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分析
2010年广东外贸进出口情况分析
内容摘要: 本文分析了2010年广东外贸运行的基本情况、主要特点和需要关注的重点问题,并对2011年广东外贸运行走势作初步判断。
关键词: 进出口 分析
2010年以来,世界经济继续缓慢复苏,国内经济持续较快增长,“拓市场、优结构、促平衡”政策效应继续显现,广东外贸呈现恢复性较快增长,外贸结构进一步调整优化。
一、主要特点
(一)进出口全面恢复,总量超2008年。
2010年,广东进出口总额7846.63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8.4%。其中出口4531.99亿美元,增长26.3%;进口3314.64亿美元,增长31.5%。进出口总额全面超2008年,出口、进口比2008年分别增长12.1%和18.7%(见图1)。
从全年各月情况看,进口、出口额呈逐月攀升之势。下半年,出口除10月受节假日影响外,5次刷新单月记录,进口也4次创下新记录。12月,全省进出口总额接近800亿美元,达796.92亿美元,而出口和进口分别为471.08亿美元和325.84亿美元,均创下单月外贸最高记录。单月进口、出口额屡创新高,显示金融危机对广东外贸的负面影响已基本化解,广东外贸开始从恢复性增长转入实质性增长(见图2)。
图1:2009-2010年广东外贸分月进出口额(亿美元)
图2:2009 -2010年广东外贸分月进出口增速(%)
(二)进口快速增长,贸易平衡继续改善。
2010年以来,国内需求持续增加,国家采取多项措施积极扩大进口,广东外贸进口快速增长,贸易平衡继续改善。全年实现贸易顺差1217.35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4.0%,比2008年下降2.5%。其中:一般贸易项下顺差300.00亿美元、加工贸易项下顺差1050.59亿美元、其他项下逆差133.24亿美元,比2008年分别下降11.6%、0.4%和8.0%。
分主要国别(地区)看,对香港、美国、欧盟贸易顺差,顺差额分别为1468.14亿美元、693.68亿美元和405.19亿美元;对台湾、日本、韩国、东盟贸易逆差,逆差额分别为380.30亿美元、249.17亿美元、210.35亿美元和179.27亿美元。
(三)加工贸易稳步回升,一般贸易增长较快。
全年加工贸易出口2755.71亿美元,增长23.5%,占全省外贸出口总额的60.8%,比重比上年下降1.4个百分点;加工贸易进口1705.12亿美元,增长28.4%,占全省进口总额的51.4%,比重比上年下降1.3个百分点。加工贸易进出口稳步回升,拉动全省外贸进出口增长14.7个百分点,对全省外贸增长的贡献率为51.9%。
一般贸易出口1492.28亿美元,增长35.9%,增幅比加工贸易出口高12.4个百分点,占全省出口总额的32.9%,比重比上年提高2.3个百分点;一般贸易进口1192.28亿美元,增长33.8%,增幅比加工贸易进口高5.4个百分点。一般贸易出口快速增长,显示“广货”国际市场开拓成效显著。
(四)私营企业进出口增势强劲,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占六成。
从各类型外贸经营主体看,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规模仍居首位,全年实现进出口总额4844.07亿美元,增长26.7%,占全省进出口总额的61.7%。加工贸易仍是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的最主要方式,全年外商投资企业加工贸易进出口3648.51亿美元,增长26.0%,占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总额的75.3%,占全省加工贸易进出口总额的81.8%。
私营企业进出口1684.75亿美元,增长45.3%,增速居各类型企业之首;占全省进出口总额的21.5%,比重比上年提高2.5个百分点。其中一般贸易进出口1230.13亿美元,增长46.9%,占私营企业进出口总额的73.0%,占全省一般贸易进出口总额的45.8%,私营企业仍是广东一般贸易进出口的中坚力量。
国有企业进出口总额1015.56亿美元、集体企业进出口总额232.50亿美元,比上年分别增长14.8%和11.5%,增速均低于全省进出口总体增幅。
(五)与新兴市场贸易快速发展,市场多元化成效明显。
全年对巴西出口54.24亿美元、对俄罗斯出口45.59亿美元、对墨西哥出口41.29亿美元,比上年分别增长68.4%、84.2%和49.3%,增速居各出口市场前列。自东盟进口492.64亿美元,增长35.1%,继续保持广东第一进口国(地区)地位;自拉丁美洲进口95.19亿美元、自非洲进口61.51亿美元,分别增长45.5%和75.8%,增速居各进口市场前列。与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进出口快速增长,广东外贸市场多元化格局日益显现。
发达国家、地区仍是广东出口主要市场。全年对香港出口1527.87亿美元,增长31.8%;对美国出口838.52亿美元,增长21.8%;对欧盟出口667.31亿美元,增长23.6%;对日本出口216.40亿美元,增长24.2%。对上述四国(地区)出口合计占全省出口总额的71.7%,比重与上年基本持平。
(六)主要外贸大市出口形势较好,粤北山区出口增长较快。
全年深圳出口2041.84亿美元、东莞出口695.98亿美元、广州出口483.80亿美元,比上年分别增长26.1%、26.1%和29.3%。三市出口合计占广东出口总额的71.1%,拉动全省出口增长18.8个百分点。佛山出口330.39亿美元,增长34.4%,增速比全省出口总体增幅高8.1个百分点。中山、珠海、惠州出口均超200亿美元,比上年分别增长26.9%、17.3%和18.0%。
分区域看,粤北山区5市出口总额60.72亿美元,增长29.4%,增速领先各大区域;珠三角9市出口4318.07亿美元、粤东4市出口114.68亿美元、粤西3市出口38.52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26.3%、22.5%和23.2%。
(七)机电、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形势较好,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增势平稳。
全年机电产品出口3156.89亿美元,增长26.2%,占全省出口总额的69.7%。其中运输工具、仪器仪表出口增长较快,增速分别为54.4%和36.0%。高新技术产品(与机电产品有交叉,下同)出口1753.53亿美元,增长25.8%,占全省出口总额的38.7%,其中材料技术、计算机集成制造技术、光电技术产品出口分别增长59.7%、43.5%和41.7%。
主要传统劳动密集型产品中:服装及衣着附件出口276.72亿美元,增长23.1%;纺织纱线、织物及制品出口100.13亿美元,增长17.8%;家具、玩具出口增长较快,增速分别为35.8%和29.7%;鞋类、箱包和塑料制品出口分别增长24.2%、24.1%和14.9%。
(八)资源性产品进口价格上涨,主要大宗商品进口增长较快。
全年原油进口1226.99万吨、铁矿砂及其精矿进口930.72万吨、未锻造的铜及铜材进口110.00万吨,比上年分别下降3.8%、增长2.1%和增长5.1%,但受价格上涨带动,进口额分别增长22.2%、61.0%和40.1%。其他主要进口商品中,初级形状的塑料进口159.46亿美元,集成电路进口628.28亿美元,液晶显示板进口173.69亿美元,分别增长23.8%、25.9%和32.2%。
机电产品进口2053.45亿美元、高新技术产品进口1489.09亿美元,分别增长30.3%和29.5%,增速均略低于全省进口总体增幅。其中,一般贸易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进口增长较快,进口额分别为559.83亿美元和364.14亿美元,比上年分别增长36.4%和35.3%。
(九)进出口总额居全国首位,增速低于全国总体水平。
从全国范围看,广东外贸进出口总额保持领先地位,但增速落后于全国及江苏、上海等主要外贸省市。其中,出口增幅比全国低5.0个百分点,比最高的江苏、浙江分别低9.5和9.4个百分点;进口增幅比全国低7.2个百分点,比最高的北京、山东分别低16.4和10.7个百分点。进出口总额占全国的比重为26.4%,比重比上年下降1.3个百分点(见表1)。
表1:2010年全国主要省(市)进出口情况
|
进出口 |
出口 |
进口 | |||
总量 (亿美元) |
增速 (%) |
总量 (亿美元) |
增速 (%) |
总量 (亿美元) |
增速 (%) | |
全 国 |
29727.6 |
34.7 |
15779.3 |
31.3 |
13948.3 |
38.7 |
广 东 |
7846.6 |
28.4 |
4532.0 |
26.3 |
3314.6 |
31.5 |
北 京 |
3014.8 |
40.4 |
554.6 |
14.6 |
2460.2 |
47.9 |
上 海 |
3688.9 |
32.8 |
1807.2 |
27.5 |
1881.7 |
38.4 |
江 苏 |
4657.9 |
37.5 |
2705.5 |
35.8 |
1952.4 |
39.9 |
浙 江 |
2534.7 |
35.0 |
1804.8 |
35.7 |
729.9 |
33.4 |
山 东 |
1889.5 |
35.9 |
1042.5 |
31.1 |
847.0 |
42.2 |
分贸易方式看,广东一般贸易出口占全国的20.7%、加工贸易出口占全国的37.2%,增速分别比全国低0.1个百分点和2.7个百分点。一般贸易进口占全国的15.5%、加工贸易进口占全国的40.9%,增速分别比全国低9.9个百分点和1.1个百分点。
二、需要关注的几个问题
(一)外需增长动力依然不足,贸易保护主义盛行。
从目前情况看,世界经济复苏态势没有改变,但复苏势头明显放缓。美欧日等发达经济体增长乏力,巴西、印度、俄罗斯等新兴市场国家经济增长也受通胀压力上升和资产泡沫影响,经济下行风险正在积累。企业补库存需求亦逐步减弱,广东出口外部需求增长空间有限。而与此同时,贸易保护主义持续升温,中国遭遇的贸易摩擦正从纺织、轻工等低附加值产业向新能源、电子信息等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产业蔓延,从具体产品层面向产业政策、汇率制度等宏观层面延伸。可以预见,2011年出口企业面临的贸易摩擦形势将更为复杂。
(二)各种要素成本不断上升,企业经营压力持续增加。
近年来,国内原材料价格上涨,劳动力成本上升,特别是2010年以来更为明显。要素成本上升一方面有利于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促进企业转型升级;而另一方面,要素成本在短期内集中上升势必挤压企业利润空间,影响企业出口积极性和外贸增长后劲。从目前情况分析,受全球流动性过剩、弱势美元和投机炒作等因素影响,2011年国际能源、资源价格可能继续上行;而产业结构、贸易结构的调整将加剧劳动力供给的结构性矛盾,企业“用工难”的问题将与“工资上涨压力”并存,企业经营压力将持续增加。
(三)国际市场竞争更加激烈,市场开拓难度加大。
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美欧等发达经济体高度重视实体经济,先后出台“奖出限入”措施,实施“再工业化”,鼓励产业回流。美国奥巴马政府更是提出为期五年的“出口倍增”计划,希望通过增加出口来提振本国经济,各国争夺国际市场的竞争更加激烈,市场开拓难度加大。与此同时,一些国家利用本币贬值手段提振经济、促进出口,人民币面临较大升值压力,企业汇兑风险和竞争压力明显增加。
三、2011年展望及对策建议
展望2011年,广东外贸发展面临不少不确定性因素,但世界经济总体上将延续复苏态势,国内经济也将保持平稳增长,外贸企业整体竞争力和活力将进一步增强,广东对外贸易有望保持良好增长势头,但增速可能有所回落。初步预计,2011年广东进出口总额将达到8600亿美元,增速在10%左右。为确保外贸进出口持续健康发展,提出以下几点对策建议:
(一)稳步推进外贸企业转型升级。
充分利用当前企业忧患意识较强、转型压力增大的时机,加快研究出台相关配套政策措施,积极鼓励企业改进设计和工艺,采用新材料、新技术,研发自主知识产权,打造自主品牌,提高产品附加价值。加大政策支持、引导力度,建立健全管理协调机制,推动加工贸易优化产品结构、产业结构和区域布局,提升产业层次和加工深度、延伸产业链条,逐步实现加工贸易产品层次由低向高、产业链由短向长的转变。
(二)加强经贸洽谈、磋商,深度拓展新兴市场。
伴随经济的较快增长,拉美、中东欧、东南亚等新兴市场需求不断上升,特别是东盟地区人口较多、刚性需求较大、消费习惯接近,因而市场空间巨大,经济合作前景广阔。要加强经贸洽谈、磋商,积极组织企业参加广交会、东盟博览会以及重要境外展,帮助企业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与此同时,积极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加快“走出去”步伐,建立国外生产基地和营销网络,通过对外投资带动外贸出口,形成新的外贸增长点。
(三)坚持进口、出口并重,积极扩大进口规模。
加强信息和行政指导服务,引导企业加快国外先进适用技术、关键设备和国内紧缺资源和原料的进口。多渠道、多途径推进重要商品,特别是战略物资、关键技术进口方式和来源的多元化,保障对我短缺物资、技术的稳定供给。做好主要进口商品国际市场供求与价格监测,支持进口企业加强合作、联合谈判,提高进口商品价格话语权。加强进口技术消化、吸收和再创新,充分发挥进口对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全要素劳动生产率提高的促进作用。
(四)完善预警机制,积极应对贸易摩擦。
密切跟踪国外贸易保护主义发展趋势,以及主要贸易伙伴贸易政策、措施的调整和变化最新动向,及时收集贸易保护案例,加强预警信息通报和出口风险发布。健全公平贸易“四体联动”工作机制,提高贸易摩擦应对能力。不断完善符合世贸规则的财政支持、信息服务支持以及政策性融资和信用保险支持,营造文明法治的对外贸易发展环境。
撰稿单位:贸易外经处
供 稿:王国伟 谢洪芳
W020110805365765461639.GIFW020110805365765933736.GIFW020110805365766717527.GIFW020110805365766871558.GI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