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分析
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 促进广东经济转型升级
内容摘要:本文从理论指导和广东实践出发,揭示服务业加快发展是经济规律发生作用的必然结果,指出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是广东服务业未来发展的趋势,并通过分析近年来广东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情况和存在问题,提出广东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指导思想与战略举措。
关键词:现代服务业 转型升级
改革开放30多年来,广东服务业一直保持着快速增长的势头,总体规模不断扩大,服务业内部结构不断调整和优化, 服务业已经成为广东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此同时,现代服务业也迅速崛起并日益壮大,在促进服务业发展、从而稳定经济增长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现代服务业在全球价值链中处于高端地位,是产业结构调整的主导力量,也是广东攀升全球价值链的关键。发展现代服务业是广东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需要,也是广东优化产业结构和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未来,广东将推动服务经济特别是现代服务业加速发展,进一步提升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支撑力量。本文从理论指导和广东实践出发,揭示服务业加快发展是经济规律发生作用的必然结果,指出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是广东服务业未来发展的趋势,并通过分析近年来广东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情况和存在问题,提出广东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指导思想与战略举措。
一、从理论实践看,服务业加快发展是经济规律发生作用的必然结果
(一)服务业加快发展的经济理论
服务业发展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人类社会从农业经济、制造经济到服务经济的必经阶段。社会分工的细化、工业的快速发展是服务业发展的前提条件,日益完善的市场经济是服务业生长的源泉,生产服务和生活服务需求的提高为服务业提供发展空间,社会结构的改变特别是城市化水平的提高成为服务业发展的助推器。西方经济学界对服务经济研究理论观点主要涉及三个方面,即服务业与经济发展阶段理论、服务业与就业理论、服务业与经济结构调整理论。
服务业与经济发展阶段理论。罗斯托(1960)的经济成长理论将经济发展阶段划分为传统社会阶段、起飞准备阶段、起飞阶段、走向成熟阶段、大众高额消费阶段、追求生活质量阶段等6个阶段。罗斯托认为,一个国家最重要的阶段就是“起飞”阶段,经济发展过程中最困难的也是“起飞”,一个国家一旦超越了传统社会起飞,经济就可以持续地增长了。“起飞准备阶段”的突出特点是占劳动人口大多数的农业劳动力向工业、交通、贸易和现代服务业转移。丹尼尔•贝尔(Daniel Bell)1974 年出版《后工业社会的来临》中将社会发展分为前工业社会、工业社会和后工业社会三个阶段,他提出当社会发展步入后工业社会阶段,物质产品就不再是人类生产与消费的主体了,人类的生产和消费将以服务为主。
服务业与就业理论。威廉配第认为不同产业之间收入水平的差异促使了劳动力在产业间转移。英国经济学家费希尔(1935)正式提出三次产业的概念,创造性地将产业结构的变动划分为三个阶段,确立了国民经济的三次分类法,真正意义上的第三产业理论也由此得以产生和发展。英国经济学家克拉克对费希尔的思想进行了继承和发展,1940年,他提出了劳动力的结构变化理论,具体来讲就是一个国家的劳动力将随着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而在产业间转移,首先由第一产业转移至第二产业,然后再转移至第三产业。这就是著名的劳动力产业转移定律,也被称为“配第-克拉克定理”。
服务业与经济结构理论。在“配第-克拉克定理”定理基础上,库兹涅茨(1966)进一步探讨了产业结构的演变规律,也强调了第三产业具有很强吸纳劳动力的特征。他指出,一个国家生产结构的变化和劳动就业的变化是其经济增长的显著特征。关于经济发展理论,H•钱纳里(1986)的工业化阶段理论将经济发展阶段划分为初级产品生产、工业化阶段和发达阶段。他认为对于任何一个国家而言,一个经济发展时期向更高一级时期的迈进都是通过产业结构的不断演变实现,他认为在产业结构上第三产业占国民收入的比重呈不断上升趋势,并认为在工业化时期,第三产业将超过第一产业的比重,从而成为仅次于工业的第二大产业,而在发达社会时期第三产业将超过工业成为社会最大的产业部门。
综合现代服务经济学的观点,可以得出三点结论:第一,服务业随整体经济的发展而变化,总的趋势是服务业在经济中的比重以及作用随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而上升,而且当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它可能有一个高速增长时期;第二,服务业的发展水平必须与经济发展阶段和人均收入水平相适应,如果服务业发展过于滞后,就会制约经济的发展和经济结构的调整,进而影响经济增长质量的提高;第三,服务业具有大量吸纳劳动力的潜力,在经济发展的各个阶段,服务业的就业比重基本都呈上升趋势,在工业化过程中,劳动力从农业同时向工业和服务业转移,而最终以向服务业转移为主,服务业的就业比重会超过工业,进而会超过农业和工业。
(二)发达国家工业化进程的经验
自英国工业革命后,西方发达国家经历了一个多世纪的工业化历程。到20世纪50年代,发达国家的经济结构开始发生历史性的转变,即从以第二产业为主的经济结构逐步转向以第三产业为主的经济结构。从70年代人均GDP突破5000美元后,发达国家三次产业结构基本稳定,经济结构调整主要体现在二、三次产业内部。进入新世纪以来,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二、三产业关系也出现一些新变化。
1.第三产业比重不断上升,成为占支配地位的主导型经济。战后发达国家的第一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持续下降,到20世纪90年代约占2%左右,2000年之后逐步下降到2%以下,2000年占1.9%,2013年仅占1.6%;第二产业的比重在50至60年代有所扩大,到70年代中期后趋于平稳或下降,从1980年至90年代末其比重由33%-43%下降到26%-28%左右,2000年为27.6%,之后呈平稳下降态势,2013年下降至24.6%;而第三产业的比重则不断上升,1980年至2000年,其比重约上升4到10个百分点,2000年所占比重达70.5%,此后仍处于缓慢上升趋势,2013年服务业占比上升至73.8%。2013年美国第三产业占比为78.1%,日本72.6%,2014年英国第三产业占比79.6%,法国78.9%,德国68.6%。
2.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在三次产业中最大。一、二、三产业对GDP贡献率,美国2013年分别为7.2%、19.9%、72.9%;英国2014年分别为0.5%、20.2%、79.4%;法国2014年分别为48.5%、-98.1%、149.6%;德国2014年分别为3.3%、29.9%、66.9%;日本2013年分别为2.7%、20.8%、76.5%。
3.第三产业是吸纳就业人口最多的产业。在三次产业中,发达国家的产出结构与就业结构大体相似,第一产业就业约占整个就业的1%-4%,第二产业就业约占20%,而第三产业就业约占70%以上。三次产业的就业结构,美国2010年为1.6%、16.7%、81.2%;英国2012年为1.2%、18.9%、78.9%;法国为2012年为2.9%、21.7%、74.9%;德国2012年为1.5%、28.2%、70.2%;日本为3.7%、25.3%、69.7%。因此,目前发达国家经济已普遍被称为是服务主导型经济或“服务经济”。
(三)广东服务业发展的实践探索
改革开放以来,广东经济快速发展,2015年广东人均GDP1.08万美元,珠三角人均GDP1.72万美元,广东已进入世界中等偏上收入国家水平,珠三角进入世界高收入国家水平。按照钱纳里工业化阶段理论,广东目前处于工业化中后期阶段。服务业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而不断壮大,服务业增加值从1978的43.92亿元增加到2015年的36853.4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年均增长13.6%,高于同期GDP0.8个百分点,人均服务业增加值从1978年的87元提升到2015年的34166元,按可比价格计算37年间增长了53倍。服务业占GDP比重从1978年的23.6%提升到2015年的50.6%,提高了27.0个百分点。从服务业占GDP的比重发展过程看,从1978年不断上升到2002年最高达47.0%,期间第二产业比重在40%左右徘徊,90年代以后工业保持了快速增长,第二产业比重不断上升,并在2005年突破了50%。国际金融危机之后,工业发展速度放缓,二产比重回落。服务业也在2003-2008年经历短暂回落后重拾上升态势,到2013年服务业占比48.8%,是自2003年以来首次超过第二产业。
图1 1978-2015年广东第二、三产业比重及服务业增加值
——服务业对经济推动力不断提高,对经济增长起稳定器作用。改革开放以来,第二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由1979-1985年的35.9%提升到“八五”时期的最高水平63.6%,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随后逐步减弱,至2006-2015年平均为51.4%。第三产业的推动力不断增强,对GDP增长的贡献率由改革开放初期1979-1985年的38.2%,稳步提升到“十一五”的41.7%,再到“十二五”的41.4%,1978-2015年服务业波动系数为5.1%,低于第二产业的7.8%,特别是1996-2015年服务业的波动系数仅为1.6%,远低于第二产业的3.8%,服务业波动幅度显著低于工业,随着服务业总量的不断发展壮大,服务业对经济起稳定器作用。
表1 分时期广东三次产业对GDP经济增长贡献率
年份 |
第一产业 |
第二产业 |
第三产业 |
1979-1985 |
25.9 |
35.9 |
38.2 |
七五1986-1990 |
16.3 |
43.1 |
40.5 |
八五1991-1995 |
4.4 |
63.6 |
31.9 |
九五1996-2000 |
4.0 |
61.6 |
34.4 |
十五2001-2005 |
2.1 |
56.2 |
41.7 |
十一五2006-2010 |
1.8 |
56.8 |
41.4 |
十二五2011-2015 |
1.8 |
46.1 |
52.1 |
——服务业的快速发展大大提高了经济整体劳动生产率,促进了经济增长。第三产业劳动生产率增速最快,并成为目前劳动生产率最高的产业。1978年,广东三次产业劳动生产率分别为330元/人年、2768元/人年、1536元/人年,一产劳动生产率最低,二产劳动生产率高于三产劳动生产率,1986年起第三产业劳动生产率开始超过第二产业并出现反复,2003年以后第三产业劳动生产率一直超过第二产业。2015年,广东三次产业劳动生产率分别达2.43万元/人年、12.77万元/人年、16.24万元/人年,三次产业劳动生产率之比(以第一产业为1)为1:5.3:6.7,第三产业劳动生产率是第二产业的1.3倍,广东整体劳动生产率也由1978年的817元/人年提高到2015年的11.74万元/人年,产业结构向第三产业调整有利于促进整体经济增长速度的提高。
——投资结构不断优化。 1979-2015年,第三产业投资年均增速高达22.1%,远高于第一、二产业和整体投资增速,服务业的大量资本积聚为服务业长远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改革开放初期,投资重心放在工业,进入90年代,服务业投资比重大幅提高,1991-2015年,第三产业投资占整体投资比重超出第二产业一倍,高出37.1个百分点。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外商资本也逐步进入服务领域,服务业外商直接投资的比重不断提升,服务实际吸收外资占全省比重由2000年的40.6%提高到2015年的56.9%。
——就业结构不断升级。近年来,随着经济步入新常态,广东经济增速开始从高速回落至中高速,而就业能够保持稳定的主要原因是服务业发展较快,吸纳了大量剩余劳动力,为推进转型升级提供空间。1978年,服务业的从业人员只有286.00万人,到2015年达2297.58万人,年均增长5.8%,全省就业结构从1978年的73.7:13.7:12.6演变为2015年的22.1:41.0:36.9。1978-2005年,第二产业为吸纳就业的主多渠道,第三产业新增从业人员为1210.92万人,仅为同期第二产业新增的75%左右,2005-2015年服务业吸纳新增就业反超第二产业近30%,成为吸纳新增就业人员的主渠道。
二、从发展趋势看,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是必然选择
(一)广东服务业发展相对较快将是一种趋势,而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是必然选择
从国际产业结构演进的经验看,由高附加值的现代服务业逐步取代低附加值的传统工业,是一个国家由工业化中后期走向工业化后期这个特定历史阶段的客观趋势。从广东经济发展历程看,第三产业发展较快发展既是适应全球国际产业发展的一种必然趋势,也是广东经济转型发展的现实要求,是未来经济增长的主动力。
1.服务业加快发展是经济发展提质增效的选择。1979-2015年,广东GDP年均增长12.8%,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经济增速开始逐渐下行,特别是2012年以来,GDP增速降至8%左右。低于两位数的增长意味广东经济进入中高速增长期,或次高速增长期,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主要原因有:一是随着经济总量越来越大,保持高增长的难度不断增加;二是经济发展的成本、资源、环境制约日益突出,原有的主要依靠要素投入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以难以为继;三是国际金融危机之后中国经济进入一个经济增速换挡期、经济结构调整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的时期。在这种大背景下,广东经济要保持持续健康发展,在全国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唯一的出路就在加快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推进经济转型升级,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提升整体竞争力。在这种发展背景下,必然要把加快服务业作为一个重要的战略,原因一,服务业劳动生产率在三次产业中最高,通过加快服务业发展可以提升整体劳动生产率,促进经济增长。原因二,服务业加快发展不仅可以为工业部门提供必要的生产性服务,促进工业和服务业协调发展,提升工业部门的竞争力;而且可以为百姓提供更高水平的生活性服务,刺激国内新兴消费,拉动经济增长。原因三,服务业发展对能源等原材料的消耗使用程度较低,可以促进低碳经济的发展,缓解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等问题。
2.服务业加快发展是产业融合趋势加快的必然。受“互联网+”发展大趋势的推动,服务业企业与互联网融合度显著加深,服务业新业态和新商业模式不断催生,在线购物、网络广告、在线租车、在线教育、在线旅游、互联网金融等大批新商业模式被催生,拉动服务业实现快速发展。在“互联网+”下,广东制造业无论是劳动密集型、资金密集型还是技术密集型,转型升级的空间都非常大,广东生产型制造开始向服务型制造转变,对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提出更多需求,市场分工将进一步细化,制造业生产中的融资、研发、设计、信息服务、物流仓储、科学技术咨询、售后配套、财务等生产性服务环节将逐渐分离外包,先进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加快融合,推动服务业进一步加快发展。
3.服务业加快发展是新型城镇化推进的必然。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市化有序推进,为服务业发展提供巨大空间。广东新型城镇化规划和珠三角全域空间规划编制出台,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和省新型城镇化“2511”试点深入开展,将有效带动人口、资源向城市集聚,从而有效提升商贸、餐饮、教育、文化体育、卫生保健等生活性服务业的需求,并辐射带动物流、金融、信息、中介、技术服务业等现代服务业的发展。
现代服务业是服务业的重点和核心。服务业发展加快,是历史的必然,也是经济规律使然,但在不同阶段,服务业的重点发展领域是不一样的。一般来讲,在初级产品生产阶段,以发展住宿、餐饮等个人和家庭服务等传统生活性服务业为主;在工业化社会,与商品生产有关的生产性服务迅速发展,其中在工业化初期,以发展商业、交通运输、通信业为主,在工业化中期,金融、保险和流通服务业得到发展,在工业化后期,服务业内部结构调整加快,新型业态开始出现,广告、咨询等中介服务业、房地产、旅游、娱乐等服务业发展较快,生产和生活服务业互动发展。在后工业化社会,金融、保险、商务服务业等进一步发展,科研、信息、教育等现代知识型服务业崛起为主流业态,而且发展前景广阔、潜力巨大。对广东来说,现阶段及未来服务业发展的重点就在现代服务业。
(二)现代服务业的概念和范畴
目前,关于现代服务业概念和范畴没有公认的定义,在国际上较为常用的相似概念有美国学者常用的“知识型服务业”、欧洲学者倾向使用的“知识密集型服务业”、“现代生产性服务业”、“知识经济”等。
我国现代服务业概念最早出现于正式文件是在党的十五大报告,其后的历次报告中均有提及。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公报重申了要“开展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行动”。目前较被接受的概念是,现代服务业是在工业化高度发展阶段产生的,主要依托电子信息技术和现代管理理念而发展起来的知识密集型的生产性服务业。
关于现代服务业的分类,国际组织和国家统计局暂无权威分类,国内有不少学者和地方统计局对其进行过研究。根据广东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的相关文件,同时考虑数据的可获取性和核算方法的可操作性等因素,广东省统计局于2007年制定了现代服务业统计范围。广东现代服务业的核算分类以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 4754-2011)为基础,包括以下行业:1.现代物流业;2.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3.金融业4.房地产业(不含居民自由住房虚拟服务);5.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6. 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7.教育;8.卫生;9.文化、体育和娱乐业。10.其他现代服务业(范围是限额以上连锁批发零售业(扣减现代物流业中的连锁批发零售业)、城市公共交通运输、航空运输业(扣减现代物流业中的航空运输业)、限额以上连锁住宿餐饮业、公共设施管理业和社会工作)。根据以上行业的范围和内涵,广东现代服务业分为以下九类:1.现代物流业;2.新兴技术服务;3.金融服务;4.房地产业;5.租赁和商务服务;6.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7.健康服务;8.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9.其他现代服务。
(三)近年广东现代服务业保持持续较快发展
目前,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战略性新兴产业一起,已成为广东经济发展迈向中高端的重要标志,通过创业服务业发展,大众创业和万众创新,以及养老服务业现代服务业产业集群等的发展,服务业加快了经济新旧动能的转换,未来将成为广东稳增长的主要动力来源。
1.现代服务业保持较快增速,经济贡献作用加强。2008年以来,在传统服务业保持平稳增长的同时,现代服务业继续保持较快增幅,有力地支撑了服务业的稳步发展。广东现代服务业总量快速提升,现代服务业增加值由2008年的9272.22亿元增至2015年的22258.07亿元,年均增长11.1%,高于GDP平均增速1.9个百分点,高于三产GDP增速1.0个百分点,也高于传统服务业的批发零售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年均增速。随着现代服务业规模总量逐步扩张,所占经济份额提升,对广东经济社会的贡献作用也在增强。从现代服务业占GDP的比重看,现代服务业比重平稳提升。2008年,现代服务业占GDP的比重为25.2%,占服务业的比重为56.8%。到2015年两者比重分别达到30.6%和60.4%,提高5.4个和3.6个百分点。伴随着现代服务业比重的上升,其对地区生产总值的贡献率也有较大提高,贡献率从2009年的29.7%提高到2015年的39.7%,拉动GDP增长从2.9个百分点到3.2个百分点,有力地支撑广东经济平稳发展。
图2 2008-2015年广东现代服务业发展情况
表2 2008-2015年广东现代服务业比重、贡献率和拉动率
年份 |
占GDP比重(%) |
占服务业 比重(%) |
对经济增长 贡献率(%) |
对经济增长 拉动率(%) |
2008 |
25.2 |
56.8 |
- |
- |
2009 |
26.6 |
58.0 |
29.7 |
2.9 |
2010 |
26.2 |
57.7 |
20.6 |
2.6 |
2011 |
26.5 |
57.6 |
31.3 |
3.1 |
2012 |
27.3 |
57.6 |
33.1 |
2.7 |
2013 |
28.4 |
58.1 |
25.1 |
2.1 |
2014 |
28.9 |
59.0 |
45.2 |
3.5 |
2015 |
30.7 |
60.4 |
39.7 |
3.2 |
2.主要行业发展势头良好,推动现代服务业稳定增长。从现代服务业增加值的内部构成来看,除其他现代服务业之外,金融服务、房地产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是现代服务业的主要行业,2015年实现增加值分别为5757.08亿元、3524.35亿元和2573.11亿元,占现代服务业比重为25.9%、15.8%和11.6%。金融服务和房地产业发展迅速,其占第三产业比重分别由2008年的12.1%和8.1%上升至2015年的15.6%和9.6%。金融服务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从2009年的7.2%上升至2015年的15.1%,提高5.5个百分点。其他行业中,现代物流业、新兴信息技术服务、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健康服务、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占第三产业比重分别为5.5%、6.2%、3.0%、3.8%、0.8%。
分行业增速看,部分行业保持较快增速,成为拉动现代服务业增长的主要动力。2009-2015年,金融服务年均增长13.2%,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增长15.4%,健康服务业增长14.7,均高于同期现代服务业年均增速;其他行业增速基本在10%以上,现代物流业年均增长10.8%,新兴信息技术服务增长10.9%,房地产业增长10.3%,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增长10.0%。
表3 2008-2015年现代服务业各行业增加值占第三产业比重
行业 |
2008年 |
2009年 |
2010年 |
2011年 |
2012年 |
2013年 |
2014年 |
2015年 |
2015年比2010年提高百分点(个) |
2011- 2015年 均增速 |
1、现代物流业 |
6.1 |
5.9 |
6.1 |
6.1 |
6.2 |
6.2 |
6.2 |
5.5 |
-0.6 |
10.8 |
2、新兴信息技术服务 |
7.6 |
7.3 |
6.8 |
6.5 |
6.4 |
6.0 |
6.0 |
6.2 |
-0.6 |
10.9 |
3、金融服务 |
12.1 |
12.9 |
13.3 |
12.7 |
12.8 |
13.5 |
13.4 |
15.6 |
2.3 |
13.2 |
4、房地产业 |
8.1 |
9.2 |
8.6 |
8.5 |
8.5 |
9.0 |
9.5 |
9.6 |
1.0 |
10.3 |
5、租赁和商务服务 |
7.4 |
7.2 |
7.3 |
7.7 |
7.6 |
7.4 |
7.6 |
7.0 |
-0.4 |
10.0 |
6、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 |
2.3 |
2.3 |
2.4 |
2.4 |
2.4 |
2.7 |
2.9 |
3.0 |
0.7 |
15.4 |
7、健康服务 |
3.2 |
3.2 |
3.2 |
3.2 |
3.4 |
3.6 |
3.7 |
3.8 |
0.7 |
14.7 |
8、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 |
1.3 |
1.2 |
1.2 |
1.1 |
1.0 |
0.9 |
0.8 |
0.8 |
-0.4 |
2.3 |
9、其他现代服务 |
8.8 |
8.9 |
8.9 |
9.3 |
9.3 |
8.8 |
8.9 |
8.9 |
0.0 |
10.3 |
3.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加快,新业态方兴未艾。以金融、现代物流、软件信息、科技研发、文化创意等为主的生产性服务业发展迅速,为制造业转型升级提供了有力支撑。从近几年情况看,广东生产性服务业占比维持在53%以上,增速均快于整体服务业增速,2013-2015年均增速为9.5%。2015年,广东实现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19617.36亿元,增长10.1%,高于整体服务业0.4个百分点,占第三产业的比重为53.1%,比上年提高0.1个百分点。其中,金融服务占第三产业比重为9.6%,增长9.2%;商务服务占7.0%,增长6.7%;货物运输仓储和邮政快递服务占5.4%,增长5.7%。
新业态方兴未艾,服务业企业与互联网融合加深,转型升级步伐加快,互联网技术不断渗透到各行各业,催生大量互联网+经济新业态,网络购物、网上支付、跨境电商、网络广告、在线租车、在线医疗在线教育、在线旅游、数字家庭、智慧社区等新兴业态、新服务模式迅速兴起。居民线上消费在过去两年高速增长的基础上继续保持快速增长,2015年全省批发零售业网上购物营业零售额820亿元,比上年增长52.9%,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2.7%,拉动消费增长1.1个百分点。网购的火爆带动快递业务迅猛增长,相关行业快递业增长49.4%,快递业务量占全国的四分之一;跨境电商发展迅速,企业数量占全国70%,其进出口业务21亿美元,规模占全国首位。
表4 2012-2015年广东生产性服务业情况
年份 |
增加值(亿元) |
占服务业 比重(%) |
占GDP比重(%) |
比上年增长(%) |
2012 |
14515.87 |
53.6 |
25.4 |
- |
2013 |
16194.34 |
53.2 |
25.9 |
9.5 |
2014 |
17621.58 |
53.0 |
26.0 |
9.0 |
2015 |
19617.36 |
53.1 |
26.9 |
10.1 |
4.市场主体活跃,就业吸纳能力进一步增强。市场主体是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的根本源动力。“十二五”时期,广东现代服务业市场主体活力显著增强。2015年,广东生产性服务企业46.86万家,比2010年增加20万家。部分规模以上服务业中生产性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13145.0亿元,占规模以上服务业营业收入的87.4%。分行业看,2015年广东金融业实现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9.0%,金融业总资产、存贷款、上市公司数量和保费收入均排全国第一。部分规模以上商务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2840.4亿元,增长14.3%,是拉动全省规上服务业的主要因素;规模以上高技术服务业实现营业入4915.5亿元,占全部规上服务业营业收入的32.7%。
随着现代服务业迅速发展壮大,其对人才的吸引力不断增强,更多人力资源流向现代服务业,使其逐步表现出比二产和三产中的传统服务业更强的就业吸纳能力。传统服务业的批发零售业、住宿餐饮业从业人员全部服务业从业人员的比重分别从2000年的37.6%、11.1%下降到2015年的35.7%、9.9%,房地产和金融业从业人员占比分别从2000年的3.0%、2.0%提高2015年的4.6%、2.4%。
5.服务业加大对外开放力度,粤港澳服务贸易自由化基本实现。随着现代服务业的快速发展,服务业内部结构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而且也带动了服务出口的较快增长和出口结构的持续优化,从而推动了国际服务贸易的发展,并使其结构呈现出向高级化变动的趋势。随着“一带一路”和广东自贸试验区等重大战略的实施,广东服务业对外开放水平显著提升,服务贸易规模不断扩大,服务贸易发展质量和效益不断提升。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由2010年的510.4亿美元提高到2015年的1317.5亿美元,年均增速20.9%。2015年服务贸易进出口在全国排名第三。粤港澳服务贸易自由化基本实现,按照世界贸易组织服务贸易分类标准,广东对港澳开放的服务业类别达到153个,开放率达到95.6%,粤港澳合作载体不断深化,合作层次不断提升。
6.发展动力逐渐增强,服务业集聚发展成重要引擎。近年来,服务业投资和利用外资需求逐步加大,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额稳步提升,服务业对外招商引资力度逐渐增强,实际利用外资额不断攀升,为广东现代服务业发展发挥重要推动作用。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从2010年的11069.23亿元增加到2015年的19426.31亿元,占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64.7%。服务业实际吸收外资占全省比重由2010年的39.3%提高到2015年的56.9%,提高了17.6个百分点。从行业看,房地产业利用外资总量最大,占服务业利用外资比重近50%;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增长最迅速,年均增长超过25%。
服务业载体建设加快推进,示范作用日益显著。依托城市、自由贸易试验区、先进制造业基地等平台载体,广东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建设步伐不断加快,打造了70个特色现代服务业集聚区。以广州珠江新城中央商务区、中心知识城、广东金融高薪技术服务区、松山湖综合性生产服务业集聚区等为代表的一批现代服务业集聚区规模效应显著,2015年珠三角地区现代服务业占第三产业比重达63.0%,高于同期全省占比2.6个百分点,初步实现高端要素集聚目标,成为提升城市功能、优化产业结构的重要载体。
7.广东现代服务业发展存在的若干问题。
(1)现代服务业发展尚处于初级阶段,占比有待提高。目前,发达国家服务业多数达到“4个70%”的水平,即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70%左右,服务业从业人员占社会就业人口的70%以上,经济增长的70%来自于服务业增长,生产性服务业占服务业的比重达到70%,这说明,经济进入了服务化或后工业社会。从广东情况看,服务业突出的特点是传统服务业进入过度与现代服务业进入不足同时并存,进入过度的是与城市和农村的剩余劳动力就业有关的低技能的劳动密集型行业,而进入不足的是技术资本密集的现代服务业,这些行业普遍与政府管制和行政垄断密切联系。2015年全省仅有广州、深圳、东莞服务业占GDP比重过半,其中仅广州、深圳的现代服务业占服务业比重超过六成。
(2)现代服务业内部结构不均衡,辐射力较弱。从近年现代服务业发展来看,整体规模不断壮大,特别是租赁和商务服务业、金融业、房地产业等行业的发展令人瞩目,在这些行业的带动下,现代服务业比重有着较快的提升。但从内部构成看,行业发展不平衡比较突出。一是生产性服务业和消费性服务业结构的失衡。文化创意、研发设计、第三方物流等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不足。对消费性服务业,尤其是对服务范围和辐射半径较大的中高端消费性服务业的发展重视力度不够。二是高端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仍然较为薄弱。法律服务、会计审计及税务、广告、会展及咨询等专业服务业发展规模和水平相对不足,影响服务产业链的延伸和规模的扩展,对城市功能和服务能级提升的支撑作用尚不突出。
利用2007年、2010年及2012年的广东省42部门投入产出表,参照现代服务业行业分类标准和投入产出表分类标准,通过计算各产品部门影响力系数(反映的是对其他部门的拉动作用)可知,现代服务业大多数产品部门影响力系数数值均有不同程度增加,但系数均小于1,即本部门生产对其他部门所产生的波及影响程度低于社会平均影响水平,其中: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金融、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的影响力系数排名在上升,数值也逐年增加,对经济的带动作用逐渐增强;卫生和社会工作影响力系数在下降,对其他部门的拉动作用减弱。
表5 主要年份广东现代服务业各产品部门的影响力系数
产品部门 |
2007 |
2010 |
2012 |
|||
影响力系数 |
排名 |
影响力系数 |
排名 |
影响力系数 |
排名 |
|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 |
0.8954 |
2 |
0.9325 |
2 |
0.9466 |
1 |
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 |
0.8510 |
6 |
0.7872 |
6 |
0.8108 |
5 |
金融 |
0.6505 |
8 |
0.6989 |
7 |
0.7193 |
7 |
房地产 |
0.5302 |
9 |
0.5846 |
9 |
0.5531 |
9 |
租赁和商务服务 |
0.8837 |
3 |
0.8879 |
3 |
0.8921 |
3 |
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 |
0.8777 |
4 |
0.9956 |
1 |
0.8947 |
2 |
教育 |
0.6727 |
7 |
0.6629 |
8 |
0.6058 |
8 |
卫生和社会工作 |
0.9876 |
1 |
0.8866 |
4 |
0.8676 |
4 |
文化、体育和娱乐 |
0.8592 |
5 |
0.8738 |
5 |
0.7923 |
6 |
(3)标杆型企业数量偏少,服务业整体规模偏小。近年来,现代服务业企业积极应对外部环境变化和自身短板,发展活力不断增强,行业规模不断扩大,但现代服务业企业表现不太突出,具有一定地区代表性、较大行业影响力和知名度的现代服务业标杆型企业数量还较少,影响现代服务业总体竞争力。当前,广东服务业企业整体规模偏小,重点品牌企业不多,专业水平和竞争力还不强。2015年广东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的营业收入户均规模为1.03亿元,其中营业收入超100亿元的大型企业仅有13家,营业收入超过1亿元的有1871家,即有近九成的企业营业收入规模在全省平均水平以下,表明服务业企业平均规模偏小、经营比较分散。缺少规模化专业化的核心企业和龙头企业,本土核心企业更是稀少,重点企业对整个行业的集聚和带动作用尚不明显。
(4)服务贸易发展滞后。近年来,广东服务贸易虽取得较快发展,但其占贸易总额的比重仍然偏低。2010年广东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为占全部对外贸易进出口总额比重为6.5%,2015年这一比重提高到12.9%。与2014年美国的29.6%、德国的22.2%、日本和韩国的19.7%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且广东服务进口远大于出口,长期处于逆差地位。服务贸易出口以劳动密集型的工程承包、运输和旅游为主,结构单一,附加值低;进口则集中在高附加值的金融、保险、电信、信息处理等行业,专利权使用费、特许费、咨询等技术和知识密集型贸易逆差较大。
(5)现代服务业人才供给和需求结构匹配性不高。广东服务业从业人员中,传统服务业从业人员占比较高。2015年,批发零售业和住宿餐饮业从业人员占服务业从业人员达45.6%。现代服务业从业人员人数少,比重低,如金融业和房地产从业人员分别为55.4万人和104.47万人,仅占服务业从业人员的2.4%和4.6%。同时,现代服务业人员整体素质不高。一是具有国际领先研发能力的高端人才明显不足,制约了信息服务、科技研发服务、健康医疗服务等行业的加速发展。二是与国际接轨的专业化人才明显不足,影响了金融保险业、法律服务业、会计服务业、教育产业等行业的加速发展。
(四)广东现代服务业发展面临的机遇
经济发展新常态下,现代服务业发展面临良好的发展机遇,政策扶持、国内外经济结构调整等利好因素增多。
1.从国际经济环境看。国际金融危机以来,世界经济缓慢复苏,经济和贸易增长放缓,国际投资贸易格局和多边投资贸易规则深刻调整,国际产业分工格局重新洗牌。发达国家服务业向新兴经济体拓展的趋势上升,作为对外开放的前沿地区,广东服务业与世界先进服务业融合的机会上升,“自贸区”建设、“一带一路”等战略的出台有助广东借力国际资本,推动服务业“走出去”,迎来新一轮的提升。同时,国际经济形势复杂多变,广东对外贸易持续下滑,制造业发展空间缩窄,倒逼制造业与服务业加快融合。
2.从国内宏观经济环境看。经济新常态下,发展现代服务业在宏观经济政策中的地位愈加凸显,相关政策和体制机制改革方案密集出台,为服务业加快发展营造了良好的环境。党的十八大提出“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推动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发展壮大”。按照党中央全面深化改革的要求,广东积极推动行政审批体制改革,有效降低服务业市场准入门槛,先后出台《关于进一步促进服务业投资发展的若干意见》、《关于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广东省现代服务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等文件,以及关于服务外包、众创空间、旅游、养老、家庭服务等领域的扶持政策,推动服务业快速发展。
3.从发展内生动力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提供良好契机。随着广东供给侧结构宏观调控政策的深入实施,以传统消费提质升级、新兴消费蓬勃兴起为主要内容的新消费将引领出新的消费业态、消费热点和消费方式;以制度创新、技术创新、产品创新为主要内容的新供给将进一步提高供给质量和效率,推动经济加快转型升级,促进服务业发展水平迈向新高端。此外,广东正处于消费结构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居民收入水平稳步提高。目前,广东居民恩格尔系数已经降到40%以下,城乡居民消费结构正由物质型消费向服务型消费升级,服务型消费的快速增长将为服务业发展提供强劲的内生动力。随着汽车、居住等消费热点降温,信息消费、绿色消费、健康消费、文化教育等消费热点不断呈现,为服务业增长提供强劲内生动力。
三、国际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启示与借鉴
(一)国际现代服务业发展趋势
现代服务业的高速发展极大地优化了服务业结构,成为世界经济发展和国际竞争的最新动力。
——知识服务业迅速兴起,服务业的现代化进程不断加快。随着信息技术的产业化和社会化,服务业的发展呈现出以知识密集、人才密集和网络化为特征的发展态势,具体表现为两种类型的现代化:一是改造传统服务业,利用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实现服务业的现代化改造,全面提高传统服务业的科技含量;二是新兴服务业兴起。随着以知识的创造、传播、应用和科技创新活动为内容的各类专业服务组织的兴起,一批新兴服务业迅速成长,成为高速增长的现代经济部门。研发设计、咨询、解决方案提供等知识服务业正在大量兴起,成为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生产者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发展,成为现代服务业的主体。生产者服务业作为现代服务业中最具活力的部门,通过知识资本、人力资本和技术资本,大幅度提高了制造业的附加值和竞争力。现阶段产业融合的突出特征是,制造业企业活动带动现代新兴服务业的发展,现代服务业加速向现代制造业生产前期研发、设计,中期管理、融资和后期物流、销售、售后服务、信息反馈等全过程渗透,现代制造业内部逐渐由以制造为中心转向以服务为中心。
——服务外包成为国际产业转移的新趋势。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尤其是互联网的普遍应用,服务外包成为了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新引擎。不同国家或地区的劳动力成本的差异为外包的盛行提供了可能性,外包大幅度降低了发包方的成本。技术和生产组织方式创新为发展服务外包创造了条件。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全球服务外包进入调整阶段,总量仍保持上升趋势,但增速趋缓。而且服务外包的价值链由低端向高端移动。
——现代服务业集聚发展的趋势日益明显。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随着经济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在经济总量发展、经济结构变化和人口发展等因素的驱动下,单一的大型中央商务区(CBD)逐渐向多极化、分散化发展,演变扩展位若干个微型CBD---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现代服务业集聚区依托交通枢纽和信息网络,以商务楼宇为载体、将相关的专业服务和生活服务配套设施合理有效地集中,在一定区域内形成业态新颖、内外联通、生态协调、资源节约、充分体现以人为本、具有较强现代服务业集聚能力的区域。
——服务业的全球化发展和空间布局上的国际化趋势。服务全球化是指服务的生产、消费和相关生产要素的配置跨越国家边界,形成一体化的国际网路,各国服务业相互渗透、融合和依托,国际化的服务供给和消费不断增加。目前,80%的现代服务业业务由跨国公司承担,现代服务业的布局呈现国际化趋势。服务企业的国际化网络拓展呈现多样化发展,除了传统的国外设立分支机构、股权合作等方式外,非股权合作方式将更为流行,还有特许经营、管理合同等方式。
(二)国外现代服务业发展状况
1.美国。美国作为全球最大的经济体,拥有着最完善的服务经济体系。美国服务业的整体规模大约占全球的三分之一。二十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服务业内部结构上发生了很大变化,服务业的发展逐渐趋于现代化,以知识性强、技术性强为特征的现代服务业发展逐渐取代了部分传统服务业,成为拉动美国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与其他国家不同,美国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不是建立在制造业经济衰退的基础上,相反,现代服务业通过为制造业提供各种生产性服务,将现代服务业与制造业有机的结合起来,从而推动制造业生产效率的升高。随着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壮大,吸引了美国现代服务业开始逐渐向发展中国家转移,例如,美国将软件开发,数据录入,技术服务等非实体性环节及法律、财务等专业性服务,外包给第三方国家运营。美国现代服务业得以发展的重要因素是形成了具有良性循环的区域产业链,也可称为区域产业链发展模式。美国好莱玛的电影业,纽约的服装产业以及娃谷电子产业等都在各自区域内拥有优秀的产业链结构,从产品的研发、设计到制造以及后续的销售等方面完全实现一体化运作,有力的保障了现代服务业的发展。
2.日本。日本自石油危机爆发以后,经济开始向知识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的产业转型。1970年,日本的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的47.3%,到1988年已为56.1%。服务业成为决定日本经济的支柱性产业。信息产业被视为日本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在日本,信息产业所占的经济比重不仅大,而且还带动了信息通信设备、器材等相关制造业的发展。日本的现代服务业,尤其是信息服务业能够得以发展,离不开日本政府对经济的宏观调控。自1995年起,日本相继出台了关于推进信息服务化发展的方针政策,并根据信息产业发展的不同阶段来制定发展计划,确保了日本的现代服务业在总体上保持良性发展的态势。在日本现代服务业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以东京现代服务业为“一核”、其他成为福射的现代服务业部署大格局,即东京“一核福射”的现代服务业发展模式。信息业、网络服务业和金融服务业在东京的优势非常明显,各种服务资源的高度集聚造就东京现代服务业的领先优势。
3.印度。印度的现代服务业发展主要是依靠以服务业外包形式为核心的信息服务业来驱动的。90年代,印度的软件产业快速发展,竞争上的优势使印度很快成为国际软件中心,全球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将印度作为科学研究和软件开发的基地,如在国际上享有盛誉的微软、西门子等跨国企业,仅在班加罗尔,就有超过260家国外投资公司。如今,印度软件之都班加罗尔,已成为世界第五大信息技术中心,被称为世界十大硅谷之一。印度的软件业和信息服务外包领域在世界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截止到 2013 年,印度向全球提供的软件服务外包规模保持持续增长,其市场规模占全球软件服务外包支出的比例超过10%,而印度的软件服务外包出口额达750多亿美元,同比增长10%。
(三)国际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启示与借鉴
从美国、日本、印度三个国家现代服务业发展状况可知,现代服务业要想保持持续增长,不仅需要解决好自身的产业结构优化和升级问题,还要努力地与制造业进行有机的融合,充分利用政府的产业扶持政策,以达到共同发展的目的。国外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所需的资源,不仅是靠当地现有的资源,而且大量依靠外来的资源;其发展所需的市场,不仅是立足本地市场,而且越来越凭借外部市场。
四、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政策建议
积极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和服务业主导的新格局,以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为取向,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契机,以提高服务业发展质量和效益为核心,坚持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现代农业融合发展,优化广东服务业发展的市场主体、产业生态、动力机制和制度保障,着力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发展,着力推动生活服务业业向精细和高品质转变,着力培育发展服务业新业态,加快推动广东经济转型升级,助力广东实现“三个定位、两个率先”总目标。
(一)发展战略
1.深化体制改革,坚持市场导向与政府推动相结合。全面深化改革,更大力度简政放权,积极研究制定有利于服务业发展的市场体系、财税体制、金融体制等一揽子改革举措,协同推进服务业领域混合所有制改革,形成国资、民资、外资共同推动服务业发展的良好态势。要理顺管理体制,完善运行机制,增强服务业发展活力。加强服务业的法制建设,推进规范市场主体、市场准入、市场建设、市场行为和市场监管的立法进程,为现代服务业发展打造良好的制度环境。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适应产业转型升级、居民消费升级等新形势新要求,加快市场化进程,加快垄断体制的改革,鼓励社会资本投入服务业,引导发展要素流向需求旺盛的产业领域。
2.推进知识创新和技术进步,坚持创新驱动。适应全球产业技术革命的演变趋势,以服务业智慧化、制造业服务化导向延伸产业新链条。把握信息技术革命进入全面渗透和深度应用的新阶段特点,加快科技市场的培育,运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推动技术创新、管理创新,清除限制资源流动的障碍。集政府财政、创新型企业、现代科研院所、高等学校、科技中介服务机构以及各类基金之人力、物力、财力,建立多元化发展现代服务业的投入创新体系。推动众创空间在现代服务业领域发展,积极利用众包、众筹、众扶等多种形式,重点强化众创空间的服务功能,通过市场化机制、专业化服务、资本化途径、网络化支撑、集成化应用和国际化链接,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构建可持续的商业化发展模式。有重点有选择地培育各层次、多产业、全社会的自主创新力和自我管理能力,形成健康、优质、高效、可持续的区域自主创新格局,共同推进现代服务业的发展。
3.推动制造业与服务业良性互动,坚持产业间融合发展。要加大研发经费投入,注重用服务业改造传统制造业,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提高制造业信息化、智能化、服务化水平,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通过创新二业融合模式,建立制造企业、服务机构、高校科研机构的协作与联盟,形成利益共同体,共同研发创新,共同规划产业链,共同分享收益,把知识转变为高效的生产力,全面提高制造业的创新能力与竞争力。增强高技术产业、现代制造业的市场竞争力,提高经济结构中高端、高效、高附加值产业的比重,成为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重要动力。推动集聚发展、全产业链发展,扩大二业融合市场空间。通过加速集聚发展,进一步深化服务专业化分工,为生产性服务业提供市场需求;通过全产业链发展,进一步创新服务模式、服务产品,提高制造业增值空间,推动二业融合深度。
4.加强承接国际服务业转移,坚持开放合作。目前国际服务业转移正加快步伐,广东应充分利用国际产业结构变化的良机,进一步推进本国服务外包结构的转型升级,在主动把握服务外包发展机遇的同时,应积极鼓励开展国际现代服务外包业务,进而达到促进服务贸易增长,提高国民经济发展水平。按照国家统一部署,切实落实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将服务业作为新一轮对外开放的战略重点,扩大服务业市场准入,推动服务贸易自由化便利化,加快实现服务业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大力发展服务双向外包,更大程度上嵌入以服务为主导的全球价值链,为服务业和整体产业升级提供最大动力和国际化支撑。要统筹利用国内国外两个市场,拓宽现代服务业发展空间,吸引外资进入,促进高端和新兴服务业领域的国际合作。围绕打造“广东服务”区域品牌,大力推进服务贸易创新示范城市、服务外包示范城市和示范园区建设,强化公共服务平台支撑,加快培育并打造一批服务贸易龙头企业和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服务外包企业。
5.以做强做大做优为核心,提高企业竞争力。培育壮大企业规模。引导各类生产要素向优势企业和行业龙头集中,推动骨干企业做强做大。加强品牌和标准化建设。积极推动服务企业自主品牌创建,重点培育金融、现代物流、商务服务等生产服务业品牌,创建电子商务、云计算、物联网等新兴服务业品牌,形成一批在国内有影响的服务业品牌企业和服务业区域品牌。推进商贸服务企业商业模式不断创新,培养一批在国内具有较大影响力、整合线上线下渠道资源的龙头企业和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技术水平领先的创新型商贸企业。加大龙头企业上市培育力度,鼓励龙头企业借力资本市场做大做强。
6.加强人才培养,构筑广东现代服务业发的人才支撑环境。一是创造条件,通过制定吸引现代服务业人才的有关政策,建立畅通的人才流进渠道,促成国内外各层次的高技术水平人才大量流入,以提高现代服务业人才的总体比例。二是发挥各方面积极性,提高教育培训的针对性,要调动各方面力量,整合多方面资源,鼓励高等院校、行业协会、企业内部培训机构、社会培训机构以及国外培训力量建立新的人才培养机制,做好从业人员资格认定和岗位培训,共同培养多层次、多领域的技术专业人才。
(二)产业战略
产业战略是引导、保障和促进现代服务业健康发展的重要手段。科学的产业战略会促进产业组织合理化和产业布局优化,推进产业技术创新和提高产业竞争力,加快产业成长和经济增长。
要构建现代服务业产业体系。现代服务业体系涵盖的行业众多,深入到社会、经济、居民生活的各个方面,是一个复杂的多层次体系,体系内部各个要素相互作用,并与体系外部不断地进行沟通、交流和相互影响。要先发展重点产业,深化信息技术,大力发展优势和潜力产业,培育新兴产业,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高端化、专业化延伸,推进生活性服务业向网络化、便利化发展,构建现代服务业产业体系。
——加快发展金融与专业服务。根据金融行业的集聚效应,使境内外的知名金融机构做到区域化发展与集中式管理,保障多元化的金融产业内容形成以国有商业银行为主体的共同发展,突出金融结构的完整性与系统性,并且也能增强其自身的市场化与国际合作水平。将地方金融资源进行整合,使金融外包内容与研发内容能够和社会本身之间加强联系、证券市场本身的融资渠道得以多样化形成。
——深入推进信息服务业发展。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完善信息基础设施,发展增值和互联网业务,推进电子商务和电子政务。坚持以信息科技为主的观念,加强讯息基本设施的构建,提高信息科技研发水平和自主创新能力,培养信息科技产业化水平。
——加快发展科研与设计服务。大力发展科技服务,充分发挥科技对服务业发展的支撑和引领作用,鼓励发展专业化科技研发、技术推广、工业设计服务业。发展科技服务业。发挥科技的引领和核心作用,加强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跟企业之间的合作,进一步提升科学研究的应用和创新能力,鼓励推广创新型、专业型、科技型的产业构造、管理服务、教育发展、技术更迭、绿色环保等现代服务业。
——优先发展现代物流业。加快现代物流业发展,大力发展第三方、第四方物流和冷链物流、快递物流、供应链管理,推广实施物流标准化服务示范工程,加快建设现代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和物流标准体系。提升物流专业化、社会化水平,建立社会化、专业化、现代化、信息化和国际化的现代物流服务体系。加快物流总部,物流工业园地的规划与实施,在全省范围内有效地进行物流资源配置。改善和降低物流环节增加物流费用的因素,提高现代物流的服务意识和能力,提高现代物流企业的经济效益。加快物流信息化建设,提升现代物流水平。
——大力发展现代商贸业。普及深化电子商务应用。深化大中型企业电子商务应用,鼓励中小微企业依托第三方电子商务服务平台开展业务。鼓励以跨境电子商务为代表的外模新业态发展,扶持重点跨境电子商务平台及企业做大做强,推动外贸企业与跨境电子商务平台无缝对接,打造跨境电子商务基地和集聚区。重点推进商贸服务、通讯服务、工程服务、环境服务、金融服务、旅游服务、运输服务等服务贸易。深入推进粤港澳服务贸易自由化。开展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加快自贸区建设,构建与国际高标准对接的投资贸易体系,推动高端服务业集聚。培育在岸服务外包市场,承接国际离岸服务外包业务,建设服务外包平台,完善服务外包园区基础设施建设。
——推动生活性服务业提质。积极运用“互联网+”、新模式新技术、时尚文化元素等改造提升生活服务业,进一步完善生活服务设施,增强生活服务业的便捷性和智能化。加快发展商贸服务业,推进现代信息技术在商贸流通领域的应用推广,促进线上线下互动与深度融合,支持传统专业市场升级打造“专业市场+电商+物流”的商业模式。大力发展健康服务业,形成以医药产品、医疗及康复器械、健康管理服务等领域为重点的健康服务产业集群。大力发展家庭服务业,规范家政服务行业,完善家政服务信息平台和社区综合服务信息平台建设。培育发展养老服务业,鼓励社会资本兴办规模化、连锁化养老服务机构。加快发展旅游业,大力推动生态休闲旅游、文化旅游、商务旅游等旅游业态,提升旅游产业要素水平,加快旅游公共服务体系配套。
——注重发展民生服务业。将基础性教育和义务教育放到新的高度,深入贯彻教育公平理念,加大政府财政对教育的支持力度,稳定和提升教师水平,增大贫穷和困难家庭子女免费接受教育的比例,落实保障弱势人群接受教育的权利和机会。贯彻国家社会保障政策,不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依法扩大社会保障范围,充分发挥失业保障、工伤保障、生育保障等的作用。进一步完善低保制度,构建低保信息数据库,切实保障群众所应有的基本生活条件。强化社区服务业发展,完善社区服务网络。
供 稿:课题组
课题组成员:王文森 彭惜君 周媛媛 张建梅 罗青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