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统计资料 > 统计分析

统计分析

 

“十二五”时期广东农业发展情况分析

  内容摘要:本文分析了2015年及“十二五”时期广东农业生产发展的总体情况,指出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针对性提出“十三五”时期广东农业发展的相应建议。

  

   关键词:“十二五” 广东农业 分析

 

  “十二五”时期是广东改革发展进程中极不平凡的五年,也是农业农村发展的又一个黄金期。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经济形势,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省人民积极有效应对各种困难和挑战,推动我省农村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新的重大成就。五年来,全省农村经济综合实力迈上新台阶,2015年全省农林牧渔业总产值5520.03亿元,农林牧渔业增加值3425.12亿元,分别比“十一五”期末的2010年增加1765.17亿元和1139.14亿元,年均分别增长3.2%和3.4%。

  一、“十二五”时期广东农业生产发展特点

  (一)农作物种植获得较好收成

  2015年广东粮食产量达1358.13万吨,比“十一五”期末的2010年增加41.63万吨,增长3.2%,占全国粮食总产量的比重由2010年的2.4%转变为2.2%,占比略有下降。整个“十二五”时期粮食总产量达6788.65万吨,比“十一五”时期多387.09万吨,增加6%。

  2015年油料产量达110.34万吨,比2010年增加22.17万吨,增长25.1%;占全国油料总产量的比重由2010年的2.7%转变为3.1%,比重加大。水果产量1519.89万吨,比2010年增加391.16万吨,增长34.7%,占全国水果总产量的比重由2010年的5.8%转变为8.7%,比重上升;其中,热带和亚热带水果(包括香蕉、菠萝、荔枝、龙眼)和柑桔类水果产量分别为759.18万吨和492.8万吨,比2010年分别增长26.5%和40.8%,总量在全国各省市区中分别居第一和第二位。

  2015年蔬菜产量3438.78万吨,比2010年增加720.19万吨,增长26.5%;占全国蔬菜总产量的比重由2010年的4.2%转变为4.4%,略有提高。甘蔗产量1452.85万吨,比2010年增加152.7万吨,增长11.7%;占全国甘蔗总产量的比重由2010年的12.1%转变为12.4%,略有上升。茶叶产量7.93万吨,比2010年增加2.6万吨,增长48.8%;占全国茶叶总产量的比重由2010年的3.6%转变为3.5%,基本持平。

  (二)林业生产积极向好

  2015年,全省各地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以绿色发展理念为引领,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主动作为,真抓实干,协同配合,加快推进新一轮绿化广东大行动,推动森林资源持续增加,森林生态安全格局不断优化,取得较好成绩。全省林地面积达1.64亿亩,比2010年增加200万亩,森林覆盖率为58.88%,比2010年提高1.88个百分点,森林蓄积量5.61亿立方米,比2010年增加1.22亿立方米,顺利实现 “十二五”时期森林覆盖率和蓄积量“双增”目标。林业重点生态工程全面完成,南粤生态文明建设不断深入。2015年全省完成森林碳汇工程造林217.5万亩,建成完善提升生态景观林1800公里,新增森林公园301个,湿地公园66个,建成乡村绿化美化示范林2874个。2015年,全省共完成人工造林118千公顷,比2010年增加26千公顷,增长28.3%;全年木材产量790.83万立方米,比2010年增长20.8%,占全国产量的11.6%,在全国各省市排位中,名列第二。

  (三)畜牧业生产基本平稳

  “十二五”期间,广东畜牧业生产基本稳定在“十一五”期末的水平。生猪及家禽类生产呈稳中略升趋势。整个“十二五”期间,全省肉猪出栏总数为18599.29万头,比“十一五”期间增加1139.98万头,增长6.5%;肉类总产量为2166.92万吨,比“十一五”期间增加172.98万吨,增长8.7%。

  2015年,广东生猪出栏3663.44万头,年末存栏2135.85万头,比“十一五”期末的2010年分别减少68.56万头和117.45万头,分别下降1.8%和5.2%,占全国生猪出栏和存栏量的比重由2010年的5.6%和4.8%,转变为5.2%和4.7%,略有下降。2015年家禽出栏97423.41万只,年末存栏32457.45万只,比2010年分别减少16307.63万只和5959.03万只,分别下降14.3%和15.5%,占全国家禽出栏和存栏比重由2010年的10.3%和7.2%,转变为8.1%和5.5%,略有下降。2015年全省肉类总产量达424.25万吨,比2010年减少16.85万吨,下降3.8%,占全国肉类总产量的比重由2010年的5.5%转变为4.9%,略有下降。其中,猪肉产量274.15万吨,与2010年相比,下降0.5%;牛肉产量6.97万吨,比2010年增长11.2%;羊肉产量0.9万吨,与2010年持平;禽肉产量134.80万吨,比2010年减少11.9%。2015年全省禽蛋产量33.84万吨,比2010年减少1.7%;牛奶产量12.95万吨,比2010年减少9.0%。

  (四)渔业生产稳中略升

  广东海洋与渔业生产在“十二五”期间继续保持健康稳定的发展态势。整个“十二五”时期水产品总产量为4061.88万吨,比“十一五”时期多626.45万吨,增加18.2%。2015年,广东水产品总产量达857.23万吨,比“十一五”期末的2010年增加128.2万吨,增长17.6%;占全国水产品总产量的比重由2010年的13.6%转变为12.8%,略微下降。2015年广东水产品总产量在全国各省市区中的排位仍处于第二名,仅次于山东省。其中,海水产品产量458.24万吨,比2010年增加56.74万吨,增长14.1%,占全国海水产品总产量的比重和2010年一样,仍保持为13.4%。淡水产品产量398.99万吨,比2010年增加71.46万吨,增长21.8%;占全国淡水产品总产量的比重由2010年的12.7%转变为12.1%,略有下降。

  二、农业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粮食生产仍然是我省农业生产的薄弱环节。“十二五”期间,广东粮食生产虽然总体保持稳定,但基础依然脆弱,其中2013年是个减产年,这与全国粮食产量十二连增的大趋势相比,不甚协调。改革开放以来,广东经济社会迅猛发展,连续位居全国经济发展前列,然而作为第一产业的农业,相对于第二、三产业而言,有所弱化,特别是粮食生产更加应当引起重视。广东粮食生产面积近年有所减少,产量也逐步下滑。2010年全省粮食作物播种面积为3797.90万亩,到2015年只有3758.76万亩,减少39.14万亩,下降1.0%。2015年广东人均粮食占有量为126公斤,仅为同期全国平均水平的三成。作为社会稳定的基础,粮食生产还应引起高度重视,万万不可放松。

  (二)农田基础设施亟待改善。通过几十年的改革开放,广东的经济,尤其是制造业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但是由于改革初期对农业的基础地位认识不足,加上利益驱动等诸多原因,农业生产条件的改善未能得到应有的重视。经过多年的努力,我省农田建设取得了初步成效。但从整体上看,全省农田建设仍处于低水平整治阶段,工程建设还没有形成大规模整体推进格局,与发展现代化农业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农田基础设施依然薄弱。截至“十二五”期末,我省中低产田面积占比仍比较高,一些水利渠系、机耕路等农田基础设施损毁严重,农业有效灌溉面积2010年为1872.46千公顷,到2015年则只有1771.26千公顷,下降101.2千公顷,减少5.4%。农田水利建设“最后一公里”问题仍然比较突出,由于田块不规范,大多田块支离破碎,小而不平,农路和农电不匹配,农机和排灌设备功能难以发挥,农田灌溉排涝成本高,效率低,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还比较差。

  (三)畜牧业生产发展遭遇瓶颈。广东的畜牧业产值,在“十五”期末和“十一五”期末均占农牧渔业总产值的四分之一,但到了“十二五”期末,则只占五分之一,比重明显下降。下降原因除了种植业发展较快之外,畜牧业本身发展迟缓也是重要原因之一。一是 “十二五”期间,国家出台了新修订的《环境保护法》,提高了规模养猪行业的门槛;二是国务院发布《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明确提出要科学划定畜禽养殖禁养区,要求新建、改建、扩建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小区)要实施雨污分流、粪便污水资源化利用。在高规格的环评标准之下,我省相当一部分在规划区内的生猪养殖大户均搬迁、重建和退出市场,虽然政府有部分资金扶持,但养殖户仍需投入较多的费用,养殖成本有所增加,致使生猪养殖受到较大影响。三是“十二五”期间畜禽产品供求波动较大,疫情时有发生,每当消费量下降,价格暴跌时,畜禽养殖成本便随之升高,市场需求的不稳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民的养殖积极性。

  三、对“十三五”广东农业发展的建议

  (一)大规模推进农田水利建设,优化农业生产条件,筑牢农业生产基础。水利是农业的命脉,要充分利用广东地处南岭地区,水网密布、降水丰富的有利条件,切实把农田水利作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加快重大水利工程建设。积极推进江河湖库水系连通工程建设,优化水资源空间格局,增加水环境容量。加快大中型灌区建设及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大型灌排泵站更新改造。完善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加强农村河塘清淤整治、山区“五小水利”、田间渠系配套建设。大力开展区域规模化高效节水灌溉行动,积极推广先进适用节水灌溉技术。继续实施中小河流治理和山洪、地质灾害防治。扩大开发性金融支持水利工程建设的规模和范围。稳步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实行农业用水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合理确定农业水价,建立节水奖励和精准补贴机制,提高农业用水效率,为农业生产的进一步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二)狠抓粮食生产不放松。“十三五”时期,广东应当立足于粮食净调进大省的现实情况,切实抓好产粮大县和现代粮食产业功能区建设,大规模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加大投入力度,整合建设资金,创新投融资机制,加快建设步伐,按照省委省政府要求,努力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确保建成管好集中连片、旱涝保收、稳产高产、生态友好的高标准农田。整合完善建设规划,提高建设标准,充实建设内容,完善配套设施。优化建设布局,健全管护监督机制,明确管护责任主体。将高标准农田划为永久基本农田,实行特殊保护。将高标准农田建设情况以及粮食播种面积和产量指标,纳入地方各级政府耕地保护责任目标考核内容。加快主要粮食作物新一轮品种更新换代。切实将粮食生产的基础打牢,确保粮食生产的安全。

  (三)着力推动畜牧业生产上新台阶。畜禽蛋奶产品的消费量是衡量国民生活水平的重要标志,如何稳定地生产出优质安全的畜禽新产品,是摆在我省面前的一道重要课题。因此,“十三五”时期,广东要加强建设省级重点畜禽养殖场,要以20个生猪养殖大县和1000多户养殖大户为依托,大力开展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创建活动。积极引导养殖户不断改进养殖技术,更新生产设备,推进畜禽生产向规模化、标准化和现代化方向发展。建立健全畜牧业生产安全监控体系,抓好畜禽重大疫病防控,对畜禽生产季节性发病规律进行评估、预测,确保不爆发区域性重大疫情。建立疫病扑杀补偿机制,完善畜牧业保险制度,不断提升畜牧业抵抗风险的能力。借助现代媒体,有计划地组织开展对现代畜牧业及其产品安全消费知识的宣传,逐步引导公众转变消费习惯,逐步推广、扩大生鲜畜禽产品消费,消除消费者的恐慌心理,建立市场消费信心。政府还要加大支持力度,鼓励畜牧业加工企业建设和提升改造屠宰、冷藏和收储等配套设施,逐步推行“集中屠宰、冷链配送、生鲜上市”的销售模式,推动畜牧养殖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

  (四)优化农业生产结构和区域布局。“十三五” 时期,广东要立足于二三产业较为发达的珠三角地区,统筹全省农业生产部署,着力推进农产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扶持农业龙头企业和涉农“三新”单位的发展,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要树立大食物观,面向整个国土资源,全方位、多途径开发食物资源,满足日益多元化的食物消费需求。在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的前提下,发展与市场需求相适应、与资源禀赋相匹配的岭南特色优质水果产业带和雷州半岛热带水果产业示范区,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启动实施种植业结构调整规划,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前提下,加快现代畜牧业建设,根据环境容量调整区域养殖布局,优化畜禽养殖结构,推动种养结合、农牧循环发展,加强渔政渔港建设。在粤东西北地区,要大力发展特色经济林、木本油料、竹藤花卉、林下经济,培育森林旅游等特色产业,还要加快农业装备设施建设,完善农产品冷链仓储配送系统。建设省级现代农业科技创新联盟、农业科研项目储备库。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和农业服务业,培育上市农业龙头企业,在推动农村整体经济综合发展的基础上,多种渠道促进农民增收,为广东率先建成小康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供稿单位:农村处

                                                                          撰    稿:陈 新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