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分析
农业经济总体稳中有升畜牧业发展不容乐观——2014年广东农业经济发展情况分析
内容摘要:本文分析了2014年广东农业经济总体情况及特点,指出了农村经济运行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保持农业经济平稳发展提出对策建议。
关键词: 农业经济 分析
2014年,广东认真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继续加大力度推行国家各项强农惠农政策,农业经济总体运行稳中有升。全年良好的天气状况有利于农作物及园林水果生长,粮食产量恢复增长,主要热带水果喜获丰收。年初,受猪肉价格下跌和禽流感影响,畜禽养殖业一度低迷,随着各级政府的帮扶托市政策出台,畜牧业正缓慢走出低谷。渔业生产稳步提升。
一、农业经济总体情况及特点
(一)农林牧渔业稳定增长
2014年,广东农林牧渔业稳步增长。全年全省农林牧渔业总产值5234.11亿元,农林牧渔业增加值3242.42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3.0%和3.3%,增幅均提高0.8个百分点。
分行业看,种植业受天气影响较大,全年的晴好天气对种植业的产量提高起到推动作用。全年农业产值2612.67亿元,增长4.3%,增幅提高1.4个百分点。林业、渔业和农林牧渔服务业都呈现稳步提升态势,但仍低于上年水平,分别增长4.8%、3.6%和5.1%,增幅分别回落0.8个、0.4个和1.2个百分点。畜牧业产值出现回落,但与上年相比,回落幅度有所收窄。全年畜牧业产值1077.20亿元,下降1.2%,与上年相比,降幅收窄0.6个百分点。
(二)农作物生产稳定,种植结构持续调整
1.农作物稳定增产。近年来,广东大力推进粮油糖高产创建活动,采取多项措施推进粮食单产稳步提升。加之2014年广东天气总体较好,自然灾害较上年少,有利于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主要农作物均实现增产。全年粮食产量1357万吨,增长3.1%。稻谷产量1092万吨,增长4.5%,亩产达384公斤,比上年提高19公斤;其中早稻产量增长0.4%,亩产390公斤,提高7公斤;晚稻产量增长8.5%,亩产379公斤,提高31公斤。经济作物和其他作物中,种植效益较高品种的规模和产量持续增长。油料产量105万吨,增长4.4%;蔬菜产量3275万吨,增长4.1%;瓜类产量122万吨,增长4.8%。
2.种植结构持续调整。种植业生产结构持续变化,部分粮食作物尤其是稻谷的播种面积略有减少,油料、药材、蔬菜、瓜类等效益较高的经济作物和其他作物面积增加。全年全省农作物总播种面积7115万亩,增长1.0%。其中粮食作物面积3761万亩,与上年持平,占农作物总播种面积比重52.9%,比上年回落0.5个百分点;经济作物面积1103万亩,增长1.1%,占比为15.5%,与上年持平;其他作物面积2252万亩,增长2.6%,占比31.6%,提升0.5个百分点。主要粮食品种中,稻谷面积2840万亩,下降0.8%;其中早稻面积下降1.3%,晚稻面积下降0.3%。玉米面积266万亩,薯类面积524万亩,大豆面积94万亩,分别增长0.3%、4.4%和0.3%。经济作物中,油料作物面积550万亩,木薯面积124万亩,药材面积31万亩,分别增长1.8%、0.5%和13.5%;甘蔗面积253万亩,烟叶面积34万亩,分别下降2.6%和3.5%。其他作物种植面积增长较快,其中,蔬菜面积2023万亩,瓜类面积66万亩,分别上升3.2%和2.2%;青饲料面积90万亩,下降1.0%。
(三)园林水果较快增长
2014年天气适宜热带水果生长,且病虫害较往年减少,广东主要的热带水果,如荔枝、龙眼等都大幅增产。7月-9月间,强台风“威马逊”和“海鸥”登陆粤西,直接影响当地农业生产,香(大)蕉、菠萝受损严重,增幅回落。2014年底,全省园林水果实有面积1686万亩,增长0.4%,全年园林水果产量1436万吨,增长4.9%。其中荔枝、龙眼产量分别为125万吨和80万吨,分别增产13万吨和10万吨,增幅分别达到12.0%和14.4%;柑橘橙产量388万吨,增长2.9%;李子产量62万吨,增长6.8%;柚子产量85万吨,增长9.1%。香蕉、菠萝产量分别为424万吨和89万吨,分别增长0.9%和0.1%,增幅分别回落4.7个和6.4个百分点。芒果产量21万吨,下降0.4%。
(四)畜牧业生产缓慢恢复
1.生猪价格小幅回升,存栏仍持续下降。2014年初,受国内宏观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影响,畜产品消费不旺,生猪出栏价格深度下跌,生猪养殖户适时调整生产,同时国家发展改革委启动冻肉收储托市,生猪价格逐渐回升。根据国家统计局广东调查总队农产品价格指数调查,第四季度猪肉平均价格14.65元/公斤,高于前三个季度,但与上年第四季度相比,猪肉价格仍然同比下降3.1%。全年全省生猪出栏3791万头,增长1.2%,增幅比前三季度回落2.0个百分点。猪肉价格增长缓慢,加之环保测评因素影响,生猪养殖户补栏谨慎,养殖规模有所下降。2014年底,生猪存栏2130万头,下降6.7%,降幅比三季末扩大1.4个百分点;其中能繁殖母猪228万头,下降10.3%,降幅比三季末扩大0.7个百分点。
2.家禽养殖逐渐恢复。2014年,H7N9禽流感重创家禽业,家禽销量、出场价格暴跌一半以上,禽类养殖发展面临严峻考验。由于省政府一揽子家禽业帮扶政策的出台,各地活禽交易市场逐渐恢复。全年活禽出栏量95128万只,下降8.6%,降幅比前三季度收窄1.0个百分点;禽蛋产量33万吨,增长2.0%,扭转了前三季度负增长的局面。鸡肉价格逐步回升,根据农产品价格指数调查,第四季度肉鸡平均价格22.79元/公斤,比第三季度上升0.8元。价格上升增强了养殖户的补栏意愿。2014年底,家禽存栏量32972万只,增长2.2%,增幅比三季末提高3.2个百分点;其中,鸡存栏量23148万只,增长2.5%,增幅比三季末提高9.1个百分点。
(五)渔业生产稳定增长
2014年,水产品价格持续走高。农产品价格指数调查显示,2014年全省渔业产品价格上升5.4%。其中,海水养殖产品价格上升1.5%,海水捕捞产品价格上升4.1%,淡水养殖产品价格上升7.9%,淡水捕捞产品价格上升7.7%。水产品价格的不断上涨刺激了广大养殖户的积极性,增加了养殖户的信心,同时也促进了养殖户的收入增长,推动了渔业生产的快速发展。据省海洋与渔业局统计,2014年广东水产品总产量833万吨,增长2.7%。其中,海水产品447万吨,增长1.9%,淡水产品386万吨,增长3.2%。
二、存在主要问题
(一)稻谷生产规模趋减
与其他种植品种相比,稻谷种植收益偏低,农户的种植意愿向经济作物和其他作物倾斜。2010年以来,广东稻谷种植规模仅2012年实现增长,其余四年均不同程度减少。2014年稻谷播种面积2840万亩,下降0.8%;其中晚稻播种面积1500万亩,同比减少5万亩,降幅0.3%,早稻播种面积1340万亩,减少18万亩,降幅1.3%。
(二)生猪养殖预期增长动力不足
一方面,受供应过剩和市场需求疲软等因素影响,生猪价格持续低迷。虽然4月份国家发改委启用了冻肉收储政策托市,生猪价格一定程度有所恢复,但全年猪粮比为5.9,仍低于6.0的盈亏平衡点,生猪养殖仍然处于亏损阶段,严重影响农户养殖积极性,不利于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另一方面,受环评因素影响,大部分地市划定禁养区、限养区、适养区加大畜禽养殖污染治理,一些大型养猪场陆续停产关闭或处于限产状态,生猪养殖规模持续萎缩。
(三)部分水果丰产不增收
2014年,广东荔枝、龙眼等主要热带水果喜获丰收,产量增长,但价格却出现大幅下降。根据农产品价格指数显示,龙眼平均价格5.49元/公斤,下降31.6%;荔枝价格5.37元/公斤,下降21.2%。
三、2015年农业经济走势判断及对策建议
2014年冬种数据显示,农作物播种面积比上年同期略有上升,如不遭遇极端灾害天气,2015年春收作物将保持稳定增长。春节前后,畜禽类消费有望进一步增加,同时,畜禽肉价格仍然存在上升空间,趋于合理的畜禽肉价将提升养殖户的养殖信心,增强补栏意愿,畜禽养殖有望进一步恢复。随着农村改革发展的不断深入和农业现代化的不断推进,必将进一步激发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推动农业生产的发展。如不出现大的自然灾害和重大动植物疫情,2015年广东农业经济可望继续保持稳定发展。
针对存在问题,提出建议如下:
(一)稳定粮食生产,提高粮食保障能力
随着人口的持续增加和城镇化进程快速推进,粮食的总需求量将持续增长。广东应高度重视粮食生产,加强粮食生产能力建设。积极有效地保持粮食种植面积,在确保粮食种植面积的情况下,调整种植结构。进一步完善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切实保证农民利益,探索稻谷类粮食等农产品目标价格补贴机制,严格执行稻谷等粮食类作物的最低收购价格收储政策。合理引导农民选用经济效益较高的优质稻谷,健全农产品市场调控制度,运用市场手段调动农民种植稻谷的积极性。加强农田水利设施修复,改善耕地的水肥条件,使之便于稻谷耕种。积极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加快发展农业机械化,研发、生产适应广东地貌特征的经济适用农业机械,提高农机在农业生产中的使用效率和范围。
(二)健全农产品销售服务体系,拓宽农产品销路
加快农业专业合作社的建立,引导农民与专业合作社和龙头企业结成利益共同体,减少中间环节,为农产品提供稳定的销售渠道。加强信息服务体系建设,及时有效地为农民提供农产品市场信息。优化农村流通网络环境,加强农产品加工、包装、储藏、运输、销售等环节的标准化管理,减少从农田到餐桌的距离,缩短流通时间。加快专业农产品流通市场建设,形成专业农产品批发市场网络体系,增强全省农产品价格标准化机制。鼓励和引导对农产品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条,提升农产品的附加价值。加大农业科技研发,提升农产品的加工、仓储、物流能力。
(三)引导畜牧业生产转型升级
加快推进标准化规模养殖,推广畜禽养殖的生态循环模式。做好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加强动物疫病监测预警。引导养殖户合理规划养殖规模,优化养殖结构。推进家禽集中屠宰管理工作,积极探索、谨慎实施“冷链配送和生鲜上市”的销售方式,引导消费者逐步接纳新的消费观念。
供稿单位:农村处
撰 稿:马彦君 张作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