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统计资料 > 统计分析

统计分析

 

2016年前三季度广东规模以上工业效益情况分析

  

  内容摘要:本文分析了2016年前三季度广东规模以上工业效益的基本运行情况,指出值得关注的几个问题,并对全年工业效益情况进行预计和提出相关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工业 效益 分析

 

  2016年前三季度,广东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经营保持较好的增长势头。主营业务收入增速持续加快,营运情况控制较好,亏损企业亏损面逐步收窄,亏损额明显下降,但受成本增速加快影响,利润增速放缓。

  一、主要特点

  (一)主营业务收入增速加快。

  前三季度,广东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88834.48亿元,同比增长5.1%,增幅比上半年提高0.4个百分点,呈逐步上升态势。其中:大型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0467.93亿元,增长6.3%,增幅比上半年提高0.6个百分点,拉动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增长2.8个百分点,是推动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增长加快的主要原因;中型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3854.33亿元,增长3.5%,增幅比上半年提高0.6个百分点,拉动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增长1.0个百分点;小微型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4512.22亿元,增长4.9%,增幅比上半年提高0.3个百分点,拉动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增长1.3个百分点。

  与全国及其他经济总量相近省份相比,广东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增幅比同期全国高1.4个百分点,比浙江和山东分别高2.3个和2.4个百分点,但低于江苏1.7个百分点。

  (二)营运费用控制较好。

  前三季度,广东规模以上工业发生主营业务成本75071.38亿元,同比增长4.4%,受销售增速加快的影响,增幅比上半年提高0.8个百分点。发生期间费用(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7919.61亿元,增长8.2%,增幅比上半年回落1.4个百分点。其中销售费用3076.76亿元,增长6.5%,增幅比上半年回落2.5个百分点。管理费用2768.46亿元,增长10.9%,增幅比上半年回落0.2个百分点。财务费用501.28亿元,下降3.5%。利息支出减少是财务费用保持下降的主要原因。前三季度,广东规模以上工业利息支出497.25亿元,下降3.7%

  (三)工业利润仍保持两位数增长。

  前三季度,广东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利润5516.56亿元,同比增长14.2%,但增幅比上半年回落2.1个百分点。与全国及经济总量相近省份比较,仍处于较高水平,前三季度广东利润增幅比全国高 5.8个百分点,比江苏、山东分别高2.7个和14.0百分点,但低于浙江1.0个百分点。

  1.国有和民营企业利润增幅高于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前三季度,国有控股企业实现利润1049.61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利润比重的19.0%,同比增长16.4%,高于同期规模以上工业利润增幅2.2个百分点;民营企业实现利润2806.41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利润比重的50.9%,增长17.1%,高于同期规模以上工业利润增幅2.9个百分点;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实现利润2054.02亿元,增长6.8%

  2.采矿业利润降幅收窄。前三季度,采矿业实现利润83.58亿元,同比下降32.5%,降幅比上半年收窄9.9个百分点;制造业实现利润4871.76亿元,增长16.7%,增幅比上半年回落2.4个百分点;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实现利润561.21亿元,增长5.2%,增幅比上半年回落3.9个百分点。

  3.钢铁行业利润增速加快。前三季度,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实现利润50.54亿元,受钢铁价格持续回暖的影响,同比增长183.9%,增幅比上半年提高86.8个百分点。汽车、电气、电子和电力等行业利润增速有所放缓。汽车制造业受汽车销售市场逐步降温和主要企业成本上升影响,实现利润380.86亿元,增长23.6%,增幅比上半年回落13.0个;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实现利润620.34亿元,增长21.4%,增幅比上半年回落1.3个百分点;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实现利润1153.83亿元,增长17.6%,受主要企业收入增长放缓、成本费用上升较快的影响,增幅比上半年回落0.9个百分点;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实现利润352.87亿元,同比增长9.4%,增幅比上半年回落2.5个百分点。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实现利润471.17亿元,增长3.8%,增幅比上半年回落5.8个百分点(见表1)。

  1 2016年前三季广东规模以上工业部分行业利润情况

主要行业

一季度

上半年

前三季度

利润

总额

(亿元)

增长

%

利润

总额

(亿元)

增长

%

利润

总额

(亿元)

增长

%

全省

1448.48

25.8

3519.46

16.3

5516.56

14.2

食品制造业

63.13

30.6

119.75

16.6

185.19

14.4

纺织服装、服饰业

29.00

7.8

73.90

16.9

117.97

11.8

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

39.43

883.3

99.96

71.6

146.16

75.2

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

118.64

39.9

230.83

11.9

352.87

9.4

医药制造业

43.48

22.5

101.89

30.9

150.67

26.0

橡胶和塑料制品业

43.17

23.8

107.03

26.2

177.73

27.0

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

8.70

75.8

30.07

97.1

50.54

183.9

汽车制造业

118.03

64.4

261.80

36.6

380.86

23.6

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

133.69

12.4

348.67

22.7

620.34

21.4

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

313.72

56.6

814.68

18.5

1153.83

17.6

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

126.10

8.4

301.27

9.6

471.17

3.8

  

  4.山区利润增速加快。前三季度,粤北山区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利润242.36亿元,同比增长16.9%,增幅比上半年加快0.7个百分点;珠三角地区实现利润4496.06亿元,增长14.6%,增幅比上半年回落2.0个百分点;东翼地区实现利润478.07亿元,增长12.4%,增幅比上半年回落4.0个百分点;西翼地区实现利润300.08亿元,增长8.1%,增幅比上半年回落4.0个百分点。

  (四)企业减亏成效明显。

  亏损企业亏损面收窄。前三季度,广东规模以上工业亏损企业7292个,亏损面为17.6%,亏损面比上半年收窄2.6个百分点。其中,大型企业192个,亏损面为12.2%,亏损面比上半年收窄4.0个百分点;中型企业1628个,亏损面为18.0%,亏损面比上半年收窄3.3个百分点;小微型企业5472个,亏损面为17.8%,亏损面比上半年收窄2.3个百分点(见图1)。

  1 2016年9月末广东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亏损面

  

 

  2.亏损额明显下降。前三季度,广东规模以上工业亏损企业亏损额为398.47亿元,同比下降6.9%。其中,国有控股企业55.09亿元,下降31.8%,降幅比上半年扩大19.7个百分点。国有大型工业企业特别是钢铁企业亏损额快速下降,是推动全省亏损额明显下降的主要原因。前三季度,受钢铁行业去产能和钢铁价格持续回暖双重影响,广东规模以上钢铁行业亏损额仅为11.37亿元,同比下降67.9%,降幅比上半年扩大43.9个百分点,拉动全省亏损企业亏损额下降5.6个百分点。民营企业131.92亿元,增长7.7%,增幅比上半年回落13.6个百分点。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244.61亿元,下降3.1%

  二、值得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三资”经济增长乏力。

  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经济是广东工业经济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丰富广东工业经济形式、扩大经济总量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近年来受内外需严重不足,传统加工贸易为主的“三资”企业,在资源、成本等方面优势逐渐丧失的情况下,减少本地生产量和出货量,甚至缩减本地产能,将部分产能和订单逐步向省外、境外转移。广东规模以上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资产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资产比重由2013年的46%下降至2016年三季度末的42%。同时,近年来广东“三资”工业企业增长明显放缓,甚至出现下降。2015年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同比下降1.5%2016年一季度延续2015年的运行态势,下降2.3%;前三季度,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销售形势稍有改观,但仅增长0.4%,低于全省平均增速4.7个百分点,总体态势仍然不乐观。

  (二)税金增速放缓。

  2016年下半年以来,广东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上缴税金增速明显放缓。前三季度,广东规模以上工业实现税金总额3155.20亿元,同比增长2.4%,增幅比一季度和上半年分别回落2.1个和2.9个百分点。其中,实现应交增值税2201.50亿元,增长5.4%,增幅比一季度和上半年分别回落3.6个和4.8个百分点;实现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953.38亿元,下降4.1%,降幅比一季度扩大0.1个百分点,比上半年收窄0.4个百分点。

  (三)应收账款回款较慢。

  9月末,广东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应收账款余额为17723.54亿元,同比增长10.7%,增幅比上年同期高2.8个百分点。从2-9月应收账款余额的走势看,呈逐月增加的趋势,与主营业务收入增速走势相对吻合。但应收账款余额大,占用企业较多的流动资金,降低了企业资产流动性,增加企业财务费用(见图2)。

  2 2016年2-9月广东规模以上工业应收账款

  

  9月末,广东规模以上工业应收账款平均回收期为50.46天,同比增加2.5天,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37.9天)。应收账款回收期长,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企业财务风险。

  三、对全年预计与建议

  从主营业务收入看,前三季度广东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增速加快,但增幅不大,利润的大幅增长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一季度以来个别行业、个别大型企业的迅猛发展,以及部分行业产成品与原材料的较大价差。从工业利润看,推动广东工业利润增长的行业情况仍然不容乐观。石油加工及相关产业(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品制造业、橡胶和塑料制造业等)随原油价格逐步企稳回升,利润增速明显放缓;汽车制造业在经历前期高速增长后,销售逐步降温,利润增速逐步回调;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随着主要电子产品销售降温,利润增速也有回落;钢铁行业由于去产能和钢铁价格回暖,利润增长持续加快,但对全省利润增长贡献有限。综合判断,预计2016年全年广东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将持续增长,但增幅不大;利润增速将延续前三季度的放缓态势并逐步企稳;随着去产能工作推进,全省亏损企业亏损面也将逐步收窄,但收窄空间逐步缩小。

  当前,推动广东工业企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提高工业经济效益的主要抓手仍然是积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点是抓好降成本,去产能,积极推进“僵尸企业”出清,减少亏损,以退为进,推进工业经济结构持续改善。

  (一)进一步降低企业经营成本。

  一是要积极推动国家相关政策落实,通过推进精简、优化企业办理流程,提高行政审批和公共服务事项的网上办理比例;推进项目一站式审批;精简企业办事条件手续,降低企业办事成本。二是要进一步清理不合理收费,降低企业经营负担。要进一步规范涉企收费项目、标准、范围和办法,规范各种押金、保证金、担保金、预付款等费用收取行为,取消不合理收费。三是降低企业生产成本。指导经营困难企业通过降低费率、延迟缴纳、事后补缴等多种方式解决企业普遍存在的“五险一金”缴纳困难,合理缓解企业用工成本。加快推进电力、燃气体制改革,建立更加公平、合理、透明的电价、气价形成机制,切实推动企业用电、用气成本降低。全面整顿、规范土地用途,指导企业合理利用土地资源,降低用地成本。

  (二)加大金融对实体经济支持力度。

  当前,我国广义货币(M2)数量庞大,社会流动性充足,但我省工业企业应收账款余额大,回款慢,说明相关下游企业还是存在一定的流动性不足的问题。为此,要进一步加大金融机构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要通过进一步完善信用评级、加强资金使用监管、完善贷款风险补偿机制等多种方式逐步加大对贷款难度大、贷款额度不足的实体企业,特别是中小、民营朝阳企业的金融支持力度,适当提高企业经营杠杆,进一步提高企业创造财富的能力。

  (三)积极化解过剩产能。

  一是加快完善化解过剩产能的政策法规体系,确保化解过剩产能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要从产能利用效率、排放标准、土地、环保、节能等层面,从严制定、修改、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建立常态化的化解过剩产能的长效治理机制。二是深化财税金融体制改革,充分发挥财税金融在去产能过程中的“杠杆作用”。金融部门应加强信贷控制,对产能严重过剩行业实施严格信贷,对“过剩产能企业”停止放贷、发债和上市融资。三是以“去产能”为核心修订完善地方政府的考核体系,破除政府与过剩产能企业之间利益捆绑的体制机制。四是加快要素市场化改革,破除政府主导的土地、资本等重要资源要素分配模式,重视市场机制的调节作用,强化要素市场的体制机制创新,通过市场上产品价格和要素价格改革,引导资本和劳动在不同部门的优化配置,进而实现过剩产能的出清。五是建立健全有利于兼并重组的相关政策配套体系,加快行业的跨界兼并重组,消化过剩产能。六是以“一带一路”战略为契机,推进省内产能向国际市场转移。

  (四)推进僵尸企业出清。

  “僵尸企业”占用了大量的资源要素和市场空间,不利于产业结构优化和新供给的创造和形成,不利于经济的持续健康较快发展。一是要坚决突破地方政府和“僵尸企业”之间的利益关系,切断政府的财政补贴和金融部门“输血型”的救济渠道。二是要制定更严格的能耗、技术和排放标准,重拳处置“僵尸企业”,加速僵尸企业退出市场。三是完善“僵尸企业”的退出机制。要拿出专项资金和有力的保障政策,消除地方政府和“僵尸企业”的退市之忧,做好后续社会保障工作。四是积极引导“僵尸企业”上下游产业组织向高附加值环节转型,或接受优势产业企业的兼并重组。在维持产业组织生态平衡的前提下让“僵尸企业”有序退市,实现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五是尽快修订和完善《破产法》。使产能过剩的企业和“僵尸企业”可以依照法律程序申请破产,从法律层面解决长期积累的债权债务关系、不良资产处置、失业人员再就业和生活保障等各项遗留问题。

 

 

                                                                           供稿单位:工业交通统计处

                                                                              稿:张显华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