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分析
未来广东人口发展前景展望
内容摘要:本文根据第六次人口普查资料,对广东未来20年人口进行预测,并对未来人口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人口发展 展望
改革开放以来,广东经济保持持续健康发展,在全国一直处于排头兵的位置,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产业的转型升级,未来广东经济发展既有毗邻港澳、基础较好等有利条件,但又受到人口规模大、资源短缺等客观因素的制约。因此,掌握未来广东人口发展趋势,对制定全省各项方针、政策,促进人口与社会的协调发展,实现省委、省政府制定两个“率先”的目标,具有特别重要的战略意义。
一、全省未来二十年人口发展预测
人口发展主要由受人口再生产、户籍人口机械变动、流动人口变化等方面因素影响。与户籍人口比较,流动人口对人口再生产所起的作用相对较小,因此,未来广东户籍人口的变化对全省的人口再生产起到关键的作用。
(一)广东未来二十年户籍人口预测
假定在封闭的情况下,利用队列要素法,通过基年人口的测算、分年龄生育率、预期寿命等参数的假设,预测未来户籍人口总量。
1.预测方法
(1)根据基年分年龄死亡率建立生命表,并对年龄别人口的存活概率予以估计。
(2)按年龄移推法计算各年份一岁以上人口。
(3)利用分年龄育龄妇女生育率计算每年新增的0岁人口。
2.预测参数的设定
(1)基年人口数据的确定
分年龄人口:按2010年人口普查汇总结果中户籍人口的年龄、性别结构,推算2010年年末 8637.19万人户籍人口的分年龄、性别资料。
分年龄死亡率:参照全国统一的评估办法,利用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采用布拉斯罗吉特模型生命表,对第六次人口普查分年龄死亡率进行修正。
分年龄生育率:参照第六次人口普查中长表户籍人口当年出生人口数和生育妇女数据的差异,并结合近年省统计局、公安、计生等部门当年出生人口数据,将户籍人口的总和生育率调整为1.76,并对各年龄段育龄妇女的生育率进行修正,作为基年的数据。
(2)死亡模式
按上述分年龄死亡率测算,广东2010年户籍人口男女平均预期寿命为73.71岁、78.76岁,略低于同期常住人口。随着医疗水平和人民生活条件的改善,平均预期寿命将越来越高,但增长速度逐渐减缓。假定未来二十年里,广东男女平均预期寿命在前十年各增加1岁(见表1),而后十年各增加0.5岁,按指数插值的形式上升,并且死亡模式保持不变。
表1 2010-2030年平均预期寿命
单位:岁
性别 |
2010年 |
2020年 |
2030年 |
男 |
73.71 |
74.71 |
75.21 |
女 |
78.76 |
79.76 |
80.26 |
(3)生育模式
根据2010年人口普查育龄妇女生育孩次及计划生育率的有关数据,同时参照省人口计划生育委员会的全员数据统计资料,设计相关的高、中、低(见表2)三种模拟生育水平的方案以预测广东省人口规模发展前景。
表2 预测未来20年人口发展的三种总和生育率
年份 |
高方案 |
中方案 |
低方案 |
2010 |
1.76 |
1.76 |
1.76 |
2020 |
1.95 |
1.66 |
1.60 |
2030 |
2.1 |
1.60 |
1.35 |
(4)迁移模式
据公安部门有关统计数据表明,1992年~2010年,在净迁入广东的人口中,年平均迁入人口为151600人,随着广东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户籍迁移政策的不断完善,未来省外办理户籍迁入手续迁入广东的人口将会逐年增加。假设未来省际净迁入规模从每年15.2万人起步,每5年增加2万人。
(二)省外流入常住人口规模假设
按照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的外省流入人口数据,结合广东近三次人口普查流动人口增长模式和未来经济发展前景,预测未来二十年广东跨省流动人口总量高、中、低方案。
1.高方案: 根据第五、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广东外来常住人口规模由2000年1506.49万人增加到2010年的2149.78万人,年均增速为3.62%,按外推法测算,广东跨省流动常住人口在2010年2150万的基础上,延续前30年保持增长的趋势,但速度较为缓慢,到2020年、2030年分别达到为2457万人和2498万人。
2.中方案: 根据近几年人口变动调查和社保统计数据,跨省流动人口及省外劳动力规模基本维持稳定的态势,假定未来跨省流动常住人口在2010年2150万人基础上,2010年-2020年按每年递增5万人,到2020年达2200万人,2020年后保持稳定,在2200万人上下波动。
3.低方案: 伴随着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未来广东所吸收的新增劳动力中,有技术、高技能人才比例日趋上升,劳动力结构越来越合理,文化素质较低、没有一技之长的省外劳动力比例有所降低,省外劳动力呈下降的趋势,其人口规模逐渐缩小。假定未来省外常住人口在“十二五”期间保持2150万人的水平,从2016年起出现拐点,呈下降的态势,到2020年,减少到2100万人,2030年则为2000万人。
二、未来人口发展展望
按高、中、低三种生育方案,结合死亡、迁移等模式进行预测,未来二十年广东省人口发展具有以下特征:
(一)人口总量仍保持增长,但速度有所下降
从三种方案预测的结果看,广东未来二十年户籍人口规模基本呈扩大的趋势,但增速因为方案不同而有所差异,具体情况如下:
1.按高方案预测结果(见表3),未来二十年,户籍人口的总量逐年增加,但年增长速度以2017年为界线,先升后降,在2017年前,年增长速度逐年加快,2017年以后,人口虽然有所增加,但速度逐渐减缓。到2020年,户籍人口为9409.52万人,年平均增长速度为0.86%;2020年-2030年,年均增长0.59%。与前十年相比增幅、增速均有所下降(见图1),此方案为未来广东户籍人口增长的上限。
2.假如未来户籍人口生育模式以2010年1.76的总和生育率为基础,逐年下降,到2020年、2030年分别下降到1.66、1.60。按此方案预测,广东户籍人口2020年为9301.80万人,2030年达9621.60万人(见表3),前十年增长7.69%,后十年则增长3.44%,年平均增长速度分别为0.74%和0.34%,随着时间的推移,年增长速度呈现缓慢下降的趋势(见图1)。此方案是未来20年广东户籍人口发展最有可能的轨迹,表明只要继续贯彻相关的计划生育政策,逐渐减少政策外生育,广东户籍人口规模及增长速度将得到合理控制。
表3 三种方案预测的广东省户籍人口
单位:万人、%
年份 |
高 |
中 |
低 |
|||
人口数 |
年均增长 速度 |
人口数 |
年均增长 速度 |
人口数 |
年均增长 速度 |
|
2010 |
8637.19 |
8637.19 |
8637.19 |
|||
2015 |
9001.38 |
0.82 |
8977.95 |
0.78 |
8972.77 |
0.77 |
2020 |
9409.52 |
0.89 |
9301.80 |
0.71 |
9278.84 |
0.67 |
2025 |
9761.39 |
0.74 |
9532.65 |
0.49 |
9468.39 |
0.41 |
2030 |
9980.51 |
0.44 |
9621.60 |
0.19 |
9496.31 |
0.06 |
3.从图1的预测结果看,按低方案预测,未来二十年,广东户籍人口在2028年前,基本保持逐年增长的态势,但年增长速度呈平滑下降曲线;户籍人口总量在2028年达到最高峰的9502.67万人,并在当年形成拐点,从2029年开始出现负增长,人口总量开始下降。此方案是比较理想的设计,表明如果保持现有生育政策,继续加大力度控制人口出生率,杜绝政策外生育,到2030年,全省育龄妇女总和生育率将会过渡到政策生育率,届时,广东户籍人口将可以得到有效控制,出现负增长的势头。
根据全国第六人口普查数据,广东户籍人口流出外省半年以上人口为80万人,随着省际经济活动的不断加强,广东户籍人口中跨省从事经济活动的人口规模也将进一步扩大,未来将突破100万人的规模。
综上所述,到2030年,广东常住人口将介于1.15亿人至1.25亿人之间,波动区间为1000万人。
(二)育龄妇女规模维持高位,计划生育工作压力巨大。
按照高、中、低三种方案预测,广东户籍人口育龄妇女的总量,从2011年的2507万人,分别下降到2030年的2207万人、2297万人、2194万人(见表4),育龄妇女的规模,将随时间的推移而有所减少,但基本保持在2200万人左右;从中方案预测的结果看,20-29岁的生育旺盛期的育龄妇女人数从2011年的776万人下降到2030年的451万人,占育龄妇女人数的比重则从2011年的30.97%下降到20.51%。
表4 三种方案预测育龄妇女人口(户籍)
单位:万人
年份 |
高 |
中 |
低 |
20-29岁妇女人数(中方案) |
2011 |
2506.56 |
2506.56 |
2506.56 |
776.27 |
2015 |
2472.41 |
2472.41 |
2472.42 |
794.70 |
2020 |
2336.10 |
2336.10 |
2336.10 |
701.51 |
2025 |
2218.70 |
2218.70 |
2218.70 |
526.12 |
2030 |
2207.31 |
2196.73 |
2194.39 |
450.58 |
从流动人口看,未来二十年,流入广东的外省籍人口介于2000万人至2500万人之间,按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流动人口年龄结构测算,育龄妇女人数为796万人至996万人,其中20-29岁生育旺盛期妇女则分别达到254万人~443万人。
未来广东常住人口中,育龄妇女总量将于3000万人~3200万人左右波动,其中生育高峰期妇女人数也将维持1000万人的规模。庞大育龄妇女规模,客观上使出生人口总量维持较高水平,同时也增加了育龄妇女管理难度,加上流动人口生育问题,将给计划生育工作带来巨大的压力,人口控制工作不能有丝毫的松懈。
(三)人口出生率、自然增长率有望得到有效控制。
未来人口出生率中,高方案出现先升后降的态势,即从2011年的14.50‰起,逐年上升,到2018年达到15.74‰,当年的出生率到达最高点,从2019年开始,逐年下降,到2030年为11.30‰。而中、低方案所预测的结果则表明,未来人口出生率将呈平滑下降的趋势,此两种预测的出生率从2011年的14.5‰,分别下降到2030年的8.93‰、7.63‰,下降了5.57个和6.87个千分点。
表5 三种方案预测户籍人口的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
单位:‰
年份 |
高方案 |
中方案 |
低方案 |
||||||
出生率 |
死亡率 |
自增率 |
出生率 |
死亡率 |
自增率 |
出生率 |
死亡率 |
自增率 |
|
2011 |
14.50 |
5.34 |
9.15 |
14.50 |
5.34 |
9.15 |
14.50 |
5.34 |
9.15 |
2015 |
15.42 |
5.43 |
9.98 |
14.39 |
5.43 |
8.96 |
14.17 |
5.43 |
8.73 |
2020 |
15.58 |
5.58 |
10.00 |
13.42 |
5.61 |
7.81 |
12.96 |
5.62 |
7.35 |
2025 |
13.49 |
5.82 |
7.67 |
11.12 |
5.92 |
5.20 |
10.10 |
5.94 |
4.16 |
2030 |
11.30 |
6.45 |
4.85 |
8.93 |
6.65 |
2.29 |
7.63 |
6.71 |
0.92 |
伴随着出生率的进一步下降,广东户籍人口死亡率随着时间推移出现逐年上升的趋势,三种预测方案都体现这一共同特征,只是不同方案,上升的幅度有所区别,低方案从2011年的5.34‰上升至2030年的6.71‰,上升幅度达1.37个千分点,幅度居三种方案之首。
综上所述,广东户籍人口未来二十年的再生产过程中,在继续坚持计划生育政策、不断控制政策外生育的情况下,人口出生率将得到有效控制,并出现不断下降局面,同时,由于死亡率的缓慢上升,使自然增长率出现了逐渐下降的趋势,并朝着有利于控制人口增长的方向发展。
(四)劳动力资源依然丰富,为广东经济发展提供有利条件。
高、中、低三种预测方案结果表明,未来广东户籍人口15~64岁劳动年龄人口总量保持在6500万人以上规模。高方案保持规模不断扩大趋势,到2030年为6596.28万人(见表6);中低方案则出现先升后降的状态,即2025年前每年不断增加,之后开始逐渐减少,但劳动年龄人口仍超6500万人。从劳动力在总人口所占的比重来看,在各个预测年中,三种预测结果占总人口的比例不同,但都保持2015年前比例上升,随后逐年下降的态势。以中方案为例,未来二十年劳动适龄人口的年龄分组中,青年组(15-24岁)比重随时间的推移而先降后升,即从2011年的26.29%开始下降到2025年的15.27%,随后有所上升;壮年组(25-44岁)比重从2011年的44%上升到2025年的46.53%,随后开始下降,而45岁及以上劳动力比重则从2011年开始基本保持缓慢上升的趋势(见表7),其它两种预测方案与中方案趋势基本相同。
根据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汇总,外省流入的人口中,劳动年龄人口(15-64岁)占93.32%,按此测算,广东未来外省籍劳动力规模为1866万人-2333万人。因此未来广东劳动力将维持8000万-8500万人规模,丰富的劳动力资源,解决了部分行业劳动力资源短缺的问题,为未来广东经济建设提供有力的人力保障,对广东经济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
表6 未来户籍人口劳动年龄人口
单位:万人、%
年份 |
高 |
中 |
低 |
|||
15-64岁 人口 |
占总人口 比例 |
15-64岁 人口 |
占总人口 比例 |
15-64岁 人口 |
占总人口 比例 |
|
2010 |
6230.70 |
72.14 |
6230.70 |
72.14 |
6230.70 |
72.14 |
2015 |
6549.23 |
72.76 |
6549.23 |
72.95 |
6549.23 |
72.99 |
2020 |
6563.75 |
69.76 |
6563.75 |
70.56 |
6563.75 |
70.74 |
2025 |
6580.78 |
67.42 |
6580.78 |
69.03 |
6580.78 |
69.50 |
2030 |
6596.28 |
66.09 |
6573.01 |
68.32 |
6567.86 |
69.16 |
表7 未来20年户籍人口劳动年龄人口年龄结构(中方案)
单位:%
年份 |
高 |
中 |
低 |
||||||
15-24岁 |
25-44岁 |
45-64岁 |
15-24岁 |
25-44岁 |
45-64岁 |
15-24岁 |
25-44岁 |
45-64岁 |
|
2011 |
26.29 |
44.00 |
29.71 |
26.29 |
44.00 |
29.71 |
26.29 |
44.00 |
29.71 |
2015 |
23.08 |
43.93 |
32.99 |
23.08 |
43.93 |
32.99 |
23.08 |
43.93 |
32.99 |
2020 |
17.77 |
45.78 |
36.44 |
17.77 |
45.78 |
36.44 |
17.77 |
45.78 |
36.44 |
2025 |
15.27 |
46.53 |
38.20 |
15.27 |
46.53 |
38.20 |
15.27 |
46.53 |
38.20 |
2030 |
17.75 |
42.43 |
39.82 |
17.45 |
42.58 |
39.97 |
17.39 |
42.61 |
40.00 |
(五)抚养系数急速上升,人口老年化程度更显突出
从未来户籍人口预测结果看,广东未来二十年人口总抚养系数在经历短暂几年的下降后,出现快速升高的过程。表8可以看出,2010-2013年,三种方案预测的总抚养系数由2010年的38.62%分别下降到2013年的36.46%、36.35%、36.33%;从2014年开始,总抚养系数保持快速上升的趋势,到2030年,高、中、低方案预测的总抚养系数分别达到51.31%、46.38%、44.59%,比2010年上升了12.69个、7.76个和5.97个百分点;少年抚养系数与总抚养系数的发展趋势基本保持一致,即在2013年前缓慢下降,2013年后平滑上升;老年抚养系数则从2011年起,均出现上升的趋势。这种现状是新增婴儿人口缓慢减少和老年人口不断增加两种因素叠加造成的。虽然,大规模外来人口的流入,在一定程度上会缓解这种势头,但总的来说未来广东总抚养系数不断上升的趋势将保持不变,社会和家庭抚养对象的重心将由原来的由少年儿童为主慢慢转向少年、老年人口基本接近的态势。
表8 广东户籍人口未来抚养系数
单位:%
年份 |
少年抚养系数 |
老年抚养系数 |
总抚养系数 |
||||||
高 |
中 |
低 |
高 |
中 |
低 |
高 |
中 |
低 |
|
2010 |
27.16 |
27.16 |
27.16 |
11.46 |
11.46 |
11.46 |
38.62 |
38.62 |
38.62 |
2011 |
26.16 |
26.16 |
26.16 |
11.26 |
11.26 |
11.26 |
37.42 |
37.42 |
37.42 |
2012 |
25.50 |
25.46 |
25.45 |
11.28 |
11.28 |
11.28 |
36.77 |
36.74 |
36.73 |
2013 |
25.07 |
24.96 |
24.94 |
11.39 |
11.39 |
11.39 |
36.46 |
36.35 |
36.33 |
2014 |
25.12 |
24.91 |
24.86 |
11.68 |
11.68 |
11.68 |
36.80 |
36.59 |
36.54 |
2015 |
25.41 |
25.05 |
24.97 |
12.04 |
12.04 |
12.04 |
37.44 |
37.08 |
37.01 |
2020 |
28.80 |
27.16 |
26.81 |
14.55 |
14.55 |
14.55 |
43.36 |
41.71 |
41.36 |
2025 |
31.25 |
27.78 |
26.80 |
17.08 |
17.08 |
17.08 |
48.33 |
44.86 |
43.88 |
2030 |
30.22 |
25.22 |
23.42 |
21.08 |
21.16 |
21.17 |
51.31 |
46.38 |
44.59 |
人口老化是当今的社会问题之一,随着人口控制工作的深入,出生人口数将不断减少,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医疗卫生条件的改善,客观上又延长人口寿命,使老年人口不断增加,占人口比重越来越大,人口老化是一种必然的结果。
根据广东省2010年末户籍分年龄人口测算,广东当年户籍人口年龄中位数为30.6岁,随着户籍人口出生人数的逐年减少和老年人口的不断增加,未来户籍人口年龄中位数也将逐年上移,由此可见,从2010年起,广东户籍人口年龄中位数已达到老年型的标准。从表9可见,高、中、低三种预测结果中,未来二十年广东户籍人口0-14岁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在20%上下波动,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由2010年的8.27%开始逐步攀升,老年人口与少年人口的比率急剧上升,而且老年人口、少年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及老少比均达到老年型的标准。也就是说,广东户籍人口年龄结构在2010年前进入老年型后,未来人口老年化的状况将保持继续加深的趋势。
表9 未来20年户籍人口年龄构成
单位:%
年份 |
0-14岁比例(%) |
65岁及以上比例(%) |
老少比(%) |
||||||
高 |
中 |
低 |
高 |
中 |
低 |
高 |
中 |
低 |
|
2010 |
19.60 |
19.60 |
19.60 |
8.27 |
8.27 |
8.27 |
42.18 |
42.18 |
42.18 |
2011 |
19.04 |
19.04 |
19.04 |
8.19 |
8.19 |
8.19 |
43.02 |
43.02 |
43.02 |
2012 |
18.64 |
18.62 |
18.62 |
8.24 |
8.25 |
8.25 |
44.23 |
44.29 |
44.30 |
2013 |
18.37 |
18.31 |
18.29 |
8.35 |
8.35 |
8.35 |
45.43 |
45.62 |
45.67 |
2014 |
18.37 |
18.24 |
18.21 |
8.54 |
8.55 |
8.55 |
46.49 |
46.88 |
46.97 |
2015 |
18.48 |
18.27 |
18.22 |
8.76 |
8.78 |
8.79 |
47.38 |
48.05 |
48.20 |
2020 |
20.09 |
19.17 |
18.97 |
10.15 |
10.27 |
10.30 |
50.53 |
53.58 |
54.28 |
2025 |
21.07 |
19.18 |
18.63 |
11.51 |
11.79 |
11.87 |
54.64 |
61.47 |
63.71 |
2030 |
19.98 |
17.23 |
16.19 |
13.93 |
14.45 |
14.64 |
69.75 |
83.87 |
90.42 |
从常住人口来看,按第六次人口普查资料计算,广东省2010年常住人口少年人口比重、老年人口比重、老少比分别为16.87%、6.79%和40.25%,年龄中位数为29.86岁,人口年龄结构类型属成年型后期。按户籍人口、常住人口中方案预测,到2014年,广东省常住人口少年人口比重、老年人口比重、老少比分别为15.85%、7.01%和44.23%,年龄中位数也将超30岁,步入老年型社会。由此表明,即使大量的年轻流动人口涌入广东,也只能在一定程度缓解人口老年化的过程,广东人口老年化是一个必然的结果,而且日益突出。
三、未来人口发展问题与政策建议
(一)存在问题
1.人口规模不断扩大,制约着经济的健康发展。一方面,人口总量不断增长,降低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未来二十年,广东人口将保持惯性增长,2010-2020年,年均增长率维持在0.6%以上,按照十八大提出的到2020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居民人均收入翻一番的目标,广东年均经济增速应达7.2%,人口的增长,消耗了大部分的GDP增长,使经济总量快速上升的情况下,人均GDP上涨极为缓慢。另一方面,人口规模不断扩大,自然资源承载能力受到严峻考验。2010年,广东人均耕地面积为0.39亩,不到全国平均水平的1/3,远低于联合国粮农组织确定的人均耕地0.8亩的警戒线,随着人口的增长和不可再生土地资源的减少,人地矛盾日益尖锐。根据前述三种方案的预测,未来二十年,广东人口将保持增长趋势,人口与水资源、人口与粮食、人口与能源等矛盾也将进一步加大,成为约束广东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
2.劳动年龄人口增加,就业压力明显加大。随着人口总量的不断增长,未来广东劳动年龄人口规模也将不断扩大。按预测结果,2018年前,广东劳动年人口逐年增加,增量最大的年份接近100万人,之后保持高位波动,但仍保持上升趋势。未来20年,广东劳动年龄人口将达到8000-8500万人,丰富劳动力的资源,为企业用工提供大量可供选择的人才,同时也增加就业难度,使社会就业压力明显加大。
3.大规模流动人口带来的社会问题日益突出。流动人口规模大、占总人口比例高是广东人口的又一个特点。根据2010年人口普查数据,广东常住人口中,外省流动人口达2150万人,加上500万左右的暂住人口,其规模之大在全国绝无仅有,这种态势在未来一定时期仍将保持。大规模的省外流动人口对广东经济增长、社会发展做出巨大的贡献,同时随着流动人口的日益增多,所带来的社会问题,诸如环境资源、计划生育、就业、社会保障、子女教育、社会管理等问题也将日益突出。
4.老年人口逐渐堆积,加重社会及家庭的赡养负担,社会保障体系将受到严峻考验。根据前面预测,广东常住人口将于2014年步入老年型社会,而且老年人口逐年增加,老年抚养系数不断上升。老年人口日益增多,使人口老龄化、高龄化、家庭小型化和空巢化“四化”叠加快速发展的特征更加明显,导致家庭问题和社会矛盾增多,对改革、发展、稳定产生不良影响,同时给我省未来社保基金的支付能力带来严峻的挑战。
5.大规模义务教育年龄段人口上下波动,给教育资源合理配置提出新的挑战。从预测结果看,广东未来二十年户籍人口义务教育年龄人口分三个阶段,出现明显波动的状态:即2010~2015年,义务教育年龄人口呈下降趋势,2016~2025年出现上升的状态,2026年以后开始平稳下降。义务教育年龄人口的波动,会造成两种情况:一是当某一时期对教育资源的需求减少时,教育资源出现萎缩或浪费;二是当义务教育年龄人口增加时,教育资源供不应求,使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难度增大。
(二)政策建议
第一,继续加强计划生育工作,有效控制人口总量的增长速度,合理调整产业结构、广开就业门路,做好人才引进和劳动者的技能培训工作,科学安排劳动年龄人口就业。
第二,加强和完善省外流动人口统计制度,建立和健全基层管理组织和服务网络,对流动人口进行积极引导,加强管理。同时,进一步完善社保制度,尽快实现基本养老保险转移接续和养老保险的全国统筹;将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纳入本地义务教育的范畴,解决外来务工人员的后顾之忧。使以农民工为主体的流动人口在劳有所得、住有所居、学有所教、病有所医、老有所养等方面拥有和流入地居民一样的平等权利,增强流动人口的“认同感”和“归宿感”。
第三,制定一些必要的优惠政策,扶持具有福利性质的为老年人服务的产业的发展。与此同时,必须进一步加大财政投入,体现政府的责任,做到“取之于民,用之于民”,以进一步夯实社保基金体系,保证社会保障体系健康运作。
第四,以教育均衡、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完善义务教育机制。探寻教育资源配置失衡的根源,改变按户籍人口配置教育资源的思维,将流动人口子女教育纳入计划之中,在考虑城镇教育发展的同时,进一步加强落后地区、农村地区及边远山区教育资源分配的倾斜力度,统筹兼顾,制定出行之有效的资源配置政策法规,使教育资源的配置更加科学、有效和公平。
供稿单位:人口就业处
撰 稿:黄映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