广东省各市民用汽车拥有量(2008)

单位:辆

 

民用汽车总计

其中:轿车

汽车总计

其中:轿车

全省

5750124

2857353

4362208

2515704

深圳

1252747

714651

932336

637763

广州

1171731

575676

876921

493931

东莞

701600

357676

541534

325828

佛山

657786

328916

551845

303867

中山

277979

124692

223244

113105

江门

205207

91418

153993

80637

汕头

190404

100729

149594

88645

惠州

179147

88811

134223

78768

珠海

159745

89407

109446

76043

茂名

120391

42303

91942

37460

湛江

106434

41396

74280

32372

肇庆

99273

38234

75762

32169

揭阳

95150

48535

78825

42674

清远

88116

28437

66411

23808

潮州

79462

38918

65914

35341

梅州

72850

31439

55881

27357

韶关

72213

27940

52096

23591

阳江

54036

28467

42801

25196

河源

49734

19744

36291

15812

云浮

43809

17682

32600

14731

汕尾

25005

9253

16254

6599

不分地区

47305

13029

15

7

    (三)广东私人汽车拥有量占全国比重有所下降
  2006年开始,广东私人汽车拥有量占全国比重有所下降;回落0.6个百分点;2008年占全国10.5%,比2007年回落2.5个百分点,比2000年低3.6个百分点(见表4)。

4           广东私人汽车拥有量与全国比较

单位:万辆

年份

全国

广东

同比增长

广东占全国比重(%

2000

625.33

87.93

37.8

14.1

2001

770.78

105.69

20.2

13.7

2002

968.98

132.53

25.4

13.7

2003

1219.23

160.72

21.3

13.2

2004

1481.66

200.13

24.5

13.5

2005

1848.07

251.60

25.7

13.6

2006

2333.32

304.01

20.8

13.0

2007

2876.22

372.53

22.5

13.0

2008

4173.00

436.22

17.1

10.5

  山东民用汽车拥有量高于广东。2008年末,山东民用汽车拥有量达到597.3万辆,增长10.5%,总量上超过广东。其中,私人轿车170.1万辆,增长30.5%,占轿车拥有量的81.7%。山东私人轿车的总量不及广东,但增速却高于广东7.7个百分点。
  江苏私人汽车增速高于广东。2008年末,江苏民用汽车拥有量373.1万辆,增长13.0%。年末私人汽车拥有量263.3万辆,增长16.0%。其中私人轿车拥有量160.2万辆,增长28.3%。目前江苏民用汽车拥有量虽少于广东省,但2008年私人轿车增速却高于广东5.5个百分点(见表5)。

 

5           部分省、市民用汽车拥有量(2008)

单位:万辆

 

民用汽车

其中:轿车

私人汽车

其中:轿车

全国

6467

2438

4173

1947

山东

597.30

208.20

 

170.10

江苏

373.10

 

263.30

160.20

浙江*

301.61

 

216.64

 

上海

268.15

132.12

 

72.04

广东

575.01

285.74

436.22

251.57

注:带*号的省份为2007年数。

    二、目前扩大汽车消费的有利因素
  (一)扩大汽车消费是拉动内需的有力举措。
  扩大汽车消费可直接推动经济的增长。2000年到2008年间,汽车消费年均增速高于同期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速15.1个百分点。2008年,广东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的汽车类零售额占全省6.9%。其次,汽车消费带动其它产业发展,间接推动经济的作用。例如,消费者购买汽车后,随之而来的油耗、维修、保养、自助旅游以及汽车相关产品的购置等等也会跟随着增长。
  (二)扩大汽车消费有利于广东汽车工业的发展。
  国家有关规划要求,2009年汽车产销要实现稳定增长,汽车销售量力争超过1000万辆,三年平均增长率达到10%。《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范纲要》提出:加快发展以自主品牌和自主技术为主的汽车产业集群,打造 2—3 家产值超千亿元的特大型汽车制造企业,建设国际汽车制造基地。2008年,广东汽车生产量已达88.18万辆,假设按照2008年的增速,2009年广东汽车生产量将达到或超过100万辆,大力促进汽车消费对缓解广东汽车销售压力,促进汽车工业健康发展有重大作用。
  (三)扩大汽车消费能更快地提高城乡居民的生活质量。
  2008年,广东人均GDP已超过5000美元,消费结构处于发展性消费为主阶段,呈现出明显即将进入汽车社会的特征。随着居民可支配收入稳步提高,城乡居民存款增长,将为扩大汽车消费提供物质保障。
  三、政策建议
   (一)加快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健全社会保障。
  2008年,据广东城镇居民抽样调查数据:从中等偏下收入组到最高收入组,收入每上升一个组别,每百户拥有汽车的户数就平均增加12.21户。增加居民收入,加快完善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减少城乡居民的后顾之忧,是大力提高汽车消费的基本前提。
   (二)大力减轻汽车消费负担。
   目前汽车消费各种税费繁多,鼓励汽车消费的配套措施尚未到位,影响汽车消费的进一步发展。目前宜出台一些优惠政策,如减少车辆购置税、城镇停车收费,路桥收费等等,降低养车费用上,让更多的人买得起车的同时也“养得起车”,进一步刺激城乡居民的购车欲望。
   (三)调整制定适合政策引导汽车消费。
  积极实施和调整汽车消费的信贷政策。据有关资料,美国、日本和德国等发达国家依靠贷款购买新车的比例分别达80%、85%和70%,同处于发展中的国家印度也在60%以上。但由于我国汽车贷款利率较高,手续繁杂,2008年汽车贷款比例从2004年的16%下降到8%。抓住有关“汽车下乡”、“汽车产业振兴”等相关政策,推动中、低档汽车消费,带动广大农村的汽车消费市场。推进公务员用车制度改革,释放中等收入人群的汽车消费潜能。借鉴东莞、中山等地公务员车改的成功经验,在省内有条件的地方逐步扩大公务员的车改。

 


                                                                     供稿单位:科研所
                                                               撰    稿:陈  新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