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统计资料 > 统计分析

统计分析

 

2015年一季度广东“四上”企业就业情况分析

    

  内容摘要:本文对2015年一季度广东“四上”企业就业情况进行分析,并针对就业面临的形势和问题提出对策建议。

 

  关键词: 就业  分析

 

  2015年一季度,广东“四上”企业就业情况总体平稳。一季度末,全省“四上”企业[注]从业人员2060.83万人,同比增加2.03万人,增长0.1%。

  一、 “四上”企业从业人员情况

  (一)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员最多,制造业减员最多

  一季度末,在纳入“四上”企业统计范围的16个行业门类中,有13个行业增员,3个行业减员。其中,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员最多,同比增加10.37万人;其次是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增加6.75万人;第三是房地产业,增加6.19万人。制造业减员最多,同比减少27.96万人;建筑业减少5.16万人;住宿和餐饮业减少1.71万人。

 

2015年一季度广东“四上”企业从业人员变化情况

    

20141季度末(万人)

20151季度末(万人)

同比增加(万人)

同比增长(%)

     

2058.80

2060.83

2.03

0.1

一、按行业分

 

 

 

 

()采矿业

4.60

4.67

0.07

1.5

()制造业

1355.23

1327.27

-27.96

-2.1

()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

26.27

26.53

0.26

1.0

()建筑业

172.84

167.69

-5.16

-3.0

()批发和零售业

129.46

132.13

2.66

2.1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77.33

87.70

10.37

13.4

()住宿和餐饮业

58.95

57.24

-1.71

-2.9

()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37.60

41.13

3.53

9.4

(十一)房地产业

60.04

66.24

6.19

10.3

(十二)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72.80

79.55

6.75

9.3

(十三)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

24.58

28.50

3.92

16.0

(十四)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5.43

6.01

0.58

10.7

(十五)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

13.04

14.12

1.08

8.3

(十六)教育

7.55

8.32

0.78

10.3

(十七)卫生和社会工作

5.52

5.82

0.30

5.4

(十八)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7.56

7.91

0.35

4.6

二、按区域分

 

 

 

 

  珠三角地区

1735.97

1722.73

-13.24

-0.8

  粵东西北地区

322.83

338.10

15.27

4.7

      

138.90

145.87

6.97

5.0

     西 

81.41

84.41

3.00

3.7

      

102.52

107.81

5.30

5.2

  

    (二)二产从业人员减少,三产大幅增加

  在纳入“四上”企业统计范围的单位中,第二产业从业人员数量呈减少趋势,第三产业从业人员大幅增加。一季度末,二产从业人员1526.16万人,同比减少32.78万人,减幅为2.1%;三产从业人员534.67万人,同比增加34.81万人,增长7.0%。在纳入“四上”企业统计范围的企业中,二产从业人员所占比重为74.1%,三产为25.9%,与上年同期相比分别下降1.6和上升1.6个百分点。

  (三)粤北山区“四上”企业从业人员增幅最大

  一季度末,“四上”企业从业人员中,珠江三角洲为1722.73万人,占83.6%;粤东、西、北地区分别为145.87万人、84.41万人和107.81万人。从增员来看,珠三角地区减员13.24万人,粤东西北地区全面增员,同比分别增加6.97万人、3.00万人和5.30万人。从增幅来看,珠三角“四上”企业从业人员同比下降0.8%,粤东、粤西和粤北山区“四上”企业从业人员同比分别增长5.0%、3.7%和5.2%,粤北山区增幅最大。

  (四)制造业从业人员继续向粤东西北地区转移

与上年同期相比,全省规模以上制造业从业人员减少27.96万人,其中,粤东西北地区增加了9.16万人,珠三角地区减少37.12万人;同时,珠三角服务业加快发展,三产从业人员同比增加30.15万人。

  二、存在问题

  当前,随着广东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经济增长对就业的“拉动效应”有所弱化,产业升级淘汰落后产能对就业岗位的“挤出效应”更加明显,劳动力结构与产业结构难于同步调整的“滞后效应”持续存在,给当前就业形势带来严峻的挑战。从一季度情况看,全省就业状况既呈现有利转变,也面临不少潜在压力和挑战,“稳中有忧”也较明显。主要表现在:

  (一)企业用工需求有所减少。今年一季度全省平均每个“四上”企业吸纳从业人员227人,比去年同期减少7人,减少3.2%。据省人社部门统计,一季度全省公共就业服务机构进场招聘253.2万人次,同比下降0.04个百分点。其中电子制造、纺织服装、制衣制鞋等行业新增用工需求减少量约占一半。广州市有关调查资料显示,节后3个月全市有招工需求的企业占81.6%,比去年同期下降1.8个百分点。全省企业用工定点监测显示,大中规模企业新增用工需求下降较为明显,同比降幅达5.1个百分点。

  (二)人员流动现象趋于频繁。受企业订单波动、人工成本上升以及新生代就业观念变化、就业诉求多元化等因素影响,部分企业在岗人员流动更加明显。据省人社部门对全省10000家企业用工监测资料显示,一季度员工季度流失率为8.8%,环比上升了1.9个百分点。今年节前调查结果显示,有近7%的返乡务工人员计划节后换岗,比例同比提高近1个百分点。

  (三)就业结构性矛盾较为突出。尽管当前市场供求已恢复至常态水平,但部分企业“招工难”、部分劳动者“找工难”等结构性问题仍比较突出。目前招工难企业主要集中在劳动密集型、传统制造行业以及住宿餐饮、批发零售等服务行业。紧缺工种以机械加工、电子装配、餐饮服务等普工数量居多,同时数控、机电、模具等技能人才的求人倍率(需求人数与求职人数的比值)也维持在1.4-1.5的高位;但部分行政文员、驾驶员、业务员的市场需求已接近饱和,找工难度较大。

  三、建议

  就业是民生之本,关系到民生改善和社会稳定。针对当前就业工作存在的问题,各级政府要着重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进一步完善就业扶持政策,帮助劳动者就业创业。建议政府完善就业扶持政策,优化就业环境,加大基层就业服务平台建设力度,做好信息发布、公共职业介绍、职业指导和推荐培训等工作,建立专业化的劳动力市场,最大限度的满足企业和求职者的需求。

  (二)改善企业用工环境,切实加强人文关怀。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劳动关系的深刻变化,职工的文化素质、价值观念正发生重大改变,职工的维权意识增强,实现体面劳动和有尊严的生活成为新生代产业工人的价值取向。企业要吸引和留住员工,就要主动适应新生代产业工人的需求,大力改善用工环境,切实加强人文关怀,增强企业吸引力和凝聚力。因此,建议政府严格执法,引导和督促企业:一要严格遵守国家劳动保障法律法规,依法建立企业规章制度,规范企业用工行为。二要建立人性化的管理制度,强化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推动职工参与企业民主管理,保障职工对涉及切身利益的事项享有知情权、表达权、参与权、协商和监督的权利。三要改善职工生活条件,优化工作环境,改进生产流程,减少重复机械操作,缓解职工生理和心理压力。四要组织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丰富员工业余文化生活,倡导有情关爱的企业文化。五要拓展员工职业发展空间,加强职工教育培训,完善职工激励机制,对有贡献的职工给予精神、物质或晋级提升的机会。

  (三)推进校企产学研合作,培养适应企业需求的高技能人才。建议政府以“就业引导培训,培训促进就业”为原则,引导职校、技校根据市场需求设置专业和课程,培养适应企业需求的高技能人才。建议由政府搭台牵线,推动校企联手,让中职中技学校更多地与企业合作,采取定向培训、订单式培训、组织学生到企业实习等方法,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增强技工的岗位竞争力,共同培养高技能人才,提升企业整体用工素质,提升企业产品质量,提升企业经济和社会效益。

  

注:“四上”企业是指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有资质的建筑业及全部房地产开发经营企业,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限额以上住宿和餐饮业,部分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

                       

 

 

                                                                供稿单位:人口和就业统计处

                                                            撰    稿:刘伟平  曹文群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