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分析
2015年前三季度县域经济稳步发展
内容摘要:本文依据2015年前三季度县域资料,对县域经济运行情况作简要分析,并对保持稳步发展提出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县域经济 发展 分析
2015年前三季度,广东县域GDP增速比去年有所回落,但保持稳步发展。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经济运行质量不断提高。虽然也存在区域发展不平衡等问题,但区域发展渐趋协调,经济运行中亮点纷呈。
一、县域经济发展特点
(一)GDP总量不断增加
2015年前三季度58个县(市)实现生产总值8113.95 亿元,比去年同期增加767.87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72.25亿元;第二产业增加184.68亿元;第三产业增加510.93亿元。
分区域看,珠三角、东翼、西翼、山区新增总量分别为203.12亿元、167.54亿元、254.68亿元和142.53亿元。与去年同期总量比,增加最多的是东翼为15.2%,其次是西翼13.5%,珠三角和山区分别是8.2%和7.6%。
(二)GDP增速稳步提升
2015年前三季度58个县(市)GDP比去年同期增长9%,增速比上半年提升了0.4个百分点,比全省高1.1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长4.6%;第二产业增长10.2%;第三产业增长9.2%。58个县(市)中,有9个县(市)GDP增速超2位数,分别是:龙门县、博罗县、惠东县、廉江市、新丰县、海丰县、南雄市、平远县、高州市。增速高于全省水平的有31个县(市)。
在宏观经济总体下行压力比较大的形势下,前三季度58个县(市)GDP增长有所回落,比去年同期回落1.7个百分点,主要是受第二产业增速放慢影响,第二产业回落达5个百分点。第一产业比去年同期高出1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比去年同期高出1.2个百分点。58个县(市)第二产业增加值占GDP近五成,第二产业为主导的经济增长特征仍十分明显。
(三)第三产业发展加快,产业结构优化
2015年前三季度,58个县(市)中三次产业结构由去年同期的18.8∶43.9∶37.3调整为17.9∶42.0∶40.1(见图1)。一产、二产比重分别下降0.9个和1.9个百分点,三产比重提高达2.8个百分点。产业结构得到进一步调整和优化, 产业升级步伐加快。其中珠三角、西翼和山区县第三产业占比有较大幅度提高,分别提高2.2、3.7和4.4个百分点。
图1 2014和2015年前3季度三次产业构成(%)
第三产业对经济的贡献和拉动力不断增强。前三季度第一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8%,拉动经济增长0.7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53.5%,拉动经济增长4.8个百分点; 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38.6%,拉动经济增长3.5个百分点,分别比去年同期提高了11.5个和0.6个百分点。目前,第二产业仍然是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
二、县域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
由于历史、环境和资源,以及交通、政策、体制等因素制约,广东县域经济发展水平与中心城区相比差距仍比较大。
(一)经济总量偏小,发展速度偏慢
2015年前三季度,58个县(市)GDP总量为8113.95亿元,占全省比重的14.4%,与去年同期相比仅提高了0.1个百分点。
2015年前三季度,有31个县(市)发展速度高于全省7.9%的水平,2个县(市)与全省7.9%持平,25个县(市)发展速度低于全省水平。
(二)区域发展不平衡
分区域看,2015年前三季度珠三角县域生产总值为2690.91亿元、东翼1268.97亿元、西翼2137.27亿元、山区2016.8亿元。山区县域占县域个数的46.6%,但GDP总量仅占县域的24.9%,规模明显偏小(见表1)。
前三季度,珠三角县域GDP增长9.4%、东翼8.8%、西翼9.3%、山区8.2%。增长速度山区县都比珠三角、东翼和西翼慢(见表2)。
表1 2015年前3季度分区域生产总值
名 称 |
生产总值 |
|
县域数(个) |
||
第一产业 |
第二产业 |
第三产业 |
|||
县域合计 |
8113.95 |
1452.84 |
3411.08 |
3250.03 |
58 |
珠三角县域 |
2690.91 |
326.59 |
1356.13 |
1008.18 |
13 |
东翼县域 |
1268.97 |
182.56 |
659.08 |
427.33 |
8 |
西翼县域 |
2137.27 |
540.10 |
659.80 |
937.37 |
10 |
山区县域 |
2016.80 |
403.58 |
736.07 |
877.15 |
27 |
表2 2014年和2015年前3季度县域分区域生产总值增长速度
名 称 |
2015年前3季度增长速度(%) |
2014年前3季度增长速度(%) |
||||||
生产 |
第一 |
第二 |
第三 |
生产 |
第一 |
第二 |
第三 |
|
珠三角县域 |
9.4 |
4.4 |
10.6 |
9.1 |
10.3 |
4.2 |
13.6 |
7.1 |
东翼县域 |
8.8 |
4.6 |
9.5 |
9.4 |
10.7 |
4.9 |
13.6 |
8.4 |
西翼县域 |
9.3 |
4.9 |
12.3 |
9.1 |
11.5 |
4.6 |
19.6 |
8.7 |
山区县域 |
8.2 |
4.5 |
8.5 |
9.5 |
10.5 |
4.4 |
15.5 |
8.1 |
(三)产业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
2015年前三季度县域产业结构为:17.9:42.0:40.1,全省前三季度产业结构为:6.2:41.9:51.9。县域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分别比全省高出11.7和0.1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比全省低11.8个百分点。三次产业结构存在很大差距,第三产业比重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近年来,我省积极推进珠三角产业向山区和两翼转移,产业转移工业园建设取得明显进展,但是由于产业层次不高,县域经济发展差距仍然较大。西翼和山区第一产业所占比重仍较高,虽然第三产业发展较快,但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比重还是偏低。东翼第二、三产业比重有所回落(见表3)。
表3 2014年前3季度和2015年前3季度县域分区域产业构成表
名 称 |
2015年前3季度产业构成 (%) |
2014年前3季度产业构成(%) |
2015年前3季度比 (百分点) |
|||||||||
生产 |
第一 |
第二 |
第三 |
生产 |
第一 |
第二 |
第三 |
生产 |
第一 |
第二 |
第三 |
|
县域合计 |
100 |
17.9 |
42.0 |
40.1 |
100 |
18.8 |
43.9 |
37.3 |
100 |
-0.9 |
-1.9 |
2.8 |
珠三角县域 |
100 |
12.1 |
50.4 |
37.5 |
100 |
13.2 |
51.5 |
35.3 |
100 |
-1.1 |
-1.1 |
2.2 |
东翼县域 |
100 |
14.4 |
51.9 |
33.7 |
100 |
13.6 |
52.6 |
33.8 |
100 |
0.8 |
-0.6 |
-0.1 |
西翼县域 |
100 |
25.3 |
30.9 |
43.9 |
100 |
27.9 |
32.0 |
40.1 |
100 |
-2.6 |
-1.1 |
3.7 |
山区县域 |
100 |
20.0 |
36.5 |
43.5 |
100 |
20.1 |
40.8 |
39.1 |
100 |
-0.1 |
-4.3 |
4.4 |
三、抓住新常态的新机遇,加快县域经济发展
县域经济在地区经济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搞好县域经济发展对解决广东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推动整体经济的协调发展具有战略性的作用。
(一)抓住经济结构优化的新机遇。整合利用县域内资源优势,做好特色产业发展规划。加快农业产业化,特别是农产品加工业是农村经济持续发展的基础,是县域经济工业化、现代化建设的推进器,是提高县城经济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因此,要发挥自身的资源优势,通过对产业的优化整合,推进县域经济的稳定发展。
(二)抓住动力转换的新机遇。改革开放以来的县域经济发展,要素的简单组合累加是实现增长的主要路径。现在,多数传统产业趋于饱和,农业富余劳动力在逐渐减少,人力资本供给的结构性矛盾突出,增长如果仍然盲目靠铺摊子上项目增投资,极易造成低效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今后,县域经济增长只能依靠创新驱动,必须更多地依靠人力资本质量和技术进步的推动。应更加注重培养吸引和使用人才,积极采用新技术新工艺,确保县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三)抓住特色发展的新机遇。过去县域间由于强烈的发展需求,同质竞争、无序竞争此起彼伏。今后,县域经济应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细致、结构更合理的阶段演化。从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转向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发展的主客观因素都将促进县域沉下心来,认真分析研判,按照自身地理环境、地域特色、资源秉赋、技术传统、商业渠道等条件进行产业定位,进行政策引导,逐步实现差异化的县域经济块状集约发展,为宏观结构的优化和整体经济竞争力的提升奠定良好的基础。
要突出地理特征,大力推进以县域为核心的城镇化建设。通过城镇化建设为二、三产业的快速发展拓展空间、创造条件,发展壮大第二产业。同时要发展以生态旅游业为主体的,结合文化娱乐业和贸易业等为主的第三产业。推进县域经济的优化发展。
(四)抓住思维转变的新机遇。改革开放以来,地方政府主要致力于做大GDP规模和提高GDP增速,以此作为衡量政绩的重要标尺。县级政府习惯于冲在一线招商引资,给企业定项目,提供融资担保,甚至替企业定投资,降低了微观层面的资源配置效率,经济效益、生态环境、创新驱动、体制改革被有意无意地置于从属地位。今后,随着县域经济转入中高速或中速增长,县域发展也应从以速度为主转向以质量为主。按照市场经济原则,强化政府在战略规划、市场监管和公共服务供给等方面的职能,进一步加快法治体系建设,最大限度减少对市场的干预。树立经济增长与生态环境、经济效益、科技创新、民生改善相协调相平衡的理念,让市场机制在统一的制度环境下发挥作用,推进县域经济全面、健康、协调发展。
供稿单位:国民经济核算处
撰 稿:王 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