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新闻
杨新洪在广东召开的全国统计科学研究大会致辞上提出“存在属性”为统计内核价值(图)
3月21-22日,全国统计科研工作会议、全国统计学会秘书长工作会议在广东广州召开。广东省统计局局长、中国统计学会副会长杨新洪到会致辞。
杨新洪对国家统计局将大会选在广东召开表示十分感动,这是对广东统计科研以及学会工作的鼓舞和促进,并对各地统计科研精英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
杨新洪说,统计科研工作看似远离统计业务一线,却肩负着破解当下统计问题的先知先觉使命与统计改革创新挑战。这次大会对广东统计科研工作“破冰”提出了新的思考:广东作为经济大省,经济总量、进出口、金融规模、常住人口、电信总量等多个经济指标位列全国第一,经济大省与统计数据之间如何匹配、关联?数据背后的经济逻辑在哪里?统计改革创新的使命又是什么?杨新洪认为,破解问题的关键在于:“存在属性”为统计内核价值。
杨新洪进一步阐述,统计的使命在于全面、真实、准确地反映社会经济活动,统计数据的全面性、真实性、准确性就是统计的“存在属性”。近年来,广东以此为突破口,紧紧把握“存在属性”为统计内核价值,开始了统计改革创新的新征程。
深圳率先提出了“三新”统计改革创新工作。深圳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深圳的发展史就是我国改革开放进程的一个缩影。深圳的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萌芽最早、发展最快、局面最复杂,因此,中国统计改革创新“9+n”项目落地深圳,包括战略性新兴产业、R&D、未观测金融、房屋租赁等21项统计创新最早在深圳“破冰”,统计改革创新的东风得以最先在深圳拂开,为全国统计改革创新积累了新经验,也得到了国家统计局领导的高度肯定和认可。
杨新洪提到,从深圳市统计局到省统计局,是个人的一小步,同时也迎来了广东统计改革创新的一大步。
广东打出了一套“组合拳”来迎战统计改革创新这个重大挑战:一是以特别的创新力、精准的解读力、专业的支撑力、科研的引导力与工作的落地力五个标志来“构建经济大省之统计强省”;二是打造“广东智能普查平台”,创建并完善“广东智能普查”微信公众号,优化“人脸识别、扫码读数”技术,加强对“两员一督”跟踪管理,新科技、新技术的“加盟”开全国经济普查工作方法创新之先;三是首创《广东省分性别统计制度》,取得重大成果,迎来三八红旗先进集体荣誉,开全国统计改革创新风气之先,得到全国妇联领导的重要批示;四是《广东省新经济统计监测制度(2018年)》《广东高质量发展综合绩效评价体系(试行)》以及“广东省农业综合统计报表联网直报平台”等一系列举措的推出,将统计的“存在属性”落实在各个工作环节,将统计改革创新与一线统计业务紧密结合起来,以改革创新来开拓统计业务思路越来越宽,推动统计业务工作越走越顺。
当下,统计工作的一大“痛点”在于一部分经济活动、经济“存在”未纳入统计范畴,不能只见“森林”,不去见“树木”。广东市场经济活跃,民营经济成分大,2018年民营经济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54.1%,民营企业对于“少漏报”存在天然需求,沉在“水”下的经济体量可能数倍于浮在“水”面的体量。这些隐藏的、未观测、未捕捉到的经济“存在”,严重影响统计数据质量,引起决策者对经济形势的误判,经济政策的实施效果会大打折扣,甚至与研判背道而驰。因此,要舒缓统计工作的“痛点”,乃至拔除“病根”,就在于要找到统计的“存在属性”,将未观测变为可观测,既要见“森林”,也要见“树木”。
在统计数据质量面临严峻考验的情况下,2018年广东省统计局下发《关于加强“两防”基础数据统计报送的通知》(粤统字〔2018〕76号),提出“防弄虚作假、防少报漏报”,强调既要坚决防“注水”,更要注意防“漏报”,广东作为经济大省,有责任、有义务,坚持全面、真实、准确的统计原则,贯彻实事求是的统计思想,紧抓统计的“存在属性”,这是广东统计勇于直面问题独立思考的结果,是广东破解统计主要矛盾的当务之举,也是广东统计改革创新肩负的使命与担当。
全国各省(区、市)统计科研工作者、统计学会秘书长100多人参加了会议。