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统计资料 > 统计分析

统计分析

 

2017年广东宏观经济运行情况分析

  

  内容摘要:本文分析了2017年广东经济运行的总体情况及运行的主要特点,指出经济运行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预判2018年经济走势,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2017年 宏观经济运行 分析

 

  2017年,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广东省委省政府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贯彻新发展理念,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着力推动结构优化、动力转换和质量提升,国民经济运行好于预期;经济活力、动力和潜力不断释放,稳定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明显增强,继续保持平稳健康发展,也为2018年的经济高质量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全年经济运行基本情况

  (一)经济运行处在合理区间。初步核算并经国家统计局核定,2017年,广东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9879.2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7.5%,增幅与上年持平;其中:第一、二、三产业实现增加值3792.40亿元、38598.55亿元、47488.28亿元,分别增长3.5%、6.7%和8.6%,第一、二产业增幅同比提高0.4个和0.6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回落0.6个百分点(见表1)。广东地区生产总值总量连续29年居全国首位,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超过8万元,达到81089元,是全国平均水平的1.36倍。

图1 2014—2017年分季度广东地区生产总值增速图

 

  经济运行稳定性增强,近两年的地区生产总值季度增幅波动主要集中在7.3%-7.8%(见图1)。经济景气度有所提升,2017年以来广东制造业PMI指数基本保持在51.0—52.0区间内运行;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全年在103.3—104.3之间,已实现趋势性转正。经济数据间的匹配性较强,全社会用电量的电力弹性系数为0.83,其中规模以上工业的电力弹性系数为0.82,高于上年的0.75和0.67;经济与税收呈现协调增长的良好关系,税收总收入与现价地区生产总值的弹性系数为1.12,高于上年的0.73;2017年新登记市场主体增长20.7%,年末全省市场主体总量超过1000万户,居全国首位。

  

表1 2017年广东主要经济指标对比情况表

                                                              单位:%

指标

2017年累计

增速(%)

上年同期

累计增速

(%)

与上年同期

累计增速比

(变化幅度)

地区生产总值

7.5

7.5

0

第一产业

3.5

3.1

0.4

第二产业

6.7

6.1

0.6

第三产业

8.6

9.2

-0.6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

7.2

6.7

0.5

固定资产投资

13.5

10.0

3.5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10.0

10.2

-0.2

进出口总额

8.0

-0.8

8.8

金融机构(含外资)本外币存款余额

8.2

12.1

-3.9

金融机构(含外资)本外币贷款余额

13.6

16.0

-2.4

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

10.9

10.3

0.6

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

11.9

5.0

6.9

全社会用电量

6.2

5.6

0.6

   其中:工业用电量

5.9

4.5

1.4

 

  (二)第一经济大省地位进一步巩固。2017年以来,广东大部分主要指标增速高于或与全国平均水平持平。与全国平均增速相比,广东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速继续保持高于全国,广东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速比全国高0.6个百分点。其他主要指标增速也大部分高于全国平均增速,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金融机构贷款增速分别比全国高0.6个、6.3个和1.5个百分点。从部分主要指标在全国排位情况看,广东地区生产总值、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额、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和进出口总额增速在全国排位分别为第16位、第16位、第7位、第18位和第26位。与上年相比,地区生产总值上升5位,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上升3位,固定资产投资额上升12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上升1位,进出口总额后退14位。

  与江苏的经济总量优势扩大。从地区生产总值总量看,2017年广东的地区生产总值比江苏多3978.29亿元(均含R&D数据),经济总量优势比上年扩大511.66亿元。从地区生产总值增速看,广东与上年持平,浙江提高0.3个百分点,江苏和山东则分别回落0.6个和0.2个百分点。其他指标中,广东的固定资产投资额和中外资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增速最高;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速高于江苏和山东,低于浙江;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则均高于山东,低于江苏和浙江;进出口总额增速则靠后。(见表2)

 

表2 2017年全国和粤鲁苏浙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对比表

                                                               单位:%

 

   (三)实体经济持续向好,夯实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基础。2017年以来,广东全面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新农村建设;大力促进实体经济提质增效,制定出台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10项措施;着力提高现代服务业的规模和质量。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对地区生产总值的贡献率分别为2.0%、39.8%和 58.2%,拉动经济增长0.1个、3.0个和4.4个百分点。其中工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38.7%,比上年提高3.7个百分点。

  农业生产稳中有升。2017年全省气象条件总体正常,未对农业生长造成较大损失。农、林和渔业分别拉动第一产业增加值增长2.7个、0.3个和0.5个百分点。全年粮食总产量增长0.4%,实现连续四年增长。部分经济作物发展较快,中草药材播种面积增长23.8%。水果产量同比增长5.6%。畜牧业生产总体稳定,猪肉产量略降0.8%,禽肉产量下降0.6%,牛、羊肉分别增长3.0%和1.5%。渔业生产稳步增长,全省水产品产量同比增长1.5%。

  工业生产形势向好。2017年,广东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累计完成增加值33071.99亿元,同比增长7.2%,增速连续四个月持平,增幅比上年提高0.5个百分点。工业生产明显回暖,2017年每个月的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累计增速均高于上年同期(见图2);全年工业用电量增幅同比提高1.4个百分点;国税中的工业增值税增幅同比提高15个百分点。工业生产加快的同时,行业增长面也在扩大,2017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有生产的40个大类行业中,有32个行业的增加值实现增长,增长面为80.0%,比上年增加0.5个百分点,其中有25个行业的增加值增速高于上年。三大支柱产业起到龙头带动作用,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2.6%、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增长10.1%、汽车制造业增长11.7%,分别拉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3.0个、0.8个和0.6个百分点,三大行业增加值对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长的贡献率合计达62.6%。其中: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业在华为、VIVO和OPPO三大手机生产较快的带动下,对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的贡献率达42.1%。工业品市场需求扩大,工业产品产量上升。2017年规模以上工业产品统计目录中在产的479种产品,有297种产品产量同比上升,上升面占62.0%,比上年提高4.6个百分点。市场对新产品的需求旺盛,工业机器人、无人机、太阳能电池的产量分别同比增长50.2%、69.0%、15.9%。2017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销率达到97.3%。工业品出口加快,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出口交货值同比增长9.3%,比上年提高9.3个百分点。

 

图2 2016—2017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逐月累计增长图

 

  服务业保持平稳较快的增长态势。与工业生产密切相关的生产性服务业在加快发展,2017年全省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增长8.8%。全省规模以上生产性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7.8%,增幅同比提高4.1个百分点。与生产活动密切相关的各类货物运输增长加快,全年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完成增加值同比增长9.2%;道路和水上货物运输业实现营业收入分别增长26.8%、36.2%;电信和邮政业的业务总量大幅增长81.0%和33.9%。全年其他服务业完成增加值同比增长12.1%,其中营利性服务业完成增加值增长18.1%。为生产活动提供商务服务活动的行业发展迅猛,知识产权服务业和人力资源服务业的营业收入分别增长55.4%、34.1%;技术含量相对较高的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49.8%,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增长26.2%。

  (四)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需求潜力持续释放。2017年,广东在促进消费稳定增长的同时,注重发挥有效投资的关键性作用,巩固外贸回稳向好的态势,形成了内外需求联动发展的良好格局。

  固定资产投资规模扩大。2017年,广东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7477.96亿元,同比增长13.5%,增幅同比加快3.5个百分点(图3)。基础设施投资9168.79亿元,同比增长24.3%,增幅同比提高18.6个百分点,是2010年以来年度最高增速;其中:道路运输业增长29.1%,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业增长26.4%。对中高端工业投资增长快速,2017年工业投资12110.44亿元,同比增长9.6%;其中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长27.6%。对传统产业的改造力度持续加大,工业企业技改投资增速达到26.7%。房地产开发投资和房地产市场保持基本稳定,完成开发投资12075.69亿元,同比增长17.2%;商品房销售面积增长9.2%。房地产分类指导,因地施策的效果较好,珠三角地区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14.3%)增幅同比回落7.3个百分点;东翼(30.4%)、西翼(45.2%)和山区(25.2%)提高1.5个、32.8个和12.6个百分点。

 

图3 2016-2017年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增长速度图

 

  消费保持平稳,升级加快。2017年,广东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8200.07亿元,同比增长10.0%,增幅比上年回落0.2个百分点(见图4)。消费升级类商品增长较快,通讯器材类、金银珠宝类和建筑及装潢材料类商品零售额增长19.3%、15.3%和15.2%。新兴消费业态保持良好发展势头,2017年全省限额以上单位无店铺零售业态零售额增长19.3%;其中,网上商店零售额增长18.6%,无店铺业态零售额和网上商店零售额分别比全省限额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幅高10.6个和9.9个百分点。“互联网+支付”迅速普及,通过公共网络实现的餐费收入增长43.6%。旅游发展较快,全年国内过夜游客增长12.5%,国内旅游收入增长15.9%。信息消费持续扩大和升级,2017年底,4G用户期末数同比增长29.3%,占移动电话用户比重达79.4%,同比提高16.1个百分点;移动互联网期末用户增长13.9%,移动互联网接入流量增长158.8%。

 

图4 2016-2017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累计增长速度图

 

  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速回升。2017年,全省进出口总额68155.9亿元,同比增长8.0%,增幅同比提高8.8个百分点。其中,出口额42186.8亿元,同比增长6.7%;进口额25969.1亿元,同比增长10.1%。对“一带一路”国家进出口增长较快,累计进出口增长12.4%。随着国内工业生产回暖,市场需求的扩大,十类大宗商品进口387.29亿美元,同比增长15.6%,除天然气进口额下降15.4%外,其他商品均实现增长,其中铁矿石进口增长34.6%。进出口新模式发展迅速,全年跨境电子商务进出口同比增长93.8%。

  (五)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经济结构优化升级。“三去一降一补”成效明显。压减钢铁过剩产能,全面取缔“地条钢”产能,淘汰落后造纸产能,国有关停类“僵尸企业”实现市场出清2394户等年度任务圆满完成。12月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成品存货同比增长12.8%,增幅同比提高9.8个百分点。商品房库存水平持续下降,12月末商品房待售面积比上年末减少513.88万平方米,其中商品住宅待售面积比上年末减少671.02万平方米。工业企业杠杆率不断降低, 12月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为55.65%,同比下降0.5个百分点;2017年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每百元主营业务收入中的成本为84.09元,在购进价格指数较高的情况下,比上年仅提高0.03元。短板领域投资加快,城市建设投资同比增长28.1%,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投资增长25.3%,卫生和社会工作投资增长54.9%,分别快于全部投资14.6个、11.8个和41.4个百分点。

  经济结构深入优化调整,新旧动能的转换在加快进行。服务业增加值占比持续提升,2017年三次产业结构从上年的4.6:43.4:52.0调整为4.2:43.0:52.8。工业结构持续优化,先进制造业(新口径)和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继续提升,达53.2%和28.8%,比上年提高1.6个和1.2个百分点,珠江西岸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2.5%。现代服务业比重提升,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占服务业增加值比重为62.6%,比上年提高1.0个百分点。民营经济总量占半壁江山,民营经济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53.8%,比上年提高0.2个百分点,民营企业工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51.2%,民间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额比重61.8%。进出口贸易结构持续改善,一般贸易进出口占进出口比重的46.1%,高于加工贸易比重9.0个百分点,对“一带一路”国家累计进出口占全省的21.9%。珠三角地区发展加快,产业升级步伐加快,2017年珠三角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9%)占全省比重79.7%,比上年提高0.2个百分点;三次产业结构比重优化调整为1.6:42.1:56.3,服务业比重提前两年实现珠三角“九年大跨越”目标,先进制造业和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分别高于全省平均水平3.9个和4.7个百分点。

  (六)经济质量效益提升,绿色低碳发展扎实推进。地方财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工业企业利润和居民收入三者均实现较好的增长。坚决守住生态环保底线,把绿色发展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

  地方财政收入连续31个月两位数增长。2017年,广东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1315.21亿元,增长10.9%,增幅同比提高0.6个百分点;其中:税收收入8869.91亿元,增长13.0%,占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78.4%。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5043.09亿元,同比增长11.9%,增幅同比提高6.9个百分点,其中财政预算中的八项支出增长20.7%。

  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和工业利润均保持两位数的较快增长,企业亏损面收窄。2017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同比增长15.7%,增幅同比提高4.7个百分点;在华为等手机产品年季度销售冲刺的带动下,电子信息业利润增长27.0%。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增长11.5%,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为6.63%,同比提高0.24个百分点。企业亏损面呈逐月收窄态势,全年为13.3%,比上年收窄0.5个百分点,为近五年来的新低。2017年底,广东主营业务收入超百亿和千亿的工业企业分别达到105家和10家。

  居民收入增加。2017年,全省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3003元,同比增长8.9%,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7.3%,同比加快1个百分点。其中: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40975元、15780元,均同比增长8.7%。

  居民消费价格水平和就业形势保持稳定。2017年,全省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1.5%,涨幅同比回落0.8个百分点。2017年末,全省城镇登记失业率2.47%,与上年末持平,比三季度末微升0.01个百分点,控制在3.5%的目标范围之内。全年城镇新增就业、失业人员再就业、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分别完成2017年度任务的135.4%、123.9%和172.6%。

  节能减排扎实推进。2017年,全年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保持在全国先进行列;超额完成国家下达的节能减排降碳目标任务。全省城市空气质量达标天数比例平均为89.4%,PM2.5实现稳定达标,完成国家大气十条终期考核目标。

  总的来看,2017年广东宏观经济主要在实体经济的增强、持续的基础设施投入和对外贸易恢复增长这三个因素带动下,保持了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态势,支撑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和产业迈向中高端水平的有利条件不断积累增多,发展的包容性和获得感明显增强,为2018年的经济平稳增长奠定了扎实基础。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对照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要求,结合广东当前经济发展情况,经济发展中仍存在许多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和问题。

  (一)城乡区域经济发展差距较大,产业结构调整任务艰巨。2017年,粤东西北地区的地区生产总值增速(6.7%),低于珠三角1.2个百分点,占全省比重(20.3%)比上年下降0.2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5.9%)低于珠三角1.8个百分点,比上年扩大2.7个百分点,占全省比重(18.9%)比上年下降0.5个百分点。全省的农村居民收入不高,仅为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的38.5%,与上年相比没有提升。从全省21个地级市的地区生产总值增速看,各市的地区生产总值增速在5.0%—9.2%之间,增幅极差为4.2个百分点,比上年扩大0.2个百分点。全省2017年各季度地区生产总值增速均低于6%的地市有肇庆、揭阳和云浮三个市。

  (二)工业投资增速不高后劲不足。2017年,广东完成工业投资增幅低于同期固定资产投资3.9个百分点,41个工业行业中,19个行业投资同比出现下降(煤炭开采和洗选业本年无数据,不计算在内)。工业投资后续项目没有较好地跟进,2017年工业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增长14.4%,增速比前三季度回落11.2个百分点。从21个地市情况看,韶关、惠州、阳江、中山、肇庆和清远6个市的工业投资同比增速在下降区间,广州、深圳和中山三个市的房地产开发投资大于工业投资和基础设施投资之和。全年固定资产的国内贷款中,工业投资的国内贷款比重和增速仅为7.6%和-2.3%,比房地产开发投资低13.7个和39.6个百分点。

  (三)绿色发展水平不高,污染防治形势严峻。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16年31个省区市生态文明建设年度评价结果,广东绿色发展指数仅排全国第13位。广东的生态保护是主要短板,生态保护指数在全国位居第28位,生态保护部分六成指标排在全国中下游;环境污染治理投资不足,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排在全国第30位。

  另外,部分市县政府债务风险较高,农信社改制进展缓慢,非法集资、互联网金融等问题仍较突出。创新发展能力有待提高,基础研究能力不足,规模以上工业研发机构占比有待提升。经济领域改革创新能力有所减弱,营商环境新优势亟待重塑等。

  三、对2018年经济趋势预判

  从国际看,全球经济以制造业复苏为支撑逐步步入上行周期,IMF、世界银行、OECD等三大国际机构纷纷上调或者维持2018年全球经济增长预期。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计2018年全球经济有望实现3.71%的经济增长,增速不仅高于2008—2017年危机期间年均的3.33%,也高于1980—2017年历史平均增速的3.48%。但美国近期的几个政策措施(主要是美联储的加息和“缩表”、减税法案的通过和美国拒绝承认中国是市场经济国家的决定)也会增加中国经济发展的外部不确定性。从国内看,我国经济已经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供求关系正在发生实质性变化,企业预期和市场信心逐步好转,经济呈现总体平稳、稳中向好的态势,下一阶段可以保持这种态势。从广东自身看,2017年广东经济运行稳中向好、稳中有进的态势持续发展,从当前产业发展的支撑、新旧发展动力转换接续、各地对经济发展信心、国内外发展环境改善,以及创新驱动和各项刺激经济的政策措施释放的动力看,目前各种有利支撑因素在不断地增强,这种态势在2018年将继续延续,随着广东各地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国家和广东各项工作部署的加快落实,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经济平稳发展存在多种支撑因素。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必须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广东也已出台政策大力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同时得益于广东产业转型升级较早,新旧动能接续转换加快,实体经济回暖为经济稳中向好打下坚实的基础。但考虑到金融稳控、房地产调控和地方债务约束等因素,预计2018年的地区生产总值增速在7%左右。从主要指标情况看:

  随着实体经济继续回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广东传统行业供需关系逐步改善,工业品出厂价格回升;一批科技创新型企业首先成长起来,先进制造业、高技术制造业增长较快,集成电路、人工智能、机器人等产品快速增加,工业发展新动能不断增强。

  需求的动力相对充足。从投资看,总投资约4.8万亿元的公路、铁路、机场、能源等10大领域基础设施重大项目加快实施,总投资2.25万亿元的补短板重大工程扎实推进,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带动装备制造业、高技术产业投资加快增长,深入“放管服”改革、简化优化行政审批办事流程有利于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但考虑到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可能会略有回落的因素,预计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会比2017年略有放缓。从消费看,近年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基本上在10%左右,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在50%左右,随着当前广东居民收入不断增加,消费升级持续,城镇调查失业率较低,为消费增长提供良好基础,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将保持平稳。从进出口看,国际市场需求继续改善,国际贸易和投资日趋活跃,广东外贸易结构优化升级,外贸企业竞争力增强,加工贸易企稳回升,这些都有助于2018年广东进出口保持平稳增长,但考虑到国际贸易保护主义加剧,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和2017年高基数等因素影响,预计以人民币计价的进出口总额保持正增长。

  四、相关政策建议

  为保持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经济形势好的势头,建议采取以下措施:

  一是落实“实体经济十条”,营造制造业发展良好环境。加大宣传力度,提升政策影响力;压实责任,确保政策落地实施;做好政策评估,及时修正完善政策。切实降低实体企业成本,打通资金向实体经济流动渠道,加快“放、管、服”改革和国有企业改革。深入推进“两化融合”;推进4K电视网络应用与产业加快发展;推进5G网络基础设施和产业应用发展。狠抓重大产业项目招商引资,增强工业发展后劲。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培育产业发展新动能,制定新的工业改造三年行动计划。组织召开政银企合作精准对接会,引导金融机构加快力度支持工业企业发展。

  二是加快在建的基础设施和工业施工项目进度,同时进一步增强民间投资发展信心和意愿。加快推进基础设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扩大有效投资。落实推进基础设施供给侧改革方案,优化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库管理和投资项目审批流程,加快设立基础设施投资基金和基金管理公司;狠抓省重点项目建设及协调处置,加强督查督办力度,集中力量解决征地拆迁、融资等建设项目难题。

  三是外贸进出口增长,抢占国际市场份额。把外贸重点工作转到“稳份额、调结构、增效益”上来,抓住国际市场需求回暖机遇,全力开拓国际市场,大力发展一般贸易,培育壮大外贸民营企业,加快自主品牌、口岸通关、退税融资等支持力度。深入推进广州、深圳国家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大力培育发展外贸综合服务企业、跨境电商、市场采购贸易等外贸新业态。扎实推进珠三角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示范区建设、支持加工贸易企业加强技术改造和向粤东西北地区转移。

  四是防范化解重点领域潜在风险,确保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出台金融服务实体经济防控金融风险深化金融改革的10条政策措施,重点抓好农合机构、互联网金融、非法集资、交易场所四大领域的风险防控工作。合理控制地方政府债务规模,坚决遏制隐性债务增量,积极稳妥化解累积的债务风险。建立区域房地产联运调控工作机制,开展规范房地产开发企业经营行为、房地产中介行为专项整治推进住房租赁试点工作,逐步建立起支持房地产健康发展的长效机制。

  

  

 

 

供稿单位:综合处                                  

撰    稿:王丽莹 陈丽芬 马彦君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