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统计资料 > 统计分析

统计分析

 

广东家庭户居住状况区域差异分析

  

  内容摘要:本文根据广东省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分析了广东家庭户居住状况的城乡差异和区域差异,并提出分区域住房政策建议。

  关键词: 居住状况   差异   分析

  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广东家庭户户数为2863.06万户,家庭户人数8897.93万人,家庭户人均住房建筑面积为26.23平方米,户均住房间数为2.77间。为了清晰描述目前广东家庭户住房现状和特点,本文以城乡和经济区域两个维度,从住房面积和间数、住房的拥有率、来源情况、住房类型和建成时间、配套设施等方面分析广东家庭户住房状况的差异程度,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一、家庭户居住状况的城乡差异

  (一)城市以租赁为主,镇、乡村以自建住房为主

  过去十年,广东城市家庭户住房由购买为主转变为以租赁为主,而镇、乡村家庭住房来源变化不大。2010年,城市家庭户中,租赁各类住房的比重达46.9%,比2000年上升23.0个百分点,而购买、自建的比重分别为31.0%17.5%,比2000年下降了6.2个、14.9个百分点。城市近一半家庭租赁各类住房,租房比例大幅上升,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流动人口的家庭户比例大幅上升。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流动人口更多地选择家庭化居住或1[i]居住,从而增加了租赁住房的需求。2010年全省跨乡镇街道流动半年以上的常住人口达3667万人,比2000年增长44.9%,但其中集体户人数比2000年下降了0.93%。二是由于单位分配福利住房制度已中止多年,可购买的公有住房数量日渐缩少,导致购买原公有住房的比重明显下降。租赁住房的家庭户中户主年龄在20-39岁的比重达69%,这一年龄段的人口参加工作时间较晚,基本没有机会购买原公有住房,加上积蓄不多、商品房价格上涨等多种因素,只能选择租房。随着租赁住房比例的大幅上升,广东城市家庭户的住房拥有率(已购买各种住房的家庭户占总家庭户的比例)从2000年的76.1%下降到2010年的53.1%,降低23.0个百分点。

  1 按住房来源划分的家庭户分布情况

                                                                               单位:%

年份和城乡

租赁廉租住房

租赁其他住房

自建住房

购买商品房

购买二手房

购买经济适用房

购买原公有住房

其他

住房拥有率

2010

全省

4.71

25.20

46.42

13.09

1.94

0.94

3.96

3.73

70.09

城市

6.84

40.05

17.46

20.75

2.88

1.36

6.03

4.63

53.11

4.08

13.00

61.13

10.61

2.07

1.15

3.74

4.22

82.92

乡村

1.15

3.93

91.98

0.42

0.20

0.08

0.35

1.89

94.92

2000

全省

6.47

6.26

65.29

6.43

-

1.67

8.57

5.29

87.27

城市

11.49

12.42

32.31

14.10

-

3.48

19.60

6.60

76.09

9.68

6.51

59.84

7.08

-

1.99

7.21

7.70

83.82

乡村

1.34

1.39

92.97

0.24

-

0.15

0.56

3.35

97.27

  (二)城乡户均住房间数差异显著

  广东2010年分城乡人均住房建筑面积差异不大,城市、镇和乡差异不足0.5平方米;人均住房间数差异也不显著,市镇差异为0.02间、市乡差异为0.16间。但户均间数差异较大,农村户均间数为3.7间,镇为3间,城市仅2.17间。这主要受城乡家庭平均规模的影响,乡村家庭户规模最大,为3.74人,镇和城市户均人口分别为3.52人、2.63人。

  (三)城市住房建设步伐快于乡村

  广东现有住房建成时间都集中在1990年以后,这一时期建成的住房中,家庭户户数占比为72.9%。近二十年来,随着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城市住房建设步伐加快,建成年代较晚的住房占比明显大于农村。从住房建成年代看,城市1990-1999建成的住房占比38.2%,乡村为31.0%,两者相差7.3个百分点。2000年以后建成的住房,这一差距扩大到10.6个百分点。

  2 按住房建成年代分的家庭户户数占比情况

                                                                               单位:%

建成年份

  全省

  城市

  

  

  1949年以前

  1.42

  0.90

  2.07

  2.07

  1949-1959

  0.78

  0.51

  0.95

  1.21

  1960-1969

  2.10

  1.10

  2.39

  3.76

  1970-1979

  5.75

  3.24

  6.44

  9.97

  1980-1989

  17.08

  14.26

  20.01

  20.86

  1990-1999

  35.76

  38.24

  36.48

  30.98

  2000年以后

  37.10

  41.75

  31.67

  31.15

  (四)城乡住房配套设施水平差异大

  与2000年相比,2010年广东城市、镇、乡村住房配套设施都有改善,但城乡之间住房设施配套程度差异仍然较大,乡村与城市和镇的各项指标差距都在10个百分点以上。其中以管道自来水和燃气使用的差距最大,城市、镇、乡村有管道自来水的家庭占比分别为97.9%86.0%47.4%,城乡、镇乡之间存在非常显著的差异。农村自来水普及率不足一半,与城镇相差较大。

  3 广东家庭户住房设施分城乡分布

                                                                           单位:%

住房设备

2010

2000

 

全省

全省

 
 

住房内有无厨房

89.83

93.42

92.79

82.05

85.53

91.32

87.86

80.15

 

10.17

6.58

7.21

17.95

14.47

8.68

12.14

19.85

 

主要炊事

燃料

燃气

72.96

88.78

83.26

39.86

57.83

87.50

74.25

28.48

 

6.51

8.02

4.77

4.57

0.61

1.00

0.73

0.26

 

煤炭

0.67

0.23

0.90

1.35

5.90

2.51

6.95

8.13

 

柴草

18.29

0.97

10.08

53.16

34.51

7.57

16.60

62.32

 

其他

1.57

1.99

1.00

1.06

1.15

1.42

1.47

0.81

 

住房内有无管道自来水

80.72

97.93

85.95

47.39

63.68

90.27

77.57

37.70

 

19.28

2.07

14.05

52.61

36.32

9.73

22.43

62.30

 

住房内有无洗澡设施

86.35

94.59

91.25

69.32

68.38

85.14

78.21

51.57

 

13.65

5.41

8.75

30.68

31.62

14.86

21.79

48.43

 

住房内有无厕所

87.29

97.46

91.27

67.18

60.71

84.55

72.99

37.48

 

12.71

2.54

8.73

32.82

39.29

15.45

27.01

62.52

 

   二、家庭户居住状况的区域差异

  (一)珠三角、粤东地区人均建筑面积较小

  依据家庭户人均建筑面积分布情况,全省可分为两类地区:一类是珠三角地区和东翼地区,这些区域人口密度远远高于广东平均水平,人均住房面积较小,人均面积较小的家庭户比重高,人均面积较大的家庭户比重低。粤东、珠三角地区人均住房建筑面积在0-19平方米的家庭户占比高达53.2%42.8%,其中8平方米以下的“住房困难户”占比分别为15.4%13.4%;而人均建筑面积在40平方米以上的家庭户占比仅22.2%14.5%。第二类是西翼地区和山区五市,人口密度相对较小,人均住房面积相对较大,其中家庭户人均建筑面积在40平方米以上的占比西翼地区为35.4%、山区为32.4%,分别比珠三角高13.2个和10.2个百分点,比东翼地区高21.0个和17.9个百分点。从人均建筑面积8平方米以下家庭户占比看,山区和西翼地区的占比均远低于珠三角和东翼地区(见表4)。

  4 各区域按人均建筑面积划分的家庭分布

                                                                             单位:%

地区

8平方米以下

9-19

平方米

20-29平方米

30-39

平方米

40-49

平方米

50-59

平方米

60-69

平方米

70平方米以上

全省

9.21

27.7

22.67

13.49

8.19

4.47

3.63

8.32

珠三角

11.79

29.33

22.05

13.02

7.46

4.06

3.13

7.52

东翼

12.25

37.88

22.12

10.18

6.08

2.45

2.08

3.85

西翼

3.51

19.73

22.61

15.13

10.29

6.34

5.67

13.11

山区五市

2.1

20.39

25.5

16.53

10.78

5.99

4.94

10.67

   (二)西翼和山区五市户均住房间数较多

2010年珠三角地区户均住房间数最少,只有2.12间,其中超4成家庭户仅有1间住房,只有1间住房的家庭户占比远高于其他地区。其原因一方面是珠三角小面积商品房占比相对高,另一方面也与珠三角流动人口数量庞大、1人户比例高有很大关系。东翼户均住房间数略高于珠三角,为2.47间,其中只有1间住房的家庭户占比比珠三角低20.5个百分点。西翼和山区户均住房间数都超过3间,家庭户主要以3间住房和5间及以上住房为主。其中,西翼拥有5间及以上住房的家庭户占比最高,达32.1%

  5 各区域按户均居住间数划分的家庭分布

                                                                         单位:间/户,%

区域

户均住房间数[1]

一间

二间

三间

四间

五间及五间以上

全省

2.54

28.43

20.81

23.21

11.52

13.7

珠三角

2.12

41.34

21.09

21.57

7.57

6.78

东翼

2.47

20.84

31.58

22.81

13.36

8.31

西翼

3.42

6.41

15.93

24.55

17.37

32.13

山区五市

3.39

5.73

15.35

28.51

19.67

27.63

[1]户均住房间数计算时,将5间及以上住房,统一按照5间计算。

       注:上表数据没有包括拆迁不到半年的家庭户。

  (三)珠三角的住房来源以租赁为主,东西两翼和山区以自建为主

  从表6中可以看出,珠三角地区住房来源与其他区域差异最为显著。珠三角租赁住房的比例为46.6%,其中深圳、东莞租赁各类住房比例最高,分别为73.4%65.4%;而东翼、西翼和山区五市分别仅为4.7%,4.1%6.4%;同时珠三角地区购买各类住房占比为23.2%,比全省平均水平高3.3个百分点,其他区域购买各类住房的比重均低于全省平均水平。主要原因是珠三角地区经济相对发达,城市化水平高,吸引外来人口大量流入,使得住房需求增大,购买和租赁商品房比重较高。东翼、西翼及山区五市的自建住房比例则相对较高,分别为77.6%81.7%74.1%,主要因为这些区域的农业人口较多,住房大多以自建住房为主。

  6 广东分区域住房来源分布比较

                                                                              单位:%

地区

租赁廉租住房

租赁其他住房

自建

住房

购买商品房

购买二手房

购买经济适用房

购买原公有住房

其他

广东

4.71

25.2

46.42

13.09

1.94

0.94

3.96

3.73

珠三角

6.81

39.78

25.43

15.85

2.3

1.01

4.08

4.76

东翼

1.41

3.3

77.55

11.22

1.58

0.96

2.26

1.73

西翼

1.44

2.62

81.72

4.88

1.04

0.67

5.1

2.53

山区五市

1.85

4.5

74.05

10.84

1.62

0.9

3.92

2.32

 

  (四)东翼近十年建成的住房占比远低于其他区域。

  全省各区域住房均以1990年以后建成的住房为主,其中珠三角地区2000年以后建成的住房占比最高。从各区域1990年以后建成住房的占比看,珠三角地区占比接近八成,为79.2%;西翼和山区占比分别为67.8%67.7%;而东翼仅为53.8%,明显低于其他地区。与其他区域不同,东翼地区1980-1989年建成住房占比较高,为29.2%,比其他区域高9.0-15.4个百分点,而2000年以后建成的住房比重则较低,仅为18.0%,比其他区域低13.4-25.0个百分点。

 

  表7 按住房建成年代分的各区域家庭户户数占比情况

                                                                               单位:%

地区

1949年以前

1949-

1959

1960-

1969

1970-

1979

1980-

1989

1990-

1999

2000

以后

珠三角

1.07

0.59

1.45

3.93

13.76

36.24

42.95

东翼

3.15

1.25

3.18

9.42

29.19

35.82

17.99

西翼

0.72

0.78

2.65

7.86

20.23

36.37

31.39

山区五市

2.02

1.16

3.35

8.23

17.58

33.16

34.50

 

 

  (五)珠三角住房以钢筋混凝土结构为主,其他区域以混合结构为主

  2010年各区域住房承重材料差异明显,珠三角地区住房以钢筋混凝土结构为主,其他区域以混合结构为主。珠三角地区住房中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比例达到48.8%;东翼、西翼和山区五市钢筋混凝土结构的住房占比均低于三成,这些区域住房以混合结构为主,占比分别达到41.1%51.7%53.3%。东翼地区住房超过三成仍是砖木结构,特别是东翼的农村地区,砖木结构占比高达43.3%

 

  8 各区域住房承重类型情况

                                                                     单位:%

  

住房承重类型

钢及钢筋混凝土结构

混合结构

砖木结构

其他结构

全省

38.45

45.37

14.21

1.98

珠三角

48.78

42.92

7.35

0.95

东翼

19.48

41.05

31.55

7.91

西翼

26.77

51.74

20.17

1.32

山区

22.77

53.28

22.2

1.75

   

  (六)珠三角和东翼地区住房设施相对完善

  珠三角和东翼住房设施比较完善。珠三角有管道自来水和洗澡设施家庭户占比超过九成,东翼地区使用燃气和有洗澡设施的家庭户占比也超过九成,而西翼和山区五市在使用燃气,管道自来水,独用厕所占比分别只达到37.4%、41.3%53.1%,表明这些地区住房配套设施还有待完善。

 

  9 广东区域住房设施比例

                                                                               单位:%

  

地区别

独用厨房

使用燃气

管道自来水

有洗澡设施

独用厕所

总计

86.49

72.91

80.67

86.29

79.93

珠三角

88.66

82.06

94.83

91.60

87.68

东翼

89.93

90.09

78.19

92.50

84.27

西翼

72.36

37.43

41.28

63.33

53.41

山区五市

87.53

53.00

60.43

80.12

68.51

  

    三、各市住房状况的聚类分析

  反映地区住房状况涉及的指标较多,为了对广东住房差异的地域类型进行客观分类,根据“六普”资料,选用能反映住房舒适度和住房质量的统计指标进行分析,具体指标包括:最能体现人口居住生活质量高低的住房面积、间数以及住房配套设施、建成年代等(见表10)。

 

  10 广东各市住房水平、住房设施、建成年代比较

                                                                   单位:平方米、间、%

地区

居住水平

住房设施

住房建成年份

人均

面积

人均

间数

住房内有厨房

住房内有厕所

使用电及燃气

使用

自来水

2000年以后建成

1960年之前建成

广州

26.84

0.85

0.96

0.97

0.96

0.98

0.36

0.02

韶关

29.08

1.03

0.92

0.77

0.60

0.65

0.32

0.03

深圳

21.35

0.77

0.93

0.99

0.95

0.99

0.54

0.00

珠海

27.18

0.89

0.95

0.96

0.96

0.97

0.44

0.01

汕头

20.17

0.63

0.96

0.97

0.98

0.96

0.18

0.04

佛山

32.19

0.88

0.92

0.95

0.97

0.98

0.37

0.02

江门

29.07

0.88

0.95

0.80

0.81

0.90

0.20

0.06

湛江

26.05

0.98

0.71

0.57

0.44

0.44

0.28

0.01

茂名

37.29

1.36

0.77

0.67

0.33

0.34

0.36

0.02

肇庆

26.16

0.94

0.90

0.75

0.50

0.74

0.35

0.02

惠州

25.11

0.85

0.91

0.90

0.82

0.83

0.43

0.01

梅州

27.38

1.22

0.95

0.86

0.75

0.61

0.31

0.05

汕尾

18.18

0.60

0.92

0.85

0.84

0.74

0.28

0.03

河源

28.79

1.17

0.94

0.84

0.55

0.52

0.47

0.02

阳江

32.22

1.01

0.90

0.68

0.47

0.52

0.31

0.02

清远

29.71

1.03

0.88

0.73

0.51

0.61

0.36

0.03

东莞

24.69

0.79

0.83

0.97

0.96

0.98

0.53

0.01

中山

27.88

0.82

0.92

0.96

0.98

0.44

0.51

0.01

潮州

21.54

0.62

0.91

0.89

0.95

0.87

0.19

0.07

揭阳

16.65

0.50

0.90

0.92

0.86

0.60

0.13

0.04

云浮

30.03

1.18

0.85

0.72

0.36

0.60

0.29

0.02

 

  根据表10,对上述8个指标进行标准化处理,以消除数据量纲的差异及数量级的影响,按照离差平方和法对广东21个市进行聚类,聚类结果用离差平方和法树形图表示,输出结果见图1

 

  1 离差平方和法的树形图

 

  

  根据图1的离差平方和树形图可将广东省的21市分为四类,第一类为广州、深圳、珠海、佛山、惠州、东莞、中山,第二类为韶关、江门、肇庆、梅州、河源、清远、云浮、阳江,第三类为汕头、汕尾、潮州、揭阳,第四类为茂名和湛江。通过方差分析表可以看出,各个类别之间在人均面积、人均间数、住房内有厨房、有厕所、使用电及燃气、使用自来水、建成年代占比等8个变量都有显著性差异,且这种差异均具有统计意义。因此,根据各类别描述统计量,可以将全省21个地市按照住房状况、住房设施、建成年代的差异情况分成四类。聚类分析结果表明除江门、肇庆、阳江外,聚类结果与经济区域分类基本吻合。

  第一类包括珠江三角洲地区的7市。这7市的特点是人均面积、住房间数接近全省平均水平,且各类住房设施较为完善。同时,从建成年代看,这类地区近十年建成的住房占比较高,1960年之前建成的占比较低。

  第二类包括山区5市和江门、肇庆、阳江,共8个市。其主要特征是人均住房面积和间数均略高于全省平均水平。但总体设施不是很完善,住房中厕所、电和燃气、自来水等配套方面较为落后。

  第三类包括粤东地区的4个市。其主要特征是:人均住房面积最小、住房间数略高于0.5间,是四类地区中住房最为拥挤的地区。总体住房设施虽较为完善,但这类地区近十年建成的住房占比最低,1960年之前建成的占比最高。

  第四类是茂名和湛江2市,主要特点是人均居住面积大,住房间数多,但房屋的设施非常不健全。

  11 各类别描述统计量

 

    Mean

Ward Method

人均面积

人均间数

住房内有厨房

住房内有厕所

使用电及燃气

使用自来水

1960年之前

2000年以后

1

26.4629

.8357

.9171

.9571

.9429

.8814

.0119

.4565

2

29.0550

1.0575

.9112

.7687

.5688

.6437

.0318

.3263

3

19.1350

.5875

.9225

.9075

.9075

.7925

.0457

.1949

4

31.6700

1.1700

.7400

.6200

.3850

.3900

.0145

.3179

Total

26.5505

.9048

.8990

.8438

.7405

.7271

.0262

.3439

 

12 方差分析表

 

    Between Groups

 

Sum of Squares

df

Mean Square

F

Sig.

人均面积

322.611

3

107.537

10.990

.000

人均间数

.763

3

.254

21.846

.000

住房内有厨房

.056

3

.019

13.567

.000

住房内有厕所

.251

3

.084

32.446

.000

使用电及燃气

.887

3

.296

26.183

.000

使用自来水

.467

3

.156

6.080

.005

1960年之前

.003

3

.001

6.964

.003

2000年以后

.181

3

.060

11.851

.000

 

  四、进一步改善居住状况的思路

  (一)珠三角地区需加快公共租赁住房建设。

  从人口居住状况的区域差异分析看出,珠三角地区人均8平方米以下的“住房困难户”占比为15.4%,超四成家庭户仅有1间住房,且租赁住房比重达46.6%。住房问题仍然比较突出,特别是聚类分析中第一类的珠三角地区7个市的城市区域,应加快公共租赁住房建设,完善公共租赁住房进入和退出机制,真正使中等偏小收入住房困难户、流动人口、年轻新就业者,能通过梯度消费逐步实现住有所居。

  (二)粤西、山区要加快公共基础设施建设。

  西翼和山区五市住房配套设施不完善,使用燃气、管道自来水、独用厕所这三项远远落后于珠江三角洲地区和东翼地区,尤其是西翼和山区的农村地区,使用燃气占比分别为13%和29%;有管道自来水占比为19%39%,独用厕所占比为18%21%,住房配套设施相对落后。粤西、山区地区要抓住《关于进一步促进粤东西北地区振兴发展的决定》契机,加快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推进民生水利工程建设,加快村村通自来水和电网升级改造工程。

  (三)提升镇级区域城镇化质量。

  近十年来,城市地区住房建设快速发展,2000年以后建成的住房占比远高于镇和乡村。这反映出目前城市区域人口过度密集,住房拥挤,自然和社会承载压力大。但镇级区域的吸引力较弱,住房建设发展相对缓慢。因此,镇级区域要加快户籍制度改革,全面放开小城镇落户限制,注重公共资源投入,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增强区域吸引力,构造与周边大城市新型的互动体系,提升区域城镇化质量。

 

 

 

                                                            供稿单位:人口和就业统计处

                                                           撰    稿:李 晶

  

 

  


 

  

[i]第六次人口普查,1人户作为家庭户进行登记。

  

[ii]户均住房间数计算时,将5间及以上住房,统一按照5间计算。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