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统计资料 > 统计分析

统计分析

 

2015年前三季度县域经济稳步发展

     

  内容摘要:本文依据2015年前三季度县域资料,对县域经济运行情况作简要分析,并对保持稳步发展提出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县域经济  发展  分析

 

  2015年前三季度,广东县域GDP增速比去年有所回落,但保持稳步发展。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经济运行质量不断提高。虽然也存在区域发展不平衡等问题,但区域发展渐趋协调,经济运行中亮点纷呈。

  一、县域经济发展特点

  (一)GDP总量不断增加

  2015年前三季度58个县(市)实现生产总值8113.95 亿元,比去年同期增加767.87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72.25亿元;第二产业增加184.68亿元;第三产业增加510.93亿元。

  分区域看,珠三角、东翼、西翼、山区新增总量分别为203.12亿元、167.54亿元、254.68亿元和142.53亿元。与去年同期总量比,增加最多的是东翼为15.2%,其次是西翼13.5%,珠三角和山区分别是8.2%和7.6%。

  (二)GDP增速稳步提升

  2015年前三季度58个县(市)GDP比去年同期增长9%,增速比上半年提升了0.4个百分点,比全省高1.1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长4.6%;第二产业增长10.2%;第三产业增长9.2%。58个县(市)中,有9个县(市)GDP增速超2位数,分别是:龙门县、博罗县、惠东县、廉江市、新丰县、海丰县、南雄市、平远县、高州市。增速高于全省水平的有31个县(市)。

  在宏观经济总体下行压力比较大的形势下,前三季度58个县(市)GDP增长有所回落,比去年同期回落1.7个百分点,主要是受第二产业增速放慢影响,第二产业回落达5个百分点。第一产业比去年同期高出1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比去年同期高出1.2个百分点。58个县(市)第二产业增加值占GDP近五成,第二产业为主导的经济增长特征仍十分明显。

  (三)第三产业发展加快,产业结构优化

  2015年前三季度,58个县(市)中三次产业结构由去年同期的18.8∶43.9∶37.3调整为17.9∶42.0∶40.1(见图1)。一产、二产比重分别下降0.9个和1.9个百分点,三产比重提高达2.8个百分点。产业结构得到进一步调整和优化, 产业升级步伐加快。其中珠三角、西翼和山区县第三产业占比有较大幅度提高,分别提高2.2、3.7和4.4个百分点。

 

 图1  2014和2015年前3季度三次产业构成(%)

 

   

  第三产业对经济的贡献和拉动力不断增强。前三季度第一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8%,拉动经济增长0.7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53.5%,拉动经济增长4.8个百分点; 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38.6%,拉动经济增长3.5个百分点,分别比去年同期提高了11.5个和0.6个百分点。目前,第二产业仍然是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

  二、县域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

  由于历史、环境和资源,以及交通、政策、体制等因素制约,广东县域经济发展水平与中心城区相比差距仍比较大。

  (一)经济总量偏小,发展速度偏慢

  2015年前三季度,58个县(市)GDP总量为8113.95亿元,占全省比重的14.4%,与去年同期相比仅提高了0.1个百分点。

  2015年前三季度,有31个县(市)发展速度高于全省7.9%的水平,2个县(市)与全省7.9%持平,25个县(市)发展速度低于全省水平。

  (二)区域发展不平衡

  分区域看,2015年前三季度珠三角县域生产总值为2690.91亿元、东翼1268.97亿元、西翼2137.27亿元、山区2016.8亿元。山区县域占县域个数的46.6%,但GDP总量仅占县域的24.9%,规模明显偏小(见表1)。

  前三季度,珠三角县域GDP增长9.4%、东翼8.8%、西翼9.3%、山区8.2%。增长速度山区县都比珠三角、东翼和西翼慢(见表2)。

  

表1  2015年前3季度分区域生产总值

 

生产总值
(亿元)

 

县域数(个)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县域合计

8113.95

1452.84

3411.08

3250.03

58

珠三角县域

2690.91

326.59

1356.13

1008.18

13

东翼县域

1268.97

182.56

659.08

427.33

8

西翼县域

2137.27

540.10

659.80

937.37

10

山区县域

2016.80

403.58

736.07

877.15

27

 

表2  2014年和2015年前3季度县域分区域生产总值增长速度

 

2015年前3季度增长速度(%

2014年前3季度增长速度(%

生产
总值

第一
产业

第二
产业

第三
产业

生产
总值

第一
产业

第二
产业

第三
产业

珠三角县域

9.4

4.4

10.6

9.1

10.3

4.2

13.6

7.1

东翼县域

8.8

4.6

9.5

9.4

10.7

4.9

13.6

8.4

西翼县域

9.3

4.9

12.3

9.1

11.5

4.6

19.6

8.7

山区县域

8.2

4.5

8.5

9.5

10.5

4.4

15.5

8.1

  (三)产业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

  2015年前三季度县域产业结构为:17.9:42.0:40.1,全省前三季度产业结构为:6.2:41.9:51.9。县域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分别比全省高出11.7和0.1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比全省低11.8个百分点。三次产业结构存在很大差距,第三产业比重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近年来,我省积极推进珠三角产业向山区和两翼转移,产业转移工业园建设取得明显进展,但是由于产业层次不高,县域经济发展差距仍然较大。西翼和山区第一产业所占比重仍较高,虽然第三产业发展较快,但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比重还是偏低。东翼第二、三产业比重有所回落(见表3)。

  

表3  2014年前3季度和2015年前3季度县域分区域产业构成表

 

2015年前3季度产业构成

%

2014年前3季度产业构成(%

2015年前3季度比
2014
年前3季度增减

(百分点)

生产
总值

第一
产业

第二
产业

第三
产业

生产
总值

第一
产业

第二
产业

第三
产业

生产
总值

第一
产业

第二
产业

第三
产业

县域合计

100

17.9

42.0

40.1

100

18.8

43.9

37.3

100

-0.9

-1.9

2.8

珠三角县域

100

12.1

50.4

37.5

100

13.2

51.5

35.3

100

-1.1

-1.1

2.2

东翼县域

100

14.4

51.9

33.7

100

13.6

52.6

33.8

100

0.8

-0.6

-0.1

西翼县域

100

25.3

30.9

43.9

100

27.9

32.0

40.1

100

-2.6

-1.1

3.7

山区县域

100

20.0

36.5

43.5

100

20.1

40.8

39.1

100

-0.1

-4.3

4.4

 

  三、抓住新常态的新机遇,加快县域经济发展

  县域经济在地区经济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搞好县域经济发展对解决广东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推动整体经济的协调发展具有战略性的作用。

  (一)抓住经济结构优化的新机遇。整合利用县域内资源优势,做好特色产业发展规划。加快农业产业化,特别是农产品加工业是农村经济持续发展的基础,是县域经济工业化、现代化建设的推进器,是提高县城经济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因此,要发挥自身的资源优势,通过对产业的优化整合,推进县域经济的稳定发展。

  (二)抓住动力转换的新机遇。改革开放以来的县域经济发展,要素的简单组合累加是实现增长的主要路径。现在,多数传统产业趋于饱和,农业富余劳动力在逐渐减少,人力资本供给的结构性矛盾突出,增长如果仍然盲目靠铺摊子上项目增投资,极易造成低效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今后,县域经济增长只能依靠创新驱动,必须更多地依靠人力资本质量和技术进步的推动。应更加注重培养吸引和使用人才,积极采用新技术新工艺,确保县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三)抓住特色发展的新机遇。过去县域间由于强烈的发展需求,同质竞争、无序竞争此起彼伏。今后,县域经济应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细致、结构更合理的阶段演化。从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转向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发展的主客观因素都将促进县域沉下心来,认真分析研判,按照自身地理环境、地域特色、资源秉赋、技术传统、商业渠道等条件进行产业定位,进行政策引导,逐步实现差异化的县域经济块状集约发展,为宏观结构的优化和整体经济竞争力的提升奠定良好的基础。

  要突出地理特征,大力推进以县域为核心的城镇化建设。通过城镇化建设为二、三产业的快速发展拓展空间、创造条件,发展壮大第二产业。同时要发展以生态旅游业为主体的,结合文化娱乐业和贸易业等为主的第三产业。推进县域经济的优化发展。

  (四)抓住思维转变的新机遇。改革开放以来,地方政府主要致力于做大GDP规模和提高GDP增速,以此作为衡量政绩的重要标尺。县级政府习惯于冲在一线招商引资,给企业定项目,提供融资担保,甚至替企业定投资,降低了微观层面的资源配置效率,经济效益、生态环境、创新驱动、体制改革被有意无意地置于从属地位。今后,随着县域经济转入中高速或中速增长,县域发展也应从以速度为主转向以质量为主。按照市场经济原则,强化政府在战略规划、市场监管和公共服务供给等方面的职能,进一步加快法治体系建设,最大限度减少对市场的干预。树立经济增长与生态环境、经济效益、科技创新、民生改善相协调相平衡的理念,让市场机制在统一的制度环境下发挥作用,推进县域经济全面、健康、协调发展。

 

 

 

                                                                  供稿单位:国民经济核算处

                                                                  撰    稿:王  晴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