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统计资料 > 统计分析

统计分析

 

广东服务业发展状况分析

     

  内容摘要:本文通过对比2008、2013年两次经济普查数据,剖析了当前服务业发展的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对促进服务业发展提出政策建议。

 

  关键词:服务业  分析

 

  当前,广东经济正进入换档提质的关键时期,服务业在经济运行中发挥的作用愈加突出,成为稳定经济增长和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引擎。本文通过两次经济普查数据比较,剖析当前广东服务业发展的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为促进服务业发展、提升服务业水平提出政策建议。

  一、基本情况

  2013年第三次经普数据显示,广东服务业运行良好,增长速度总体平稳,结构、效益稳步提升,互联网信息、商务服务业等新兴业态发展势头良好。

  (一)增速总体平稳,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提升。

  2009-2013年,受国际金融危机和国内外各种因素迭加影响,全省经济增速总体呈回落态势。经济新常态下,广东服务业发展表现出色,受互联网信息、批发零售、物流、商务等行业加快发展带动,服务业发展增速保持稳定。2013年,广东服务业实现增加值30503.44亿元,增长9.9%,增幅比上年提高0.1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54.5%,超过第二产业10.3个百分点。2009-2013年,服务业增加值平均增长10.5%,增幅高于GDP0.8个百分点,成为稳定全省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二)企业规模扩大,就业稳步增长。

  一是企业单位数大幅增加。2013年末,广东服务业共有企业法人57.57万个,比2008年末增长96.1%,五年间年均增长14.4%。其中分布最多的批发零售业企业法人单位数达29.10万个,占全部服务业的比重达50.6%,比2008年提高2.5个百分点。二是企业经营规模稳步上升。2013年,服务业企业法人实现营业收入103538.74亿元,是2008年末的2.15倍,五年间年均增长16.6%。三是资产规模较大。2013年末,广东服务业企业法人资产总计为371631.54亿元,平均每户企业资产规模达6454.92万元。其中金融业资产总计195216.41亿元,单位数占服务业的0.4%,但资产总计占比超过了一半,达52.5%。四是就业人数稳步增长。2013年末,全省服务业企业法人吸纳就业人数1112.64万人,比2008年末增长53.4%,年均增长8.9%。

  

表1  2013年广东服务业企业法人基本情况

行业类别

单位数(个)

资产总计(亿元)

营业收入

(亿元)

从业人数(人)

第三产业

575734

371631.54

103538.74

11126411

批发和零售业

291047

37282.81

67920.28

3491898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26079

18832.42

5732.39

1314375

住宿和餐饮业

18114

2178.89

1266.69

841771

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26704

7487.618

3988.99

695514

  金融业

2234

195216.41

6936.04

513978

  房地产业

40968

53793.80

9000.14

1145811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98505

48197.87

5249.12

1603630

 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

32151

4115.72

2026.00

592792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3240

2081.53

254.13

101766

 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

16243

474.16

354.16

352011

  教育

5858

493.19

198.54

170042

 卫生和社会工作

2253

260.89

178.82

89859

 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11664

1209.29

429.49

197603

  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

674

6.96

3.96

15361

 

  (三)产业结构提升,生产性服务业快速发展。

  一是三次产业结构发生质变。当一个国家(地区)经济不断发展,人均GDP迈入较高阶段时,服务业产出占GDP比重会显著提升,产业结构实现升级优化。广东经济总量大,人口多,用常住人口计算的人均GDP水平居全国第七,但受益于广东转型升级起步早,产业结构水平在全国处于领先位置。2013年,广东人均GDP达9499美元,2014年突破一万美元,进入中等收入国家(地区)的中上行列。2013年经济普查数据修订后,广东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48.8%,比初步核实数提高1.0个百分点,高于全国、江苏0.8个和2.0个百分点,是2003年以来首次超过第二产业。2014年比重继续提升为49.0%,“三、二、一”的产业格局基本稳定。

  二是生产性服务业快速发展。在经济发展进程中,随着制造业水平的不断提高,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加快。根据国家统计局2015年出台的生产性服务业统计标准,生产性服务业主要包括批发业、交通运输仓储业、信息传输业、金融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等六大行业。经初步估算,2013年,全省共有生产性服务业企业法人37.6万家左右,比2008年增长了1倍;占全部服务业企业法人单位数的比重为65.3%,比2008年提高2.5个百分点。生产性服务业企业法人的资产总计、营业收入、就业人数分别占全部服务业的82.0%、78.3%和62.3%,成为服务业发展的主力军。其中,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企业法人单位数为9.09万个,年均增长16.2%;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单位数26704个,平均增长14.1%。

  三是科教文得到快速发展。文化、科研、教育发展提速,法人单位数大幅增加。2013年,文化体育和娱乐业企业法人11664家,是2008年末的3.5倍,年均增长达28.2%,增幅居各行业首位。其次是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单位数平均增长17.6%。教育业企业法人单位数平均增长14.5%,增幅居各行业第五位。

  (四)企业经营效益总体较好,营利水平较高。

  随着收入水平和发展阶段的提高,服务业相对于制造业而言,产品附加值较高,经济效益较好。普查数据显示,2013年受信息传输、商务服务业和科研等行业带动,广东服务业效益水平总体较高(见表2)。

  一是营收利润率水平较高。2013年部分规模以上服务业营收利润率为15.0%,高于制造业9.3个百分点。其中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发展效益可观,营收利润率高达27.1%和24.9%,高于平均水平12.1个和9.9个百分点。其次是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营收利润率为9.0%。

  二是人均利润水平较高。2013年广东规模以上服务业人均利润为人均7.01万元,是制造业的1.7倍。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人均利润高达21.16万,其中互联网信息服务人均利润为60.58万元。其次是商务服务业,人均利润为13.35万元。

  

表2  2013年广东部分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效益

行业

人均利润(元/人)

营收利润率(%

规模以上服务业

70144

15.0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28403

5.4 

  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211620

24.9

  房地产业(物业管理+房地产中介)

11579

8.8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133454

27.1

 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

48723

9.0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23871

8.0 

  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

3961

3.8 

  教育

12938

8.1 

  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15494

4.1

  卫生和社会工作

-985

-0.4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服务业覆盖范围广,各行业内部差异较大,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一)行业发展差距扩大。服务业行业发展差距持续扩大,不利于市场资源的有效配置。一是单位分布差异扩大。2013年,服务业行业分布最密集的批发零售业企业法人单位占比达50.6%,比2008年提高2.5个百分点,与其他行业占比的差距进一步拉大。二是行业发展速度差异偏大。2008-2013年,卫生和社会工作、住宿餐饮业、居民服务业修理业等与居民生活密切相关的传统生活性服务业发展缓慢,单位数分别平均增长4.9%、6.8%和8.7%,远低于平均增速,与增幅最高的文化体育娱乐业相差20个百分点以上。三是行业效益差异较大。2013年,规模以上服务业中除信息传输和商务服务业营利水平较高外,其他如生活性服务业和公益性服务业利润空间较窄,人均利润和营收利润水平均较低,拉低了服务业的整体效率。四是地区差异拉大,2013年部分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聚集在广州、深圳和东莞,单位数、资产总计、营业收入合计分别占规上服务业的90.3%、88.6%和86.9%,东西两翼和粤北山区规上服务业单位数合计仅占6.2%,资产总计、营业收入占比更少,分别为4.4%和4.1%。

  

图1 2013年末广东服务业企业法人单位分行业分布情况

 

   

  (二)部分行业的经济效益偏低。2013年,广东服务业企业单位资产创造的营收为0.28元,低于制造业企业的1.38元;部分规模以上服务业的资产利润率为4.1%,也低于制造业8.3%的水平,服务业的资产配置和使用效率有待提高。

  (三)产业发展层次有待提高。广东服务业总量大,但以批发零售、交通运输等传统服务业为主。近几年广东互联网经济蓬勃发展,信息技术、物流、商务、会展、科研等新兴服务业迅速发展,但总量仍较小,尤其是高技术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不足。2013年广东规模以上高技术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4178.71亿元,占全部规上服务业营业收入的比重不到三成,仅为28.5%,低于全国32.5%的水平。在2013年生产性服务业中,批发业、交通运输业的企业单位和营业收入分别占了57.6%和77.5%,信息传输业的企业法人和营业收入仅占7.1%和4.9%。

  (四)市场化程度与经济发展水平不相匹配。服务业当中除批发零售、住宿餐饮、居民服务等生活性服务业外,其他大部分行业如金融、电信、医疗等仍存在一定程度的垄断,市场准入限制较高,土地、信贷、税收等优惠政策远不及制造业,经营主体活跃程度一般。2013年全省金融业企业法人单位2234家,比2008年增长18.5%,年均仅增长3.5%,增幅居全省末位;卫生和社会工作企业法人和非企业法人数分别平均增长4.9%和7.1%,发展缓慢。

  三、对策建议

  针对服务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为提升服务业发展水平和效益,提出以下政策建议。

  (一)加快市场开放。依托CEPA实施和“一带一路”东风,进一步提升服务业开放水平。加快推进生产性服务业的体制改革尤其是垄断性服务行业的改革,除涉及国家安全必须由国家垄断经营的领域外,应采取切实措施打破行政垄断壁垒,引进市场竞争机制,降低服务业市场准入门槛,吸引社会资本进入相关服务领域,降低服务价格。在服务全球化趋势背景下,紧紧抓住“一带一路”战略契机,充分发挥广东毗邻港澳的区位优势,鼓励有条件的服务业企业积极开拓国际市场,打造一批具有影响力的大型国际化服务品牌,逐步提升服务贸易水平和地位。

  (二)坚持创新驱动。深化落实关于促进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财税、金融、用地和人才等各项政策,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推动与先进制造业特别是先进装备制造业相配套的生产性服务业加快发展。充分发挥广东“互联网+”优势,抓住智能制造发展的机遇,通过税收优惠、项目融资、设立产业投资基金等多种渠道,吸引民间资本投向生产性服务业尤其是新兴高技术生产性服务业。推动制造业关键领域和高端环节突破发展,带动研发设计、质量检验、会展业等生产性服务业的整体升级。鼓励制造业企业将生产经营过程中的融资、研发、设计、信息服务、物流仓储、科学技术咨询、售后配套、财务等生产性服务环节分离外包,推动市场分工进一步深化,提升制造业和服务业生产效率,产业结构实现优化升级。

  (三)加强统筹管理。加强对服务业发展的总体规划和统筹管理,努力构建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应因地制宜根据服务业生产性、生活性和公益性等不同属性,制定不同的产业发展政策,分门别类推动服务业稳步健康发展。创新政府服务方式,加快建设公共技术、信息服务、交易促进、知识产权等各类公共服务平台,提高行政服务效率。纵深推进简政放权改革,适时取消企业一般投资项目备案制。推进政府监管转型,尽快从行政监管为主向法治监管为主转变。加快推进公共资源配置社会化、市场化,在特许经营权出让方面全面引入竞争机制,全面规范和完善政府采购。

  (四)重视消费拉动。大力发展健康卫生、智慧生活、绿色环保、养老保险、休闲旅游等幸福导向型产业,提升生活性服务业发展层次,满足多样化的服务需求,推动居民消费结构不断升级。加快新型城镇化进程,以公共资源配置均等化为重点,形成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新格局统筹建设城镇社会公共服务设施,进一步完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建立新型收入分配制度,引导城乡居民提高消费需求水平,增强服务业的内生动力与潜力,促进经济均衡可持续发展。

 

 

                                                                                                                         供稿单位:服务业处

                                                                                                                            撰    稿:王国伟  张建梅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