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统计资料 > 统计分析

统计分析

 

广东第三产业发展情况分析

   

  内容摘要:本文通过两次经济普查数据的对比分析,研究广东第三产业的发展变化,指出广东第三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加快发展第三产业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第三产业  产业结构  发展变化

 

  第三次经济普查结果显示,广东第三产业占GDP比重近十年来首次超过第二产业,产业结构实现“三、二、一”格局。五年间,广东第三产业规模不断壮大,产业结构持续优化,产出效益可观。与此同时,广东第三产业还存在比重偏低,传统服务业有待升级改造,新兴服务业发展缓慢,区域发展不平衡等问题。本文研究两次经济普查数据中第三产业的发展变化,探讨第三产业的发展路径。

  一、广东第三产业发展特点

  (一)总量不断攀升,产业结构优化。

  第三产业总量实现新的跨越。广东第三产业自2006年首次突破万亿元大关以来,2010年突破两万亿,达 20927.50亿元;2013年迈入三万亿门槛,为30503.44亿元;2014年达到33223.28亿元。按现价计算,两次经济普查期间,广东第三产业增长近一倍,高于同期GDP总量增长。按可比价计算,2008-2014年,广东第三产业年均增长10.0%,高于同期GDP年均增长0.5个百分点。

  

图1 2008-2014年广东第三产业增加值及比重

 

   

  产业结构进一步调整优化。2008-2014年,广东第三产业占比从44.4%提升至49.0%,年均提高0.8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占比的不断提升带来产业结构的持续优化。 2008年,广东第三产业占比低于第二产业5.9个百分点,产业结构表现为“二、三、一”的格局。此后四年,第二产业比重持续下降,第三产业比重不断上升,“二、三、一”的格局仍未打破。2013年第三产业比重上升至48.8%,近十年来首次超过第二产业,产业结构实现优化升级。2014年,广东第三产业占比再次提升,达到49.0%,超过第二产业2.7个百分点,产业升级成效明显。

  第三产业对经济的贡献率增大。2008-2011年,广东第三产业的贡献率基本低于第二产业(2009年除外)。其中,2008年第三产业贡献率为40.1%,低于第二产业17.9个百分点。2012-2013两年,第三产业对经济的贡献率不断提升,超过第二产业,成为拉动广东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2013年,第三产业的贡献率达54.5%,超过第二产业10.3个百分点。2014年,第三产业贡献率有所下降,低于第二产业1.3个百分点。

  

图2  2008-2014广东贡献率情况(%)

 

   

  (二)现代服务业发展迅速,生产性服务业稳步推进。

  现代服务业发展势头良好。2013年,广东现代服务业增加值为17731.73亿元,占第三产业比重为58.1%,比2008年提高1.3个百分点。2014年占比提升至59.0%,增长9.8%。2009-2013年现代服务业年均增速为11.1%,高于第三产业年均增速0.5个百分点,现代服务业成为第三产业迅猛发展的主要引擎。从内部行业看,随着广东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加快,金融业和房地产业发展迅速,其占第三产业比重分别由2008年的12.1%和12.6%上升至2013年的13.5%和13.8%。金融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从2008年的3.4%上升至2013年的10.9%,提高7.5个百分点。房地产业对经济的贡献更为惊人,贡献率从2008年的-3.8%一跃提升至8.9%,五年间提高12.7个百分点。

  生产性服务业稳步推进。按照国家统计局标准,生产性服务业主要包括为生产活动提供的研发设计与其他技术服务、货物运输仓储和邮政快递服务、信息服务、金融服务、节能与环保服务、生产性租赁服务、商务服务、人力资源管理与培训服务、批发经纪代理服务、生产性支持服务。 根据2012-2014年广东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初步测算结果显示,2014年广东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为17621.58亿元,占GDP比重为26.0%,比2012年提高0.6个百分点,占第三产业比重为53.0%,虽比2012年有所下降,近三年仍维持在53%左右。从增速看,生产性服务业发展较快。2013年,生产性服务业增长9.5%,比GDP 高1个百分点。2014年增长9.0%,高出GDP 1.2个百分点,同时高出第三产业1个百分点。生产性服务的快速发展,带动产业向高端价值链方向发展。

 

表1  2012-2014广东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

指标

总量(亿元)

增长(%)

2012

2013

2014

2013

2014

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

14515.87

16194.34

17621.58

9.5

 9.0

第三产业增加值

27061.04

30433.06

33223.28

 9.9

 8.0

占第三产业比重(%

53.6

53.2

53.0

----

---

地区生产总值(GDP

57147.75

62474.79

67809.85

 8.5

 7.8

GDP比重(%)

25.4

25.9

26.0

---

---

 

  (三)投资规模大、吸引力强,成为就业的主要渠道。

  第三产业投资超六成。2008-2014年,广东第三产业投资占比基本维持在65%上下,呈“N”型发展趋势。2008-2010年,第三产业投资占比不断提高,从63.8%上升至66.3%。此后两年逐步下降至2012年的64.7%。2013年三产投资占比趋势开始好转,2013年第三产业投资总量达15051.40亿元,占比为65.9%,比2008年高2.1个百分点。2014年进一步上升至66.4%。从两次普查数据看,2013年全部投资总额是2008年的2.04倍,第三产业是2008年的2.11倍,第三产业投资增长略高于全行业。

  

图3  2008-2014年广东固定资产投资情况

 

   

  第三产业实际利用外资增长显著。2013年,广东第三产业实际利用外资1125615万美元,是2008年的1.58倍,占全行业比重为45.1%,比2008年提高7.9个百分点。2014年,第三产业实际利用外资增长13.7%,占比进一步提高,达47.6%。

  蓬勃发展的第三产业,为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2008-2014年,广东第三产业就业人员从1772.13万人发展到2240.16万人,年均增长4.0%,高于全行业2.1个百分点,同时高于第二产业1.2个百分点。占全行业就业人员比重从32.4%提高至36.2%,年均提高 0.6个百分点。从绝对量看,2013年广东第三产业就业人员比2008年增长21.3%,高于同期全行业就业人员增长9.5个百分点。

  

图4  2008-2014年广东三次产业从业人员情况

 

 

  (四)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成为税收收入的主要来源。

  第三产业劳动生产率高。2008-2014年,广东第三产业劳动生产率显著高于同期全员劳动生产率。2008年,广东第三产业劳动生产率为93799元/人,全行业劳动生产率为67676元/人,第三产业是全行业的1.39倍。 2014年第三产业劳动生产率提高至151384元/人,全行业劳动生产率相应提高到110252元/人,第三产业是全行业的1.37倍。不断提高的劳动生产率降低了生产成本,促进规模化生产,带动国民经济发展。

  

图5  2008-2014年广东全行业劳动生产率及第三产业劳动生产率(%)

 

   

  第三产业成为全省税收增长的源泉。2008年,广东国税收入中第三产业创造的税收收入为2691.49亿元,占比51.8%。地税收入中第三产业创造的税收收入为1677.95亿元,占比66.6%。2013年,广东国税收入中第三产业比2008年增长72%,占全部税收比重略低于2008年,为51.3%。地税收入中第三产业比2008年增长119.7%,占全部税收的比重提高至72.5%。两税合计,第三产业占税收比重由2008年的56.6%提高到2013年的58.9%。

表2  2008与2013年广东税收情况表

指标

2008

2013

2013年比2008
           
增长(%)或提高

(百分点)

国税合计(亿元)

5193.53

9026.97

73.8

其中:第三产业

2691.49

4630.29

72.0

地税合计(亿元)

2521.33

5084.69

101.7

其中:第三产业

1677.95

3686.32

119.7

国税第三产业比重(%

51.8

51.3

-0.5

地税第三产业比重(%

66.6

72.5

5.9

合计比重(%

56.6

58.9

2.3

 

  在地区生产总值构成中,2008年广东第三产业生产税净额为2497.70亿元,比第二产业少800亿元。2014年第三产业生产税净额增加到5407.05亿元,比第二产业多145亿。2008-2014年,第三产业生产税净额年均增长14.9%,高于同期第二产业6.1个百分点。

  二、存在的问题

  (一)第三产业比重仍偏低,产业结构提升空间大。

  2013年,广东人均GDP达9500美元,2014年已突破万美元。根据世界银行标准,广东已经进入中等收入偏上行列,相应的第三产业比重应在60%左右。2012年,亚洲四小龙香港、新加坡、台湾、韩国的第三产业比重分别为92.8%、73.3%、69.1%和57.5%。金砖国家巴西、南非和俄罗斯分别为68.3%、69.1%和60.0%。同期的广东仅为47.3%,2014年也不到50%。广东第三产业比重明显低于上述国家和地区,第三产业发展水平与经济发达国家水平相比相差较大。

  第三产业比重偏低,不利于整体增加值率的提升。2013年,广东第二产业增加值率为21.9%,第三产业增加值率达57.0%,高出第二产业35.1个百分点。2014年,广东第二产业增加值率下降为21.7%,第三产业增加值率上升为57.1%,第三产业高出第二产业35.4个百分点,增加值率高意味着同等产出情况下增值部分多,对经济带动作用大。

  (二)传统服务业占比高,内部结构升级缓慢。

  广东传统服务业占比达40%左右,尤其是批发零售业占比较高。2008年,广东批发零售业占比21.3%。2013年,这一比重不降反升,达到24.0%。2014年为23.4%,虽比2013年有所下降,但仍是传统行业中增加值最大的行业。传统服务业附加值低、劳动力投入需求大,在人力资源优势渐失的情况下,发展将面临较大的困难。

  

表3 2008与2013年第三产业分行业情况表

                                                                                       单位:%

 

2008

2013

20132008增减

行业

占第三

产业比重

贡献率

占第三

产业比重

贡献率

占第三

产业比重

贡献率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10.0

3.6

8.0

4.2

-2.0

0.6

 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7.6

4.4

6.0

1.5

-1.6

-2.9

 批发和零售业

21.3

11.2

24.0

13.1

2.7

2.0

 住宿和餐饮业

5.2

2.6

4.1

0.5

-1.1

-2.1

 金融业

12.1

3.4

13.5

10.9

1.4

7.5

 房地产业

12.6

-3.8

13.8

8.9

1.2

12.7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7.4

2.2

7.4

3.2

0.0

1.0

 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

2.3

2.1

2.7

2.5

0.4

0.4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0.9

0.5

1.0

0.8

0.1

0.4

 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

4.0

2.8

3.0

0.4

-1.0

-2.4

 教育

5.1

3.8

5.4

2.6

0.3

-1.2

 卫生和社会工作

3.2

2.2

3.6

3.0

0.4

0.7

 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1.3

0.6

1.0

0.5

-0.3

-0.1

 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

6.9

4.7

6.0

2.1

-0.9

-2.6

 

  

  新兴服务业未能得到有效的发展,目前对经济增长贡献有限。2014年,广东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长9.2%,比2008年下降5.0个百分点。占服务业比重为6.0%,比2008年下降1.6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3.8%,比2008年下降0.6个百分点。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发展也相对较慢。2014年,广东教育、卫生和社会工作、文化体育娱乐业三个行业的增加值3403.73亿元,占第三产业比重为10.2%,仅比2008年提高0.6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6.1%,比2008年下降0.5个百分点。

  (三)区域发展不平衡,地区差异大。

  作为广东经济最发达和城市化进程最快的地区,珠江三角洲地区集中了全省第三产业的绝大部分,其比重还呈现上升趋势。2008年珠三角第三产业占GDP比重为47.7%,2013年上升至52.9%,2014年这一比重继续提升到53.1%,远高于同期的东翼(36.4%)、西翼(40.9%)和山区五市(42.8%)。

  从第三产业区域分布看,2008年,珠三角第三产业占各市第三产业合计的比重超八成,达83.8%。东翼、西翼和山区五市第三产业占各市合计比重仅分别为5.2%、5.9%和5.1%。2014年,除东翼略有下降外,西翼和山区五市第三产业比重虽有不同程度的上升,分别达到6.4%和5.4%。但是,珠三角的比重仍为83.2%。其中广州占29.6%,深圳占24.9%。第三产业表现出地区差别明显、城乡差别明显,集中趋势明显、城市化或大城市化特征明显。经济越发达,城市化程度就越高。城市是第三产业的集中地,是创造第三产业增加值的主要源泉。国际资料表明,一般发达国家中心城市的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高达90%。而广东城市第三产业产值比重还存在差距,即使是广州也只有65.2%,与发达国家中心城市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总的来看,整个广东城市的第三产业还不发达,第三产业发展仍存在着巨大的空间。

  三、政策建议

  针对第三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政策建议。

  (一)优化服务业发展结构。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促进现代制造业与服务业深度有机融合。改造生产制造企业现有业务流程,推进业务外包,加强核心竞争力。加快从生产加工环节向自主研发、品牌营销等服务环节延伸,降低资源消耗,提高产品的附加值。重点扶持发展金融、保险、信息、物流、法律服务和咨询服务等现代服务业和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的文化、旅游和居民服务业。以“互联网+”为契合点,改造和升级商贸、住宿、餐饮及交通运输等传统服务业,提高传统服务业的生产效率和服务水平。加大传统服务业向现代服务业的升级换代。

  (二)加快推进服务业领域改革。将服务业国有资本集中在重要公共产品和服务领域。加大铁路、电信等垄断行业改革力度,进一步推进投资主体多元化,引入竞争机制。鼓励社会资金投入服务业,大力发展非公有制服务企业,提高非公有制经济在服务业中的比重。进一步打破市场分割和地区封锁,推进全国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建设。积极鼓励服务业经营与发展,合理引用民间资金、各团体,鼓励本区服务企业“走出去”,参与国际现代服务业竞争。全面推进服务业的市场化、社会化、产业化进程,创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三)加快城市化进程。推动粤东西北中心城区扩容提质,坚持产城融合发展,提升新城区建设水平,集中力量做强地级市中心城区,培育做强有条件的县城和中心镇。加快人口管理体制改革,切实加大粤东西北中心城区吸纳农业转移人口力度,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加强城市群建设,通过优势互补,加大城市间人才、智力及资金流动,提升整体竞争力和发展水平。

  (四)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加大对粤东西北地区的交通基础设施投资建设,完善交通基础设施,加强该地区与外界的交流。大力开展区域间的对口援助,推动珠三角地区对粤东西北地区进行经济援助、帮扶,进行科技、人才援助,促进该地区经济、科技的快速发展。落实珠三角与粤东西北地区合作共建省产业转移园责任,大力推进珠三角劳动密集型产业向东西北地区转移,促进产业结构的升级。加大对教育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的资金扶持力度,缩小地区间基本公共服务差异,为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注:

   1.按照最新三次产业划分,2013年第三产业包括农、林、牧、渔业中的农、林、牧、渔服务业,采矿业中的开采辅助活动,制造业中的金属制品、机械和设备修理业。2008年第三产、业不包括上述行业。

    2.2013年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按行业小类计算,以不剔除部分活动的含生产性服务业行业小类合计计算结果作为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2012年和2014年非普查年份由于资料限制,GDP核算只计算服务业行业大类增加值,利用普查年度的相关比例关系及重点服务业调查资料间接推算非普查年度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

 

 

                                                              撰稿单位:国民经济核算处

                                                              撰    稿:赖晓燕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