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统计资料 > 统计分析

统计分析

 

2016年一季度广东消费品市场情况分析

 

  内容摘要:本文分析了2016年一季度广东消费品市场运行的基本情况、主要特点和影响市场发展的主要因素,并提出促进消费品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消费品市场 分析

 

  2016年一季度,广东消费品市场平稳增长。全省累计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162.07亿元,增长9.8%,增幅比上年同期回落0.2个百分点。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9.3%。其中,3月当月增长10.2%。

 

图1 2015-2016年广东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分月增长情况(%)

  

  从全国范围看,2016年一季度广东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继续领先各省市,占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10.5%,增速比全国平均低0.5个百分点。比北京高7.6个百分点,比上海高2.7个百分点,与山东持平,比浙江低0.6个百分点,比江苏低0.7个百分点。

 

表1 2016年一季度主要省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及增速

地区

总额(亿元)

增长(%)

全国

78024.4

10.3

北京

2434.9

2.2

上海

2551.3

7.1

江苏

7079.5

10.5

浙江

5026.0

10.4

山东

7107.1

9.8

广东

8162.1

9.8

  一、主要特点

  (一)乡村消费品市场增长继续快于城镇。

  一季度,全省城镇消费品市场零售额7150.95亿元,增长9.7%,占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87.6%。乡村消费品市场零售额1011.12亿元,增长10.3%,增速继续高于城镇消费品市场。

  (二)餐饮收入增速回升,商品零售增长放缓。

  受大中型餐饮企业转型升级逐步取得成效和“互联网+”的助推和带动,餐饮行业发展步伐有所加快。一季度全省餐饮收入828.20亿元,增长9.9%,增速比上年同期回升0.6个百分点;商品零售7333.87亿元,增长9.7%,增速比上年同期回落0.4个百分点。

  (三)基本生活品销售平稳增长,汽车销售逐步回升,居住类销售增势良好,通讯器材类销售增长有所放缓。

  吃类、日用类商品销售平稳增长,穿类商品销售增长缓慢。一季度,全省限额以上单位粮油、食品类零售额增长9.3%,饮料类增长7.8%,烟酒类增长11.7%,增长相对平稳。日用品类增长16.8%,增速高于限额以上单位商品零售额11.2个百分点,但比上年同期回落6.5个百分点。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增长0.8%,增幅比上年同期回落9.7个百分点。

  汽车类销售逐步回升,石油及制品类销售依然下滑。一季度,全省限额以上单位汽车类商品零售额900.85亿元,增长9.3%,增幅比上年同期提高7.8个百分点,比2015年全年提高7.9个百分点。石油及制品类零售额429.40亿元,同比下降7.5%,降幅比上年同期收窄2.7个百分点,比2015年全年收窄1.8个百分点。

  居住类商品销售增势良好。随着房地产行业逐步回暖,居住类商品消费增势良好。一季度,全省限额以上单位建筑及装潢材料类零售额增长24.8%,家具类增长16.1%,增幅比上年同期分别提高1.0个和1.5个百分点。

  通讯器材类商品零售增长较快,但增速有所回落。一季度,全省限额以上单位通讯器材类商品零售额101.78亿元,增长15.8%,增幅比上年同期回落12.6个百分点,比2015年全年回落11.7个百分点。

  限额以上单位其它主要大类商品中,零售额增长较快的还有化妆品类增长13.2%,中西药品类增长17.3%,体育娱乐用品类增长21.0%。金银珠宝类增长2.9%,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增长0.3%,文化办公用品类下降7.3%,增长形势不容乐观。

  (四)网上零售保持较快增长,传统零售业态增长缓慢。

  一季度,全省限额以上单位通过公共网络实现商品零售额248.95亿元,同比增长32.1%,增速比限额以上单位商品零售高26.5个百分点,但比上年同期回落25.7个百分点。占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3.1%,拉动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个百分点。

  限额以上零售业单位分零售业态看,无店铺零售增速虽有回落,但仍保持27.2%的快速增长;有店铺零售增长缓慢,增速仅为4.6%。有店铺零售单位中,便利店、专卖店零售额增长较快,一季度增速分别为11.6%和9.2%;超市、大型超市、专业店增长缓慢,增速分别为3.6%、2.8%和4.0%;百货店经营欠佳,零售额比上年同期下降3.7%。

  (五)粤东地区消费品市场增长较快。

  一季度,珠三角9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853.12亿元,同比增长9.6%。其中,广州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080.03亿元,增长8.6%;佛山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29.11亿元,增长11.7%;深圳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93.51亿元,增长8.8%,增幅比上年同期提高7.8个百分点,当地汽车限购政策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的影响逐步消化。

  粤东4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66.14亿元,增长11.6%,增速比全省整体高1.8个百分点。粤北山区5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57.87亿元,增长10.3%。粤西3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85.48亿元,增长9.1%,增幅比全省整体低0.7个百分点。

  二、影响当前消费品市场发展的几个因素

  (一)支撑消费品市场发展的积极因素

  一是稳增长政策持续发力,促消费政策稳步推进。2015年下半年以来,国家陆续出台多项稳增长和促消费的政策措施,如“促进旅游投资和消费的政策措施”、关于加快发展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政策措施、鼓励发展新能源汽车的政策措施,对购买1.6升及以下排量乘用车实施减半征收车辆购置税的政策措施等等。广东各级有关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政策,积极推进广货网上行、广货全国行活动,力促跨境电子商务以及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有力地推动了消费品市场的发展。

  二是电子商务快速发展,电子优惠券等促销手段给消费品市场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不少商家运用APP、公共微信号、电子会员卡等各种互联网手段,配合多种打折促销活动,促使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倾向于使用智能终端进行消费,给消费品市场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三是新一代消费阶层的加入成为消费市场发展的新动力。新消费阶层更关注消费的过程与体验,消费观念更时尚、更自主、更多样、更个性,同时也更超前。随着新消费阶层购买力的不断增强,其对消费品市场的影响越来越大。

  (二)影响消费品市场发展的不利因素

  宏观经济增长动力仍显不足,实体经济提振乏力,经济增长下行压力依然较大,对扩大消费和提升消费信心带来不利影响。国内生产型商品需求不足,批发零售业商品销售增长放缓。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低迷,限额以上批发业单位受市需求、价格、经济形势等多重因素影响,销售增长乏力。一季度,全省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化工材料及制品类销售额同比下降4.0%,金属材料类下降2.4%,煤炭及制品类下降16.9%。

  互联网销售业务迅猛发展,活跃了消费品市场,同时也为有序市场的维护带来猝不及防的挑战。利用互联网或网络电商平台进行制假售假,由于其形式多样且比较隐蔽,不仅增大了相关部门查处的难度,也加大了消费者权益保护的难度。频发的消费安全事件,特别是食品消费安全事件使得城乡居民对消费安全的信心受到打击。

  蔬菜、猪肉价格较大幅度上涨,城乡居民特别是低收入阶层基本消费支出受到较大影响。受罕见强寒潮天气影响,一季度广东蔬菜产量减少,鲜菜价格同比急升46.6%,涨幅比上年扩大46.3个百分点。同时,由于前期生猪养殖户对行业前景不确定,生猪存栏下降,市场供应偏紧,猪肉价格同比大幅上涨15.3%。2016年一季度,广东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CPI)同比上涨2.6%,其中食品烟酒价格上涨6.5%。物价上涨,特别是食品价格上涨对城乡居民消费的影响仍需进一步跟踪。

  三、上半年展望及对策建议

  当前,趋紧的宏观经济环境尚未根本改变,经济结构调整的矛盾和经济下行的压力依然存在,制约全省消费品市场进一步发展的因素依然不少。展望2016年全年,随着适度扩大总需求政策的继续实施,以及以创新供给带动需求扩张政策思路的推行,消费潜力将会进一步激发和释放。初步判断,2016年上半年广东消费品市场仍将维持平稳运行态势。

  为促进消费品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加快供给端结构调整,引导传统商贸企业转型升级。

  认真研究经济新常态下消费市场的主要特征,引导企业顺应人们消费个性化、多样化的需求,调整生产结构和方式,实现精准化、特色化营销,形成与大众化消费相适应的商业模式。加快传统商业经营模式的转型升级,特别要鼓励和支持一些大型商业企业依托优势发展连锁业态,依托品牌发展电子商务平台以及特色商品专营,努力推进全省商贸流通企业向名牌化、专业化和现代化的方向发展。要着力加强“老字号”和“特色品牌”的创建和保护力度,鼓励大型商贸企业依托品牌优势,拓展市场空间。

  (二)加大市场监管力度,营造安全、绿色的消费环境。

  随着消费水平和消费能力的提高,城乡居民对消费的品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方面,要继续加大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力度,深入持久地打击制售假冒伪劣产品的违法犯罪活动,从严整治严重破坏市场经济秩序的行为,增强群众消费安全信心。另一方面,要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快对电商发展过程中一些尚待解决的法律问题进行相关司法解释;加强对电商的监督管理,规范电商平台竞争秩序,切实保护消费者正当权益,促进电商产业健康有序发展。

  (三)加强市场监测和调配,稳定鲜菜、猪肉供应。

  目前,蔬菜生产进入“春淡”季节,菜源供应减少,生猪存栏量短期内无法大幅回升,生猪货源继续偏紧,菜价、猪肉价格保持高位的可能性较大。一方面,要加强鲜菜及猪肉市场供求监测,及时掌握市场变化,有效引导农户、养殖户合理安排生产,保证市场供应;另一方面要加快建立健全储备肉系统和投放制度,克服“猪周期”的不利影响,协调生产者、消费者的利益均衡,确保市场健康、稳定发展。

 

 

 

  供稿单位:贸外处                     

撰    稿:谢洪芳 杨庆芳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