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统计资料 > 统计分析

统计分析

 

“十二五”时期广东蔬菜生产情况分析

  

  内容摘要:本文对“十二五”时期广东蔬菜生产发展状况进行分析,指出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蔬菜生产 分析

 

  近年,广东出台多项扶持蔬菜生产政策,大力推动蔬菜产业规模化、生产标准化。“十二五”时期,蔬菜生产不仅为保障全省“菜篮子”供应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也成为农业生产的主要组成部分。

  一、总体情况

  (一)蔬菜生产水平不断提升。“十二五”时期,广东蔬菜生产规模不断扩大,蔬菜生产能力不断增强,人均产量不断提高。

  1.蔬菜生产规模扩大、步伐加快。“十二五”时期,广东蔬菜累计总播种面积和产量分别达9715.95万亩和15691.71万吨,比“十一五”时期增加1344.37万亩和3242.48万吨,增长16.1%和26.0%。蔬菜生产步伐明显加快。2015年,广东蔬菜播种面积和产量分别为2072.97万亩和3438.78万吨,比2010年增加303.28万亩和720.19万吨,增长17.4%和26.5%,年均增速为3.2%和4.8%,比“十一五”时期加快1.1个和1.7个百分点(见图1)。

 

图1 近年广东蔬菜生产情况

 

  2.蔬菜生产能力不断增强。随着科技水平的提高和蔬菜品种的改良,蔬菜生产能力明显增强。2015年,广东蔬菜亩产为1659公斤/亩,为历史最高水平;2012年亩产为1618公斤/亩,为历史第二高水平。“十二五”时期,全省蔬菜平均亩产为1615公斤/亩,比“十一五”时期增加128公斤/亩,增长8.6%。2015年广东蔬菜亩产比2010年增加123公斤/亩,增长8.0%,年均增速为1.5%,高于“十一五”时期0.5个百分点(见图2)。

 

图2 近年广东蔬菜亩产、亩产值

 

  

  3.人均蔬菜产量逐年增加。在蔬菜播种面积和产量稳定发展的基础上,“十二五”时期广东人均蔬菜产量逐年增加。2015年,广东人均蔬菜产量319公斤/人,比2010年增加48公斤/人,为“十一五”时期增量的3.1倍(见图3)。

 

图3 近年广东人均蔬菜产量、蔬菜生产价格指数

 

  

  (二)蔬菜播种面积比重逐年提高。近年来,随着蔬菜价格逐步提升,种菜效益日益显著,农业经营者种植蔬菜的积极性不断提高,广东蔬菜播种面积占农作物总播种面积比重逐年提高,2015年达到最高,为28.9%,比2010年提高2.8个百分点,比2005年提高4.4个百分点。“十二五”时期,全省蔬菜累计总播种面积占农作物总播种面积27.6%,比“十一五”时期提高2.4个百分点。2011-2015年期间,全省蔬菜播种面积增量为303.28万亩,占农作物总播种面积增量的77.7%(见图4)。

 

图4 近年广东蔬菜播种面积占农作物总播种面积比重

 

  叶菜类播种面积和产量占比较大。2015年,广东叶菜类播种面积达1034.80万亩,占蔬菜总面积的49.9%;叶菜类产量1670.40万吨,占蔬菜总产量的48.6%。其次是瓜菜类,2015年播种面积和产量分别为253.14万亩和478.69万吨,分别占12.2%和13.9%。其余茄果菜类、块根块茎类、菜用豆类、葱蒜类、水生菜类和其他蔬菜的播种面积和产量占比均在一成以下(见图5、图6)。

 

图5 2015年广东各类蔬菜播种面积占蔬菜比重(%)

 

  

图6 2015年广东各类蔬菜产量占蔬菜比重(%)

 

  

  (三)蔬菜生产效益日益突出。2015年,广东蔬菜产值1188.92亿元,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21.5%,占农业产值42.6%,分别比2010年提升1.8个和0.4个百分点。“十二五”时期,全省蔬菜产值增加446.04亿元,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增量的25.3%,占农业产值增量的43.2%。2015年广东种植蔬菜亩产值达5735元/亩,比2010年高出1538元/亩,比种植园林水果高出2171元/亩。蔬菜生产已成为农业经济的主要增长点(见图2)。

  (四)蔬菜生产区域转移明显。由于城镇化、工业化发展和级差地租的影响,广东蔬菜生产逐步向欠发达地区转移,珠三角地区逐步减少。“十二五”时期,山区蔬菜播种面积年均增速高达5.2%,西翼和东翼分别为3.8%和3.7%,珠三角仅为1.4%。各地蔬菜占比出现不同的变化趋势,珠三角占比降低,粤东西北占比均提高。2015年,珠三角蔬菜播种面积和产量分别占全省的36.9%和36.7%,比2010年下降3.4个和3.3个百分点;山区蔬菜播种面积和产量分别占全省的26.5%和25.2%,比2010年提高2.5个和2.8个百分点;西翼和东翼蔬菜播种面积和产量占全省比重略有提高。分地市看,2015年广州、深圳、珠海、汕头、佛山、东莞、中山、江门和阳江九地市蔬菜播种面积占全省蔬菜播种面积比重比2010年都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其中广州和佛山下降最多,分别下降1.2个和1.6个百分点(见图7)。

 

图7 广东各地蔬菜播种面积占全省比重变化情况(%)

 

  二、存在主要问题

  (一)蔬菜生产现代化水平较低,季节性和结构性供应不稳,价格波动大。目前,广东蔬菜仍以传统的露天生产为主,处于靠天吃饭的被动局面。2015年,广东设施农业中蔬菜播种面积和产量分别为15.34万亩和31.15万吨,只占全省蔬菜播种面积和产量的0.7%和0.9%。同时,全省叶菜产量占蔬菜产量近5成,受季节、气候等因素影响较为明显,蔬菜的稳定、均衡供应难以保障,容易引起蔬菜价格的大幅波动。2006-2015年期间,除了2009、2014年外,其余各年广东蔬菜价格均比上年上升,其中2008、2010和2012年价格提高一成以上,涨幅最大的是2010年,价格指数高达115.6%(见图3)。

  (二)经营主体分散,蔬菜质量安全存在隐患。目前,广东蔬菜生产仍以个体独立分散经营为主,菜农安全使用农药意识薄弱,部分地区仍存在违规销售、违禁使用农药等现象,以及过量使用化肥,人为缩短蔬菜生长期等生产问题。同时,各地基层监管队伍和执法力量仍相对薄弱,蔬菜质量安全问题依然存在诸多隐患。

  (三)蔬菜流通渠道暴露系列问题。近年来,广东发达地区蔬菜生产基地不断向山区、西翼转移,客观上加大了稳定城市蔬菜市场供应的难度和价格的波动。目前,蔬菜从菜农到消费者手中,要经过诸多的市场流通环节,由于组织化程度低和市场信息不对称,容易出现蔬菜产销脱节,造成区域性、结构性、季节性的生产过剩或供应不足。当菜价高涨,获益的是蔬菜流通商,大部分菜农并没有得到实惠;而价跌菜贱时,伤的又是菜农,造成菜农增产不增收。这暴露出蔬菜流通渠道中存在着环节多、成本高、利益主体复杂不对称等一系列问题。

  三、几点建议

  (一)优化蔬菜生产布局,提高蔬菜生产供给能力。一要加强蔬菜生产基地建设,提高大中城市本地蔬菜自给能力,抵御各种风险,减少当地菜价的波动起伏。二要推动全省大中城市蔬菜基地向中远郊地区外移,加快建立一批现代化蔬菜生产基地,扩大常年蔬菜生产基地的建设规模,努力消灭蔬菜“淡季淡市,旺季烂市”的现状。三要加大对重点蔬菜生产基地建设的资金和政策支持力度,探索建立发达区对农业区的生态补偿机制,加大对中远郊地区的财政转移力度,提高“菜篮子”产品生产水平和重要时节的应急供应能力。四要大力推进蔬菜异地开发种植。鼓励、支持发达地区民营企业到广东邻近省、市周边农村开发建设供粤蔬菜生产基地,实行异地开发种菜,提高全省蔬菜的自给率。

  (二)大力推广实用技术,提高蔬菜生产现代化水平。一是大力发展和应用农业先进技术。重点扶持发展蔬菜设施栽培,扩大设施栽培蔬菜生产面积,逐步提高蔬菜的持续均衡生产能力和抗御自然灾害能力。二是加快蔬菜集约化育苗建设,提高优质种苗的供应能力。集约化育苗代表着现代蔬菜产业的发展方向,不仅能缓解蔬菜生产季节性和消费均衡性之间的矛盾,而且在要求保面积、保进度、保质量的灾后复产中更是起到关键的作用。三是抓好蔬菜优良品种的引进、示范推广。通过大力培育、引进各地特色优势蔬菜品种,逐步形成各类具有“广东特色”的“名、优、特、稀”蔬菜产品,丰富市民日益增加的消费需求。四是大力开展蔬菜耕作技术、育苗技术、植保技术和收获分级、加工包装、冷链储运、保鲜技术等蔬菜科技研究推广工作。五是组织举办各种科技咨询交流活动和各类农民学习培训班等方式,向广大农民推广良种良法,宣传科学的生产经营模式,有效提升蔬菜的品质和档次,促进农民增产增收。

  (三)提升蔬菜生产质量安全监管能力。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蔬菜质量安全关系到消费者的健康和安全,关系到生产者的发展,关系到社会的稳定。首先,抓好国家级蔬菜标准园建设,推广先进的蔬菜质量安全管理模式,树立标杆、示范带动各地蔬菜产品质量和效益全面提高。第二,加强农药监管,从源头上解决滥用农药问题。第三,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和监测水平。实施蔬菜质量安全全程控制,建立完善生产档案、产品检测、产地准出和市场准入有效衔接、质量追溯等监管制度,确保蔬菜安全上市。第四,建立蔬菜安全生产告知与承诺制度,加强对菜农的宣传、教育、培训工作,提高蔬菜生产者安全生产的意识和自觉性。第五,加大执法力度。对违规销售、违禁使用农药等违法行为实行严厉打击。

  (四)完善蔬菜流通体系,促进蔬菜产销对接。一是大力鼓励和扶持各地发展蔬菜生产专业合作社,提高蔬菜的产销组织化程度。通过专业合作社把分散的菜农有机地组织成一个整体,提高市场的竞争力,既加强对蔬菜质量安全的监管,又减少流通环节的交易成本,在降低蔬菜价格的同时也切实维护农民的利益。二是鼓励蔬菜生产专业合作组织采取多种形式开展“农超对接”、“订单农业”等产销对接活动,减少蔬菜流通环节,促进蔬菜产区和销区建立稳定的产销关系,搞活蔬菜流通市场。三是通过“互联网+”搭建农产品电商服务平台,推动互联网、物联网与蔬菜产销衔接,让农业企业和生产基地、专业合作社、菜农逐步利用互联网应用平台,拓展蔬菜网上交易的销售渠道。四是完善鲜活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扩大“绿色通道”覆盖的蔬菜品种范围,降低蔬菜运营成本,促进南北蔬菜流通对接畅顺。

  (五)建立完善蔬菜生产各项政策体系。一是加大财政扶持力度。优化财政补贴政策设计,采取“以奖代补”、先建后补、边建边补等方式,扶持建设一批连片设施农业示范基地。同时借鉴上海、北京等城市经验,加快建立全省“菜篮子”产品生产的保险制度。二是强化政策执行督查力度。加强信息公开,加大政策的宣传力度,扩大菜农、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村级组织、基层政府等涉农主体的政策知情权。三是强化蔬菜生产和市场信息监测,重点监测主要蔬菜的播种面积、产量、上市档期和产地价格等4类指标,及时掌握蔬菜上市量、价格与供求变化情况。四是加强与气象局、新闻媒体等机构合作,建立蔬菜防灾抗灾预警机制,密切注意天气动态,及时发布预警信息,提前落实防御各种灾害措施,减少菜农损失,保障全省蔬菜生产与供应。五是建立专家会商制度,提高监测、预警数据的时效性、准确性和全面性,增强形势判断的可靠性,确保信息发布的权威性。

 

 

  

供稿单位:农村处              

撰    稿:叶卫红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