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分析
广东物流业发展现状及前景分析
内容摘要:物流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性和战略性产业,涉及到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商品流通配送和加工、商务包装、物流信息咨询服务等,是一个跨行业的综合性产业。近年来,广东物流业发展方兴未艾,物流规模持续快速扩大,发展模式不断创新。本文利用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资料和交通运输邮政年报资料,对当前广东物流业发展现状进行分析,指出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面临的机遇,提出发展对策。
关键词:物流业 分析
根据国家质量技术监督管理局发布的《物流术语》(GB/T28354 -2001),物流是指物品从供应地向接受地的实体流动过程,将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根据实际需要实施有机的结合。物流业涉及到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农产品和工业品的流通、批发零售业中的配送和流通加工、商务服务业中的包装服务,以及物流咨询、信息、保险等服务,是一个跨行业的综合性产业。根据广东省统计局制定的《现代产业统计报表制度》定义,在国民经济行业划分中,物流业应包括铁路货物运输及货运站,道路货物运输,水上货物运输及货运港口,航空货物运输,管道运输业,装卸搬运、货物运输代理和其他运输代理业,仓储业,邮政业,批发零售业中的包装、流通加工和配送,商务服务业中的包装服务等。由于批发零售业中的包装、流通加工、配送等业务基本都与主业黏连在一起,数据资料提取难度较大,因此,本文仅利用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资料中能够独立核算的物流业法人企业①情况,结合交通运输和邮政年报统计资料,对当前广东物流业发展现状及前景作分析。
一、广东物流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国家和省陆续出台了不少物流业发展政策和规划,广东省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里提出要推进现代服务业大发展,大力发展现代物流等生产性服务业。国家“一带一路”战略更给物流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广东物流业发展方兴未艾,物流规模持续快速扩大,发展模式不断创新。据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资料显示,2013年,广东独立核算的物流业法人企业户数为22756户,年末从业人员68.59万人,营业收入3677.04亿元,分别比2008年增长79.5%、32.0%和94.7%,增长速度分别比普查的全部法人企业快2.8、5.9和7.6个百分点。广东物流业发展具有以下特点:
(一)企业分布趋向集聚化
广东物流业法人企业分布状况,主要从行业分布、区域分布和经济类型予以观察:
从行业看,交通物流运输是物流业主体。据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资料显示,2013年,在广东物流业法人企业中,交通运输物流业19649户,从业人员44.98万人,营业收入3012.42亿元,分别占广东物流业法人企业的86.4%、65.6%和81.9%;仓储业1437户,从业人员5.31万人,营业收入403.98亿元,分别占广东物流业法人企业的6.3%、7.7%和11.0%;邮政业1300户,从业人员17.91万人,营业收入251.33亿元,分别占广东物流业法人企业的5.7%、26.1%和6.8%;商务包装服务业370户,从业人员0.40万人,营业收入9.31亿元,分别占广东物流业法人企业的1.6%、0.6%和0.3%。广东物流业法人企业行业分布情况及构成见表1。
表1 广东物流业法人企业行业分布情况及构成
行 业 |
法人单位(个) |
期末从业人员(人) |
营业收入(亿元) |
一、绝对数合计 |
22756 |
685932 |
3677.04 |
交通运输业 |
19649 |
449755 |
3012.42 |
仓储业 |
1437 |
53104 |
403.98 |
邮政业 |
1300 |
179062 |
251.33 |
商务包装服务业 |
370 |
4011 |
9.31 |
二、构成(%) |
100.0 |
100.0 |
100.0 |
交通运输业 |
86.4 |
65.6 |
81.9 |
仓储业 |
6.3 |
7.7 |
11.0 |
邮政业 |
5.7 |
26.1 |
6.8 |
商务包装服务业 |
1.6 |
0.6 |
0.3 |
从分布区域看,物流业法人企业主要分布在珠江三角洲地区。据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资料显示,2013年,珠江三角洲地区物流业法人企业19832户,从业人员59.91万人,营业收入3429.98亿元,分别占广东物流业法人企业的87.2%、87.3%和93.3%;粤东西北地区物流业法人企业2924户,从业人员8.68万人,营业收入247.06亿元,占广东物流业法人企业的12.8%、12.7%和6.7%。广东物流业法人企业区域分布情况及构成见表2。
表2 广东物流业法人企业区域分布情况及构成
区 域 |
法人单位(个) |
期末从业人员(人) |
营业收入(亿元) |
一、绝对数合计 |
22756 |
685932 |
3677.04 |
珠三角 |
19832 |
599142 |
3429.98 |
东翼 |
1099 |
26865 |
70.07 |
西翼 |
948 |
36490 |
122.75 |
山区 |
877 |
23435 |
54.24 |
二、构成(%) |
100.0 |
100.0 |
100.0 |
珠三角 |
87.2 |
87.3 |
93.3 |
东翼 |
4.8 |
3.9 |
1.9 |
西翼 |
4.2 |
5.3 |
3.3 |
山区 |
3.8 |
3.5 |
1.5 |
从经济类型看,民营物流企业表现活跃。据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资料显示,2013年,国有物流业法人企业有497户,民营企业21115户,港澳台商投资企业794户,外商投资企业350户,国有、民营、港澳台资和外商投资企业分别占物流业法人企业总数的2.2%、92.8%、3.5%和1.5%。广东物流业法人企业注册类型构成情况见图1。
图1 广东物流业法人企业注册类型构成情况
(二)现代物流业发展进程加快
近年来,广东现代物流发展速度较快,据广东省统计局测算,2013年,广东现代物流业增加值达1906.23亿元,2008-2013年年均增长12.9%,现代物流业增加值占全部物流业增加值的比重将近6成。广东现代物流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新兴的快递业发展势头迅猛,快递从业者规模迅速扩大。网络购物催生了快递业的持续发展,据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资料显示,2013年,广东从事快递业企业户数为1229户,从业人员9.66万人,营业收入161.18亿元,比2008年分别增长1.2倍、3.3倍和6.0倍;快递业户均从业人员为79人,比2008年增加38人,比物流业法人企业多48人;快递业户均年营业收入为1311万元,比2008年增加889万元。2013年,广东完成快递业务量21.07亿件,人均快递20件,广东快递业务量约占全国1/4。
物流分工趋向社会化和专业化。标志之一是运输代理业取得较快发展,在广东运输代理业中,超过8成为货运代理。据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资料显示,2013年,广东从事货物运输及其他代理业的法人企业为10932户,从业人员16.44万人,营业收入1538.43亿元,比2008年分别增长93.8%、66.7%和283.4%,增速比物流业法人企业快14.3个34.7个和188.7个百分点;户均营业收入达1407万元,比2008年增加696万元。其中,从事货物运输代理的法人企业为9880户,从业人员14.72万人,实现营业收入1070.65亿元;从事报关、国际货代、信息咨询等其他运输代理的法人企业为1052户,从业人员1.72万人,实现营业收入467.78亿元。
物流分工趋向社会化和专业化标志之二是商务包装服务开始起步。据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资料显示,2013年,广东从事商务包装服务的法人企业为370户,从业人员4011人,营业收入9.31亿元,比2008年分别增长1.3倍、1.4倍和1.6倍。商务包装服务企业主要分布在物流业比较发达的深圳市,深圳全市有商务包装服务企业149户,从业人员1597人,实现营业收入3.12亿元,占全省同行业的4成份额。
信息化和电子商务在物流业的应用加速推进。发展电子商务是拓展消费市场和扩大内需的重要途径,也是现代物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广东物流业信息化和电子商务应用走在前列。据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资料显示,2013年,广东“四上”企业②计算机使用率为99.2%,其中,物流业法人企业为99.4%;“四上”企业互联网覆盖率为97.6%,其中,物流业法人企业为97.9%;“四上”企业网站覆盖率为51.1%,其中,物流业法人企业为59.2%;“四上”企业每百家企业拥有网站63个,其中,物流业法人企业为73个;“四上”企业实现电子商务交易额③ 1.80万亿元,比2012年增长33.1%,其中,物流业法人企业实现电子商务交易额118.48亿元,比2012年增长135.2%。
公路货运建设向绿色化和信息化发展。近年来,广东交通部门逐步加大对“黄标车”的整治力度,运用政策引导和市场调节双重机制,积极鼓励二级以上公路货运站场升级改造,重点改造专业化运输站场,促进公路货运车辆向绿色化发展,高排放、高污染货运车辆逐步退出运输市场,物联网在交通引导、停车诱导、城市公交智能管理、实时路况、客货车辆管理、危险品运输管理、电子通关等方面广泛应用。据交通年报资料显示,2013年,我省货运车辆拥有量为94.19万辆,其中,安装GPS卫星定位21.41万辆,占比为22.7%,比2008年提高20.9个百分点。
涌现出较多知名的大型物流企业和物流园区。据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资料显示,2013年,在广东物流业法人企业中,营业收入超过10亿的大型企业有48户,营业收入占全部独立物流法人企业将近5成,物流龙头企业主要有中远航运、中海散货、盐田国际、广东省邮政速递、顺丰速递、德邦物流,以及深圳飞马国际、信利康、朗华等供应链企业等。目前广东省物流园区约有500多个,绝大部分集中在深圳、广州、佛山、中山、东莞等珠三角地区,广东天润物流市场发展有限公司、广东林安物流发展有限公司、东莞市虎门港国际物流有限公司、广州南沙国际物流园开发有限公司、广州白云国际物流有限公司、深圳市宝鼎威物流有限公司、广东鱼珠物流基地有限公司、连州市南北农产品批发市场、广东欧浦钢铁物流股份有限公司与惠州金泽集团有限公司等10家单位在2012年被广东省物流协会评为“广东省诚信物流园区”。
(三)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有序推进
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是物流业发展的基本支撑和保障,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先决条件,广东向来重视基础设施建设,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有序推进。据交通年报资料显示,2013年末,广东公路通车里程20.29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里程5703公里,公路网密度达到112.9公里/百平方公里,位居全国前列,业已形成以珠江三角洲为核心,直达东西北,联通港澳,辐射泛珠江三角洲地区的高速公路网,路面等级不断提高和完善。
港航建设不断加快,建设重点由传统的重公轻水逐步转向公水联运协调发展,内河通航里程达到12096公里,港口码头泊位3128个,其中万吨级泊位273个,沿海港口深水化和船舶大型化持续推进。
铁路网络建设日臻完善,铁路营业总里程达到3203公里,运输线路14条,其中客货兼营线路10条,贯穿和连接广东省内及周边省份,成为经济发展和日常出行的快速通道。
民航航线886条,航线里程214.06万公里,设有广州、深圳、珠海、揭阳、湛江、梅州和佛山等7个民航机场,南航、深航、汕航、珠航等专业航空公司4个,是全国航空业比较发达、机场密度较高的省份。
(四)物流保障实力显著增强
全社会货物运输量快速增长。据交通运输年报资料显示,2013年,广东完成社会货运量为30.58亿吨,货物周转量为12495.93亿吨公里,2008-2013年分别年均增长14.4%和18.1%,比GDP增长快4.7和8.4个百分点。分运输方式看,随着公路港航运输基础设施建设的不断加快,运输网络日臻完善,运输需求层次不断提高,公路、水路、航空货运增长较快,货运量分别年均增长16.5%、13.2%和9.2%,货物周转量分别年均增长18.6%、19.9%和19.2%。而受经济结构调整、环保要求升级、能源结构优化、经济区域布局调整等多重因素作用,煤炭、石油等刚性需求减弱,铁路货运和管道运输增速缓慢甚至回落,2008-2013年铁路和管道货运量分别年均增长0.8%和4.1%;铁路货物周转量年均下降2.7%,2008年以来只有2010年是正增长,其余年份均是同比下降;管道货物周转量年均增长2.7%,2013年步入负增长轨道。
货物运输结构市场化导向明显。广东货物运输量中,货运量以公路运输为主,公路货运量占比达到7成左右;货物周转量以水路运输为主,水路货物周转量在2013年超过7成。铁路在整个货物运输链条中以满足生产用的原材料类刚性运输为主,铁路货物运输量和周转量在全社会运输量中占比不到10%,且逐年走向萎缩。航空货运在整个物流交通中占比偏小,管道运输因运输产品单一,受经济发展结构和能源消费结构影响较大,近年来发展相对稳定但占比也逐渐缩小。
表3 2008-2013年广东货物运输结构变化情况(单位:%)
年份 |
合计 |
铁路 |
公路 |
水路 |
民航 |
管道 |
一、货运量 |
|
|
|
|
|
|
2008 |
100.0 |
7.5 |
66.2 |
22.1 |
0.1 |
4.1 |
2009 |
100.0 |
6.3 |
69.7 |
20.4 |
0.1 |
3.5 |
2010 |
100.0 |
5.9 |
69.5 |
21.0 |
0.1 |
3.5 |
2011 |
100.0 |
5.1 |
70.8 |
20.8 |
0.1 |
3.2 |
2012 |
100.0 |
4.5 |
71.0 |
21.7 |
0.0 |
2.8 |
2013 |
100.0 |
3.9 |
71.2 |
22.4 |
0.0 |
2.5 |
二、货物周转量 |
|
|
|
|
|
|
2008 |
100.0 |
7.5 |
26.7 |
62.2 |
0.4 |
3.2 |
2009 |
100.0 |
6.3 |
30.7 |
59.4 |
0.4 |
3.2 |
2010 |
100.0 |
5.6 |
29.5 |
61.3 |
0.6 |
3.0 |
2011 |
100.0 |
4.5 |
30.2 |
62.2 |
0.5 |
2.6 |
2012 |
100.0 |
3.1 |
24.9 |
69.7 |
0.4 |
1.9 |
2013 |
100.0 |
2.4 |
23.0 |
72.8 |
0.4 |
1.4 |
图2 2013年广东货运量结构图(单位:%)
图3 2013年广东货物周转量结构图(单位:%)
广东港口业发达,拥有广州、深圳等世界级大港。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资料显示,2013年,广东从事港口货运的企业为228户,从业人员3.31万人,营业收入215.95亿元。当年完成港口货物吞吐量15.64亿吨,集装箱吞吐量4951.07万TEU, 分别比2008年增长58.3%和22.6%。广州港货物吞吐量达4.72亿吨,在全国排名第4,在世界排名第5,是中国华南地区枢纽港。深圳港集装箱吞吐量达2327.85万TEU,在全国排名第2,在世界排名第3。目前广东地区货物吞吐量超过5000万吨的大港达10个,分别是广州、深圳、湛江、东莞、珠海、惠州、中山、江门、佛山、汕头等港口,已形成以广州、深圳为龙头,东西两翼齐头并进的发展格局。
图4 2013年广东港口货物吞吐量前10位
广东是快递业务大省,快递业务量和快递业务收入占了全国的将近1/4。近年来,广东快递业务持续高速增长,据邮政年报资料显示,2013年,广东完成邮政业务总量592亿元(按2010年不变价计算),比上年增长49.8%,2008-2013年年均增长30.6%;规模以上快递企业完成快递业务21.07亿件,比上年增长57.5%;实现快递业务收入336.78亿元,比上年增长37.1%。广东快递业务量和快递业务收入分别占全国的22.9%和23.4%。从全国城市排名情况看,广州市快递业务量和快递业务收入位居全国第3,深圳市快递业务量和快递业务收入分别位居全国第4和第2,东莞分别位居全国第8和第7。从全省地级市排名情况看,深圳、广州、东莞等3市快递业务量和快递业务收入分列全省前三名,佛山、中山、汕头、珠海、惠州紧随其后。
图5 2013年全国快递业务量前10位省(市)
图6 2013年全国快递业务收入前10位省(市)
二、广东物流业发展面临的问题
近年来,广东物流业取得了长足发展,涌现出不少大型知名物流企业和物流园区,现代物流发展特征明显,但发展瓶颈问题也比较突出,主要有基础设施建设和布局规划性不足,发展进程不够快,多式联运协调性不够强,生产和流通领域物流社会化发展程度有待进一步提高等。
(一)统筹规划不足,行业发展的引导和规范有待加强。目前,针对物流业发展和物流园区建设,政府部门多在制定政策、订立发展目标、建立标准等方面发挥作用,但未明确物流园区建设主管和审批备案单位,物流业发展基本以自发性民营资本为主体,靠企业自身等民间力量自发性推动,之间缺乏关联。物流企业建设模式普遍停留在物流站场建设、摊位出租和联系运输等各自为政的分散经营状态,服务水平较低,也造成物流成本浪费。
(二)物流发展处于较低水平,物流需求社会化程度不高。目前,广东虽然也形成了诸如农产品、钢铁等产供销一体化物流园区,但总体上不多,功能定位也不清晰,物流企业仍以运输、装卸搬运、货代、仓储等传统物流为主,现代物流服务功能较弱,综合服务水平较低。2013年,广东独立核算物流法人企业户均营业收入只有1615.85万元,远低于普查的全部法人企业2495.84万元的户均收入水平。在生产和流通环节仍以自货自运为主,欠缺专业化的第三方物流介入,物流社会化程度不高,2013年,广东独立核算的商务包装服务企业只有370户,从业人员4011人,营业收入9.31亿元;全省提供供应链管理和服务的企业只有319户,从业人员6786人。
(三)各种运输联运性能较差,综合运输协调发展功能较弱。目前,广东各种运输方式基本是各自发展,物流运输大多没有经过科学的规划和设计,难以实现不同运输方式的合理衔接,公路、水路、铁路、航空、管道之间基础设施和技术装备等缺乏连贯性和相互衔接,水、电、路、网络、通信、信息、联运等配套能力和服务功能不强,兼容性较差,存在绕道运输和重复运输等问题。就是在单一的运输行业,运输企业往往也存在着规模较小且分散、结构雷同、管理水平不高、竞争压力较大、盈利水平较低等问题。
(四)物流产业涉及面广,至今未有权威的统计分类标准和调查制度,不利于加强管理。物流业涉及到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农产品和工业品的流通、批发零售业中的配送和流通加工、商务服务业中的包装服务,以及物流咨询、信息、保险等服务,是一个跨行业的综合性产业,因此,在物流业广泛发展的今天,国家仍然没有建立起全国统一的物流业统计调查制度,物流业统计至今仍然缺乏统一的统计标准、行业划分范围和统计指标设计,物流主管部门用以反映物流业发展情况的统计数据是零散和不连贯的。现行的企业财务会计制度也主要是按产品归集成本,并没有为物流成本核算而单独设置科目,物流成本核算包含在“财务费用”、“管理费用”、“销售费用”等项目中。虽然近年来商务部门及个别省份先行先试,建立了地方性的物流业统计调查制度,但经常被用来反映物流业的统计指标如物流增加值、物流总额、物流收入、物流费用、物流成本等,企业在填报时因缺乏原始资料,基本是估算,导致物流统计数据不够准确,不能客观反映物流业全貌。
三、广东物流业发展面临的机遇
物流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性和战略性产业,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物流业对于整个国民经济的重要作用日益显现,近年来,我国加大了对物流业的重视,相继出台了不少有关物流业的发展规划和纲要,物流业的发展迎来了广阔的空间。
(一)国家和省相继出台了不少有关物流业的发展规划和纲要,为物流业发展提供了政策导向。2011年3月,全国人大通过的《“十二五”规划纲要》,突出强调要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国务院关于物流业发展的相关规划陆续出台。2012年11月,广东省政府出台《关于加快现代流通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要着力建设国际现代物流中心,完善现代物流基础设施,加快发展第三方物流企业,推动发展综合性物流服务,提高物流专业化服务水平。2013年9月,国家发改委等12个部委联合印发《全国物流园区发展规划》,广东的广州和深圳被列为全国一级物流园区布局城市,佛山、东莞和湛江被列为全国二级物流园区布局城市。同年,习近平主席提出“一带一路”战略构想,提出与沿途国家在政策沟通、设施互联互通、贸易畅通、资金融合、民心相通等五个重点合作领域,其中的设施互联互通和贸易畅通关乎物流业领域的发展构想。
(二)物流枢纽地位突出,是广东物流业发展得天独厚的天然优势。广东地处东南沿海,有着漫长的海岸线,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海洋运输和沿海港口业发达,水路运输周转量在广东全部货物运输周转量中占比达7成左右,广东也是港口较多的省份,年吞吐量1000万吨以上的港口就有17个,2013年,广东港口货物吞吐量达15.64亿吨,其中沿海港口货物吞吐量达13.08亿吨,占全省的83.7%。广州、深圳、湛江、珠海、汕头等沿海大港在地方经济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不少地方纷纷打出“港口立市”的指导思想。
(三)现代物流需求快速增长,对物流业提出了新的要求。随着消费多样化、流通高效化时代的到来,社会和客户对物流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农业现代化和种养技术提高,人们对农林牧渔产品和鲜活农产品的需求升级和多样化;经济跨区域发展和全球化,为工业品生产原材料和产成品物流创造了巨大的空间;城乡居民消费需求升级,迫切需要建立现代物流体系以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电子商务、网络消费等新兴业态不断涌现和快速发展,也催生着快递物流持续快速增长。因此,物流业需顺应时代的发展脚步,强练内功,才能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保驾护航。
(四)信息技术的推广和应用,为物流业创新性发展提供了条件。21世纪是物流全球化的时代,新技术、新管理不断出现,信息技术和供应链管理不断发展并在物流业推广和广泛应用,为广大生产和流通企业提供了越来越低成本、高效率、多样化、精益化的物流服务,以新技术、新管理为核心的现代物流体系逐步形成。随着国际产业转移和服务贸易快速发展,物流发展模式也面临着全球采购、全球生产和全球销售等全球化转变,物流企业可以借助信息技术的应用,整合业务流程,参与客户的生产经营过程,建立新型物流管理模式,融入物流全球化进程。
四、加快广东物流业发展的政策建议
当前,全国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国家的“一路一带”新战略又为物流业发展提供了新机遇,广东必须坚持稳中有进和统筹兼顾,加强对物流行业发展指导和政策扶持力度,努力完善综合运输体系,积极推动物流业智能建设,提高物流社会化和分工水平,促进广东物流业又好又快发展。
(一)政府部门加强介入力度,促进和引导广东物流业协调健康持续发展。充分发挥交通运输在推进物流业发展的基础和主体作用,建立物流园区建设立项登记审批备案制度,统筹协调全省物流园区布局和发展规划。政府和行业主管部门应加大对物流园区建设的参与力度,注意协同不同地区、不同性质、不同功能定位的物流园区建设,避免出现重复建设、资源浪费和功能不清和不衔接等现象,提高物流园区建设的科学性、专业性和协调性。在科学规划基础上,对物流园区建设给予资金扶持,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和物流园区做大做强,成为物流产业发展的标兵和表率。
(二)促进生产企业和流通企业物流环节社会化,物流园区建设突出功能定位和专业服务特点。生产和流通企业应转变观念,将生产和流通环节的产品和商品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仓储、包装等业务从主业剥离或外包,移交给专业性较强的第三方物流,促进生产和流通环节物流社会化。支持和鼓励现有运输、仓储、货代、快递等物流企业进行资源整合和业务创新,开放和引入社会化和专业化的物流服务,做大做强。物流园区建设应紧密结合产业布局和区位优势,突出功能定位和专业服务特点,促进物流业专业化分工。
(三)加强对运输业的统筹规划,积极发展多式联运。推动综合运输行政管理体制的改革进程,依托主要港口、铁路物流中心、公路货运枢纽、枢纽机场及主要口岸,发挥交通区位优势,科学规划统筹铁路、公路、水运、民航等多种交通运输枢纽和周边的物流园区建设,大力发展公水、公铁、海铁等多式联运,积极推进多式联运装备标准化和交通物流标准化体系建设,形成综合交通枢纽,促进多种运输方式之间的顺畅衔接和高效中转,使各种运输方式协调发展,运输网络相互配套,使货物的位移合理通过各种运输方式运输,充分发挥综合运输的作用。
(四)大力推动传统物流企业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型,提高综合竞争力。传统物流企业首先应转变观念,加强合作,整合资源,促进物流企业资源和信息交换、共享和互通,实现共赢。其次,大力推广信息技术在物流业的应用,加速物流业与互联网的融合,推动物流企业向网络化、信息化、电子商务化和智能化方向发展。再次,积极学习国外物流公司先进的物流管理理念和管理办法,促使我国物流业在区域布局、对外开放、标准化建设、技术创新、运作模式等方面朝着国际化发展进程迈进,努力提高物流企业国际竞争水平。
(五)亟待建立物流业统计分类标准,为全面准确反映物流业发展情况提供数据支持。建议国家有关部委深入研究,加强沟通,尽快建立起全国统一的物流业统计分类标准,执行统一的物流业统计调查制度,在现有财务会计核算体系基础上增设“运输成本”、“库存成本”、“物流管理成本”等与物流业相关的会计科目,以利于物流业统计数据的收集和横向比较,客观全面反映物流业发展现状。
供稿单位:服务业处
撰 稿:杨骁婷 王国伟 李新娇
注释:
独立核算的物流业法人企业①:包括铁路货物运输及货运站,道路货物运输,水上货物运输及货运港口,航空货物运输,管道运输业,装卸搬运、货物运输代理和其他运输代理业,仓储业,邮政业,商务包装服务业等。
“四上”企业②:指达到一定规模标准的工业企业、建筑业企业、房地产开发企业、批发零售企业、住宿餐饮企业和服务业企业。具体地,是指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工业法人单位,有资质的建筑业法人单位,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批发业法人单位,年主营业务收入500万元及以上的零售业法人单位,年主营业务收入200万元及以上的住宿和餐饮业法人单位,房地产开发经营业法人单位,年营业收入1000万元及以上或年末从业人员数50人及以上的服务业法人单位。
电子商务交易额③:本文为电子商务销售额和采购额之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